流亭街道地图
流亭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流亭街道建起了占地3000平方米,集教育教学、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学校,所有的社区(村)都建起了文化教育中心,社会基础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流亭街道所属8所中小学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标准,其中5所学校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并引进了青岛化工学校、新港报关学院等高等教育学院,构建起覆盖各个层面的教育网络进一步构筑起了现代教育体系框架,使流亭街道整体文明程度得到不断提高。2006年,投资2800多万元用于补贴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群众参保率均达98%以上。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怀念堂建设,全街道坟头迁移率达到80%以上;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全年新培训转移劳动力1100多人。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扶贫济困、助残、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平安流亭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围绕"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加大力度,创建出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大投入用于技防安装和新增警力,确保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办公设施、工资待遇、制度落实"五个到位"。对空港工业聚集区二期园区实施了封闭式管理,投资150万元建成了无缝覆盖的电子监控网络,打造了岛城首家"平安园区"品牌。实施"三级联动"的治安、调解防控体系和"科技创安"工程,社区电子监控网络安装率达到100%,有效地抑制了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积极开展普法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设立安全劳资办公室,加大安全生产和环保监管力度,安全事故和劳资纠纷发生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2006年,新设8个片区警务室,新增警车4部、保安队员21名,形成了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治安防范体系。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目前,总投资10亿元的中韩国际小商品城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全部建成并招商完毕,年交易额可达4亿美元。20万平方米的三期工程以及16万平方米的山东国际轻纺城正在规划,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三大工艺品、饰品一级市场之一。流亭街道驻地商贸服务业凸显国际特色,逐步形成了"青岛市流亭韩国风味美食街"。2006年,对韩国风味美食街200多家门头广告和建筑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并成功举办了"2006青岛城阳韩国料理美食节"。复盛、快通、秋临、丹顶鹤、渤海湾等一批涉外星级酒店综合档次不断提高,街道现代服务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流亭街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流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逐步培育形成了国际空港工业聚集区、空港三产密集区、街道中心商贸区、女姑山特色教育区、立交桥-白沙河景观区五大功能区,全面提升了街道区域核心竞争力,树立了青岛市门景新形象。街道办事处连续九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空港产业区步入快速发展
空港产业区是城阳区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四大板块"(青岛出口加工区、城市中心区、空港产业区、环海新材料工业区)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空港产业区开发建设的安排部署,流亭街道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一切服务和服从于空港建设"的意识,坚持"拆迁、配套、招商"三项同步推进的原则,切实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累计投入14.5亿元,全面启动了旧村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围绕空港产业区核心区的飞行航运中心、飞机维修中心、空港物流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四大中心建设,核心区内的旧村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累计拆除各类建筑5200多处、67万平方米,为建设和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2.2亿元修建了空港产业区"三纵三横"、机场路、临港路、兴阳路等12条道路,实现了与城区的全面对接。累计投资3.5亿元进一步完善了空港工业聚集区的路网、水电、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增强了项目承载力。加大了对双流高架、机场周边等重点路域和区域的环境整治力度,清除卫生死角80多处,新建城市绿地26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空港周边的对外形象。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突出抓好空港物流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引进。投资1.5亿元的山航飞机维修项目已经落户飞机维修中心,空港物流中心引进了投资3600万美元的普洛斯物流以及中远物流、银燕物流等空港物流项目,生活服务中心已经具备项目落户条件,正与世界知名公司洽谈开发。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目前,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已有17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已开通国内航线73条,国际和地区航线12条,通航国内48个城市及5个国家和地区13个城市,每周航班密度达到1300余班,是国内外客人进入岛城的第一站。流亭立交桥连通着308国道、204国道、青银高速、济青高速、青黄高速、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重庆北路等重要交通干线,是青岛市连接全国各地的陆路交通枢纽。另外,街道、社区(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街道公路密度已达到每平方公里200公里以上,在全市乃至全省位居领先地位。
招商引资持续健康发展
对外开放一直以来都是流亭街道的最大的优势和经济增长源。在流亭的对外开放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第一:山东省招商引资第一镇;1989年引进山东省第一家韩国独资企业--青岛托普顿电器有限公司;199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都有外资企业。目前,流亭街道已经累计引进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丹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11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8.8亿美元,其中包括藤华服装、马士基冷冻集装箱、飞圣航空培训等世界五百强项目8家。出口创汇迅速增长,2006年全街道实现出口创汇12亿美元,位居全省各乡镇(街道)首位。在对外开放的拉动下,流亭街道的经济迅速发展,已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空港物流六大产业集群。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流亭街道始终把软、硬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营造出了良好的招商氛围。在按照"七通一平"的标准,对土地进行了规划开发建设,高标准配套完善了路网、通讯、服务设施,优化了区域内的投资硬环境的情况下,打响了"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招商服务品牌,提出了"招商更要留商,留商必先抚商"的服务理念。在园区内建成了10余处职工公寓,开通了到市内、城区的公交专线,设立了巡警中队,成立了空港小学,开辟了临时办公场所,引进了邮政、通信、银行、市场、医疗卫生等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