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镇地图
马鞍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资中县辖乡。海拔高度:384米。1951年建马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0.6平方公里,人口3.1万。资(中)安(岳)公路过境。辖马鞍、石板滩、小河子、石桥、麦子湾、伍隍、黄石坝、李子冲、拾童庙、熊家溪、鞍子坡、白羊沟、龙马桥、楠木岩、杨家寺、松树、驼柏树、高洞坝、两河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基本概况
马安镇位于秦岭南麓余脉,郧西腹地,距县城44公里,东与观音、润池接壤,南与夹河、羊尾相连,西与六郎贯通,北与香口、土门毗邻。相传远古时期(大约四千余年前),此地西方一座大山中有一深不莫测的洞(原烈马洞村,洞内有马桩、马槽、独木桥,洞内至今是迷),洞内藏有一匹宝马,忽一日宝马出洞饮水恰遇雷电惊骇,驰骋东方,路经此地脱缰弃鞍,故名马安川(今上川村、下川村),宝马顺势狂奔东边,却被一大山(马鞍关梁子)挡住去路,便在“龙王届”歇息,遇龙王显灵,点化宝马坠入沟壑深谷,潜入龙潭,故名马安关(今马鞍关,水库大坝处),马安因此延用至今。马安解放于1947年10月,建国后设立马鞍区公所、马鞍公社、马鞍乡人民政府,1999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为马鞍镇。现辖12个村,111个组、6799户、22709人,劳动力10647人,版图面积17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85亩,森林面积170010亩。现更名为马安镇。镇区建设
街道:旧时,街道沿河而建,宽3米左右,长450米,石板铺路。花行、商铺、茶楼、酒肆鳞次栉比,街河由西向东穿过,有典型江南水乡风貌。1987年改造老街,接着新辟和改建新建路、西街路、东街路、车站南路、车站北路等街道8条,最宽处为24米,多为水泥路面。1993年底,有大小街路(弄)11条,总长3081米。房屋:建国初,建成区内房屋建筑面积约3.89万平方米。50年代至70年代新建不多。80年代后期,始有成批住宅区建成,并出现农民别墅。1993年末,实有房屋建筑面积14.8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6.49万平方米,人均25平方米。1987年起,陆续新建、改建影剧院、敬老院、人民医院、中心小学、汽车站、邮电所、信用社等公共建筑,层次最高为4层,多为3层,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
水电:1987年筹建自来水厂,1991年扩建。主管道12.39公里,年供水120万吨,供水率94%。埋设地下排水管道5.1公里,筑窨井350只。1967年开始通电,1970年普及,由亭峰变电所供电。
邮电:民国三年(1914)设邮寄代办所。十五年为三等乙级邮局,1958年12月改邮电所。1988年安装程控电话,1993年末已有电话机510部。
交通:旧时主要为水路。晚清时期有西兴至道墟线、漓渚至安昌线经马鞍客货船、埠快船。民国二十年(1931)9月,绍兴至安昌大华轮经马鞍。1955年7月新辟绍马(鞍)航线。1981年绍兴三江公路竣工,并延伸至萧山益农闸。1982年4月,马鞍公路与益农闸连接,南接绍三(江)公路,北经党山、瓜沥、衙前,均可与104国道相连。1992年5月马(鞍)齐(贤)公路建成通车。在建之杭甬高速公路,途经国庆、大源两村,在马鞍境内长1.95公里,水陆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