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巢湖市地图 >
庐江县地图
庐江县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统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3.2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100307万元。增加2.34亿元,增长30.4%,增幅居全市第一;超千万元镇达13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增长37.3%;74个项目入选省“861”行动计划,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亿元,增长19.2%。外贸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增长28.4%;外贸自营权企业新增21家。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初步统计,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8.8:32.1:39.1调整为28.1:35.6:36.3,二产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县财政安排引导资金550万元,扶持粮食、蔬菜等七大产业发展。“安徽一袋米”工程推进加快,粮食总产跃升全省前十位,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流转土地16万亩,新增蔬菜基地近2万亩、苗木花卉基地5000亩。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9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畜禽、茶叶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三品”认证产品21个、王巢等省著名商标4个、“巢湖麻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设立唯一县级馆,成功举办第三届名优农产品合肥展销会等活动。在郭河农业示范区基础上,成功申报挂牌台湾农民创业园,二期建设已启动,整合资金2.9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12亿元。建成特色生产基地48个,柯坦蛋鸭、同大葡萄等一镇一业品牌初步形成。工业发展不断加速。全县新建、续建工业项目185个,完成投资52.5亿元,增长22.7%;规模以上企业净增30家,达159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年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1家;八大产业完成产值69.6亿元,增长41.5%,其中矿业(采掘)、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超10亿元。工业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以上。庐南重化工基地完成投资20亿元,实现税收2.6亿元。龙桥矿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十强,纳税2.16亿元,居全市第一。罗河铁矿实现销售收入7425万元,基建税收1200万元,付冲尾矿库征地拆迁工作全部完成。马鞭山铁矿治水取得突破性进展,金牛矿业主副井掘进到底,沙溪铜矿主井坑探工程开工,泥河铁矿勘探结束,钟山铁矿、杨山铁矿、矾成铜业等扩能技改项目加快推进,100万吨特钢产能获批。多功能农用挖掘机项目实现整车生产,恒泰活塞、泷晟环保等项目基本建成,吉星照、联发凯迪、恩度高科等项目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建材、服装等传统产业有效提升。成立全省首个县级矿业循环经济协会。县经济开发区和泥河镇入选全省特色产业基地,石头镇被命名为中国渔网之乡。
教育事业:从1994年全县开始实施“两基”,使中小学布局得到调整。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都明显提高。全县有完小374所,初中36所(另设18个分部)。普通高中11所,职业高中4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民办幼儿园36所。1999—2000学年度,全县在校中小学生199960人,在园幼儿人数12510人。初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4.1%。扫盲工作成绩显著,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4%。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根据庐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开设了工科、农科、林科、医药卫生、财经、管理等学科,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毕业生,普通高中逐年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校学生数已达到9300多人,1999年有1500多人录取各类高校和高中专。中小学专任教师6714名,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或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改善,校园总面积达到59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3.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的配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涌现了庐江中学、安徽省希望电脑学校、汤池希望小学、城关小学等一大批示范学校。
科技事业:科技工作全面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科技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突出科技工作新思路、新目标,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科技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在政治领导、队伍建设、科技项目的实施、科技投入及科技奖励等方面协调配套,科技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到2007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191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823人,具备中级职称4800余人,初级职称4000余人。工业科技发展较快。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有力促进了全县工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加快农业关键技术的引进创新,配套开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科技成果与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到2007年末,全县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十余项,全县拥有各类专利量248件,2007年度,被省知识产权局授予“全省专利十强县”称号。广泛开展企业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挂靠联姻”,建立起稳固的技术依托关系,每年组织多家企业参加了深圳高交会、合肥高新技术项目对接会、巢湖项目技术对接会等活动,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开展产学研结合,为其解决技术难题、引进技术提供了平台和载体。2007年,该县磁性材料产业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磁性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成功举办了中国(庐江)磁性材料产业论坛。科技宣传工作扎实开展。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开辟《绿野》科技专栏节目,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及时播放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知识,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推动“三农”的快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化事业:悠久的庐江大地,灿烂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人文会萃,人杰地灵。成百上千的业余作者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编册出集,书法、绘画、美术、工艺品,传播于海内外。竹雕、微书已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文艺演出活动频繁,文化生活丰富活跃,影剧院可接待世界大型演出。历史胜迹繁多,三国时东吴名将周瑜墓园,清代吴长庆的“武壮公祠”位于庐城东门,气度轩伟,建筑古朴典雅、环境清新优美。海内外寻迹凭吊者络绎不绝。丁汝昌祠堂、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名闻遐迩。馆藏文物,数量多、等级高、品位好。文化市场繁荣兴旺,门类齐全。图书、印刷、娱乐、音像市场初具规模,形成了经营得法,管理有力的良好格局。
体育事业:体育设施建设日趋现代化,新建的县体育中心占地93亩,其标准游泳池、儿童娱乐池和864平方米的综合训练房已投入使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拥有标准篮球场168个、乒乓球室211个,其它体育设施200个。全县运动竞技水平和群体活动成绩不凡,多次刷新省、地记录,1998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人民生活:2004年,该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57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71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5%和13.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386740元。
电力通讯:据有关资料显示,庐江县供电营业区范围内拥有220KV变电所1座,主变电容量210000KVA;110KVA变电所3座,主变容量68000KVA/4台(其中一台为8000KVA);35KV变电所19座(其中:2座变电站、1座变电所迁建)主变容量91180KVA/26台。220KV线路124.06KM/2条,110KV线路16.74公里/2条,35KV线路190.34公里/11条,10KV线路1748.92公里/92条(含代管);10KV配电变压器208985KVA/1997台。供电可靠率RS299.97%。通讯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电信交换设备全部为数字程控交换机,据有关资料显示,市农话用户总数17万户,全县231个村和社区全部通电话。电信营业网点,遍布城乡各地业务提供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了光纤、ISDN、INTERNET、电路出租、电话卡等新业务。邮政发展快,服务手段现代化,邮储“绿卡”工程进入了全国绿卡大网。移动通信基本实现县内无盲区,服务领域为模拟移动通信和GSM“全球通”数字移动。
医疗卫生:拥有比较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医教和中医服务体系。1998年底,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3个,其中县直医疗机构7所、中心卫生院8所、乡镇卫生院24所、村卫生所487所。共有病床1713张,卫生技术人员2995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专业人员335人。全县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6人、病床1.46张,年门诊服务量20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万多人次,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全县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0岁,人群健康指标已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1997年省政府授予“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称号。

名优特产

小红头:庐江“小红头”是安徽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原名饽饽,又名油糖烧卖,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因顶端染一点红,故而得名。相传在清同治年间,清军著名将领吴筱轩,是庐江县沙湖人,奉命出征。随身家乡厨师常为他做此点心,很受吴的赞赏。该厨师回乡后,在庐江城关岗上开设“段万和”饭店,继续做这种点心,深受食者欢迎,遂驰名于世。“小红头”制作十分考究,选料精细。其特点:油糖滋润,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馈赠亲友,携带方便。食用时:蒸、炸、炒均可。清光绪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奉献宫廷。1979年省小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1982年北京“方便小食品”会上受到好评。
芹芽:是由庐江县白湖镇利用特殊的土壤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在传统蔬菜水芹的种植过程中改良品种,创新工艺,经多年努力培育而成的特色蔬菜,由于它洁白如玉,鲜嫩清香美味,属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并具有清热解毒、降压消肿等功效,所以备受消费者青睐。好的芹芽的标准:洁白如玉的芽再加上青青的嫩头可称之为极品!
冻米糖:春节前,农村家家切糖制作冻米糖。传说此俗已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在延续着。冻米糖是将上乘糯米蒸熟后放在露天晒、冻,然后下锅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饴糖做成。然后用刀切出一片片印痕,食用时用手分片即可。制作再讲究些的可加上红、绿米和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糕点。
麻酥糖:麻酥糖从南宋流传至今为传统名品。它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用一张小红纸包成长方形,小红纸上印有店家的招牌,其味香甜、质感松软。麻酥糖中的精品称为“顶市酥”。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或米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幼皆宜。徽州习俗,过年时家家都把小红纸包糖装在果子盒里招待客人,到亲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麻酥糖。民谚曰:“拜年不带麻酥糖,请君不要进厅堂”。
米饺:将米磨成米粉,掺入水后做成面皮,包入馅,放入油锅炸成饺子。颜色金黄,以同心楼的较为有名。不过已经被三河先注册
荸荠:素有“四面杨柳肥沃田,满圩春风鱼米乡”之美誉的安徽省庐江县杨柳乡,地处军二路沿线,距省城合肥一百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该乡荸荠(俗名“马蹄“)种植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其植物形状及栽培法有详细描述。中国长江以南各省栽培普遍。安徽无为、广西桂林、浙江余杭、江苏高邮和福建福州为著名产地。用球茎繁殖。萌发后,先形成短缩茎,其顶芽和侧芽向上抽生的绿色叶状茎细长如管而直立。叶片退化成膜片状,着生于叶状茎基部及球茎上部,光合作用靠绿色叶状茎进行。自母株短缩茎向四周抽生匍匐茎,尖端膨大为新的球茎。穗状花序,小花呈螺旋状贴生。小坚果,果皮革质,不易发芽。

历史沿革

基本情况:汉置,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二十里。汉末徙治,在今安徽潜山县。三国魏置,在今安徽六安市北。晋置,治今安徽霍邱县西五十五里。南朝宋置,后魏因之,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隋置,唐初废,天宝元年复名庐江郡。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废。今安徽合肥市治。南齐置,隋废,改舒县曰庐江,即今安徽庐江县治。
建制沿革:“庐江”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汉书·地理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原是江名,或以为指青弋江,或疑是江西乐安江,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争的事实是: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庐江又叫潜川。春秋属舒国,徐人取舒后,为楚地。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以楚地为郡,舒邑先属九江郡,后属衡山郡。汉为舒县,初属淮南国衡山郡,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分淮南国为淮南、衡山、庐江3国,元朔中,庐江国除后属衡山国、庐江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废江南庐江郡,以其地分属豫章和鄣郡(后改丹阳郡),以江北衡山郡东部及九江郡南部置新的庐江郡,郡治舒。平帝元始四年(4)王莽改庐江郡之舒县为昆乡。东汉仍为庐江郡舒县。治今舒城古城,三国,先后分属为吴庐江郡(治皖),魏庐江郡(治阳泉)。晋仍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治今舒城县古城)。刘宋舒县仍属庐江郡,隶南豫州。治今舒城古城,齐属庐江郡,舒县复为庐江郡治。治今舒城古城,梁天监末设庐江县。隋为庐江县;以州统县,废庐江郡,改合州为庐州,州治移建于合肥。唐为庐江县。武德三年(620),又改庐江郡为庐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天宝元年(742),改庐州为庐江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庐江郡为庐州,庐江是其属县。五代十国时,庐江县属庐州(庐州先属杨吴德胜军,后属南唐昭顺军,周克淮南后,庐州属保信军)。宋初属庐州保信军。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无为军,庐江属之。元属无为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属庐州路。明隶庐州府。清顺治二年(1645),庐江县属江南布政使司庐州府。顺治十八年(1661),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庐州府。康熙六年(1667),属安庐滁和道庐州府。民国元年(1912)元月罢府,庐江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6月至民国十七年(1928)8月,隶安徽省安庆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10月,隶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简称“二区”)专员公署(驻芜湖)。民国二十七年(1938)7月二区裁撤,改属五区(驻含山),同年10月又改属三区(专署先后驻立煌、庐江、桐城)。民国二十九年(1940)4月,属一区(专署先后驻桐城、太湖、怀宁)。民国三十六年(1947)5月,改属九区(专署驻巢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5月,改属第八绥靖区(驻蚌埠);年底又属九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八旅二十四团攻克庐江县城,成立庐江民主县政府,月底部队转移后即撤销。是年底,庐南大化至砖桥一线和桐城东北乡建立桐庐民主县政府,庐江同时建立湖西民主县政府。桐庐、湖西两县同属皖西第二专员公署(驻桐城境内)。民国三十七年(1948)8月,湖西县划分为庐江、湖西两县,新的湖西县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驻无为开城),庐江县仍属二专署。1949年1月22日,庐江全境解放,庐江、桐庐两县属桐城专区。2月,桐庐县原庐江庐南部分归还庐江建制。7月,湖西县并入庐江,隶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2月4日,庐江县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8年7月7日,庐江县由芜湖专区划归六安专区。1965年7月14日,设巢湖专区(专署驻巢县城),庐江县由六安划归巢湖专区。1971年8月29日,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庐江属之。2000年1月,巢湖地区撤销,设省辖巢湖市,庐江隶属巢湖市。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巢湖市,庐江隶属合肥市。2011年8月22日起,根据国务院回复安徽省《关于撤销巢湖市及有关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皖政[2011]57号)的《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2011年7月14日)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汉庐江郡:治所在舒县,即今安徽庐江西南。根据《安徽省志·建罟沿革志》记载:西汉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九江郡属汉,境内设舒县(治今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陈埠城池埂),地名大城坂,今遗址城墙依稀可见,30米护城河尚存。元狞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销江南庐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并,组建新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此时庐江郡领12个县,除境外黄山、黄梅县外,在今安徽境内设10个县,它们分别是:舒县(治今安徽庐江县柯坦镇陈埠城池埂)、龙舒县(治今安徽舒城县龙河口)、皖县(治今潜山县梅城镇)、湖陵邑(治今太湖县东)、松滋县(治今宿松柳溪乡,古名仙田)、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襄安县[治今无为襄安镇(后王莽改为庐江亭)]、临湖县(治今无为百胜乡临湖圩山临壁村)、枞阳县(治今枞阳县城南下枞阳镇)、居巢县(治今巢湖市区东北)。王莽建立新朝,改舒县为昆乡。东汉复名舒县(仍治今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城池埂),属扬州庐江郡(治舒县),堂和二年(88年),和帝即位,复撤销六安国,并入庐江郡(治舒),在今安徽境内10个县、侯国。它们分别是:舒县(治今安徽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城池埂)、皖县(治今潜山县城梅城镇)、居巢侯国(治今巢湖市区东北)、临湖侯国(治今无为县湖垅百胜乡临壁村)、龙舒侯国(治今舒城县龙河口)、六安侯国(治今六安市区北西汉故址)、安风侯国(治今霍邱县邵岗乡许集村)、阳泉侯国(治今霍邱县临水镇)、襄安县(治今无为县襄安镇)、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吴拔皖城,庐江郡一分为二,吴庐江郡仍治舒(今舒城县城关镇东),魏庐江郡治阳泉(今霍邱临水镇)。

交通运输

概况: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合九铁路(合肥─九江)、沪蓉高速公路(上海─成都)、京福高速公路(北京─福州)、合黄杭高速公路、合铜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皖西至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的通道──军二公路和庐巢公路横穿东西。水路以“江淮运河”为主线,南入长江,北进巢湖。
铁路:合九铁路庐江段(合肥─九江)、在庐江设庐江站(Ⅲ)、柯坦站(Ⅳ)。
公路:1、高速公路,沪蓉高速(G42):合安段(G4212)、合界段,京台高速(G3):合(肥)铜(陵)黄(山)段,2、高等级公路,合铜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合肥——铜陵),简称合铜公路。3、普通公路省道:军二路(S319线,军埠——二坝),庐巢路(S316线,庐江——巢湖)。三、公共交通,1、公共汽车,城区公交线路目前共有5条。分别为1路、2路、3路、4路、5路。1路火车站——东门大桥,票价全程3元,分段计价。设火车站、万山镇派出所、万山镇医院、长岗、八里、立交桥、油化厂、消防队、烟草大厦、自来水、商业大厦、保险大厦、电影院、四牌楼、供电大楼、东门大桥16个站点。2路冶父山森林公园——新南门桥南头,单一票制1元。设冶父山森林公园、县水泥厂、冶父山镇政府、农机二厂、交警大队、银都大酒店、潜龙山庄、保险大厦、绣溪商城、电影院、贸易中心、新南门桥南头12个站点。3路新南门大桥——邓湖,单一票制1元。设新南门大桥、宏达、百货大楼、设计院、潜龙山庄、环碧公园、东门大桥、党校、马墩、机械厂、泉水口、泉水小学、邓湖13个站点。4路南门三叉——迎松,单一票制1元。设南门三叉、啤酒厂、老南门桥、贸易中心、县医院、宏达、百货大楼、设计院、城关镇、二中、县政府、磙塘新村、烟草大、消防队、油化厂、立交桥、经济开发区、迎松18个站点。5路五里路——乔院,单一票制1元。设庐江县经济开发区、物宝家具城、越城花园、安德利大卖场、磙塘新村、金海岸大酒店、庐江汽车站、庐江法院、文昌家具广场、庐江教育局、商业文化广场、庐江城北小学、翠绿苑、庐江液化气站、甘露寺、庐江炸药库、乔院。城西专线环碧公园一一城西新村全程票价:1.5元途径环碧公园-庐江宾馆-百货大楼-庐江教育局-文昌家具广场-庐江法院-城西新村,2、出租车,城区运营的出租车大约一千余辆,车型主要为夏利、吉利和桑塔纳。出租车公司主要有永鹏、春风、巢宇等。目前,出租车的起步价为4元/2.5公里,燃油附加费1元/次,超过2.5公里按1.2元/公里计费;人力黄包车人均2元,价格与距离有关。另外城区还有人力三轮车和三轮摩托车载客营运。

旅游观光

孙立人故居:孙立人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金牛镇人。抗战爆发后,孙立人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后随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逝世。孙立人故居是孙氏旧宅的一部分,坐北朝南,坐落在庐江县金牛镇旁,占地约1000平方米,共有房屋16间,木架结构,青砖小瓦,走廊及房内雕梁画栋,四合院回廊结构,为晚清民居建筑风格。2001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月11日,安徽庐江县金牛中学投资19万元重新修建的“孙立人故居”竣工。2010年12月,被原地级巢湖市公布为巢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立人(1900-1990),1900年10月17日生于庐江县金牛镇。1942年2月孙立人率新38师抵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率113团驰援,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除了7千英军困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百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千人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军,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世界。孙立人故居是孙氏旧宅的一部分,坐北朝南,坐落在庐江县金牛镇旁,占地约1000平方米,共有房屋16间,木架结构,青砖小瓦,走廊及房内雕梁画栋,四合院回廊结构,为晚清民居建筑风格。地址:庐江县金牛镇金牛中学内
吴武壮公祠:【吴长庆】(1829~1884),字筱轩,安徽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公元1884年,55岁的淮军名将吴长庆因患病,奉命从朝鲜回国,并于当年7月13日病逝金州(今辽宁省金县)。生后被誉为“儒将”的吴长庆一生戎马,曾率部从李鸿章援上海,转战苏、浙、鲁、冀、豫诸省。吴长庆病逝后,光绪皇帝“诏优恤,谥武壮”,是年,柩归故里,清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拨银两修建专祠,名“武壮公祠”。据史料记载,吴武壮公祠坐落在庐江县城东大街,落成于清光绪二十年。该祠坐南朝北,通体结构为大木殿式,3进两庭院,每进5开间。由照壁、门楼、庭院、廊庑、厢房、寝室、祭殿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达2千多平方米。专祠布局井然,匀称严谨,蔚为壮观。祠内集徽派木、砖、石雕和江南苏式浮雕彩绘之大成,以木雕最为精湛。其梁枋、斗拱、平盘斗、隔扇、梁脐等木构件,用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组成,雕刻玲珑剔透。中进大厅,巨柱驮梁,设计巧妙,气势恢宏。墙基、廊檐及庭院天井地面,均铺设着石板、石条,凿工精细,平整如切,柱基全为雕凿精美的石鼓。专祠内,前堂陈列着吴长庆生前遗物;中进大厅是祭殿,正中是武壮公画像,两则有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亲笔书写的对联:“袍泽渐凋零,仗剑有谁怜我老;鼓鼙太悲壮,登坛犹悔用公迟。”后厅摆设有明清宫庭器具,以及名人字画和文房四宝,均具有较高的文史和艺术欣赏价值。同时,该幢建筑也是庐城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有很高的保护利用价值。吴武壮公祠现为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
奎星楼:奎星楼原址位于安徽省庐江环碧园西角,现址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城东新区,奎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奎宿”。在古代神话中,奎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旧时各地多建奎星楼(阁),以宗祭祀,祈佑一地文章之盛庐江奎星楼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时任知县李衍芳倡建,当时的奎星楼建于城北,在文昌宫后。咸丰年初,太平军攻打庐江,与驻守庐城的清军先后3次争夺战,最后于咸丰四年(1854)失守(淮军将领吴长庆之父吴廷香就战死此役),太平军侵占庐江城,奎星楼不幸毁于兵燹。同治七年(1868),庐江知县黄光彬着手治理县城的战火创伤,再次倡建奎星楼。奈于资金困难,黄知县便向时任广西巡抚潘鼎新(今安徽省庐江县郭河镇人)求援。潘鼎新乃举人出生,曾于国史馆承修臣传,重文好学。得知家乡要重建奎星楼,十分高兴,当即决定独资捐建,并建议重新选址于文庙左侧环碧园畔。建楼时,潘鼎新派员专程到江西丰城,聘请当年的楼台建筑大师张玉峰主持,张因故遣子张小峰督建。张小峰则以广东名楼惠山楼为蓝本,历时两年建成。该楼高三丈二尺,三层六面,飞檐翘角,铃铎垂悬,筒瓦兽灵。楼的最上层朔有奎星点斗神像,一手执珠笔,一手直指脚下,寓意着脚下的这一方土地永远文风昌盛。游人登楼凭窗,远可眺望冶父山胜景,近可俯瞰庐江城东新区全景。2011年8月8日上午10时,庐江重建的奎星楼正式揭牌。重建的奎星楼总高度27.68米,设计遵从传统形制和要求,八角形三层攒尖式瓦顶,顶部木构件呈斗八形藻井,采用宋元时期某些建筑元素和符号。同时,增加了平座以满足观赏功能,并依据环境特点,增加魁星阁的体量,成为城东公园的构图中心和景观中心。为增加奎星楼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特请原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题写“奎星楼”匾额;请县政府历史文化顾问、安师大教授孙文光撰写《重修奎星楼记》;同时将清代进士宋元徵《东门奎星楼碑记》和县令黄光彬《文昌宫奎星楼记》制碑陈列;尽力搜集了庐江历代49位进士资料,制成《庐江县历代进士题名榜》;孙文光教授提供了庐江进士孙维祺“仰止东山”题匾;征集同治年间修建的“奎星楼”原题残碑一块,弥足珍贵。
安徽金孔雀温泉度假村:安徽金孔雀温泉度假村是一家集度假、健身、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商务型度假酒店,占地面积超过3564000平方米,它坐落于著名的温泉之乡安徽庐江汤池,近靠庐江火车站,金孔雀温泉度假村毗邻合安高速公路,距合肥骆岗机场仅45分钟路程。金孔雀度假村以“为顾客提供101%满意的服务”为宗旨,全力打造健康休闲新概念。拥有药膳浴、名酒浴、SPA疗养馆、漂流河、人造沙滩、的大型温泉洗浴中心是您调养身心的唯美境地,带给您全新的洗浴理念与文化。可以容纳800人同时就餐的餐饮部是您享用徽、粤、川以及地方土菜的理想场所。200多间的豪华客房让您感受国际全新酒店标准。设施先进齐全的健身、会议中心满足您的不同需求。此外,金孔雀度假村还具有大自然赐予的天然养吧相思林、田园风情的垂钓中心、鸵鸟园、金汤湖等,使整个度假村充满迷人的原始风味。美丽的相思林畔,建有极具徽派特色和现代设计理念的怡园。专门用来接待高端客户群体,在这里还有全国罕见的温泉游泳馆,奢华的享受。亲临金孔雀,欣赏自然秀丽的景色、感受人文景观,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外经大道。
汤池温泉:汤池镇(又称东汤池),古称“东坑泉”,汤池镇因温泉而得名。汤池温泉堪称华东一绝。热田面积大,水温高(63℃),水量大(日涌量达4000吨),化学成份稳定,且富含有十多种对人体保健有益的化学元素。境内旅游景点诱人,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汤池风景名胜区”。6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63峰72景,分布着九寺十三庵。
冶父山风景区:距庐江县城东约9公里,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冶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许,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林峦崤密,雄俊秀丽,甲江淮间诸山,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登上顶峰,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冶父晴岚”,旧为庐江县八景之一。
周瑜墓: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孙权部将,庐江舒县(今庐江县西南人)人。出身士族,精音律,文武双全,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曾率兵破皖克浔阳、豫章、庐陵,镇守巴丘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建安十三年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建安十五年率军西征途中,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箭伤复发,卒于巴丘(即巴陵山,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厚葬本土,墓处庐江城东侧。

历史名人

文翁:文翁(前156~前101),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为纪念文翁,在舒城县枫香树村附近原文冲小学现改名为文翁小学,原枫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汉初四川成都一带为边陲。文翁治蜀首重教育,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兴“右室”,办地方“官学”,招下县子弟入学,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后世人缅怀文翁,蜀立专祠岁时祭祀;故里庐江城建乡贤祠(移建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
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孙权部将,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精音律,文武双全,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曾率兵破皖克浔阳、豫章、庐陵,镇守巴丘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建安十三年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建安十五年率军西征途中,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箭伤复发,卒于巴丘(即巴陵山,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厚葬本土,墓处庐江城东侧。左慈,字元放,东汉末方士,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少居天柱山,习炼丹。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载,是葛玄之师,“葛玄从慈受之”。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据传善魔术,尝与曹操宴,操欲得松江鲈鱼,慈以铜盘盛水钓得,操大喜。后在郊宴中他以幻术悉取操从人酒脯以饷客,被操追杀而隐身循形,复见于羊山头隐入羊群,卒不可得。除《后汉书·左慈传》外,东晋干宝《搜神记》亦有记载。《方舆胜览》、《天下名胜志》、《江南通志》、清《庐江县志》均记载庐江有左慈的钓鱼台、左慈井、掷怀桥、升仙桥、白羊岗、羊山头、玉虚观等遗迹,至今部分尚存。
王蕃:228—266,字允元,三国时庐江(今庐江西南)人。他博览多闻,通晓天文、数学。先后任吴国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曾制作浑天仪,制订历法。他撰有《浑天图记》、《浑天象注》。王蕃认为:日距离其下临之地为八万里,以此为股,以一万五千里为勾,应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测出日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为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阳城为中心,以阳城与日距离为半径,算出周天长度。他还进行过数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为π=3.15,与刘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冲之的“祖率”(π=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很相近,为我国天文学的数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39岁时,因佞臣妄言,被暴君吴主孙皓杀害。
伍乔:伍乔南唐庐江人,自幼入庐山国学,专诗文,作《庐山书送祝秀才还乡》诗云:“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江南通志》、光绪《庐江县志》记,乔于国学苦节自励,一夕,见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读《易》”二字,遂取《易》读之,探索精微,迨数年,山下有僧夜梦伍乔星,旦入国学访得乔,勉之进取。后乔于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赋》中进士第一,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官歙州通判、考工员外郎。年70卒于官。诗多散佚,《全唐诗》仅录一卷。《庐州府志》记伍乔墓在庐江城南马厂岗,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为庐江柴埠渡南岗
孙维祺:孙维祺字以介,号起山,清康熙庐江城关人。少聪颖。康熙庚午(1690)举人、辛未(1691)进士,历任直隶河间、涞水二县和县、由涞水解组归,优游山林,惟以著书自娱,选文不拘一体,因材造就,评语皆中肯,一时流播海内,其诗文、传说县内流传更多。著有《五经说文》、《廿一史临》、《三太史》、《四书印证》、《春秋大意》、《春秋》、《飞跃真言》等。
宛嘉祥:明正德至万历时人,号白湖,庐江县东乡人。年少时家贫,嘉靖举人,在广信、临清任职。后为户部郎,贵州思南府知府,廉洁奉公,政绩卓著。宛嘉祥年迈后,辞官回家,杜门谢客。县内如有大事,县官即登门请教。嘉靖四十二年(1563),总纂《庐江县志》,著有诗文干卷。
潘鼎新:潘鼎新1828—1888,字琴轩,安徽省庐江县人。道光二十九年中举,次年春闱会试至国史馆承修臣传。后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立“鼎”字营。同治元年署江苏常镇通海道,后加按察使、布政使衔。同治四年率部北上,赴山东镇压捻军,后任山东布政使。同治十三年授去南布政使。光绪二年升任巡抚,次年调至京城另候任用。光绪九年,法军向清守军刘水福部进攻。清政府命潘鼎新为湖南巡抚。光绪十年调授广西巡抚。潘鼎新随即驻军谅山,与法军初战获胜。但是清政府不主张抗击到底,使清军坐失战机,处于防守挨打的被动地位。谅山抗法战役中因清廷态度不明造成指挥不力而遭绩,革职回籍。他还于同治七年捐资重修庐江城内文昌宫、奎星楼,以后又资助建南京庐江试馆。光绪十四年,清廷赏还鼎新原衔,是年5月12日感暑触发旧伤逝世,终年61岁。
吴长庆:1833~1884,字筱轩,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咸丰五年,吴长庆袭云骑尉世职。咸丰七年,升守备。咸丰十年,大败太平军英王陈玉成于华子岗,功加都司衔,赏换花翎。同治二年,越级升为副将。同治三年,积功以总兵记名简放,赏力勇巴图鲁名号。因战功卓著,旨交军机处记名,遇有提督、总兵缺出,尽先题奏。捻军复起。吴长庆前往镇压,清廷赏吴长庆穿黄马褂,换瑚敦巴图鲁名号,并正一品封典。同治八年,潘鼎新军因争粮饷发生哗变。清廷允奏,赏加一级,记录2次。光绪六年元月,吴长庆升浙江提督。十月,调任广东水师提督,未赴任。光绪八年,朝鲜禁军叛乱,击散乱党,迎复王妃,将事态平息。清廷以吴长庆功最,赏三等轻车都尉,留镇汉城。吴长庆驻朝2年,组织朝鲜人民修道路,筑桥梁,救灾恤丧,示以恩信。光绪十年四月,吴长庆奉命移防金州,闰五月病逝。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疏请优恤,付史馆立传,准于立功地方,建专祠,谥武壮,以其次子吴保初袭职主事。吴长庆好读书,爱人才,时称儒将。
丁汝昌:1836.11.18~1895.2.12,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字禹廷。庐江县石头镇丁家坎村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出任北洋海军提督。1891年,率舰队访问日本。鉴于日本海军的发展,回国后曾陈请清政府再购新舰,未被采纳。1894年7月丰岛海战后,命令加强各舰防护,以备再战。9月中旬,奉命率北洋舰队主力护送运兵船队赴大东沟,北洋舰队遭受重创,被革职留任。1895年1月30日~2月11日,在威海卫之战中,未得到上级命令,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甲午海战,全军覆没,含羞自尽。此后,清政府内的清流、顽固党人交相攻击,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刘秉璋:1826~1905,字仲良,庐江县刘墩人。咸丰十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元年入淮军。后授江苏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未到任)、江西布政使。光绪元年任江西巡抚,光绪四年以乞终养老母辞职回家农桑。光绪八年又被起用,任浙江巡抚。光绪十一年镇海之役,计击沉法舰一艘,重创三艘,火轮、小船多只,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光绪十二年,刘秉璋任四川总督,查办遗留的“重庆教案”。刘秉璋在查处中,处死杀人凶手和闹事首领,未镇压群众,美英不满,腐败无能的清廷迫于英美法要挟,将刘秉璋罢官,光绪三十一年病逝。逝后,清廷准其“复官,予优恤,建祠”。
孙立人1900.12.8-1990.11.19,字抚民,号仲能,祖籍三河镇,生於安徽庐江金牛镇,抗日名将。历任国民政府师、军长,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陆军上将。抗战中击毙日军人数最多的中国将领。抗战时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远征军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1943年协助杜聿明等率军入缅北反攻,连战皆捷。1944年10月,其部将将七七事变爆发借口的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打死。1945年进驻东北,与林彪部队发生激战,取得四平、长春,逼近哈尔滨。1947年8月被调离东北。民国政府迁台前,赴台湾任陆军副总司令、陆军训练司令兼第四军官训练班班主任;1950年4月,晋升陆军总司令。孙是少数受美国军事教育,又无加入国民党的将领,加上美国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影响,受到国府高层严重怀疑。1955年因所谓的“兵变事件”被判处“长期拘禁”,直到1988年5月才解除监护。李登辉执政初期,孙案获得“平反”。同年五月,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郑为元将军宣布孙立人出入自由。1990年,孙立人辞世后,李登辉颁发国家褒扬令,表彰孙立人一生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