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镇地图
码头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码头镇经济发展迅猛,坚持走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工、贸、农”一体化发展路子,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声誉一方。城内工农业总产值9亿余元,地方财政收入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64元。码头镇农业发展以“三高”农业为主,是瑞昌市“万亩农业示范园”的核心园,已基本形成棉花、蔬菜、果业、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工业以石灰石、黄砂、水运港口等资源为依托,内引外联,筑巢引凤,工业园区规划面积8000亩,江西省最大的台资企业——江西亚东水泥公司,以及亚联包装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工业园区,境、域外资金注入已达29亿元人民币。第三产业基本形成了集美食城、娱乐城、自选商城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镇区工商户和私营企业1000多家。境内有19.5千米长江岸线,是天然深水良港,现有19座客货码头。
代码
代码131002101:~201码头村~202东张庄村~203高庄子村~204甄庄村~205大郑庄村~206南壕村~207孙坡庄村~208惠家堡村~209小郑庄村~210史庄村~211田庄村~212祁营村~213范庄村~214杨官屯村~215济南屯村~216金官屯村~217赵庄村~218崔辛屯村~219西李庄村~220大益屯村~221北壕村~222东安庄村~223西安庄村~224丰盛店村~225百草洼村~226南响口村~227中响口村~228北响口村~229东辛庄村~230东曹庄村~231赵窑村~232司庄村~233李庄村~234王庄村~235前屯村~236后屯村~237团结村~238前沙窝村~239后沙窝村~240卢七堤村~241前所营村~242孔洼村~243麻屯村~244马神庙村
沿革
1953年设码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张庄、大龙2乡并入。1997年,全镇面积98.7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
概况
码头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缘西隅,东临赤湖、西接幕皇、南眺匡庐、北饮长江,距九江市50公里,为长江入赣第一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北有黄金水道——长江、南有武九铁路擦肩而过、东近距九江飞机场和黄黄高速公路。码头镇辖区面积52.7平方公里,下设8个行政村,4个居委公,74个村民小组,人口4.5万人,耕地面积5020亩,水面6000亩。镇直及驻镇单位、企业76家,其中中央、省大型企业有2家。码头镇自古为长江通商古埠,素有“金城”之誉“长江入赣第一镇”之称,是国家级重点建制镇,1997年列为瑞昌市“一市两区”规划范围。码头为滨江丘陵地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76度,无霜期为255天,年平均降雨量1514.3mm。
基础设施
码头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政功能逐步齐全,水、电、路、网络纵横,自来水日产25000吨,转供电年1600万度,110千伏的供电所正在筹备设计,水泥硬化和柏油路面6万平方米,街道绿化面积36510平方米,先后兴建了金城集贸市场、襄滨大市场、城东农贸市场、港尾农民商贸街及3个居民住宅区。
基础设施
(1)固定资产投资:该镇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从八个方面推动中心镇区建设,组织实施1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奋斗目标,经过三年来的努力拼搏,基本如期实现,镇区第二自来水厂、镇文技校、镇卫生院医技楼、镇老人活动中心均已竣工,诗溪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了镇区1.8公里河段,第二期工程正在着手规划,南安第二实小新校区建设13000平方米现正在紧张装修,争取今年秋季搬迁使用,镇区第四期改造工程基本完成,4幢商住楼于2003年完建并交付使用,金码公路投资400万元,已完成了总投资的57%,成功初级中学总投资2200万元,其主体工程建设资金已经确定,总投资320万元,现已完成了立项、征地、拆迁、土地平整、青苗补偿、挡土墙筑和学校建筑物的单体设计,诗南电站技改工程进入实质性的施工阶段,金格工业项目总投资1亿元。(2)交通航道:全镇乡村道路共155公里,已硬化130公里,除码四村7.2公里村主干道正在硬化外,其他24个村(居)主干道均已硬化。(3)电力能源:小水电站三座,3.5万伏变电站1座,均与山美水库联网。(4)电信邮政:拥有固定电话15000部,移动电话近10000部,互联网用户有500多户,有线电视用户9000多户。五供水:拥有日产水量5000吨自来水厂1座,主供镇区6个村(居)。
民营经济
近年来,码头镇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全镇民营企业已达2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4家,逐渐形成棉花深加工、化工、建筑安装、水泥制品、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截至2003年底,民营经济实现总产值达5.4亿元。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有力的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进的“三利纺织”和“天利钛塑”两大企业,列入县“163”工程,改写了我镇无常年运行规模工业企业的历史。2004年,我镇将全面实施工业兴镇和“121”战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163”工程,加快推进码头工业化进程。年内确保完成“百万工程”15家,过千万元的规模企业2家。围绕资源大招商,引进资金建龙头,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围绕码头丰富的棉花、桑蚕等资源,建设棉纺、缫丝等龙头企业,努力培植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