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镇地图
明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环境
明城镇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开发前景广阔。现已探明的矿藏10种,除金、铜、铁有色金属有一定储量外,非金属矿藏尤为丰富,其中石灰石可采储量达3亿吨,CaO>53%,在东北三省一区享有盛誉。方解石、萤石、大理石、叶岩石、花岗岩等矿石,品位高,质量好,储量可观。现有各类矿山30余座,是生产水泥、活性石灰、碳酸钙、重钙粉、电石、玻璃制品及其它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供应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有带钢、水泥熟料、水泥、五金、铝型材模具等10种主导产品。制造、加工型工业企业100余家,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达14.3亿元。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
基本概况:明城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是高明区中心腹地,始建于公元1475年。全镇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150条自然村,总人口58000多人,户籍人口42244人,是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也是著名侨乡。预计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1.39亿元,财税收入6800万元,农民人平收入5213元。镇内设有小学5所,分别为高明市明城镇谭边小学、高明市明城镇仁坑小学、高明市明城镇鉴明小学、高明市明城镇光明小学、高明市明城镇第二小学。明城镇历史悠久,是文化之乡、文人学士辈出的地方。历史上涌现了众多的文化名人,近代更有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等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稀土、煤、铁等,其中石灰石储量巨大,为建材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种植业久负盛名,主要有水稻、花生、时令蔬菜以及荔枝、龙眼、芒果等优质水果;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珠肇公路和广高公路呈东西横穿全镇,是珠江三角洲与粤西地区的重要通道。规划中的广明高速公路和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在工业园经过,直驳广佛都市圈。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抓重点,促提升”为指导,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农工商贸重镇的目标,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推进工业园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区规划科学合理。2003年我们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按照省中心镇规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修编了我镇城区的总体规划。新规划突出了我镇的中心镇地位,形成“一城、两大产业基地、三园”的层状空间布局。一个新城区:即城区规划要重点围绕沧江“一河两岸”及明阳山方向,争取早日把新城区建设成为我镇科技、文化、体育和居住中心。两大产业基地:一是主攻好建材产业基地建设,重视吸纳新型的建筑材料企业;二是迅速将化工产业确立为明城的第二个主导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三个园:即农业综合生态园、明阳山中心公园和云勇郊野公园。大力拓展工业园区和城镇居住空间,完善商贸服务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商贸环境和生活环境,实现城镇建设跨越式发展,开创城镇建设的新局面。园区各项建设快速推进。中心城区已开发面积8.5平方公里(含在建工业园面积),工业园初具规模,各项功能与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吸纳能力越来越强,基本实现了“五通”:即通路网骨架、通给排水管道、通电、通光纤、通电讯网络,招商引资和项目上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市政建设日臻完善。全面完成了市政道路、旧街主干道的改造工程和完善了主要道路排水等设施;运输、旅业、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设施、办学档次逐步提高;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引入我区首家民办医院;城镇管理进一步加强,美化、绿化、亮化了城区环境,城市品位稳步提升。招商引资发展迅猛,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目前,工业园区共集聚了115个项目。“一镇一品”的集群效应进一步强化。全镇引入建材和化工项目46个。我镇的建材、化工产业基地已纳入全区重点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产业优势、规模优势。走过的昨天,明城镇近年的发展速度是较快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离发达地区差距还很大。面对未来,全镇上下以建设“农工商贸重镇”为目标,加快发展热情高涨,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决心再创明城新辉煌。经济发展:
1、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1—10月,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同比增长33.7%,预计到12月底完成27亿元。
2、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1—10月,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67.35亿元,同比增长40.5%,预计到12月底实现工业总产值83.55亿元。
3、固定资产投入稳步增长。:2007年1—10月,全镇固定资产投资9.93亿元,同比增长95.5%,预计到12月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目前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4、招商引资稳健增长。:2007年1—10月,全镇共引进17个项目(含增资扩产项目5个),大部分都是投资近亿元的项目,合同投资13.37亿元,预计到12月底,合同投资额可达14亿元;2007年1—10月,合同利用外资达723.86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3.62%;实际利用外资达904.89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9.61%。预计到12月底,可完成1114.89万美元。
文化明城:明城镇历史悠久,是文化之乡、文人学士辈出的地方,历史上涌现了众多的文化名人,近代更有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等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资源状况: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稀土、煤、铁等,其中石灰石储量巨大,为建材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种植业久负盛名,主要有水稻、花生、时令蔬菜以及荔枝、龙眼、芒果等优质水果。
交通概况::区位优势突出,珠肇公路和广高公路呈东西横穿全镇,是珠江三角洲与粤西地区的重要通道;建设中的广明高速公路(南海西樵至高明更楼段)和即将动工的江肇高速公路(太原至澳门高速公路中的一段,是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在工业园经过,直驳广佛都市圈,内外交通便捷。
城区规划::2003年,明城镇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按照省中心镇规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修编了城区总体规划。新规划突出明城镇的中心镇地位,形成“一城、两大产业基地、三园”的层状空间布局。一个新城区:即城区规划要重点围绕沧江“一河两岸”及明阳山方向,争取早日把新城区建设成为全镇科技、文化、体育和居住中心。两大产业基地:一是主攻好建材产业基地建设,重视吸纳新型建筑材料企业;二是迅速将化工产业确立为明城的第二个主导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三个园:即农业综合生态园崇步中心区、明阳山中心公园和云勇郊野公园。大力拓展工业园区和城镇居住空间,完善商贸服务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商贸环境和生活环境,实现城镇建设跨越式发展,开创城镇建设的新局面。
市政建设::全面完成了市政道路、旧街主干道的改造工程,完善了主要道路的排水等设施;运输、旅业、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设施、办学档次逐步提高;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在高明区首次引入民办医院;城镇管理进一步加强,美化、绿化、亮化了城区环境,城市品位稳步提升。
园区建设:沧江工业园明城园区总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已累计开发面积7.52平方公里。园区目前已初具规模,各项功能与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吸纳能力越来越强,基本实现了“五通”:即通路网骨架、通给排水管道、通电、通光纤、通电讯网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上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产业结构:目前入园企业达115家,“一镇一主品”的产业集群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把明城建成高明区建材和化工产业基地的战略要求,重点抓好了建材、化工企业生产服务,以确保其稳步发展。全镇现有建材企业18家,化工企业16家,初步形成产业优势、规模优势,2005年建材和化工企业合计实现工业产值23.6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64.2%。
人口概况:明城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9010男14938女14072家庭户户数7877家庭户总人口(总)27124家庭户男13806家庭户女133180-14岁(总)66010-14岁男34850-14岁女311615-64岁(总)1958315-64岁男1032315-64岁女926065岁及以上(总)282665岁及以上男113065岁及以上女169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3793
高明传统小食:高明美食以西江河鲜(如鳊鱼)、山林野味(如石蛙、山笋)、家常菜(如炒田螺)最具特色;传统小吃有濑粉、大团等。土特产有高明生姜、三洲黑鹅、杨梅凉果、粉葛、西安莲藕等。1.杨梅金皇芒果:金皇芒果是台湾于1984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它比一般芒果大几倍,则有2.5公斤,轻则有1.5市斤,具有核小、皮薄、肉厚、清甜、无渣等优点。2.山桔青梅:是高明区提倡发展杂果加工业时大量种植的,八十年代中期达高峰期,种植面积达20000亩。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山桔价格下降、气温升高(青梅适宜冬季干旱寒冷的气候种植)等原因,山桔、青梅种植大量减少,现山桔已基本不种,青梅种植仅剩千余亩。3.三洲黑鹅:体形小,除腹羽有少量白色外,全身均黑,骨细肉嫩、肉味鲜美,饲养60-70天,体重可达2.5公斤。畅销广洲、港澳等地。年出口量约5万只。4.合水、更楼肉姜:该姜肉厚无渣,品质优良,出口港澳、欧州等地,已进入英国皇室。该品在合水镇年产576吨左右。5.高明濑粉: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了,高明人餐桌上少不了濑粉,多少年来,高明濑粉作为传统食品成为高明人饮食习惯不可划缺的一部份。在高明区荷城有很多濑粉店,多是小店经营,以早餐为主。品种以传统为主,用手工做的濑粉,加入猪骨汤,配料一般用葱、姜、蒜、花生、头菜丝、鸡蛋丝,再配以肉丝或一碗上好的濑粉,面条长,入口软、韧、爽、滑。配上用猪肝、瘦肉、骨头等慢火细熬的清汤,洒上一把花生米,少许蒜蓉、葱姜花,色香味俱全,吃下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在八十年代以前,高明还处于比较贫穷的状态。那个时候的濑粉,算得上是粮食中的珍品。许多农户一般都会在粮食丰收后把一部分自家的口粮留下来杵成粉,然后晒上七天,储藏好。等到喜庆的日子,才将它取出做成濑粉。相传濑粉还有着长长久久、如意吉祥的寓意。在农村,喜庆日子吃濑粉的习俗依然保留下来。农户们为了做好濑粉,还专门种植适合做濑粉的下等米。其实,要做上好的濑粉,做工非常的讲究,没有三四个小时的功夫是不成的。就粉质而言,意粉、桂林米粉也要甘拜下风,与中山濑粉的爽纫相比,高明濑粉侧重软滑,可以讲二者优点各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