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泸州市地图 >
泸县地图
泸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王禄昌、高觐光等纂修《泸县志》:“民国二年(1913年)改(泸州)为县,设泸县知事公署。”驻所位于今四川警察学院东区,属永宁道。从泸州得名。因当泸江下游而得名,其水色黑,故以名泸。泸县古称江阳,从西汉武帝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设县治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泸县在清代时称泸州。清光绪34年(1908年)改称川南永宁道为下川南道,县境为四川省下川南道泸州直隶州本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北京政府撤销道制,泸州直隶四川军政府。1913年恢复道制,撤消泸州直隶州本属,改称泸县,隶属四川省下川南道。1914年,下川南道改称永宁道,泸县隶属永宁道。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分四川省为18行政督察区,泸县隶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四川省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署区,隶属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川南人民行政公署驻泸县,下辖泸县、内江、乐山、宜宾四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区及自贡市。泸县、富顺、隆昌、合江、纳溪、叙永、古蔺、古宋等八县隶属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50年7月,泸县分置市、县,划泸县城区及部分郊区设置泸州市,8月1日,县、市分开办公,泸县隶属关系不变。1951年11月9日,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往隆昌县城。1952年2月25日改称隆昌区专员公署。1952年9月1日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公署,各专区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1952年9月24日,隆昌区专员公暑迁回泸州市。1953年1月,隆昌区专员公署改称四川省人民政府泸州区专员公署,辖8县1区。1960年7月1日,泸州专署与宜宾专署合并,称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仍驻宜宾市,泸县属宜宾专署管辖。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实行市带县新体制,自此泸县隶属泸州市管辖至今。1995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32号):泸县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泸县辖福集、玄滩、嘉明、喻寺、得胜、青龙、牛滩、兆雅、太伏、云龙、石桥、毗卢、奇峰、潮河、云锦、立石16个镇和大田、天文、方洞、百和、玉河沟、顺河、雨坛、海潮8个乡。1996年正式实施区划调整,定福集镇为新县城;长江沱江以南之弥陀、通滩、弥陀、分水岭、石寨、况场6个乡镇划给江阳区(原市中区);将江北小市附近石洞、胡市、金龙、安宁、特兴5个乡镇划给新建的龙马潭区。1997年,泸县面积1513平方千米,人口103万,辖16个镇、8个乡:玄滩镇、福集镇、得胜镇、嘉明镇、喻诗镇、青龙镇、牛滩镇、兆雅镇、大伏镇、云龙镇、石桥镇、毗卢镇、奇峰镇、潮河镇、云锦镇、立石镇、百和乡、天兴乡、大田乡、方洞乡、玉河乡、顺河乡、雨坛乡、海潮乡。县政府驻福集镇。2000年,泸县辖19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24639人,各乡镇人口:福集镇58691、玄滩镇45818、:嘉明镇34507、喻寺镇38580、得胜镇30147、青龙镇26433、牛滩镇38281、兆雅镇35251、太伏镇55864、云龙镇40992、石桥镇36486、毗卢镇32357、奇峰镇35428、潮河镇42939、云锦镇54362、立石镇31191、百和镇42410、天兴镇21754、方洞镇19150、大田乡25940、玉河乡21598、顺河乡12397、雨坛乡16041、海潮乡28022。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02年,全县辖24个镇,647个村(居)委会,7029个村(居)民小组。户籍总人口103.56万人。2004年,泸县辖24个镇(玄滩、福集、嘉明、喻寺、得胜、青龙、毗卢、奇峰、潮河、云锦、立石、牛滩、兆雅、太伏、云龙、石桥、方洞、百和、天兴、龙脑桥、顺河、玉河、雨坛、海潮),村委会583个、城市社区7个、农村社区32个、居委会9个,村(居)民小组7029个。2006年3月17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9号)批准,同意泸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泸县辖19个镇。具体批复如下:一、撤销龙脑桥、青龙、雨坛、顺河、玉河5个镇。二、扩大4个镇的行政区域。将原龙脑桥、青龙2个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福集镇。福集镇政府驻福集场。将原雨坛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方洞镇。方洞镇政府驻方洞场。将原顺河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得胜镇。得胜镇政府驻得胜场。将原玉河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玄滩镇。玄滩镇政府驻玄滩场。
各镇概况:福集镇县城驻地镇,幅员面积153平方公里,辖28个农业村、10个社区、279个村民小组、5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42312人。该镇是工业强镇,商贸繁荣,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省级风景区玉蟾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嘉明镇是泸县的北大门,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辖10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42967人。城北工业集中区坐落该镇,区内有玻璃制造业、纺织业、酒类制造业等19家企业。喻寺镇位于泸县北部,幅员面积73.5平方公里,辖11个农业村、2个社区,总人口50603人。该镇是川南优质仔猪生产基地,仔猪远销云、贵、甘、广等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方洞镇位于泸县东北部,幅员面积73.15平方公里,辖12个农业村、2个社区,总人口50217人。该镇是畜牧产业强镇,矿产资源大镇。得胜镇位于县城南郊,幅员面积88平方公里,辖14个农业村、3个社区,总人口57807人。该镇农业发达,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矿产资源丰富。天兴镇位于泸县西部,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辖8个农业村、1个社区、72个农业合作社、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9779人。该镇蚕桑生产发达,石英砂储量大,无碱玻璃球、41#锆钢玉、DBS3石灰玻璃砖等产品畅销全国。海潮镇位于泸县西南部,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7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33675人。该镇是龙眼生产基地,种植面积3.2万亩;纸业发达,“小米花生”、海潮豆瓣等农产品加工独具特色。潮河镇位于泸县西部,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辖13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60151人。该镇是川南龙眼大镇,酒业、机械制造业初具规模。牛滩镇位于泸县西南部,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辖16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47447人。该镇是工业强镇,建材加工业、酒业增长势头强劲;蔬菜业发达,生姜、空心菜种植历史悠久。毗卢镇位于泸县东北角,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辖12个农业村、3个社区,总人口42505人。该镇是水产大镇,矿产资源大镇。石桥镇位于泸县东北部,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辖12个农业村、2个社区,总人口44975人。该镇是工业大镇,煤炭、石英砂资源丰富,拥有工业企业68家,拥有泸州市风景名胜区——道林沟。玄滩镇位于泸县东北角,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辖20个村、5个社区,197个村民小组,2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9469人。该镇工商业发达、玻璃制造业初具规模,是泸州市食用菌生产基地。云龙镇位于泸县中部,幅员面积60平方公里,辖13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51588人。该镇工业发达,形成了以玻璃制品、酿酒、物流运输为主的三大产业支柱,拥有各类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奇峰镇位于泸县中部,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12个农业村、3个社区,总人口49902人。该镇畜牧业发达。百和镇位于泸县东部,幅员面积81平方公里,辖11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49343人。该镇是酒业基地镇、“中华”酒畅销全国,化工产品出口创汇。立石镇位于泸县东部,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辖10个农业村、9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2114人。该镇旅游业资源丰富,农业发达,“蜀南”花椒是省级驰名商标、白芷畅销川渝。兆雅镇位于泸县东部,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辖8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44736人。该镇是泸县酒业大镇,酒类企业28家,实现白酒销售收入6.5亿元;是“川南花木之乡”,花木种植面积7500亩,实现花木产值6500万元。云锦镇位于泸县东部,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6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71039人。该镇是农业大镇,中药材基地镇。太伏镇位于泸县东南部,距县城福集46公里,与永川、合江接壤,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辖18个农业村,1个社区,总人口76575人该镇龙眼量大质优,是川南龙眼基地镇,太伏火腿畅销全国。泸州港神仙桥作业区、泸县临港经济园座落该镇。

优质教育

披拂川南明珠的辉光,怀抱蟾溪文化的涌动,泸县以其大于笔大气魄、大写意的胆识勇气,铸就了泸县教育的辉煌。泸县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民办职业教育学校6所),教师进修校、实验校、特殊教育学校各一所,民办初中、小学各一所、乡镇单设初中14所、单设小学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6所,有在校小学生71407人、初中生36757人、高中生27076人、职高生5449人。另有公民办幼儿园(班)120多个,在园幼儿2.8万余人,全县有在职教职工6845人,退休教职工2279人。泸县继1995年在全省百万人口农业大县中率先实现“普九”重任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艰苦创业,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短短几年,普通高中教育呈现规模大,质量优,发展协调的显著特点。全县6所普高学校在校生均在3500以上,占地面积均超过120亩。除泸县二中外,其余5所均在乡镇。
Now,泸县已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泸县第二中学,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泸县第一中学(泸县一中)泸县第四中学泸县第五中学,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泸县第九中学泸县第六中学,省重点职业中专11所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泸县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为75.7%,万人高中的校生人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学生率达85%。截止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十六年居泸州第一,泸县二中连续十七年居泸州单校本科上线总数第一,2006年,泸县本科上线4043人,占全市总数的48.5%,重点本科上线839人,占全市总数的49.9%。在发展优势教育的道路上,泸县不但实现了普高教育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而且职业教育也实现了超速发展,在泸县《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优惠政策指引下,泸县职业教育学校由2002年的2所,发展到现在的7所,同时,加快综合高中发展的步伐,2009年,全县职业教育在校生(含综合高双学藉学生)人数达到了12759人。普职教学生人数差距进一步缩短。2009年,泸县高考本科上线4374人,占全市的48.3%。其中,重点本科上线684人、普通本科上线4196人,万人口本科上线41.3人,居全市第一;高职本科上线178人,居全市第一。

地理位置

泸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北邻隆昌、荣昌,东毗合江、永川,西临富顺,南接龙马潭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8′30〞-105°45′30〞、北纬28°44′40〞-29°20′00〞。县城距泸州33千米、隆昌27千米、成都230千米、重庆130千米。南北跨度46.8千米,东西跨度56.23千米。总面积1532平方千米。东经105°10′50〞-105°45′30〞、北纬28°54′40〞-29°20′。

风景名胜

龙脑桥:龙脑桥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县龙脑桥位于县城福集镇以北的大田乡境,距泸隆公路1.5公里,横跨于蜿蜒曲折的九曲河上。该桥始建于明代洪武(1368—1398)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中央电视台于1991年在《中国桥》专题栏目中向全国和世界推崇过龙脑桥,其雄姿已载入中国古桥画册,名传中外。该桥是中国古桥中建造工程浩大,雕刻十分精美,造型生动别致,工艺精湛,艺术品位高,至今保存完好的全国罕见的古桥。它早已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是一座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桥为石墩石梁式平板石桥,全长55米,高约2米,宽1.9米,整桥共15跨(含桥头堡各一跨在内),桥墩14座,桥墩由四层灰沙岩石条垒砌而成。每块条石长3.10米,宽0.8米。其最大桥墩(即最大龙体)整石重约13.6吨,最上一块墩石中部凿成凹型,以便在上面安放石板作梁。桥墩朝上游一端凿成分水架势,以减少洪水冲击力。桥梁石板共30块,每块长不少于3.6米,宽0.95米,厚0.6米。其中最长桥板(3.85米×0.95米×0.6米)单重为5.9吨。桥墩间由两块桥板并列安置在桥墩凹槽口内,不仅桥面平整,桥板也不会左右移动,稳定性能良好。平桥的所有构件,不用榫卯衔接,条石之间也没有石灰或糯米浆(古代建筑用的粘合剂)等来粘接填缝,而是利用石板自身重量垒砌,利用石面粗糙纹路增加表面摩擦力,使石料固定,体现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工艺才能。龙脑桥为东西走向,东西两面各3座桥墩,均为素面无雕刻,中部跨河水面的8座桥墩首部(朝向上游一端),分别雕刻古代民间传说的吉祥走兽,有四条龙,两个麒麟,一只青狮和一只白象,这样的布局,是全国罕见的独特之处。其排列构思好,悦目自然,给人以气宇轩昂之感。桥上石雕的工艺和技巧都十分娴熟,继承和发展了秦汉和唐宋的石刻工艺传统,夸张与写实相结合,并采用圆雕,使整个石桥的各部分雕刻,都浑厚刚毅,精巧规整,比例匀称,造型生动。其工艺精湛,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真鬼斧神工,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罕见之作。石雕在细部的加工处理上,一丝不苟。中间四个墩上各雕一条巨龙,龙头上的眼、耳、口、鼻、眉、髯、角,龙身上的甲、翅和流云,都线条明快,清晰流畅,整体看去栩栩如生。在龙的口内,有一颗重30多公斤的“宝珠”,是运用镂空雕刻技术从整体石上凿雕而成的石球,可滚动自如,但又不能取出,真妙趣横生。巨龙左右两个桥墩上,一雕雄狮,一雕大象,神态自如,安详宁静,亦反映古代工匠的巧思和雕技,特别是象雕处理,非常巧练,颇具匠心。如象体雕得厚重,轮廓线条简练明晰,象鼻卷曲,长牙翘伸,大耳下垂,神态自然,给人以和静、端庄的感受。外侧两头麒麟,口衔绶带,张口怒目,两只火焰纹腿匍匐墩上。牛蹄形脚,一只踏兵书,一只踏宝剑,雄姿勃勃,气势昂然。龙、狮、象、麒麟于桥的上侧露头,下侧现尾,张牙伏爪,依次排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如遇河中水涨只淹没了桥板时,这些吉祥物在流水中只显露出头和尾,恰似活生生地在河中逆水遨游,可谓又是一大奇观。
玉蟾山风景名胜区:
玉蟾山,位于泸州市区以北33公里,泸县县城旁。为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海拔505米-548米,森林覆盖面积8000余亩,山下有九曲河、赖溪河和马溪河。一组以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翻天覆地的国画《流民图》创作大型浮雕落户玉蟾山,为古老的玉蟾增添了新的风采。主要景区有龙脑桥、古玉蟾关、《流民图》浮雕、弥陀寺、龙盘寺、白云寺、金宝山古墓群等,规划面积为52.8平方公里。因山形、山石状似蟾蜍而得名。玉蟾山历来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被张爱萍将军誉为“川南明珠”。从唐代景福二年(893年)起,为川南名胜地。古玉蟾关为古川滇、川黔驿道的重要关隘之一。塔林由唐至清代的20余座石塔(浮图)组成。
玉蟾山在历史上曾是川南佛教名山。据《泸县志》记载,玉蟾山古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圆通寺初建于晚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先后更名为圆通寺、玉蟾寺、天星阁。古建筑中尤以木雕和石刻艺术著称。山上以佛教为题材的明代石刻,释迦佛、阿弥陀佛、燃灯佛、药师佛、西方三圣、千手观音等石刻造像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为川南石刻艺术精华。玉蟾山的岩石形状万千,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偏爱,有南唐徐铉书“第一名山”四字,柔中有刚;宋代黄庭坚书“玉蟾”二字,道劲豪放;明代杨慎书“金鏊峰”三字,古朴苍劲;清代白成骏“玉蟾丛翠”四字,雄健浑厚。以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先生的不朽之作《流民图》制作的大型石刻浮雕是目前国内大型的现代人物浮雕。
玉龙湖风景名胜区:玉龙湖风景区是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玉龙湖风景区位于泸县东部立石镇、毗卢镇境内,原名三溪口水库,占地1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6平方公里,南北长25公里,蓄水2510立方米,灌田10万亩,年起水成鱼300多吨。玉龙湖地理位置极佳。处在重庆、内江、泸州三角区中,泸永公路旁,辐射面宽、交通方便。玉龙湖山清水秀景美。湖西山脉连绵起伏,远峰如黛、近山苍翠、岸柳成荫、花果飘香,景色宜人。湖岸农户依山傍水建起幢幢新楼,处处洋溢着希望田野上的浓浓乡情。林间珍禽候鸟常年栖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湖水清沏透明,波光鳞鳞,岛屿遍布、湖叉纵横、荡漾湖面,飞鸟在空中欢歌,鱼儿在水里雀跃,山水相映,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景。玉龙湖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幅员27平方公里,东有古迹“二郎井”,现代建筑艾大桥水库;西有庙宇“普照寺”、“五明寺”;南有地下龙宫,暗河交错、惊飞撩人;北有螺丝山自然景观区,游人至此可以探究玉泷湖源头。是川南一处重要的旅游、度假、避暑圣地。置身其间,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享受,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玉龙湖是四川省优质水产基地,鱼类品种繁多,数量可观,1996年四川省第十一届“泸州老窖杯”钓鱼比赛在这里举行,被誉为“川南第一钓”。玉龙湖美食以豆花、腊肉、鲜鱼著称。
海潮湖旅游区:川南海潮湖旅游区,它离泸州城约20公里,沿泸州——自贡公路而行,沿途风光绮丽,不过三十分钟便到,是集发电生产、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水域风景区,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其中有泸州最大的水力发电站,百年桂元林,米溪沟支流风景区等。川南海潮湖旅游区,石刻华表大门,古今名家题辞,盈入眼帘;山庄旅舍、宾馆楼群,则环绕于湖岸;湖两岸繁花异木、水草青青、绿树丛丛、鸟语阵阵;沿湖的水上长廊,盘旋蜿蜒;崖边栈道,曲折通幽;洞中探险,引人入胜;玲珑拱桥,长虹卧波,各式各样的景点,使人如在梦中,如醉如幻,流连忘返。川南海潮湖之佳景,在于水。斯时,湖以水名、水以湖美,恢宏的拦江坝,气度不凡,将沱江之水尽揽怀中。站在堤上,见宽阔湖面,水天相接,烟波浩淼。远望,如诗如画,心旷神怡。近看,碧水荡漾,轻爽活灵。清晨,鸥鹭点点,生机勃勃。黄昏,渔舟唱晚,栏栅尽遣。在盛夏,沱江之流奔涌而下,形成宏伟壮观的瀑布,飞珠溅玉,锦鳞欢跃,令人叹为观止。在冬季,坝下河床显露,奇石遍布,怪石嶙峋,有无数古代器物和钱币沉寂于此,早就是寻宝者的好去处。也有劈波斩浪者,驾驶快艇神驰于广阔湖面,勇武英爽,令人称羡。也有浪漫低语者,荡一叶小舟缓缓游览,天水相交,神思旷远。也有忘情垂钓者,抛世俗于脑后,钟情于山水湖光之意境。也有林中漫步、野外烧烤者,脱离平日之喧嚣,投入大自然之怀抱。
高洞瀑布旅游风景区:
高洞瀑布旅游风景区位于距泸州市区36公里的泸县百和镇境内,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神话传奇,清澈见底的大鹿溪河横穿其中。景区风景秀丽,既有雄伟壮观的高洞瀑布(又名福禄崖,高100米、宽50米、深60米常年瀑布,冬暖夏凉,属世间罕见的天然奇观,可与贵州黄果树瀑布相媲美),又有天潭、天鸡冠石、金龙显身、仙女露、斩龙剑、天河水吼、映月潭、泪飞洞、吼天狮子、九曲三湾一道桥、金龟晒水等多处奇异景点。大鹿溪河横穿其中,溪河内水清、鱼肥且品种多样。沿河两岸风景优美、雅致、壮观。是世人休闲游乐、避暑的好地方。

地理环境

“川南鱼米之乡”泸县,面积1532平方公里,系泸州旅游北大门;与恐龙之乡、重庆动物园、福宝国家森林公园一衣带水。泸县,吸龙之灵气,吐龙之英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堪与赵州桥和芦沟桥媲美;有“东方活龙”之称的中国泸州雨坛彩龙数度进京献艺,获多项大奖,饮誉海内外;有“川南第一大道”之誉的新县城--龙城,以其碧水、蓝天、花园城的典雅、靓丽、浪漫、抒情和中西合璧,倾倒中外游客;有“川南第一湖”美称的玉龙湖,劲舞旅游大县之彩练。泸县,步蟾之神韵,育蟾之精灵;有“川南明珠”芳名的玉蟾山,以其天造地设的生态自然和鬼斧神工的人文内涵,抚一城,望一塔,环三水,连诸桥;醉倒华夏政坛军界代代宿帅,神州墨客骚人批批鸿儒……,泸县,交通四通八达,经高速公路直上成渝、隆纳线;旅游区宾馆、饭店、旅游产品一应俱全,旅行社,旅游车,接待体系完善。龙神蟾韵,山水桥城;大县、新城、热土--泸县拥抱你!

经济概况

泸县能源工业基础好。骨干企业四川和益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装机37.55兆瓦,总资产3.7亿元,水电火电并举,并与国家大网相连。总投资3.2亿元(成都鹏辉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的和益火电二期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将于2001年建成投产,新增发电量3亿千瓦时,公司股票争取上市。规划到2010年,公司总资产达10亿元,自供电力达4亿千瓦时,电力工业将成为泸县的支柱产业。此外,建材工业后劲很大。水泥产量完成37.8万吨。2009年泸县县域经济快中求好。泸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0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6亿元,增长37.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5亿元,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63.35亿元,增长78%。民生工程投入资金3.3亿元,各项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18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245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5亿元,增加15亿元。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29%,占GDP的37.5%;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试点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3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9000万元,重点加强示范带、示范村建设。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收510元,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