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镇地图
南安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公路建设上,南安镇借“村村通”工程的东风,先后有西韩、南安、小南安、北安庄、西社、西南社、蔚家堡、闫家堡、北白、孟家庄、郝家堡、杨乐堡、高车等村对村内大街小巷进行了高质量的硬化,截止2009年,共完成水泥路、油路和砖砌路工程10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南安镇的交通状况。人畜吃水工程上,投资380万元新建配水站3座,埋设引水管道25000余米,接通了南徐村集中供水系统,使南安、谢家寨、西韩、榆林、北胡、小南安、孟家庄、蔚家堡、闫家堡、郝家堡、北白、西南社等村群众吃上了和城里人一样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多年来困绕我镇群众的人畜吃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积极争取国债资金55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重建,使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以传统的白酒酿造、印刷业为主,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大引进、大开放、大发展”战略,积极扶持新办企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了汾阳仁和煤业公司与陈胜焦化厂的联营合作,使这一投资2亿元、年产60万吨的焦化企业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目前已完成了大部分基建工程;西韩物流中心积极争取项目,工程进度迅速,预计年内可投入使用;谢家寨梨汁厂也已完成立项和前期环境评估等手续,基建工程正积极筹备;闫家堡奥膳粗粮方便面厂投资500余万元,现已初具规模,各项证照也已办妥,试生产市场前景看好;投资1500万元的高车村大型水泥厂、投资500万元的杨乐堡马德茂酒精厂、投资700万元的闫家堡“天威花炮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且发展势头良好。这些企业的建成投产,不仅解决了我镇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带动了餐饮、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乡镇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南安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确立“园区带动经济发展”战略。该镇利用大余县城扩张的机遇和邻近广东省的区位优势,发挥自身的环境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华工业园。新华工业园已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做出设计,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会出现山水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工业园,最终将实现全长20公里的“东西经济走廊”,全镇经济总量将翻两番。南安镇在工业兴镇的同时,注重“三农”问题的解决。该镇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镇里多次请专家教授讲课,让农民学习蔬菜种植、花卉培植、池塘养殖等技术知识,加快实施科技兴农。该镇建成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瑞香生产基地,并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该镇新民的板鸭和新安的花卉批量出口,在东南亚地区闻名。现在,该镇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大挂钩联系力度,扶持农村经济,让农民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南安镇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经济发展的新举措,让开拓者成就美好的未来。
工业兴镇
起初的南安镇,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均收入低于周边县市的城关乡镇。为了缩小差距、加快发展,该镇提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服务引商、以诚引商、以商引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工作思路,并认真付诸实施。该镇先从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做起,投资兴建工业园区,进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环境。该镇成功开发瑞香世界、板鸭市场、六安亭工业小区、南安制衣小区、庾岭南来第一街、靖安大楼、瑞香西路、农民新村等一批重点工程。由于有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该镇引进的企业落地开花,稳步发展,逐渐形成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环。该镇引入龙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广东润芳制衣厂、福建新兴焦油厂、中山龙岳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27家,使经济总量迅速得到扩张。龙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投资建厂初期,碰到资金短缺的困难,就试着到南安镇政府寻求帮助。镇领导很快帮助该公司解决困难,使企业按期投入运营生产。该公司总经理李锦龙亲身感受到南安镇党委、政府的真诚和温暖,对介绍引进企业到南安镇落户的积极性很高。经他介绍到南安镇的企业就有6家。
基本情况
南安镇位于文水、交城、清徐三县交界,距县城60余华里。全镇所辖22个行政村,截止2009年,共有人口36000余人,耕地65000余亩,是全县第四大镇。2009年,南安镇全镇林果业收入达到2.9亿元,养殖业收入1.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69元。
基础设施
镇内基础设施不断完成,2004年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的检查验收,镇内有金莲山大道、南安大道、梅国路、伯坚大道、中山南路、中山北路、胜利路、解放路、建设路、江滨路等城区主干道,规划新建了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以及步行街、时代购物广场、建材街等休闲购物中心。镇属各村修建了26.2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对27个中心村、自然村进行了村庄规划,规划兴建了13个农民新村。
农业生产
南安镇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镇,其中尤以林果业最为突出,种植面积2009年已达56000余亩,品种以酥梨为主,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优质酥梨生产基地之一,正常年份年产酥梨1.2亿公斤,所产梨果经注册“女皇贡梨”商标后,名气大增,产品已远销广东、广西以及东南亚各国,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投资800余万元规划兴建了16个大型水果贮存恒温库,延长了上市时间,利用时间差使产品大幅增值。养殖业是我镇继林果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以笼养鸡、养猪、养羊、养牛为主,并已逐步形成规模,2009年,全镇笼养鸡达19万只,猪存栏11000头,羊存栏7000只,牛存栏70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