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山镇地图
马头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产业
马头山镇制定了毛竹产业发展方案,综合指导协调马头山镇毛竹产业的全方位发展。马头山镇全力搞好毛竹的砍杂垦复工作,建立集中连片毛竹砍杂30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2个,1000亩连片砍杂12个;建立毛竹林垦复10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2个;新造毛竹林3000亩、毛竹林低改38000亩和已落实新建林区公路30公里。马头山镇全力挖掘现有企业潜力,力争引进1家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毛竹精深加工企业,引导企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马头山镇共种植白茶5000余亩、葡萄500亩、枇杷200亩、有机大米一期试种2000余亩,立体连片开发示范园1个。该镇生产的有机白茶在2007年江西省首届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08年又获得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金奖。
经济发展
马头山镇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毛竹、茶叶、苗木等特色高效农业和小水电开发和面包产业,全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0.88亿元,同比增长12.7%。十一五期间,全镇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以强攻工业为重点,全面延长产业链,增强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大镇、水电开发大镇、毛竹大镇、苗木大镇和面包大镇五大品牌,实现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山林面积32万亩,耕地面积1。1万亩。马头山镇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农林经济作物的生长。为此,马头山镇几年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镇近80%行政村有养殖山羊专业户。存栏达3000头,出栏800头。杨树坑茶叶无污染,天然生长。共开发了500亩茶叶基地,毛竹林面积11万亩,每年可产20万斤冬春笋。500亩薯田遍布镇6-7个村,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途径。马头山镇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采取“五统一”(统一种苗种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价格、统一产品收购)的措施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构筑“山上白茶、山下枇杷、田里葡萄”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框架。头山镇因地制宜发展葡萄产业。马头山镇引进了浙江金华市金藤藤稔葡萄有限公司投资建立了300亩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其中50亩样板示范基地苗木已长势良好。
乡镇特色
马头山镇已形成了以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以马头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即将建设完成的梧怡生态庄园和东源度假山庄为辅的生态旅游区。梧怡生态庄园和东源度假山庄旅游项目正加紧建设;吨位突破1000吨的物流项目的落户,将成为马头山镇一大亮点;银矿尾渣加工企业、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以及印刷包装企业等也将纷纷落户马头山。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充实的该镇财源。结合本地实情,把开展“绿满马头山、花开百村”工程与传统的茶文化相结合,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全镇范围内制定美化绿化规划,确定种植苗木和花卉品种,确保村组道路绿化率达80%以上。
行政区划
面积:233.8k㎡,人口:10742人,邮编:335301,代码:361028101,村委会:马头山居委会,彭坊、杨坊、柞树、霞阳、湖石、港东、马头山、山岭、永胜、柏泉、昌坪、梁家、斗垣等13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彭坊。马头山林场:面积118.6k㎡、人口1221人,辖:马头山镇居委会、彭坊村、永胜村、杨坊村、湖石村、榨树村、霞阳村、柏泉村、梁家村、头垣村、马头山村、港东村、山岭村、昌坪村;马头山林场。
自然景点
马头山镇的白茶三大特种产业基地,年产苗木20万余株、蘑菇200多吨、果品900余吨、白茶80多公斤,年产值(含竹业)逾亿元。马头山镇生态旅游成为林业经济发展新亮点。形成了以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马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新赣鄱十景之一的资溪大觉山和县级狮子山、方家山、法水温泉等十大旅游项目为骨架,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富有活力的森林生态风景区体系。森林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近9万人次,总收入800万元。
野生猴群
马头山镇姚家岭自然村发现了野生猴群。这群猴有30多只,体毛灰色,猴子见了人并不惊慌。从资溪县林业局野生动物报告记录看,马头山镇还在马头山林场、石硖乡发现了野生猴群,马头山镇里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后,资溪的原始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恢复,森林覆盖率上升到了87.2%,跃居第一。马头山镇里深山老林、万亩竹海、山涧水边变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多年不见的野生猴群、黑熊、红隼等珍稀动物重现绿水青山之间,大量的冬、夏季候鸟也在此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