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钦州市地图 > 浦北县地图 >
龙门镇地图
龙门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

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载:“果州之北30里有龙门”,可知宋之前已有龙门地形和地名。建国初期,中共南充县委、县政府设在此地长达7年之久。龙门镇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历来是交通要道、“充国雄关”。船只溯嘉陵江而上经广元可至陕西略阳,溯白水可至甘肃碧口,溯东河可至旺苍,南下可至合川、重庆,且飞舟如箭,畅通无阻。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令历代文人墨客魂牵梦绕,并留下近百首吟颂龙门的千古佳句。龙门宋代建镇,宋元丰年间(1078年到1088年)为南充县18镇之一。千余年来,其称谓及辖区范围屡变。1950年3月,南充县人民政府迁往龙门镇,龙门成为嘉陵江畔继阆中之后的县治古镇。1955年,龙门城关区更名为新民区。1956年撤县,改为龙门镇。1966年改名为红卫镇,1971年恢复原名。

经济社会

龙门镇镇域集雨面积205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个部门。耕地面积28628亩,山林面积128030亩,活木积蓄量达96965立方米,是木材输出重镇。矿产以黄金为主,同时还是平术、百合主产地。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0705万元,各类税收总额360万元,财政收入480万元。镇政府驻大口塅。镇区坐落于龙门镇域中部,处罗水上游,当江西省修水、铜鼓与本省平江交汇之处,距平江县城76公里。历来为大口塅乡、大口公社机关驻地。1995年撤区并乡建龙门镇,镇政府机关选址于此。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8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3208人,是龙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镇内有集体和个体工商户143家,年工商总产值5700余万元。2000年镇区国内生产总值3000万元,实现各类税收210万元,财政收入220万元。产业主要以商品批发、家具制作、农牧交换、建材、大米加工、南杂、百货、服务业为主。集镇交通便利,S308线贯穿镇区,有各类交通大小车辆210台,通讯设备齐全,建有中国移动通讯塔一座和电话630门。设有中学、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还建有信用社、中心卫生院、邮政电信和油、气补给站等。

经济情况

2004年,龙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53万元,同比增长16%,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0万元和1563万元,分别增长12%和10%。财政总收入469万元,完成预算105%。其中本级组织收入234万元,完成预算113%。去年农村人均收入2252元,增加184元。龙门镇经济发展主要产业有橡胶、槟榔、荔枝、甘蔗、胡椒、养猪等。该镇橡胶种植到达面积21346亩,其中已开割9740亩,2004、2005年分别新种3416亩和2000亩;槟榔种植到达面积8250亩,已收获1621亩,其中2004、2005年分别新种400亩、200亩;荔枝种植面积5145亩,已收获2795亩;胡椒面积4295亩;甘蔗种植面积5200亩,良种推广率达100%;该镇猪存栏量2.5万头,年出栏量2.1万头。其中母猪饲养量达5000多头,仔猪年出栏量10万只;全镇三鸟存栏量3万只,年出栏量16万只。龙门镇共有12家投资商来进行农业开发。其中台商一家(海睿公司),租地开发面积1000亩以上6家,500至1000亩的有3家,500亩以下的有3家。主要开发项目为荔枝等热带水果和槟榔等热带作物种植。

历史人文

龙门镇地灵人杰,英才辈出。桂瑶人林志中、林建猷父子都是清代总兵。著名爱国侨领庄希泉,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中侨委副主任,全国侨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多届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协助党做了大量海外统战工作;龙山村人曾星如,香港著名企业家,在海内外创办企业20多家,他曾荣任香港福建同乡会理事长,福建省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等职。金狮人陈映真,出生于台北市,著名作家,曾在乡土文学论战时博得“海峡两岸第一人”美称。金狮村人白鸿,是名闻闽南地区的书法家,作品曾多次获奖。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839男3032女2807家庭户户数1951家庭户总人口(总)5792家庭户男3001家庭户女27910-14岁(总)11440-14岁男6160-14岁女52815-64岁(总)394715-64岁男208115-64岁女186665岁及以上(总)74865岁及以上男33565岁及以上女41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538

商贸业

第三产业年总产值达1.26亿元,酒店旅业蓬勃发展,酒店旅业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集贸市场经济繁荣,商品年成交总额达9000多万元,全镇经工商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2200多个。金融机构齐全,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2008年个人存款额突破4亿元。

社会福利

敬老院一个,现收养12人;医疗保险参保106人;养老保险参保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