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镇地图
龙门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概述
龙门镇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23公里,东临黄河,西依梁山,自古是大西北通往华北的要冲,素有“华北入陕第一镇”之称,是“大禹凿山导河,鲤鱼竟跃龙门”的美丽传说之地。是韩城市的工业重镇,矿产资源丰富,镇内的龙门冶金工业园被确定为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点”和我国西部首家生态工业园,也是我国西部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和西北三大钢铁基地之一。龙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下辖19个村委会,37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5个社区居委会。镇区总体规划面积5.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开放式公园、综合市场、学校、医疗卫生保健、邮电、通讯、电力、金融网点、文化娱乐等方面设施功能齐全。
商贸业
第三产业年总产值达1.26亿元,酒店旅业蓬勃发展,酒店旅业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集贸市场经济繁荣,商品年成交总额达9000多万元,全镇经工商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2200多个。金融机构齐全,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2008年个人存款额突破4亿元。
农林牧渔业
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4亿元,年增7%。其中农业产值2.9亿元,林业产值0.06亿元,牧业产值0.26亿元,渔业产值0.01亿元。有大牛岭演家菠萝基地、平湖禄马北运菜基地、公树谷围岭甘蔗基地、那宛西瓜基地、九斗橙基地、平湖藿香基地、九斗洋水稻基地、淘汶香蕉基地、足荣芒果基地和覃礼果蔗基地等十大农业基地。其中2008年甘蔗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总产量突破40万吨,总产值达1.7亿元。
组织建设
该镇共有26个党支部533名党员,其中女58人,农村12个党支部党员323名,其中女35人。村支部成员共42名,村委会干部47名,“两委”干部共53人,交叉任职率达90%。妇女干部12名(两委干部均不含镇农场)。共有5个村支部进行了办公楼房化改造。
人文历史
为国家风不绝龙门面貌日新:龙门历史悠久,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明嘉靖年间,孙濡任河南长葛知县时,遇上大旱,赤地千里。孙濡抱着“宁可绝子孙,不可绝良民”的心愿,派人到家乡变卖家产籴荞麦种子救荒。后来孙濡不肯搜刮民膏、贿赂宦官,辞职离任,百姓挽留不得,建庙祭祀,并将荞麦命名为“孙公麦”。村里至今还能看到孙濡题写的门楣--斗大的“端履”两字,是对后代的期望。造型古朴的“义门”牌楼,记载孙氏见义勇为的事迹:明朝末年,赋税繁重,不少人倾家荡产,孙朝献出积谷一千多石,为贫困乡亲代交皇粮,村人建此牌楼,以永记恩情。清朝被誉为“山西第一廉吏”的孙衔,更是名重一时,山西百姓曾不远万里,送匾额到龙门,悬挂孙氏宗祠。1930年,龙门曾有中共党员10多人,建立过中共龙门支部,中共龙门区委。抗日战争时期,龙门是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活动的地区。龙门人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涌现了像孙京良、孙晓梅那样的革命烈士。1986年9月,杭州市民政局公布龙门为革命老区。随着国家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龙门古镇日益引人注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派考古学者,文物普查队,有关教授来龙门实地考察,赞誉龙门古镇是“江南融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瑰宝”、“富春江畔的一颗明珠”。龙门古镇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线上国家一级景点,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有320国道与之相连,交通便捷。到古镇旅游可让您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领略孙权及其后裔所形成的浓厚的孙氏文化,饱览景致秀美的龙门山自然风光,重温严子陵游览时的诗情画意。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1847男6122女5725家庭户户数3720家庭户总人口(总)11582家庭户男5890家庭户女56920-14岁(总)21060-14岁男10630-14岁女104315-64岁(总)888915-64岁男465715-64岁女423265岁及以上(总)85265岁及以上男40265岁及以上女45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883
镇内详情
重庆市梁平县龙门镇位于梁平县西北部,东与文化镇、城北乡接壤,南接明达镇,西依竹山镇、达县碗厂乡,北与新盛镇相连。距县城32公里,达万铁路开江火车站9公里,渝万高速公路30公里。102省道渝巫路南北纵贯全境。龙门镇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辖龙门、拱桥两个场镇。有龙凤、文圣、明亮、河源、三官、河龙、沙井、乐胜、拱桥、马鞍、花庙11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万余人。全镇有耕地面积18474亩,其中田14879亩,土3595亩,有森林面积25000亩。龙门镇地形呈南北走向,地势南高北低,平坝、丘陵、山区皆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境内盛产水稻、玉米、小麦、黄豆、红苕等农副产品。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10700吨。2007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余元,财政收入608万元。龙门镇处于“大天池”核心地带,石油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现已有8口气井建成投入使用,1口气井正在钻探开采之中。境内煤炭、石灰石、页岩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巨大。龙门镇积极改善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境内现有大米加工企业3个,煤矿企业2个,木材加工企业2个,矿石开采场2个,润滑油厂1个,颗粒塑料厂1个,其中水灯沟煤矿和宏发大米加工厂已达到规模企业标准。龙门镇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镇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1所和幼儿园2所,基本形成幼儿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相结合的基础教育体系;有卫生院一所,村卫生室10个,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形成;有供水站、供电所、邮政所、电信、移动、联通、加密电视等公共社会服务单位和部门,为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农贸市场2个,商业门市200多个,城镇规模达到2平方公里,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有龙门农村商业银行、拱桥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已过亿元大关;以102省道渝巫路、龙拱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村村组组通公路目标基本实现,河源、明亮、河龙、沙井、拱桥等村已完成公路硬化20余公里。龙门镇政府现有职工49名,其中行政编制27名,事业编制22名,党政领导7名,专职委员3名,行政机关设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和社会保障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单位设有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镇机关把“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作为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肃会风会纪,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制度,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龙门镇源于清朝时期,因场镇上有六个山包(即上山包,下山包),连接像一条龙,故名为“龙门”。该镇地处梁平县西北部,位于明月江上游,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942.1亩,辖龙门、拱桥两个场镇,11个行政村共85个村民小组,2.7万人。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75亿元,财政收入356.9万元。龙门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盛产水稻、黄豆、玉米等农副产品,梁山柚、笋竹两用竹、生猪、水禽等已具规模;龙门镇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境内有3个年产万吨煤矿,有天然气井7口有脱水站、微波站各1个,辖区有小一型水库3个,小二型水库1个,水利发电站和变电站各1个;镇域内有丰富的竹木资源,森林面积25000亩,传统的黄裱纸、手工竹编席,已成为两大骨干产业,远销广东、福建等地。镇内有卫生院1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1所,镇初级中学1所,幼儿园2所,文化、卫生设备齐全,有敬老院1所。龙门镇交通便利,距县城32公里,省道渝巫路南北横贯6.7公里,距达万铁路9公里,距渝万高速公路30公里;全镇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乡村道路网络。龙门镇信息灵通,实现了村村组组通电话,开通了加密电视,移动通讯覆盖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