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省电子地图 > 定安县地图 >
龙门镇地图
龙门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域

龙门镇位于安溪县南部的东岭北麓,北纬24°57′,东经118°05′。东邻南安市翔云乡,南连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西与虎邱镇、大坪乡交界,北和官桥镇接壤,面积156.33平方公里。辖山头、美顶、美内、美卿、榜寨、寮山、龙门、龙山、龙美、翠坑、桂瑶、桂林、观山、湖山、炙坑、溪坂、溪内、溪瑶、仙地、仙东、仙西、仙凤、金狮、洋坑、和平、白云、榜头、大生、山美、后坂、光孝31个行政村,全镇16657户,总人口65287人。

人文历史

为国家风不绝龙门面貌日新:龙门历史悠久,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明嘉靖年间,孙濡任河南长葛知县时,遇上大旱,赤地千里。孙濡抱着“宁可绝子孙,不可绝良民”的心愿,派人到家乡变卖家产籴荞麦种子救荒。后来孙濡不肯搜刮民膏、贿赂宦官,辞职离任,百姓挽留不得,建庙祭祀,并将荞麦命名为“孙公麦”。村里至今还能看到孙濡题写的门楣--斗大的“端履”两字,是对后代的期望。造型古朴的“义门”牌楼,记载孙氏见义勇为的事迹:明朝末年,赋税繁重,不少人倾家荡产,孙朝献出积谷一千多石,为贫困乡亲代交皇粮,村人建此牌楼,以永记恩情。清朝被誉为“山西第一廉吏”的孙衔,更是名重一时,山西百姓曾不远万里,送匾额到龙门,悬挂孙氏宗祠。1930年,龙门曾有中共党员10多人,建立过中共龙门支部,中共龙门区委。抗日战争时期,龙门是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活动的地区。龙门人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涌现了像孙京良、孙晓梅那样的革命烈士。1986年9月,杭州市民政局公布龙门为革命老区。随着国家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龙门古镇日益引人注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派考古学者,文物普查队,有关教授来龙门实地考察,赞誉龙门古镇是“江南融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瑰宝”、“富春江畔的一颗明珠”。龙门古镇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线上国家一级景点,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有320国道与之相连,交通便捷。到古镇旅游可让您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领略孙权及其后裔所形成的浓厚的孙氏文化,饱览景致秀美的龙门山自然风光,重温严子陵游览时的诗情画意。

地理概况

龙门镇位于(16°48′02″E,25°25′53″N),地处新罗区西部近郊,距市中心7公里,总面积93.5平方公里,邮编:364015。它西邻新罗区小池镇,北连江山乡,南邻红坊镇,东南接西陂镇,西南与永定县交界。龙门镇历来是闽西南和赣南、粤东交通要冲,是中国闽西交易城所在地,龙漳高速公路的出口,"319"国道和已经完工的赣龙铁路和龙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龙门地处低纬度亚热带地区,四周皆山,中为湖邦盆地,平均海拔300米,属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温度在20℃左右,很少严寒酷暑,可以说是四季如春。右图为龙门塔,龙门的标志。龙门塔地处龙门镇湖洋村,又名魁星塔。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1985年重修,为6角3层空心砖木楼式塔,高10米。塔之南北两座大山雄峙,狮象镇关,成为古时龙岩的一道重要门户。龙门桥以塔基为中心,横跨南北,与龙门塔相依相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600-1800毫米,全年下雨天数在60-100天左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连绵起伏的高山,林木葱郁,生产木材、毛竹、土纸、香菇、笋干、茶叶等土特产品;地下有煤、铁等矿藏。龙津河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提供了灌溉之利。全镇耕地面积14555亩,生产稻谷、甘薯、花生、莲藕、豆类、蔬菜等农作物。2001年,全镇有6778户,总人口24282人,劳动力9508人,辖16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2001年,计划生育率为100%,人口出生率8.3‰,人口自然增长率2.72‰。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程控电话、通电视、通自来水、通邮。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促进了全镇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2001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9.7亿元,其中企业总产值9.04亿元,农业总产值6599万元。全年财政收入901.35万元,其中地方税完成703.5万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75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904.4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112.94万元,企业存款1791.49万元。

镇内详情

重庆市梁平县龙门镇位于梁平县西北部,东与文化镇、城北乡接壤,南接明达镇,西依竹山镇、达县碗厂乡,北与新盛镇相连。距县城32公里,达万铁路开江火车站9公里,渝万高速公路30公里。102省道渝巫路南北纵贯全境。龙门镇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辖龙门、拱桥两个场镇。有龙凤、文圣、明亮、河源、三官、河龙、沙井、乐胜、拱桥、马鞍、花庙11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万余人。全镇有耕地面积18474亩,其中田14879亩,土3595亩,有森林面积25000亩。龙门镇地形呈南北走向,地势南高北低,平坝、丘陵、山区皆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境内盛产水稻、玉米、小麦、黄豆、红苕等农副产品。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10700吨。2007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余元,财政收入608万元。龙门镇处于“大天池”核心地带,石油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现已有8口气井建成投入使用,1口气井正在钻探开采之中。境内煤炭、石灰石、页岩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巨大。龙门镇积极改善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境内现有大米加工企业3个,煤矿企业2个,木材加工企业2个,矿石开采场2个,润滑油厂1个,颗粒塑料厂1个,其中水灯沟煤矿和宏发大米加工厂已达到规模企业标准。龙门镇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镇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1所和幼儿园2所,基本形成幼儿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相结合的基础教育体系;有卫生院一所,村卫生室10个,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形成;有供水站、供电所、邮政所、电信、移动、联通、加密电视等公共社会服务单位和部门,为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农贸市场2个,商业门市200多个,城镇规模达到2平方公里,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有龙门农村商业银行、拱桥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已过亿元大关;以102省道渝巫路、龙拱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村村组组通公路目标基本实现,河源、明亮、河龙、沙井、拱桥等村已完成公路硬化20余公里。龙门镇政府现有职工49名,其中行政编制27名,事业编制22名,党政领导7名,专职委员3名,行政机关设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和社会保障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单位设有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镇机关把“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作为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肃会风会纪,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制度,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龙门镇源于清朝时期,因场镇上有六个山包(即上山包,下山包),连接像一条龙,故名为“龙门”。该镇地处梁平县西北部,位于明月江上游,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942.1亩,辖龙门、拱桥两个场镇,11个行政村共85个村民小组,2.7万人。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75亿元,财政收入356.9万元。龙门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盛产水稻、黄豆、玉米等农副产品,梁山柚、笋竹两用竹、生猪、水禽等已具规模;龙门镇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境内有3个年产万吨煤矿,有天然气井7口有脱水站、微波站各1个,辖区有小一型水库3个,小二型水库1个,水利发电站和变电站各1个;镇域内有丰富的竹木资源,森林面积25000亩,传统的黄裱纸、手工竹编席,已成为两大骨干产业,远销广东、福建等地。镇内有卫生院1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1所,镇初级中学1所,幼儿园2所,文化、卫生设备齐全,有敬老院1所。龙门镇交通便利,距县城32公里,省道渝巫路南北横贯6.7公里,距达万铁路9公里,距渝万高速公路30公里;全镇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乡村道路网络。龙门镇信息灵通,实现了村村组组通电话,开通了加密电视,移动通讯覆盖全镇。

区位概述

龙门镇位于雷州市中南部,总面积368平方公里,耕地13.9万亩,是全县版图最大的乡镇。下辖21个村委会,138个自然村。人口57276人。镇政府所在地——龙门圩,距雷城32公里,全镇人口1.6万人,农业以甘蔗、西瓜、水稻、菠萝为主。西瓜闻名全国,种植面积3万多亩,是雷州最大的西瓜生产基地,年产量4.5万吨。每年夏秋两季,全国购买西瓜的客商云集龙门。大牛岭菠萝以清甜香脆著称,全镇种植菠萝1.5万多亩,年产2000多吨。近几年龙门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产值近4000多万元。主要有麻制品厂、造纸厂、漂白粉厂、家具雕刻厂、木地板厂、木制品厂、轮窑厂、石灰厂、八宝粥厂和粮食加工厂。九斗水果场远近闻名,面积1000多亩,年产红橙柑桔240多万斤,产值300多万元。该镇境内的幸福、火炬、金星3个国营农场,圩区有粤西农垦第二机械厂、第二医院、龙门糖厂、龙门林场和11万伏变电站。207国道和龙乌公路经过该镇,是湛江至海口、乌石的交通枢纽。

财税收入

2008年全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98万元,税收收入1120万元,三年连续保持增长16%以上。

历史沿革

明代为铁石乡龙门里湖洋社,有赤水、矮陂、考塘、陈邦、卢潭背、赖坑、官亭、陈坑和城区西郊的谢洋、石埠等村落。清代至民国初为湖洋社全境。民国18年6月至翌年12月和民国21年4月10日至10月,成立湖邦区苏维埃政府,辖湖洋、赤水、龙门、上邦、石泉、石埠、五星、谢洋8乡。民国22年为湖邦区,划湖洋、龙门、赤水、安良4乡,次年为第六区。民国26年3月,属第一区,设龙门、湖洋、复兴、上邦乡联保。民国30年12月,分设龙门镇,辖龙墘、石埠、山梆、三益、麻畲、通德、排梆、龙坑、畲山、石泉、留山、五村保;还有湖洋乡辖埔上、圳下、沙墩、易墘、观进、延溪、龙背、后墘、湖源、内坂保。民国33年后,湖洋乡并入龙门镇,辖13保204甲。1949年11月为湖邦区,辖湖洋、龙门、赤水、上邦、五星5村。1953年设区辖龙门镇及上邦、赤水、龙门、新湖、新洋乡。1956年分设龙门镇,上邦、湖洋乡,属龙池区。次年设湖洋乡,划龙门、湖洋、上邦、下洋村。1958年成立湖邦人民公社,翌年并入小池公社,设湖邦管理区。1961年6月,从小池公社分出改称龙门公社,辖谢洋、石埠、龙墘、赤桥、塔前、山邦、红竹山、赤水、湖一、湖二、郭墘、湖坑、内坂、考塘、龙潭、连坑、赖坑、洋斜、石泉、东洋、留坑、潮陈、五星23生产大队、142生产小队,次年称湖邦公社。1984年改设龙门镇。1987年辖16村、183村民小组。龙、汀、连公路干线和龙永公路经过该辖区。全镇属于半山区地带,四面环山,平均海拔300多米。多年年平均气温摄氏19.3度,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795.4毫米。盛产无烟煤。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薯、油菜、烤烟、花生,土特产有笋干、藕干、茶叶等。1987年,总人口238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96人。耕地16766亩,林业用地8万多亩,产松、杉、竹、杂木等。农业总产值506万元(按1980年价),其中种植业294万元、畜牧业155万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1个,总产值178万元。村委会及以下办工业企业84个,从业738人,产值343.36万元。乡镇企业92个,从业2057人,总收入1402.92万元(按现价)。其中镇办企业15个,从业886人,收入728.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