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城镇地图
庐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
庐城镇镇内水陆交通方便,合铜、军二、庐巢等干线公路贯穿全境,合九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沪蓉高速公路临镇而过。县河起源且穿全境而过,通巢湖,达长江,是庐江水运的黄金要道。高岭土、铅锌矿等矿产资源口品位高,矿藏量大,易开采。水产资源也较丰富。
经济建设
庐城镇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实施工业强镇。1998年新建工业园75.7公顷,2005年园区面积1平方千米,入园企业达16家,园区企业营业收入1.9亿元,入库税金350万元以上。2004年经济普查,共有工业企业124家,工业产值59727万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22家,产值39505万元。2005年,规模工业企业21家,产值37532万元。2005年镇骨干企业有曙光电缆、常江人造板、良锦服饰、绵诚纺织、鼎辉玩具、迪维乐普非晶器材、纽泰克锁具、金宇木业、威尼佳塑钢、星海悯农粮油、罗埠建筑安装、皖江钢构、南洋蜂业、皖江食品及城关房地产、晨光建安、第二建安等民营企业达3664家,其中曙光电缆、常江人造板、良锦服饰等工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达5000万元,罗埠建筑安装有限公司2005年产值3480万元,皖江钢结构有限公司年产值达1.5亿元。庐城镇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建设大棚无公害蔬菜、花香藕、水产、食用菌和畜禽养殖示范基地,形成“黄心菜”、“田源”花香藕、“芹芽”、大葱和“燕泉”小磨麻油等名牌农产品。附近农村依次建成的优质稻、水产、大棚蔬菜、畜禽示范园被确定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992年城关镇和罗埠乡合计农业产值5044万元(当年价,下同)。2000年城关镇和罗埠乡合计农业产值5632万元。2005年,庐城镇粮油棉产量分别为53480吨、1360吨、32吨,农业总产值182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9.6元,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为3205万元和3304万元(一般预算,下同)。
基础设施
城区面积13.5平方千米,罗埠集镇1.5平方千米。城区建成纵穿南北、横贯东西的五纵五横主干街道28.7千米,18条附街巷道1.2万平方米。二(坝)军(埠)公路穿城而过,城区西临合(肥)铜(陵)公路与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合(肥)九(江)铁路,规划中的庐(江)铜(陵)铁路经城南,县河、罗埠河与巢湖水域相连,水陆交通便捷。建有2座公路客运站,开辟4条计46.3千米公交线路。农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向村民组的道路都铺设砂石路,罗埠村民吴启林捐资10万元修建的3000×15米的砂石路被乡民誉为“启林大道”。建有4条10千伏总长222.4千米和0.4千伏总长682.4千米的供电线路。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自来水用户20375户。管道天然气供应站1座,日供气388立方米,已开通供气用户1100户。先后开通调频广播、电视差转及有线电视,2005年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城镇有线电视转播30多套节目,用户22633户,农村部分农户开通有线电视、住宅电话。
教育文化卫生
庐城镇有小学31所,初级中学4所,幼儿园和特殊学校各1所,还有民办幼儿园25所。2005年在职教职工846人,其中,中级职称516人,在校(园)学生数19925人。2005年小学入学率100%,教师学历合格率及任职合格率均达100%,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城关小学和敏之希望小学教学楼分别为香港企业家邵逸夫和旅居台湾的金敏之女士捐资建设。城关医院、罗埠卫生院及晨光、移湖医院共有医务人员45人,拥有床位60张,卫生院、医院置有常用医疗器械;村设有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形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罗埠卫生院为县初级卫生保健医院,庐城镇卫生院擅长医治各类皮肤病。
民间风俗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古称为元旦、元日。家人早起,每开启一道门户都要燃放一挂鞭炮,开大门则放长鞭,叫“出天方”,或叫“出行”,朝拜四方,以讨开门大吉的福兆。出行后即吃年饭,喝屠苏酒,吃鸡叫做“处处是机会”。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是这种情景。初一日,同村人都在早饭后相互串门“拜年”。主人对上门拜年者一律待如宾客;敬烟、上茶,请吃瓜果、糕点,并祝福吉庆语言。初一至十五,乃至整个正月,各家均安排先后到亲戚、师长、朋友家拜年,而且是讲究早到为尚,俗称“拜年拜到十八九,又无肉来又无酒”。迟拜即有不尊之嫌。
社会保障
庐城镇建有1所省一级敬老院,院内食堂、卫生所、娱乐场所齐备,配有管理人员,入院老人生活、医疗、保健有保障。2005年,入院老人33人。农村近千人享受保吃、住、穿、医、葬(以下简称“五保”)。全镇社区卫生保洁、保安、环境管理工作日趋完善,社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对社区内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对下岗失业人员予以求职登记、培训及职业介绍咨询,至2005年已介绍近千名下岗人员再就业,为6360名生活困难居民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农民住房全部改为砖瓦结构平房或砖混结构楼房,不少农户已进城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