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省电子地图 > 海口市地图 > 琼山区地图 >
龙塘镇地图
龙塘镇相关地区地图:

2、安徽省肥东县龙塘镇

地处合肥东门,距合肥市郊3公里,总人口1.9万人,辖8个村(居),面积31.3平方公里,合宁高速公路龙塘出口紧邻镇区,合马路、淮南铁路穿境而过,南淝河建华深水码头,可停泊2000吨船舶,距合肥骆岗机场仅5公里,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财政收入3805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868元。私营企业以丰华、鸿汇为代表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招高引资成效显著,签订项目20多个,引进协议资金1.5亿元,到位资金4千万元。2004春再续辉煌,成功引进了投资10个亿的安徽医专国际护理学院,力争05年实现引进协议资金12亿元;到位资金2亿元,力争3亿元的目标,税收突破1000万元。镇总体规划控制面积5.2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适于发展三产和记地产业。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水产养殖和苗木花卉蔬菜业等七大基地。圩区目前适于发展水产业面积1万亩,岗区仍有适于发展蔬菜业和蓄牧业面积1万亩。

7、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

龙塘镇位于石阡县西北部,处于东经108°09′32″,北纬27°36′47″,距石阡县城21公里。东与汤山镇、大沙坝乡相接,南与龙井乡相邻,西与思南县瓮溪镇、三道水乡交界,北与思南县塘头镇、板桥乡接壤。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4个村,206个村民组。8500多户,3.3万多人,居住着仡佬、侗、苗等少数民族,是全县接边较多较长且交通闭塞的典型山区农业镇。据《府志》、《县志》记载,龙塘镇驻地有迎仙峰,峰下有泉,泉水涌出就地成塘,龙塘以此而得名。龙塘历史文化悠久,明代时设石阡府苗民司,1914年置龙塘乡,1950年建区,驻地龙硐,1953年区政府迁龙塘,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的龙塘公社为龙塘镇,1992年“撤并建”后组成现行的新型龙塘镇。龙塘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花生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膏、硫磺等。溶洞多,且奇特壮观,主要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佛洞,现保存有李元渡亲自撰写的忠义碑和记载当时清军围剿红军的大量石碑,还有大洞、下洞、狮子洞、凉风洞、陀寨洞等,洞内有地下河、地下湖、石钟乳、石笋、石幔、石狮子等,造型奇特,绚丽多彩,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境内山脉十二山,海拔平均800米以上,绵延15公里。龙塘镇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34年,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为掩护红军主力突围,一百多名红军在川岩坝困牛山集体跳崖,在龙塘厚重的文化史上,谱写了悲壮、辉伟的一章;地方文化川岩坝花灯剧在曾赴北京汇报演出;当代农民书法家龚绍朴的真迹还被国外博物馆珍藏。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8705男14745女13960家庭户户数8259家庭户总人口(总)28675家庭户男14725家庭户女139500-14岁(总)90290-14岁男50320-14岁女399715-64岁(总)1800615-64岁男892815-64岁女907865岁及以上(总)167065岁及以上男78565岁及以上女88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8601
下辖村:,艾家坪村大园子村丁场屯村席家山村神仙庙村白泥塘村老黄屯村龙塘村大山村消溪村鄢家箐村香花寺村核桃湾村金家山村朱家坝村关门岩村楠木窝村甘溪槽村川岩坝村马槽溪村老林村凉风阡村官庄村三得才村

5、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

清城区龙塘镇位于清远市“南大门”,面积153平方公里,全镇下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20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7万人,外来人口5.5万多人。近年来,龙塘镇在上级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积极实施市委、市政府的“三化一园”战略,以“推进大工业,铺开大建设,构建大文化,争当排头兵”的思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手段,以工业经济作为第一增长点,以招商引资为发展经济第一要务,以抓好项目落实作为第一推动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创新奋进,全力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的新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据统计,2002年以来,各项经济指标都不断突破,不断进步,成效是显著的。特别是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5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突破,率先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5.56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率先在全市超过50亿元,达到50.51亿元,同比增长173%,成为全市乡镇工业排头兵,全市工业第一镇;农业总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总产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58%;财政收入4886万元,同比增长32.6%;完成工商税收3320万元,同比增长50.13%;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同比增长50%;农村人均纯收入4445元,同比增长6.49%。今年上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跨越式的增长,预计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6.47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工业总产值45.71亿元,同比增长2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1.88亿元,同比增长240%;地方财政收入3588万元,同比增长28%;工商税收4800万元,同比增长220%。今年,龙塘镇可望率先成为全市首个工业产值超一百亿元,税收超亿元的工业龙头镇。龙塘镇还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卫生镇”,荣获市、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05年度乡镇经济规模最高奖”等一系列荣誉。

6、河南省民权县龙塘镇

龙塘镇位于河南省民权县县城西南部,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南与睢县寥堤镇、涧岗乡毗邻,镇域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万亩。辖龙西村、郑寨村、轩庄村、许小楼村、乔口村、黄庄村、吴堂村、王庄村、老庄村、郑庄村、浑北村、申庄村、北杨庄村、浑西村、浑东村、龙北村、牌坊村、王玉环村、邢庄村、付庄村、龙东村、蒋坡楼村、寄岗村、高庄村、黄大庄村、汤庄村、龙南村、董庄村、龙新村、安元村、南杨庄村、张堂村、石槽村、王楼村、户庄村35个行政村,92个自然村,总人口5.8万人,镇政府驻地龙塘集。龙塘镇历史悠久,原名龙躺墒(历史上王莽赶刘秀时,刘秀在此遇难,躺在正犁地的墒口内避过了王莽的追赶,因此而得名),又名龙塘岗。龙塘镇交通便利,北靠欧亚大陆桥一陇海铁路,东望南北大动脉一京九铁路,并邻公路主干310国道。霍连高速公路商开段途经镇境,距下路口4公里。民祀公路、民唯公路纵横交错域内,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龙塘镇属农业大镇,资源丰富,种植条件较好,水利条件优越,设施齐配。全镇有大小河沟10条,纵横交错形成网络。全镇现有机井1486眼,全部配套齐全,达到了50亩地一眼井,沟河相通,实现了旱涝保丰收。龙塘镇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苹果、花生、葡萄、油菜等经济作物。特别是苹果生产,1990年该镇大搞种植业结构调整,栽植红富士苹果12000亩。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苹果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产量达到6000万公斤,镇政府成立了“龙阁”牌苹果销售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三樱椒生产日趋扩大,以寄岗为中心的省内较大的三樱椒收购市场已经形成,冬春两季,四川、贵州、广东等地客商云集于此,日成交达500万元。龙塘镇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龙塘镇国民生产总值达4亿元,农业产值2.2亿元,工业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900元。分别建立苹果、花生、棉花、三樱椒四大万亩高产开发基地,集中生产,连片经营。龙塘镇还充分发挥交通和边缘优势,以大搞民营经济项目为突破口,找准了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4年底全镇已发展民营企业及较大工商户1638家,从业人员达2400余人。其中,个体工商户1160余家,10万元以下的企业120家,10一50万元的企业40家,50万元以上的企业18家,尤其是5个企业投资额超过400万元,3个企业投资突破600万元(东吴锦虹彩瓦厂、龙塘棉纺二厂、锦虹彩瓦厂),工业年产值1.8亿元。龙塘镇的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曾得到市委、市政府等四大家领导的肯定,并多次来龙塘镇指导和视察民营经济工作,连续两年龙塘镇被市、县评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乡镇”。2003年4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发展20强乡镇”。龙塘镇林业起步较早,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镇农桐间作5.5万亩,1990年大部分桐树成材更新,随后,又栽上新树苗。目前大都即将成材。畜牧业是龙塘镇的优势产业,全镇规模养殖户迅速增加,出现10头以上的养猪户,500只以上的养鸡户400余家,如龙南奶牛场、王楼养猪场、付庄养猪专业村,规模较大,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头促进作用。龙塘镇小城镇建设进程较快。目前,镇区建筑面积已达到2.6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批发零售业425户,食堂、宾馆40多家,副食品加工30户,县驻镇区重点单位8个,五金、建筑建材业30家等。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2月被市委、政府授予“文明乡镇”。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4917男27971女26946家庭户户数14074家庭户总人口(总)54888家庭户男27945家庭户女269430-14岁(总)181300-14岁男95640-14岁女856615-64岁(总)3302515-64岁男1678715-64岁女1623865岁及以上(总)376265岁及以上男162065岁及以上女214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4877
下辖村:,龙西村郑砦村轩庄村许小楼村乔口村黄庄村吴堂村王庄村老庄村郑庄村浑北村申庄村北杨庄村浑西村浑东村龙北村牌坊村王玉环村邢庄村付庄村龙东村蒋坡楼村寄岗村高庄村黄大庄村汤庄村龙南村董庄村龙新村安元村南杨庄村张堂村石槽村王楼村龙塘户庄村

8、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

涟源市辖乡。195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县,将原湘乡九区和安化三区部分乡组建涟源县第二区,区所设此。1958年改设龙塘人民公社,后改乡,乡府设此。撤区并乡后,将原龙塘,珠梅、南风三乡合一,成立龙塘乡人民政府,辖65村,628村民小组,总人中为7万人。龙塘乡辖:长冲、水竹、富红、群利、马头、文新、石台、合胜、河西、云霄、珠梅、东边、河东、世禄、新泉、江口、双胜、上柏、宽家、茅塘湾、上石塘、龙塘、洞庭、战江、枫木、浙口、井边、大坪、马方、合联、齐心、洞花、洞冲、七宝、柏杨、桃梅、栗山湾、雷鸣塘、柘溪、六合、莲花、合林、协兴、峡兴、朝易、文礼、建兴、蛇形、观塘、新石桥、高兴、茶坳、南风、坪里、外郎、白湄、文吉、双河、石路、迪华、罗家、沃草、红星、董家、金鸡65个村委会。2008年7月3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涟源市龙塘乡设立龙塘镇。以原龙塘乡的行政区域为龙塘镇的行政区域,龙塘镇辖65个建制村,总面积105.48平方公里,总人口6.85万人,镇人民政府驻龙宫凼。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

海南十大名镇村评选之民间雕刻艺术之乡——龙塘镇,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位于海口市中部偏北,南渡江下游西岸,全镇土地面积为37.89平方公里,耕地1万七千亩,其中水旱田七千五百亩。全镇辖1个居委会,10村委会,61个经济社,67个自然村,共有户数7千多户,总人口3万3千多人。这里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地质属玄武岩层,土壤多属火山喷出物玄武岩构成的石砾土,遍地怪石嶙峋,树木丛生,为民间雕刻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早在900年前的宋朝,龙塘就已出现陶瓷泥塑,有“盆钵之乡”的美称;现见于文字记载的有龙塘镇文彩村的一块禁碑,刻于1784年,上面记有窑民劳作之艰难。,元朝开始有石雕、木雕,到明朝时石雕、木雕艺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当地古人的墓前石人、石狮、石马、石狗等都雕刻得生动传神,姿态各异;在庙宇祠堂里的浮雕有战争、狩猎、演戏、奏乐等各种形态的人物和鸟兽的形象,栩栩如生,甚为逼真;明清时代富贵人家建造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四周墙体雕琢光滑,屋内栋木梁等大多以菠萝蜜或花梨木制作,材质坚硬,花草和人物刻画工笔细腻,神形各异,雕刻工艺相当复杂。现在建造的石木结构的民房,仍然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或样式,而建造雕刻师傅都是本地人,代代相传延续不断,可见龙塘的雕刻历史悠久。,龙塘的石雕、木雕和泥塑素以字体美观、图像逼真、雕工精湛、形象生动而驰名,当地古人的墓前石人、石狮、石马、石狗等都雕刻得生动传神,姿态各异;在庙宇祠堂里的浮雕有战争、狩猎、演戏、奏乐等各种形态的人物和鸟兽的形象,栩栩如生,甚为逼真;明清时代富贵人家建造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四周墙体雕琢光滑,屋内栋木梁等大多以菠萝蜜或花梨木制作,材质坚硬,花草和人物刻画工笔细腻,神形各异,雕刻工艺相当复杂。现在建造的石木结构的民房,仍然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或样式,而建造雕刻师傅都是本地人.仅二十世纪初以来就涌现出无数的驰名艺术,他们的作品脍炙人口,深受欢迎。如生于1892年富礼村的吴坤桃,曾在生命结束之前,呕心沥血用整整6年时间刻成了传世之作一块屏雕。这块屏雕高73厘米,宽44厘米,厚7.5厘米,屏中除了出自传说故事中的13个或坐、或立、或舞、各具神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外,还刻有一对梅花鹿、一对鸳鸯、一对仙鹤、有城墙、拱桥、亭、钻塔,有青山秀水、香花绿草、杨柳畅茂、梧桐浓荫,还有莲下游鱼等,更奇特的是城门悬挂着一盏洋灯,不须通电而四时都觉得摇动,表现了制作者高超精湛的技术。龙塘的著名作品有海南民族博物馆的两条高5米的大石龙柱、三桥简后夫人花桥、海瑞墓、丘陵墓、文昌孔府庙、东山岭尼姑庵、琼中百花岭石木雕作品,以及,府城白衣寺木雕一樽地藏王佛象、在昆下村雕刻的龙柱一对泥塑双龙吐珠、九龙壁、龙柱、蟠龙酒埕、双龙糖缸、唐三彩古马等工艺品等等。艺人范光辉、周明鉴和吴清存等人于1959年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献技,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可见龙塘雕刻精巧的艺术性。“百家鳞萃陶成众,两地鸠居塑制忙。今日旋人同卒业,东西烟绕树微茫。”这是前人对龙塘陶器制造业鼎盛时期的精彩写照。,龙塘陶瓷再次兴盛于解放后。1958年国营龙塘陶瓷厂成立,兴盛时瓷厂占地面积达200亩,职工达300人左右。1959年11名龙塘工匠石雕赴京,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文化宫等大型建筑的建设。目前68个自然村中,从事雕刻、泥塑等艺术的就有42个村。而富道村、富礼村的木雕,搏抚村、永昌村的石雕,文彩村、永巩村的泥塑远近闻名。从业人员达5千多名,雕刻手艺给当地群众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可见雕刻艺术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为龙塘雕刻艺术的成就,1995年,国家文化部授予龙塘“民间雕刻艺术之乡”称号。海南龙塘雕刻艺术,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16;项目名称:海南龙塘雕刻艺术;项目类别:民间美术;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口市琼山区文化馆;编号: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