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镇地图
龙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10、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
基本概况: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1.97万人邮编:315311代码:330282101拼音:LóngShānZhèn,2007年4月,全镇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龙山居委会、山下村、凤浦岙村、东门外村、龙头场村、龙山所村、西门外村、伏龙山村、邱王村、金岙村。镇政府驻龙城路1号。原辖18个村委会。1999年5月,里山庵村被撤并。?年,伏龙和龙西两村合并为龙联村。2001年2月,大岙村、金夹岙村合并为金岙村;李家村、西门外村合并为西门外村;林家村、龙头场村、田央陈村合并为龙头场村;下洪村、龙联村合并为伏龙山村;王家村、邱洋村、苗圃村合并为邱王村。龙山镇地处慈溪市“东融宁波”最前沿,与宁波江北区、镇海区接壤,东距宁波市区约30公里,西至省城杭州约171公里,329国道、中横线贯穿全境,是宁波城市北扩、融入上海的重要节点,也是宁波大市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平台,区位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龙山镇于2008年7月,因慈溪市慈东片区行政区划调整,由原龙山、三北、范市三镇和慈东工业区合并而成。现辖区总面积140.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9241亩、林地42915亩、滩涂8661亩,境内山丘、平原、滩涂由南向北逐步向杭州湾延伸。现有总人口11.79万人,其中暂住人口5.44万人,下辖28个行政村,3个居委和1个农垦场。历史沿革:
龙山镇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据考证,早在六七千年前,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2000多年前的秦代名士徐福正是从境内的达蓬山启航,东渡日本,拉开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序幕,其中达蓬山中东渡摩崖石刻是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徐福东渡场景的唯一物证,极具历史价值。
资源要素:
龙山镇拥有丰富的资源要素。龙山镇具有得天独厚丰富的滩涂土地资源优势,以及总库容达1300余万方、实施联调的三座饮用水水库,可为推进新型城市化、产业发展提供土地空间的要素保障。位于境内西侧的七姊八妹列岛,可为北仑港提供配套发展空间。达蓬山徐福东渡传说在国内文化界和日本民间具有较大的影响,总投资达3亿多元的达蓬文化旅游园已建成开园;龙山的虞氏旧宅以其独特的中西合壁建筑风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虞氏旧宅的主人——虞洽卿,在长三角地区的商界和民间具有传奇式的影响;范市镇的太平闸曾经是浙东革命重要根据地之一,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人物。
综合实力:
龙山镇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2008年上半年,全镇(不含慈东工业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6亿,比上年同期增长9.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比去年同期负增长0.16%;实现镇级财政总收入3.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实现镇级可用资金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2007年,龙山镇行政村可用资金平均达9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34元。
经济发展:
龙山镇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工业方面,全镇现有各类企业1350家,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规模企业的206家,基本形成了家电、灯具、化纤、轴承、五金塑料、模具制造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了如远东照明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上半年,全镇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0.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2%(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实现产值46.48亿,产销率为94%);引进项目13只,协议利用外资34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2.69万元,完成自营进出口额1.26亿美元。截止到2008年6月底,慈东工业区进场建设和建成投产(试生产)企业分别累计达到150家和65家。今年上半年,技改投入达到1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8亿元,引进优质项目13个,协议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
农业方面: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27246亩,占耕地面积的48%;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31668亩,占耕地面积的55.8%;全镇拥有无公害蔬果基地4个,千亩水产基地2个,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2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其中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2008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
现代服务业方面:随着杭洲湾跨海大桥开通和达篷山文化旅游区试行营业,慈溪东部地区乡村旅游日渐升温。2008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1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59%。
人居环境:
龙山镇拥有较好的人居环境。境内“三横五纵”骨干道路相互贯通,等级公路里程达57.5公里,区域性公交已经开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原三镇一区的建城区错位铺开,建成区总面积达到6.96平方公里,城镇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建城区承载能力不断提高。辖区拥有13所中小学校,8所托幼机构,3所卫生院,2座大型文体中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镇现有公共绿化面积130余万平方米,主要道路硬化率、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已有19个村被评为市级以上绿色村庄。
发展前景:
龙山镇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根据新龙山镇的现有基础、自然条件及其在全市发展的地位,今后龙山镇的奋斗目标是:围绕“区域性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旅游生态宜居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三区”目标定位,通过十几年努力,努力把新龙山镇建设成为生产总值超百亿、集聚人口逾20万的,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相对发达、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并形成“一心两片三带”的片区发展新格局。一心,即片区核心区,由伏龙山、伏龙湖及周边区域组成,重点承担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形成生态型、田园式的东部新城。两片,即龙山片和三北—范市片。龙山片重点发展商贸、居住为主体的城镇功能;三北—范市片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居住为主体的城镇功能。三带,即产业带、生态旅游带和生活居住带。产业带,依托慈东工业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生态旅游带,依托南部山地生态屏障,以徐福东渡和“两山三湖”(达蓬山、伏龙山,窖湖、凤浦湖、灵湖)为主要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区;生活居住带,以龙山、三北—范市两片为重点,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完备、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活区。引
13、四川省古蔺县龙山镇
简介:古蔺县辖镇。1930年设镇,1956年改建龙山乡,1992年将龙山、狮龙2乡合并建龙山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2.7万。省道公路贯穿境内。辖太原、太和、阳平、桥上、龙华、对车坝、草坝、龙台、华香、天兴、邓肯、向田、奇林、杨家坡、滚坡、金牌山、龙吟、白沙、吉星、新狮20个村委会和龙山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煤厂、电厂、建材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烤烟、油菜籽、水果。引,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7046男14190女12856家庭户户数6682家庭户总人口(总)27034家庭户男14181家庭户女128530-14岁(总)81350-14岁男43860-14岁女374915-64岁(总)1702415-64岁男885815-64岁女816665岁及以上(总)188765岁及以上男94665岁及以上女94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68625、广东省佛冈县龙山镇
佛冈县辖镇。1956年为龙山区,1957年改乡,1958年更名漖江公社,1959年更名龙山公社,1983年复设区,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漖江中下游。地处佛冈、清远、从化三市(县)交界处,距广州市90公里。距清远市51公里,距京广铁路源潭站29公里。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2.6万。国道106线和省道1959线过境。漖江通航。辖关前、黄郎、门楼富、浮良、车步、磱镇、官路唇、学田、白沙塘、乐格、良塘11个管理区(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针织、农机、塑料、电力厂和饮食服务业。1992年列为省重点工业卫星镇。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花生、荔枝、龙眼、笋竹,养殖淡水鱼、家禽。是漖江萝卜、沙葛、漖江鸡、乌鬃鹅主产地。商贸活跃,是佛冈、清远、从化三市(县)的商品集散地之一。1994年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清武举谢勃南生于此。4、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
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80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8个居委会。距省城贵阳33公里,到龙洞堡机场仅18公里,黔桂、湘黔铁路、321国道和贵新高等级公路、株六铁路复线贯穿境内,交通极为便利;全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讯迅速、快捷;水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裕;煤、硅石、硫铁矿、石灰石等矿藏储量大、品质优;省级风景名胜区猴子沟旅游景点就在境内。镇党委以科技为导向,以富民兴镇为目标,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提升农业经济。工业上以龙里医药工业园区和龙山工业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新项目的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以贵州正大、龙腾铁合金等为龙头的一批大型支柱企业落户工业区,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成为全镇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农业上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全镇划分为城郊蔬菜区,莲花观光旅游业区和平山畜牧业区三个产业化区域,蔬菜区有各种蔬菜种植基地,一年四季蔬菜不断,是龙里县城和贵阳市场蔬菜的主要供应地;观光旅游业区内通往龙里大草原的柏油路将四个村连成一线,公路沿线有观赏荷花、松涛林、垂钓池、休闲山庄等观光休闲点,是合家外出,好友相聚的休闲旅游好去处;畜牧业区以其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奶牛、波尔羊、黑山羊等畜牧品种,在该区实施的肉牛品种改良试点已初见成效,现已有多个养殖项目在该区实施,总畜量达200万余头(只)。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245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0408万元,农业产值20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41元,实现财政收入2635万元。6、安徽省涡阳县龙山镇
简介:龙山位于亳州市涡阳县城东北二十五华里处,因其境内有一龙山而得名,龙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自古以来一直是皖北重镇。龙山镇南临闸北镇,北临马店集,东临青町镇是全县三个重点乡镇之一。历史沿革:龙山辖三山,东四华里为东山(以称独山),西三华里为西山(又称西塔山),龙山居中,古代因龙山起伏蜿如龙状,名曰龙山。秦时属泗水郡的至县,汉高祖起义在沛,至县属沛,龙山仍属至县,历代多有变迁,至清属涡阳县。龙山人民勤劳朴实,人才辈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大批革命志士,他们的光辉业绩为后人所传诵。一九四零年新四军第四师在师长彭雪枫的率领下在该镇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斗争,于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发起了著名的“龙山战役”,我军攻克龙山,乘胜向东南推进数公里。一九四四年组织著名的“曹圩战役”,击毙击伤日寇重北旅团和伪十五师一百三十余人,伏敌五百人,有力地打击了敌寇和蒋匪的嚣张气焰。尤其是在一九四八年著名的淮海战役中,龙山人民肩负着支前任务,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中国革命的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在龙山南麓建有为纪念此次战役而建的龙山烈士陵园,也是目前安徽省内惟一的猫头鹰自然保护区。
龙山概况:龙山镇现有人口6.56万人,拥有耕地9.4万亩,境内有S202线和徐阜铁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白洋河从龙山镇中心穿过,龙山镇依山傍水,受中原,齐鲁文化和江淮文化的影响,融合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皖北文化.境内居民多喜欢听豫剧,坠子,泗州戏等地方戏曲.龙山镇教育配套设施齐全,有幼儿园一座,龙山小学,龙山二小等优秀基础教育学校.现有涡阳县境内惟一的一所农村完全高中----龙山中学,多年来以其扎实的办学作风,输送了大量的社会有用之材.龙山镇通讯网络健全,移动、联通、电信覆盖全镇,通达各村,大大加强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利用每年冬、春农闲时节,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芋、黄豆为主,经济作物有大蒜、西瓜、辣椒、薄荷、棉花等,多种蔬菜和中药材。龙山镇街道以三纵三横为主要形式,近期开发的白洋河西商业步行街更使古老的集镇焕发了新的青春,集镇上医院,邮电,金融,商业齐全,方便了群众进行农副产品交易;各类批发、零售门市部,餐饮服务、肉类经营、干鲜果品、蔬菜摊点数百家,大大活跃了商业贸易。龙山有名的小吃有老队长烧鸡,胡四麻糊,张久廉割花烧饼等。
2、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
概况:章丘市龙山镇位于章丘市西部,东连枣园镇,南接圣井镇,北邻党家镇,西与济南市历城区接壤,地处平原,南高北低。距济南市区25公里,总面积43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龙山镇历史悠久,历史上一直属于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宋朝时就设立了龙山镇,从宋金至民国,一直是历城县东部的重要城镇。建国后区划调整划归章丘县(今章丘市)。同时她又是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一座新兴城镇。龙山镇是龙山文化的命名地,拥有城子崖遗址、西河遗址、东平陵故城、“汉墓群、韩信桥、太平寺”等文物古迹。章丘市龙山镇东,济青公路北侧,有一长方形高地,宛若城垣,名曰“城子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和周至汉代的遗存。位于济南城东章丘市龙山镇武原河畔被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东西约430米,南北约530米,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台地现存范围东西约200米,南北约350米,文化堆积厚约3米,为重点保护区。1928年春,吴金鼎在山东考古调查时发现。1930年11月和次年10月,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联合组成山东古迹研究会,先后两次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5600平方米。上层为周至汉代几个不同时期的遗存,下层是首次发现的一种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因陶器烧成温度较高,胎质坚实,颜色较纯正,与已知的以红陶和彩陶为主要特征的仰韶文化有显著的区别,被称为"黑陶文化"。又因遗址与龙山镇毗邻,遂正式以"龙山文化"命名。龙山镇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如今更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龙山人民重信守诺,创新开拓。行政区划:下辖村:龙一村龙二村龙三村龙四村孙家村田家村四户村崔家村张胡村东王村西王村兰家村杜家村杜张村大官村山城村杲家村丁家村芽庄村权中村权东村权北村权西村西曹村东曹村范家村大城后村西城后村高家村南洼村南小村东洼村岗子村便家村城角头村闫家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5992男12780女13212家庭户户数7687家庭户总人口(总)25918家庭户男12721家庭户女131970-14岁(总)53610-14岁男27170-14岁女264415-64岁(总)1827915-64岁男911815-64岁女916165岁及以上(总)235265岁及以上男94565岁及以上女140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5217
所属学校:章丘市龙山镇中心小学,章丘市龙山镇龙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