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常德市地图 >
澧县地图
澧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位置

澧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澧水下游。属常德市所辖,位于常德市北部。县域面积2074.8K㎡,辖14个镇、18个乡、10个农林渔场。2004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308289户,总人口880002人。县境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津市、安乡、临澧、石门接壤,北与湖北省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2′19〃~112°04′15〃,北纬29°16′30〃~29°57′30〃。

气候特征

澧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澧县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无霜期272天,适宜水稻、棉花、油料作物生长。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县气候呈现非地带规律。西部山区,太青年平均气温9.2℃,而澧水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6.8℃。平原区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目前本地主产大米,棉花,渔业,葡萄是我县近年来新开发项目,俗称“南方的吐鲁番”。

城市人口

据公安部门统计,2004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308289户,总人口880002人,比上年净增1469人。其中:男性人口448069人,女性人口431933人;农业人口736028人,非农业人口143971人。澧阳镇人口138039人。2004年全县出生人口7455人,死亡人口3922人,自然增长3533人,自然增长率4.0‰。2007年底总人口90余万人。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200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2元,增加403元。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2732元,增加2397元。

教育概况

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端,澧水下游,洞庭湖西岸。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人口87万。地势西高东低,山、丘、平、湖兼备,澧阳平原象一颗璀璨的明珠。自西魏始,县城屡为府、州、路治所,历时1400余年,为澧水流域的中心城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孕育了新中国卓越的澧县教育事业。1955年,澧县一中高考成绩列全省第一。1955年9月,澧县被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单位。1988年,澧县被评为全国100个先进无盲县之一。1984年,澧县在全省率先普及初等教育。1991年,澧县被评为湖南省“基础教育先进县”。1992年经省教委验收为实验教学“普及合格县”。1994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8个电教综合实验县之一。1997年,澧县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两基”评估。1998年,澧县被评为湖南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1998年被省教委验收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合格县,被确定为省素质教育实验县。2002年初,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课程教材改革试点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2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初级中学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144所,职业中专1所,民办职校5所,部门办职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9.36万人,在职教师6890人。192所学校中,有省级重点示范性高级中学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1所,市级名优学校14所、特色学校38所、示范性学校67所,规范化以上学校占全县学校总数的91.8%。澧县教育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归纳起来一是办学校条件硬。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所数由750所调整为192所,其中新建学校47所,基本消灭了薄弱学校。所有中小学布局合理,“三区”分开,花坛锦簇,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建起了标准较高的科教楼,配备了高标准的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卫生室、音乐教室,有的还装备了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有6所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在澧县,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地方是校园。二是师资队伍强。全县按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旨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2133工程”,使教师培训科学化、序列化。全县中小学教师资格合格率为100%,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2%,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9%。三是“两基”指标高。1997年9月“两基”评估团通过认真考察后认定,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27.2%,小学生年辍学率为0,初中生年辍学率为0.78%,残疾少儿入学率为86.79%,17周岁人口初中教育完成率为93.6%,15-48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13%,大多数指标高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1998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四是巩固提高实。“两基”验收后,澧县大力巩固“两基”成果,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998年经省教育厅验收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合格县,被确定为省素质教育实验县,先后以澧县为现场,召开了全省“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会、中小学卫生健康工作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常德市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课改工作座谈会。2001年“普九”巩固提高工作接受省政府年检并获较高评价。2008年被省政府评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县”,被市政府评为建设教育强县工作先进单位。五是高考成绩好。多年来澧县高考各项指挥机构名列全市前列。先后有周彪、雷蕾分别获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特别是近两年来,澧县学生参加高考取得辉煌成绩。2008年高考一二本上线达1600多人,上线率、录取率创历史新高。

行政区划

治所亦因建置变异和战祸水患迁徙无常,至明洪武五年(1372),定治今城关镇未变。境内区划,也随建置不断演变。民国以前,州辖数县不等。民国初置县后,全县设20个区,区辖团;民国23年(1934),实行区、乡(镇)体制,编制保、甲。至民国38年(1949),全县设22个乡镇。新中国成立初,承袭民国建制,设区、乡(镇)保、甲,1950年5月设小乡、村,废保、甲)。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建乡,实行区、乡(镇)、村、组体制。至1989年,全县设6区、28乡、9镇、637村(居委会)。澧县现辖14个镇、18个乡:澧阳镇、张公庙镇、小渡口镇、梦溪镇、复兴厂镇、盐井镇、雷公塔镇、大堰垱镇、王家厂镇、金罗镇、码头铺镇、方石坪镇、甘溪滩镇、火连坡镇、九垸乡、官垸乡、永丰乡、如东乡、澧澹乡、澧南乡、澧东乡、涔南乡、大坪乡、道河乡、双龙乡、宜万乡、车溪乡、中武乡、闸口乡、洞市乡、杨家坊乡、太青乡。县人民政府驻澧阳镇。

经济发展

一、综合,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21568万元,同比增长6.6%;二产业增加值353176万元,同比增长17.3%;三产业增加值334158万元,同比增长15.3%。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9:35:33.1。省、市、县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完成。投资866万元,新(改)建9所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农村电影公益放映10015场。建设3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74人,援助109户城镇零就业家庭、489人城镇困难群体、1000户农村贫困家庭就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0058人。对1所乡级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升级,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29948人。城市“低保”资金按每人每月133元发放到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享受到了每人每月45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新扩(改)建10个乡镇敬老院,新增集中供养对象436人。建设了176栋农村安居房。新建(筹集)城镇廉租住房面积7940平方米。解决了39107人安全饮水问题。改造通乡公路18.9公里,通村公路351公里。新增21个通电话自然村,新建5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点。完成50个行政村互联网宽带上网工程。解决10590人广播电视收看难问题。建成4019口农村沼气池。确认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援助对象745人,确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3472人,为491对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免费检测。安装151个摄像头,建设了县城区城市电子防控系统。重建、改造6个行政村配电网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还不强,建设项目对经济后续发展的支撑力还不大,农民增收途径还不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二、农业,2008年,澧县遭受了低温冰冻、龙卷风冰雹、连续强降雨三次自然灾害的袭击,农业灾害损失较大。但灾害发生后,全县上下快速反应,扎实开展抗灾补损工作,全年农业生产依然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3515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1568万元,同比增长6.6%。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1.6万亩,增长5.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9.5万亩,增长4.7%,总产量458981吨,增长4.2%。油料播种面积69万亩,增长4.9%,总产量88185吨,增长7.5%。棉花播种面积33.7万亩,减少1.6%,总产量37303吨,减产10.7%。蔬菜播种面积15.3万亩,增长10.0%,蔬菜总产量231921吨,增长12.1%。瓜果总产量18456吨,增长14.4%。水果产量68238吨,减产11.3%。全县当年造林面积4.1万亩,成林抚育面积4.4万亩,零星(四旁)植树313.9万株。全年出栏肉猪99.1万头,增长8.9%,肉牛2.1万头,增长21.8%,肉羊25.8万只,增长11.2%,家禽出笼1636.2万羽,减少2.9%。全县淡水养殖面积21.4万亩,同比增长0.5%,水产品总产量53186吨,比上年增长3.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31家,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0个,葡萄生产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荣获“全国蜜蜂之乡”称号,成功举办首届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县工业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强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协调服务,工业经济实现了新发展。2008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975479万元,实现增加值261176万元,增长23.9%。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全县80家规模工业完成产值645289万元,实现增加值198756万元,增长27.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完成产值330190万元,实现增加值62420万元,增长13.5%。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96231万元,产销率为92.4%,比上年略有下降。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89609万元,增长49.2%,实现利润14728万元,增长3.1%。实际入库税金14728万元,增长3.1%。亏损企业11家,增加2家。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全县SO2排放量削减17.12%;COD排放量削减1.5%。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2000万元,同比增长0.8%。16家资质建筑企业完成建安产值65832万元,增长3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96万平方米,增长22.8%,竣工58.41万平方米,增长30.4%,建筑业期末从业人员5232人,同比增长11.5%。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加快。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4172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78108万元,增长28.3%,农村非农户投资16194万元,增长159.1%,农户投资99870万元,增长14.5%。全年施工项目(不含私人)115个,本年投产项目94个。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17家,房地产开发投资66414万元,增长24.2%,施工面积24.81万平方米,增长27.6%,商品房销售面积29.99万平方米,增长19.9%。五、贸易、外经,消费品市场繁荣,交易活跃。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515万元,增长23.9%,其中批发业144569万元,增长25.6%,零售业190239万元,增长23.4%,住宿、餐饮业销售额30809万元,增长19.4%。其他9898万元,增长23.0%。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全县引进县外境内资金23.2亿元,同比增长60%。引进外资项目3个,外资到位资金1872.99万美元,同比增长14.6%。3家出口企业出口创汇119万美元。六、交通、邮电,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2820万元,增长14.1%。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公路里程1734公里,其中:一级25公里,二级6公里,三级32公里,四级747公里,等外924公里。邮政通讯强劲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887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08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5799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1000万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28200户,小灵通用户14000户,宽带用户12000户。移动手机用户24.8万户,其中移动公司手机用户19.5万户,联通公司手机用户4.6万户,电信公司手机用户0.7万户。七、财政、金融,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全县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45103万元,增长7.9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989万元,增长8.17%。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国税完成4008万元,增长7.11%;地税完成11558万元,增长20.1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2996万元,增长32.82%。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保险业增加值3732万元,增长11.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431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981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33793万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总计17691万元。八、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年末有各类学校191所,其中普通中学40所,职业中学7所,小学144所。在校学生93597人,其中普通中学42450人,职业中学9874人,小学生41273人。有教职工6715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3526人,职中教职工357人,小学教职工2832人。2008年全县6886名学生参加高考,高考录取生为4888人,其中本科2166人。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课本费和杂费1891万元,8753名中小学生享受生活补助费376.3万元,5474名中职学生享受生活补助411万元,209名高中学生获得资助25万元,救助162名大学新生30万元。推动科技创新,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成效明显。全县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级8项,县本级28项。项目总投入1500万元。全年申请专利35项,专利授权12项。共鉴定和验收科技新项目2个,有2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九、文化、广播、体育和卫生,文化事业繁荣活跃。2008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32个,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种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6次,全县作者在市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和展出作品1215件。县荆河剧团积极参加“五下乡”活动,全年共演出200场。剧院接待演出团体21个,完成演出39场。全年放映电影7536场次。图书馆藏书达12万册,接待读者3.5万人次。文物所馆藏文物2069件,其中一级品24件。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城区50家网吧安装了“全球眼”监控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了长效机制,完成了《澧州大鼓》第二批省级项目的申报,完成了对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澧州夯歌》的搜集整理资料上报工作,澧县大堰当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澧州大鼓之乡”。县城全面启动数字电视转换工作,电视收视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数达6万户。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农村有线广播站31个。2008年,全县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10次,举办县以上运动会4次。我县运动员参加市级运动会夺取金牌43枚;参加省级运动会夺取金牌1枚,银牌5枚,铜牌9枚。全县拥有电脑体育彩票发行网点24个。卫生和防疫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4个,卫生工作人员2673人,拥有病床位数2273张,全年诊疗病人92万人次。全年共接种“六苗”121400人次,“六苗”基础接种率达95%。积极落实省市结控项目工作,累计接诊肺结核疑似病人2772人次,免费查痰2703人,免费治管肺结核病人774人。孕妇住院分娩率为99%。全年检查血吸虫病人数343395人,化疗病人31384人。及时处置了手足口病疫情,婴幼儿食用问题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353833户,总人口919493人。其中:男性人口464938人,女性人口454555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49824人,非农业人口169669人。全县城市化水平为28.95%。人口自然增长率5‰。2008年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266元,比上年增长2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1.4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97.6元,比上年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488.9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02.7元,同比增长7.0%。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面启动县城以外建制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70058人。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41972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23852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18120人,全年共实际发放养老金16378万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城镇低保实际保障人数达到14500人,农村低保人数增加到16000人。全县五保供养对象达到4500人。十一、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2008年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3起,比上年减少10.2%。事故死亡32人,同比上升6.7%。直接经济损失268.3万元,同比上升103%。县政府启动了建设生态县工作,环境保护取得进展。全年审批工业项目19个,审批建设项目14个,验收项目5个,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成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关闭了8家污染企业。全县共普查污染源单位572个,其中重点工业污染源168个,一般工业污染源97个,生活污染源296个。集中式处理设施11个。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到2008年末,城镇低保实际保障人数达到15810人,全年累计保障人次达到187058人次,全年发放保障金12584万元。农村特困户救助达到3760户,7800人,全年发放农村特困救助金56.16万元。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37340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为16348人,实际缴费人数为11023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17547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9269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27799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105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