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区地图
龙文区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2008年,龙文区下辖:蓝田镇:鹤鸣社区、景山社区、西坑村、小港村、湘桥村、兰田村、梧桥村、东屿村、圳头村、蔡坂村;步文镇:天亭社区、浦东社区、长福村、土白村、步文村、下洲村、石仓村、田丰村、坂上村、碧湖村、后坂村;朝阳镇:朝兴社区、孚美村、后店村、翁建村、浦口村、登科村、科坑村、漳滨村、石洲村、打山村、恒坑村、桥头村、西洋村、崎岭村、流岗村、书厅村、石井村、六石村、新石洲村;郭坑镇:新街社区、铁路社区、郭坑村、院后村、篁卿村、扶摇村、洛滨村、汐浦村、口社村;蓝田开发区管委会:朝阳村、蓝田经济开发区、红田虚拟居委会、龙文工业开发区。
基础设施
龙文区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繁荣。区内交通便捷,电力充足,通讯方便。程控电话达2万,多门,可与186个国家和地区直拨通讯;3座11万伏变电站与省电网联网;设计能力为日供水15万吨的漳州第二自来水厂直供新区;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漳州污水处理厂已在区内建成;胜利路、新浦路、马灶路等城市干道已向新区延伸,将扩建南北走向5号路、东2号路、东3号路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区工业企业1400多家,初步形成木材加工、粮食加工、食品罐头加工、金属制品和建筑建材五大工业体系。生态环境十分适宜发展高优农业和生态农业,全区现有耕地41041亩,已形成蔬菜、畜禽、水果、花卉、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商贸、旅游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呈不断上升趋势。
自然景区
龙文区山川秀丽,古迹甚多。素称“闽南第一碑林”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云洞岩风景区,峰奇洞异,更有朱熹、林钎等历史名人摩崖石刻180多处,令人叹为观止;史称一绝的江东桥,伟岸雄奇,其建造技术至今仍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未解之谜,吸引着大批中外专家、学者前往探秘。此外,还有许多如兵家必争之地“万松关”、海月江春“瑞竹岩”、千年古刹“关帝庙”、七星塔、小姐楼、黄坑沙滩天然浴场等重要名胜景点,形成具有浓郁宗教特色,集考古、观光、朝圣、休闲和美食于一体的旅游风光。云洞岩俗称洞仔岩,位于龙文区蔡坂村,距漳州市区10公里,海拔280米。因山上有一石洞,深广各丈余,每当天将降雨,云雾即从洞中飞出,雨过天晴,云雾又飘回洞中,因此得名。相传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有潜翁者居山上养鹤修道,山下时闻鹤鸣之声。《漳州府志》记载,云洞岩顶有仙亭岩,“山岩石壁,高出云霄。宋僧人往,见二士对弈,就之,化为白鹤,冲天而去。”故又名“鹤鸣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岩突兀,名胜集中,周围仅10华里见方,如缩小的山石盆景,具有千山万壑之概。明代翰林学士牛熙称:“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侪。”尚书陆定的“突兀万石攒,逶迤两溪抱。风挟云进凉,泉留月亭皓”,概括云洞岩的全貌。主要旅游点有月峡、仙人迹、瑶台、千人洞、风动石、鹤室、先天洞等30余处。月峡,是由几块巨石垒成的石洞,左右相通,洞内一泓寒泉,洞顶豁开咫尺。中秋子夜,月经中天,照进洞顶,射到洞内泉上,泉水又把月影返映到洞内峭壁上,形成三个月亮,故名月峡,又称三月峡。穿过月峡,左边巨石上留有一个深深的脚印,便是仙人迹。东边是“一川风月”,游客可在此烹,茶吟咏,纵览江山风月。瑶台,是云洞岩的胜迹之一。五代,怪道人许碏在此留下“许碏寻偃月子至此”八个大字。瑶台附近有晒衣台、云根洞、留仙榻等景点。还有千人洞,为古人避难之所,洞口狭窄,匍伏始得入,但洞室宽广,可容纳千人。风动石,是山顶岩盘上的桃形巨石,用手推之,兀然而动,堪称奇石,被载入宋《方舆胜览》一书。云洞岩,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有历代摩崖石刻150多处。从五代到清道光年末,不少名人如宋代朱熹,明代丰熙、林达等,都在此留下题刻,行、楷、草、篆诸体皆备,琳琅满目。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许碏寻偃月子至此”的题刻,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天柱峰百丈峭壁上的“搔首”二字,每字二米见方,是云洞岩最大的石刻;丰熙的《鹤峰云洞游记》石刻,全文1100多字,概述云洞奇观,文章高古,书法遒劲。云洞岩摩崖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奇石、怪洞、烟云是云洞岩三绝,加上摩崖题刻,都是游赏要点。从漳州市区到云洞岩,可乘公共汽车直达山下。【龙文云洞岩景区】,云洞岩风景区是漳州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58公顷。景区内山、水、林、泉、岩、洞、寺兼胜,大小洞穴多达40余处,又有历代名人学者留下的篆、隶、楷、行、草各种书法题刻200余处,还有许多宋代石亭、石井和明代的石碑楼、名人墓葬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003年以来,累计投资2300万元,其中,按国家4A标准建设景区山门及配套服务设施,完成投资1040万元。2008年10月云洞岩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社会事业
教育卫生加快发展,投入800多万元建成市二实小新教学楼。投入近1200多万元完成翁建中心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书厅中学与朝阳中学、郭坑中心小学与口社、篁卿等小学完成整合。投入1068万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中小学教师津补贴。推进总投资2亿元的龙文医院扩建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显著,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考核和省级科技强警区验收,13个省市区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和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退休金18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6%,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全年共有5454人次得到补助,总金额达892.2万元,人均补偿1636元。投入300多万元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人口计生工作有效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6‰以内。社会文明蔚然成风,积极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623万元。社会环境安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85起,破案数同比增长72.5%。2008年,龙文区完成道路建设投资2.6亿元,南昌东路、龙文北路、水仙大街路面改造、浦头港西侧及绿化带等道路工程相继竣工并正式通车,漳华东路进入路面施工阶段,全区“五纵五横”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市道路总里程达142千米。全市在建房地产项目23个,完成投资15亿元,增长56.3%,其中新开工项目12个,新开工面积169万平方米。全区在建安置小区6个,新开工面积2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滨洲园一期、景山安置小区、联丰浩苑、龙文花园等安置小区已陆续竣工交付使用。完成3家五星级酒店项目的土地挂牌和征地拆迁工作,华美达大酒店已奠基,中新大酒店和明发广场项目已交地。小港建材城完成招商并开始营业,锦绣一方商业广场竣工验收,吉马家居广场开始招商。2008年,8个省市科技项目顺利实施,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郭坑中心小学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市二实小新教学楼、毅达学校开工建设;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申报湘桥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檀林威惠庙祭祖仪式列入市政府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参合人数10.4万人,参合率达93.4%,发放合作医疗补助金498万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4‰以内,政策符合率达94.9%。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海漂垃圾”整治措施,实现化学需氧量控制在650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511吨以内的目标。2008年,龙文区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建设年”活动,严厉打击垄断地材、强包强卖、变相敲诈勒索等干扰项目建设、影响企业生产的不法行为,查破涉企案件178起,打掉涉企犯罪团伙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8年,全区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2万元。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059人,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和退休金及时足额发放。抓好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农村低保人数由843人增加到1987人。龙文磷肥厂破产工作基本完成,348名在职职工和246名退休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区位优势
龙文区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位于东经117.07',北纬24.07',地处漳州平原中部,九龙江西、北两溪交汇处,西靠芗城区,东接龙海市,是联接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的必经之道。鹰厦电气化铁路穿境而过,国道324、319和省道官九线横贯南北,厦漳、漳龙、漳诏高速公路直接城区,陆路距厦门国际机场48公里,离漳州港35公里,水路可沿江而下直抵厦门港,水、陆、空立体交通基本形成网络,是闽西南,乃至闽粤赣水陆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中心。
历史沿革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38号)同意设立漳州市龙文区:将漳州市芗城区芝山镇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后、土白、下洲6个村委会,南坑街道办事处的东岳、岳北、漳糖、东关、南坑、洋筠6个居委会和洋筠1个村委会,巷口路以东属新华东居委会的部分,龙海市的郭坑镇,龙海市步文镇的蔡榜、西坑、小港、兰田、梧桥、湘桥、打山、恒坑、桥仔头、崎岭、书厅、石井、圳头、东屿、步文、后坂、田丰、塘北、坂上、孚美、后店、流岗、翁建、登科、科坑、漳滨、石州、浦口、朝阳31个村委会和梧浦村委会在国道324线的西北部分划归龙文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步文镇。于1997年7月正式成立。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469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蓝田镇39089、步文镇36929、朝阳镇39998、郭坑镇18674。2003年,龙文区辖1个街道、4个镇:东岳街道办事处、步文镇、蓝田镇、朝阳镇、郭坑镇。
物产资源
龙文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区内水网稠密,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4℃,无霜期334天,年平均降雨量1450mm,生态环境优美,盛产粮、蔗、龙眼、荔枝、香蕉、蘑菇、木耳等,四季百花争艳,终年佳果飘香,素有闽南“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还蕴藏着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已探明优质淡水河沙储量5000万立方米,花岗岩1000万立方米,风化残积型高岭土500万吨,建筑用土1000万立方米,以及从郭坑至朝阳呈带状分布的“漳州第二大热田”,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区内拥有丰富而优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截止2009年已探明优质淡水沙储量5000万立方米,风化残积型高岭土500万吨,花岗岩1000万立方米,地热资源呈带状分布在郭坑、朝阳一带,初步勘探是漳州第二大热田。九龙江北溪水质良好,是重要的饮水保护带已发现的郭坑镇院后金龟山矿泉,是优质的偏硅酸盐矿泉水,具有潜在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