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地图
洛南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气候
洛南县属于暖温带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由于群山连绵,起伏悬殊,具有明显山区气候特征。季风影响明显。冬季气候寒冷,雨雪稀少,为一年中干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逐渐增多,如果伴有大风,土壤蒸发加剧,极易形成春旱,当寒潮入侵时,往往出现冻害;夏季是一年中最高气温季节,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节,雨量集中,多有雷阵雨、暴雨出现,有时伴有冰雹,有时还出现局部伏旱和夏旱;秋季气温速降,初期多有连阴雨,常常形成涝灾,末期偏少,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植物生长季节中,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数多。但因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霜雹等灾害出现。洛南荣誉
(按时间先后顺序)成为“全国3个妇幼食品安全项目县之一”(2011年),荣获“辉煌十一五·中国最负盛名特色品牌县”称号(2011年)
荣获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示范县”(2010年)
荣获全国首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称号(2010年)
荣获“省级园林县城”(2010年)
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县”(2010年)
荣获“陕西省最佳投资县”(2010年)
荣获“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2010年)
荣获“陕西省绿化模范县”(2010年)
荣获“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2010年)
荣获“全省唯一特色品牌县”(2010年)
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2009年)
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2004、2009年)
纳入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2009年)
荣获“陕南突破发展先进县”称号(2008年)
列为“国家级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2007年)
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2005-2009年)
荣获“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2000年)
列为“全国核桃生产基地县”(1974年)
洛南药王庙
药王庙始建于明武帝正德年间(1506-1511),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庙宇背负梁塬,面向馒头山,居高临下,一天星斗清雅。从十八台级而上,便入山门。一院之内,有山门、享殿、前殿、正殿各三间,正殿东侧有湘子祠三间,东西两侧各有龙王庙、土地庙二间,并有禅房、伙房及磨房三间,共占地一亩五分。殿堂依托山势而建,墙垣以庙堂而环,高低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层顶有走兽花脊,殿内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正殿内塑有孙思邈、韦善俊座像,前者朝服衣冠,足旁卧有一虎;后者纶巾道袍,右旁卧一犬(号曰“乌龙”)。唐代以来陕西省有两位药王,一位孙思邈,耀县人;一位是韦善俊,洛南人。韦善俊生于公元658年,卒岁不详,在京兆生医有名,曾进宫为武则天治病,武封其为宫中太医。但韦善俊不大气愿身居皇宫辞官生医民间,晚年隐居县城西南八公里之南岭,长年种药,详查药性。他长斋奉道,精长桑之术,凡疗民疾,多所痊愈,逝后被群众奉为“药王”。药王庙建成后,香火久盛不衰。乾隆十一年(1746)的《洛南县志》载:“凡老幼病役者匍匐诣庙,祷辄介愈”。人们感念药王恩德,曾多次捐钱维修庙院,从出土的碑文可见当时盛况。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洛南儒学教谕陈遴撰文,以“药王有功德于民则祀之,洛之人不得以淫祠而毁其庙”,树碑一通,立于院内。每年四月八会、清明会、十月太阳会时,山门大开,广为祭拜,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缭绕,庙前唱戏三天,实属乡邑中的盛事。1983年9月3日,药王庙被县人民政府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禹王阁:据史书记载:“相传在尧舜之时,洪水横流,泛滥成灾,人民备受其害,无法生存。舜即命鲧用筑堤防水之法,其功不成,结果被舜杀羽山,其子禹继承父业,改湮为导。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胼手胝足竞走奔命通泽,疏通九河,引水东逝,终于战胜了洪水灾害。”,洛南位于洛河上游,滚滚洛水横灌举山,流径县境。洪水为害,危及生灵。远古时代夏禹到洛南峪口,导洛自熊耳山下,东汇伊川,人民方始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为纪念禹王治水的功德,在洛南境内自古以来就有“十里一洛王(禹庙)”的传说。洛南的禹王阁(禹王庙),多建于洛河沿岸,为数较多。白昶河洛王庙和尖角禹王阁,正好相距十里。其他因星移斗转,沧桑多变,久已圮毁者不少,迄今幸存者仅有尖角境内禹王阁一座。尖角的禹王阁座落于村北,洛华公路之旁,洛水之滨。任其河水暴涨,洪峰再高,其阁毅然屹立,万无一失。昔年庙院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浓荫覆盖,今则残楼圮久,庙宇犹存,依旧雄伟壮丽,环周千峰万壑,重岩迭翠,山明水秀,杨柳蔽日,景色宜人。公路一线直通南北。东望桃花古冢,如舟泊岸;北顾“石门烟雾”,若隐若现,使寂静幽雅的禹王阁,更显得古色古香,吸引着不少向往而来的游人。前代诗人留有咏禹王阁七律一首:“千年禹庙柏森森,十里莺啼紫阁新。古屋龙蛇粉壁画,荒庭花木常如春。熊耳导洛原有据,龟背负书传青文。九畴洪范秘全露,启智化育爷功勋”。此诗文笔简洁而优美,充分盛赞了禹王阁的昔日胜迹。
洛南特产
洛南核桃:洛南县素称“核桃之乡”,核桃的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毛主席关于“商洛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光辉批示发表后,核桃生产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该县一手抓科管,一手抓发展,使全县核桃生产迈进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开发的轨道。至目前,全县核桃树总株数已达300万株,其中挂果树150多万株,常年产量300多万千克,最高年产500万千克。洛南核桃个大、仁饱、皮薄、质优,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二十多年来,曾连续多次获得国家、部、省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0年3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历届杨凌农博会上备受客商欢迎。洛南核桃仁医用价值颇高,保健作用明显。具有“补气养血、补肾固精、温肺润肠、补脑益寿、通润血脉、生发养颜”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以促进发育、健脑益智、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力,有明的防癌抗癌作用。近年来,在全省唯一的县级核桃研究机构——洛南县核桃研究所的不懈努力下,洛南在大力发展晚实优良品种西洛三号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核桃高接换优、室内苗砧嫁接、室外大田培育和良种实生繁育等实用生产技术,引进国家首批鉴定推广的16个早、丰、优新品种,建立无性系良种园、采穗圃5万亩。2005年全县共建立优质丰产核桃基地7万亩,核桃总产达400万千克,培育优质实生苗150株。步入21世纪,我们洛南在实现种植业突破发展的进程中,将立足实际,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加快农民致富为目标的原则,热烈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我县投资开发核桃产业洛源豆腐干:洛源豆腐干,位于秦岭南麓腹地的洛河源头一一洛源镇,出产的驰名古今的土特产品----洛源豆腐干。早在数百年前的明清时代就负有盛名,曾被清皇御为御膳贡品,并随当年商贾走各地。红军在洛南时,洛源人民曾用豆腐干支援红军作战。洛源豆腐干略呈茶褐色,一律一寸见方,双筷薄厚,以青肯藤穿连,五十块一串。食用时只需用刀切成薄片,点几滴酱醋即可下箸就酒。其特点是:香爽油咸,柔劲适口,若拌以蒜泥、芥末、葱段、麻油等佐料,美味异常.
洛南柿子:药名:柿子,汉语拼音:shizi,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kakiThunb。归经:心;肺;大肠经,药理作用:口服柿子可促进血中乙醇之氧化。新鲜柿含碘量高,故可制成某种制剂(去除蛋白质及胶性物质),用于甲状腺疾患。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未熟果实含鞣质,其组成主要是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又含瓜氨酸(L-cit-rulline)。新鲜柿子含碘49.7mg%。功效:清热;润肺;生津;解毒,考证:出自《滇南本草图说》。1、《本草拾遗》:饮酒食红柿,令人心痛,亦令易醉,陶云解酒毒,失矣。2、《日用本草》:柿,水藏者性冷,盐藏者有毒。3、《纲目》:生柿置器中自红者,谓之烘柿;日干者,谓之白柿;火干者,谓之乌柿;水浸藏者,谓之醂柿。烘柿,非谓火烘也,即青绿之柿,收置器中,自然红熟如烘成,涩味尽去,其甘如蜜。醂,藏柿也,水收盐渍之外,又有以熟柿用灰汁澡三、四度,令汁尽,着器中,经十余日即可食,治病非宜。原料介绍,Persimmon柿子是柿科落叶乔木植物柿的果实。品种甚多。著名品种有大盖柿,平均重224克,最大450克,果实扁圆形,中间有缢痕,品质优良,无核,丰产。高庄柿也为有名品种,主要产地为北京昌平县,果实个大,每500克3~4个,短圆柱形,果面有十字形纵沟,缢痕较浅,味甜。柿子除鲜食外,多干制成柿饼,亦称柿桃,可用作点心馅。柿子分布:主要产地有河北、北京、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市。北京(盘柿)山东(牛心柿)江苏(方柿)。柿子的种子柿子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不少人还喜欢在冬季吃冻柿子,别有味道。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营养分析,1、柿子能有效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起到润肺生津的作用;2、柿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碘,能治疗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3、柿子中的有机酸等有助于胃肠消化,增进食欲,同时有涩肠止血的功效;4、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帮助机体对酒精的排泄,减少酒精对机体的伤害;5、柿子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相关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大便干结者、高血压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长期饮酒者;2、糖尿病人、脾胃泄泻、便溏、体弱多病、产后、外感风寒者忌食;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宜食柿子。食物相克,1、不宜与酸菜、黑枣同食;2、柿子不宜与鹅肉、螃蟹、甘薯、鸡蛋共同食用,否则会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柿子禁忌细节原因:柿子忌和蟹、虾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食,以避免凝结柿石;柿子忌和红薯同食,以免与胃酸起反应,形成柿石;柿子的糖分易被人体吸收,糖尿病患者忌食;柿子果皮和未成熟柿子含更多量鞣酸,应忌食。3、食柿子前后不可食醋。制作指导:1、食柿应尽量少食柿皮;2、柿饼表面的柿霜是柿子的精化,不要丢弃。食疗作用,柿果味甘涩、性寒、无毒;柿蒂味涩,性平,入肺、脾、胃、大肠经;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口干口渴,呕吐、泻泄。新鲜柿子有凉血止血作用;柿霜润肺,可用于咽干、口舌生疮等;柿蒂有降逆止作用;柿饼和胃止血;柿叶有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咳血、便血、出血、吐血、新近研究发现柿子和柿叶有降压、利水、消炎、止血作用。备注,1、空腹慎吃生柿子或食柿后忌饮白酒、热汤、以防患胃柿石症;2、柿子含单宁,易与铁质结合,从而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所以贫血患者应少吃为好;3、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宜在饭后吃;4、吃柿子的前后1小时内不宜喝牛奶。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鼻者肺之窍也,耳者肾之窍也,二脏有火上炎,则外窍闭而不通,得柿甘寒之气,俾火热下行,窍自清利矣。肺与大肠为表里,湿热伤血分,则为肠澼不足,甘能益血,寒能除热,脏气清而腑病亦除也。2、《随息居饮食谱》: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良。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透,涩味尽去,削皮噉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3、《别录》:主通鼻耳气,肠澼不足。软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胃间热。4、《干金·食治》:主火疮,金疮,止痛。5、崔禹锡《食经》:主下痢,理痈肿,口焦,舌烂。孟诜:主补虚劳不足。6、《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亦治吐血。7、《嘉祐本草》:红柿补气,续经脉气。醂柿涩下焦,健脾胃气,消宿血。关于柿子的谜语,圆圆红罐罐儿,扣着圆盖盖儿,甜甜的蜜水儿,满满盛一罐儿。(打一植物)【谜底】柿子,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桔子不是桃,云里雾里过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打一植物)【谜底】:柿子,洛南八里桥砂锅,砂锅及其系列产品,是洛南八里桥乡的特产。相传,它是清咸丰初年(1851)由澄城县刘师傅(名不详)带来洛南的。至今已有143年历史,久销不衰。它不仅畅销陕西省内各县(市),而且远销河南、湖北、山西、甘肃、四川等省,年均产销20余万件,收入50余万元。砂锅是以当地特有的耐火土为主要原料,经过配料、制坯、高温煅烧而成。除砂锅外,较有名气的还的火锅、吊罐、砂壶、药壶、温壶、羊角壶、炖罐、漏粉锅等八种形体各异的产品,工艺精细,轻巧结实,耐温持久,釉光明亮,美观实惠,是宾馆、饭店及家居的理想餐具和生活用品。砂锅、火锅主要用于煎菜。砂锅有大、中、小三种,口大底平,带有手把蹲放平稳,可将水、菜、调料一次放入,直接置于火上炖煮,熟即可食,别有风味。火锅为圆形双层套装结构,分有三腔:内心有炉腔,用于燃放木炭;外有菜腔,用于放置菜、肉;下有气腔,可通风助燃。菜腔有密盖,炉腔设有炉条,气腔设有通风孔。用砂锅、火锅煮饭、熬菜,可保持蔬菜天然色素及各种营养成分,菜鲜味美,干净卫生,恒温适口。尤其是砂锅、火锅豆腐,愈熬愈嫩,亦鲜亦香,风味独特,脍炙人口,被誉为席中这最。和铁锅、铝锅等金属餐具相比,砂锅有无异味、不变质、不变色、不生绣等优点,对人体健康多有裨益。吊罐、炖罐主要用于炖煮羊、猪肉,火焖鸡、鸭、鹅、鱼等。其瑚状底圆口畅。吊罐上有双耳,可悬空炖焖;炖罐可上炉卤肉,其炖肉香而骨酥。砂壶、药壶主要用来煎药、泡菜。其形状口小、肚大、底平,上有耳、嘴。用砂壶煎熬中药,不走性、不污染、不风化,能保持药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具有其他器皿不可替代的特性。砂壶泡菜更具随香满怀,口味浓烈。漏粉锅主要用于制作“粉鱼”,可作冷餐,健脾开胃,降温防暑,补中益气。
交通通信
今日的洛南,交通便利,是陇海线和312国道两大交通大动脉的连接点,省道202、307、203辐射全县。境内公路成网,四通八达,村村相连;邮电通讯覆盖全县,程控电话覆盖城乡;电力充足,是陕南率先实现村村通农电的县份,现有装电容量4.85KVA;商贸交易便利活跃,工业生产门类比较齐全,形成了以采矿、冶金、建材、化工、食品、医药等具有地方特色为主导产业的格局。规划中省级高速商(州)榆(林)高速公路南北横贯洛南,为洛南第一条高速公路,将促进洛南的发展。:
行政区划
全县共有25个乡镇,383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3029个村民小组,25个乡镇:洛源镇、保安镇、卫东镇、永丰镇、谢湾乡、四皓乡、城关镇、庙坪乡、景村镇、古城镇、柏峪寺乡、寺坡乡、三要镇、王岭乡、高耀乡、灵口镇、庙台乡、上寺店乡、石门镇、麻坪镇、石坡镇、巡检镇、陈耳镇、寺耳镇、驾鹿乡。2011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洛南县驾鹿乡并入巡检镇,撤陈耳镇并入寺耳镇,撤上寺店乡、庙台乡并入灵口镇,撤王岭乡并入三要镇,撤庙坪乡并入城关镇,撤谢湾乡、四皓乡、寺坡乡、柏峪寺乡、高耀乡乡的建制,相应设立镇的建制。区镇简介:1994年,洛南县辖11个区、两个县属镇。
城关镇地处县境西南清池川内燕子山阳,海拔高程930米,总面积14.1平方公里(依据土地详查,下同)。自隋代以来,历为洛南县治所所在地。中共洛南县委、洛南县人民政府及县级200多个单位均驻镇内。镇人民政府治所驻县城中铺街中段北侧。镇下辖西街、东街、东关、南关、柏槐、西寺、张曹、刘墹、王川口、赵南沟、陶川、白龙庙12个村民委员会、70个村民小组,全镇有6503户、299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695人。有耕地5535亩,主产小麦、玉米和蔬菜,年提供商品蔬菜690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办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收入增加,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8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9.46元,位居全县第一。全镇有小学9所。名胜古迹有文庙,曹洼遗址、仓圣祠、药王庙、馒头山。洛南小八景的“九燕扑馒”、“古洞生烟”、“洛水吼堂”、“万寿晨钟”也在境内。
卫东镇地处县境西部坡塬地带,为洛南新兴的工业集镇。东接永丰区,北临保安区,西、南与商州市接壤。镇政府驻东湖村,海拔高程1090米,总面积31平方公里,辖东湖、火烧寨、张村、杨山、太平、辛岳、刘村、张家塬、西湖、冀圪、鼓楼河11个村民委员会、76个村民小组。1965年,第四机械工业部在此相继建起了国营华达无线电器材厂、国营宏星无线电器材厂、国营华南无线电器材厂、国营南云无线电器材厂和四零六职工医院后,洛南县相应在此建起各种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人口日益增多,行政管理体制相应改变。1969年改太平公社为卫东镇,属永丰区所辖。1983年体制改革中,改为县属镇至今。全镇有耕地1万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和蔬菜。镇辖区内建有东、西湖,鼓楼河、辛岳4座水库,可灌溉耕地面积2600亩。林特产品有木耳、核桃。畜牧业以饲养羊、鸡、猪为主。镇办企业主要产品有罐头、建材等。镇内国防工厂多,农民劳务收入大,经济比较活跃。1993年至1994年,第四机械工业部在这里建的4个无线电器材厂和四零六职工医院相继搬迁于西安电子城。1994年,全镇计有5413户,203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9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4.7%。当年粮食总产186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9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18元。有中学1所,小学13所。
兑山区:位于县境中南部河谷川原地带。北连石门、石坡区,东接景村区,西邻永丰区,南界商州市。总面积174.7平方公里,辖窑底、祖师、尖角、官桥河、庙坪、峰陵、八里桥7乡、67个村民委员会、4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249户,人口543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60人。区公所设于洛南县城西郊西寺村,海拔930米。区内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经济活跃。有耕地7.2万亩,其中水浇地1.35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油料居多,多种经营已具规模,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是洛南县粮食、干鲜果和肉、蛋、奶、蔬菜、烟叶的主要产区之一。窑底乡是全县唯一的葡萄基地,年产葡萄1115吨。兑山、馒头山煤炭储量丰富,为洛南产煤区。以建材、建筑业为骨干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尖角乡的石灰驰名全县,八里桥的砖瓦备受欢迎,传统产品沙锅、芦席远销晋豫等地。1994年因旱灾粮食减产,全区粮食总产1.4万吨,核桃产量72.4吨,水果736吨,其中柿子138.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98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58元。区内有中学7所,小学78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