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街道地图
龙城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河南省淅川县龙城街道
龙城街道位于城区西北部。2006年,辖5个社区:郑湾社区、上集社区、西湾社区、红旗社区、春风社区。27个居民小组。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6.4万人项目经济:新上重点项目7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一是个体老板杨俊五与郑州客商联合投资兴办的淅川县纯水岸沐浴休闲会馆。该会馆位于上集社区居委会解放街北头,集理疗、洗浴、休闲、娱乐于一体,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二是滨河路以东老年公寓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各项建设手续正在办理。三是鸿昌新兴建材有限公司项目。该公司位于上集社区居委会人民街西头。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主要生产免烧标砖、空心砖、人行道彩砖、护坪砖等免烧产品,这是目前我县新上的一个最大免烧砖项目。四是东方红综合市场项目,位于上集社区灌河路中段。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72平方米,现已入驻商户33家。同时,丰水别墅区和万客来物流配送中心两个项目也已建成。
小城镇建设:一是完成了老街路西延工程。实现了老街路与滨河路对接。工程总投资额360万元,完成土石垫方14325立方米。硬化主干道6200平方,铺彩砖2800平方,修下水道720米。二是完成了红旗路东段主干道硬化工程。工程总投资830万元。硬化道路34000平方,铺彩砖12000平方,修下水道3600米。三是在郑湾七组北岗种植玉兰等树种850棵。四是完成造林绿化800亩,成活率达85%。五是小街小巷卫生达到一日一扫,垃圾做到一日一清,道路实现全天保洁。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龙城街道
龙城街道为呈贡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全镇平均海拨1936米,辖区面积9.4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745亩,森林面积1575亩,森林覆盖率11.09%。全镇辖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个自然村、24个居民小组。2007年,全镇总人口338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950人,占总人口79.7%;农村人口6824人,占总人口的20.3%。农村劳动力4684人,农村从业人员4299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1757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41%;工业从业人员237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5%;建筑业从业人员221人,占农村从业人员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从业人员237人,占农村从业人员6%;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932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2%;住宿和饮食业从业人员108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3%;其它行业从业人员747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17%。全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571人。历史沿革:1984年3月,龙城镇由原龙街公社划出城内、龙街、古城大队,设立建镇,并于3月12日~14日召开了“龙城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龙城镇政府班子。同年在城内、龙街、古城大队分别建立了城内办事处、龙街办事处、古城办事处,并配备了13名办事处干部。建镇之时,镇政府设立乡镇企业办公室、建筑公司、农科站、兽医站、农机管理站、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土地管理所、民政办等职能站所,逐步又设立林业站、文化站、农经站、统计站、综治办等部门。这些机构,在较长时间内都未出现变动。2000年9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龙城镇完成了村级体制改革,撤消了城内办事处、龙街办事处、古城办事处,同时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分别成立城内村委会、龙街村委会、古城村委会。2002年4月,龙城镇机关根据县委、县政府《呈贡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进行全镇机构改革和机关人员分流。镇机关共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3个办公室,24个岗位,机关干部由46人减为41人。2003年4月,根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精神和要求,龙城镇作为呈贡县试点乡镇,经县政府批准,城内村委会、龙街村委会、古城村委会改建为社区居民居委会,分别成立城内社区居委会、龙街社区居委会、古城社区居委会。2007年撤销龙城镇,设立龙城街道办事处。龙城办公地点已几经变迁。1984年建镇时,镇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县城原蔬菜公司。1985年10月~1987年元月,投资20万元在原敬老院对面新建龙城镇办公楼,占地2.4亩建筑面积700平方米。1994年12月~1995年8月,在原敬老院旁新建办公综合楼,占地2.5亩,建筑面积5层共1400平方米。2002年~2004年6月,在石龙公路路口北侧新建龙城镇办公楼,占地7亩,建筑面积5层共4314平方米。
农村经济:2007年,龙城街道办事处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现代新昆明呈贡新区建设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保持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势头。年内,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16亿元,比上一年减少6.9%;农业总产值完成3805.61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0.93%;工业总产值完成3.61亿元,比上一年减少12.06%;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完成5.48亿元,比上一年减少32.69%;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6289万元,比上一年增长58.07%;财政收入完成5567.69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4.74%;财政支出1653.97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9.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32元,比上一年增长7%。
农业发展情况:全镇种植业产值2243.43万元,比上年增长47.95%。其中,蔬菜产量1056.2万千克,比上一年增减少0.8%,产值1191.25万元,比上一年减少21.21%;花卉产量5582.9万枝,比上一年增长2%,产值1052.18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1.8%。全镇畜牧业产值为1560.34万元,比上一年减少0.21%。其中,大牲畜年内出栏数34头,年末存栏数69头,产值52.58万元,比上一年增长606.72%;牛奶产量30.53万千克,产值45.49万元,比上一年减少53.61%;生猪年内出栏4603头,年末存栏2240头,产值373.27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5.11%;鸡年内出栏17万只,年末存栏11.6551万只,产值267.79万元,比上一年减少22.38%;鸡蛋产量135万千克,产值866.7万元,比上一年增长6.67%。全年各类肉产量60.42万千克,比上一年增6%。
文化教育:保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队伍建设,教育队伍综合素质和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年内,接收了大成学校400余名分流学生,面对一校四点、生源复杂的办学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商讨对策,逐步摸索了一校四点管理的有效途径,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稳定发展,分别被省政府和国家教育部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校本培训先进集体。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体育达标率为98.8%,辍学率为零。投资54万余元对县第二幼儿园的内外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年末,镇中心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21人,教学班59个,在校学生2856人;县第二幼儿园共有标准活动室18个,多媒体教室1个,音体室1个,回、汉食堂各1个在职在编教职工56人,入园儿童740人。广泛开展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举办了龙城街道第一届春节文艺调演和一年一度的广场文艺演出,组织干部职工参加职工运动会、万人长跑等文体活动,受到职工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
人文地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龙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片沃土养育了勤劳的人民,孕育了革命作家张天虚,留下了费孝通、冰心、沈从文等诸多学者、诗人、爱国民主人士的光辉遗迹和文学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