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黔东南州地图 > 岑巩县地图 >
龙田镇地图
龙田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龙田旧称“大龙田”,取名于戴、龙、田三姓,相传此三姓祖先较早在此地定居,因“戴”与“大”谐音,故称“大龙田”,后来直呼“龙田”。,后来直呼“龙田”。建国前设龙田区。1949年至1950年与石马区合并称“龙石区”,1951年又分开,龙田为兴宁县第七区。1957年初区改乡,第七区划为龙田、龙北两个乡,1958年合并设立政社合一的“龙田人民公社”。同年12月份分出合水公社,1961年再分出龙北公社。1983年10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1986年12月改称龙田镇至今。市属石壁林场在辖区内,场内为石壁水库库区生态公益林。

乡镇经济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黄豆、甘薯、木薯、烤烟等。自1979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由生产队转为农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随着全面种植三系(或二系)杂交水稻良种,推广塑盘抛秧、病虫防治新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95年水稻年亩产达1吨,以后连续6年保持“吨谷镇”称号。2000年早、晚两造水稻种植1028公顷,总产达1598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25636元,镇级财政收入157万元。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业结构,逐步提高农业商品率,形成我镇农业生产的“三大区域”:一是南部鸡公桥、碧园、环陂、鸳塘等村以发展商品蔬菜为主,成为本市城区蔬菜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二是东北部羊岭、高陂、蓼塘、水陂、石壁等村以发展种果为主,兼顾发展优质烤烟种植;三是西部坪见、曲塘、龙盘、金星等村重点发展水产、禽畜养殖业,同时兼顾发展甜玉米、蚕豆等经济作物。水果品种以龙眼、李果居多,2000年未,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671公顷,其中龙眼428公顷,被兴宁市授予“龙眼基地镇”称号,所产桂圆、元肉远近闻名。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7352男8790女8562家庭户户数4717家庭户总人口(总)17350家庭户男8789家庭户女85610-14岁(总)58990-14岁男30690-14岁女283015-64岁(总)1049015-64岁男527115-64岁女521965岁及以上(总)96365岁及以上男45065岁及以上女51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6487

文化教育

龙田镇现有完中2所,其中省二级达标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中心小学3所,村级完小35所,幼儿园7所,市级医院1所,卫生院1所,文化站l个,文化娱乐场所25个,有线电视差转台1座,有线电视覆盖面达100%。全镇拥有基层文化室(含老年人俱乐部)8个,业余闽剧团5个、铜管乐队8队、各类体育协会45个。

基础设施

坚持以规划指导建设,邀请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对龙田镇区和工业区规划进行了编制调整,邀请福建省环境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龙田环境发展规划。把龙田镇定位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的省级重点滨海中心城镇,镇中心规划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镇区9平方公里,工业区3平方公里。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方面,建设了工业一路、工业二路、福南路、上薛至闻读道路等12条总长近40公里的高等级水泥路,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供水方面,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日供水2万吨的自来水厂。通讯方面,完成了32000门程控电话扩容工程。电力方面,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投资3000万元,新建城东110千伏安变电站,确保了工业区发展的用电需要。实行旧城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先后实施了新市巷、茹栽巷、后斗巷旧城改造工程,共拆迁旧房20万平方米,新建商住楼25万平方米,建成龙辉街、新市巷、后斗巷等一批商贸走廊;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150宙的福庐花园,共建设150幢农村别墅式住宅,被评为“省级村镇优秀住宅小区”;实施“新、亮、绿”工程,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历史沿革

龙田镇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相传南宋时蒙古族铁骑南下,江浙一带平民为逃避战祸迁居龙田,为朝廷牧马放牛,逐渐形成集镇,古称“牛田”。明朝嘉靖42年(公元1562年)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率兵在此地打了大胜仗,因镇下街有登龙门、龙舟塘,故改名“龙田”。1949年成立龙田区,1959年与江镜、港头撤区并乡后,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建制镇。

乡镇概况

龙田镇位于福清市龙高半岛中部,全镇面积88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12万,是福清市人口最多的乡镇。龙田历来是福清龙高半岛的商贸中心,是福州市二十个商贸旺镇之一。群众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第二、第三产业。龙田镇人民已完全脱困,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曾先后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乡、全省“十好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福州市“先进基层党委”,连续二年被评为福州市“标兵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