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泉镇地图
牛泉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发展
牛泉镇党委政府把农民增收的“富民强村”工程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来抓,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牛泉镇是莱芜著名的“三辣一麻”主产区。花椒总产量和购销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和1/3。牛泉镇突出农业特色抓调整,主要发展以花椒为主的林果业,以生姜、大葱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长毛兔、合同鸭为主的畜牧业,形成了干鲜果、蔬菜、畜牧养殖等商品基地和主导产业,其中,以“大红袍”为主的花椒被认证为“无公害产品”,鸡腿葱以其香辣味浓,被誉为“山东名产”。牛泉镇作为莱芜“三辣一麻"主产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共种植生姜1.1万亩,大葱1.85万亩,花椒2.8万亩,新发展其它经济作物2500亩,全镇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万亩。农业产业化、产品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产业化方面,以镇东西主干路、圣井片、吕楼、庞家庄片为重点,全镇从事花椒、羊绒等农副产品加工、购销的民营大户发展到360多家,购销专业村11个,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购销能力达20万吨。其中,圣井姜华农产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1600吨,产值500万元。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全镇共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大葱1.2万亩、生姜1万亩、马铃薯4500亩。共建成无公害花椒等林果基地3万亩,其中,“春平”、“春腾”、“裕泉”牌花椒、大葱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产品,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阳光劳务输出公司为龙头,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友好乡镇,打造输出平台,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建立培训基地,走先培训后输出的路子,使劳务输出走上了规范有序的轨道。2004年,依托劳务输出公司,全镇有组织的输出2286人,自发外出打工的6000多人。全镇在外务工人员年总收入可达50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收入660元。牛泉镇还突出以生猪、鸭、兔为主的畜牧业,大力推进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全镇已发展畜牧小区32处。其中,大型畜牧小区8处。搭建养鸭大棚240个,年出栏商品鸭330万只,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近100元。历史沿革
牛泉镇为明朝洪武年间亲幸由河北省枣强县迁至此地所建。传说村西有泉,有一牧者,牧牛九十九;常驱牛于泉边饮水,数则多,至归,复数为九十九,传为神牛。并借以命泉,曰“牛王泉”。村同泉名。1949年后简称牛泉。明天顺年间,境内属汶南乡毛埠保、南宫保、汶南保诸保所辖。清袭明制。民国初年属汶南区,鲁西区所辖。1939年划归泰山特委直属县(南部行署),10月归莱芜县。1941年春莱芜划为三县后属新浦县,同年4月至9月属新泰县,10月复归新浦县。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旧制归圣井区。1951年3月为五区。1955年10月改称为牛泉公社时辖6个管区、69个行政村。1984年4月改称为牛泉办事处。1985年11月处改镇,辖4个管区、32个行政村。2000年牛泉镇与圣井乡合并称为牛泉镇,下辖69个行政村。城镇建设
1997年,牛泉镇被省政府定位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被确定为莱芜市四个中心镇之一。该镇严格按照“科学规划、政策驱动、强化建设、超前发展”的原则。坚持走以城带镇、以镇带村、以经济带建设、以建设促经济,滚动发展的路子,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形成了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娱乐区、旅游区、房地产开发区六大功能区域,以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和各类商品市场为代表的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莱芜经济发展的中心乡镇,现代化小城镇雏形已经形成。为推动城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发展规模经济、推行股份合作制,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引进外资和引导农民进城经商、实现多元化投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奠定了基础。下辖村
东牛泉村西牛泉村杜官庄村南刘家庄村马家庄村南宫村东泉河村西泉河村亓毛埠村鹿毛埠村毕毛埠村南三官庙村大庄村双泉村西上庄村纪家庄村东上庄村西五斗村东五斗村大荒峪村八里沟村侯家沟村吴小庄村王小庄村任小庄村吴桥村中小庄村贺小庄村马小庄村杨小庄村朱小庄村吕小庄村圣井村将山后村青沙沟村王楼村石门村向阳村茂盛堂村张积庄村鹁鸽楼村新张积庄村祥沟村范庄村鹿家庄村上峪村积家庄村吕家楼村渐河村绿凡崖村庞家庄村李条庄村蔺家庄村东风阳村西风阳村任家庄村蒲洼村东王庄村西王庄村亓家省庄村刘家省庄村曹家省庄村南白塔村中白塔村北白塔村店子村南徐冶村中徐冶村冯徐冶村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9087男19698女19389家庭户户数12962家庭户总人口(总)38397家庭户男19237家庭户女191600-14岁(总)81120-14岁男43330-14岁女377915-64岁(总)2741215-64岁男1380915-64岁女1360365岁及以上(总)356365岁及以上男155665岁及以上女200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7874发展规划
规划目标:21世纪是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新世纪的起点上,牛泉镇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挥区位优势,将牛泉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园林式工矿城镇。牛泉镇建设的具体目标有:1)完善功能,对镇区内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进行调整,改造与城镇发展不相适应的工业区和新、旧村,完善城镇功能。2)改善交通,交通网络是城市的血脉,交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行。镇区交通环境的治理应充分挖掘现有路网的潜力,结合旧城改造,完善次干道与支路系统,明确道路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形成多元化的路网结构,改善整体交通环境。3)完善配套,公共市政设施的配套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要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城镇,必须从新的高度审视现有的配套设施,在城镇改造过程中加以重视,在政策上加以优惠,在管理中加以重点控制,完善和落实镇区的配套设施系统。4)美化环境,城镇的更新改造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应该是镇区近期城市建设的重点。镇区今后的发展不只是靠“外延式”的扩张,更要走“内涵式”的集约化发展道路,以“调整、改造、提高、完善”为基本方针,把建设的重点放到公益性设施的完善和城镇面貌的更新上,改善镇区环境。规划原则: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促进全镇的社会经济整体发展。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镇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相应调整各项用地的性质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3)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应当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市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镇区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4)弹性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因此,规划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经济发展及政策措施等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总体规划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城镇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5)可操作性原则,总体规划的编制,一方面应当成为下一层次规划的依据、成为开展下一层次规划的指导;另一方面总体规划应当与政府对城镇建设开发的控制管理的方式相结合,应充分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可变性。规划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易于操作管理。
规划重点:1)论证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发展性质,牛泉镇总体规划必须立足于莱芜地区的全局,充分分析论证城镇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劣条件,建立城镇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起点,确定城镇的发展性质和发展方向,以保证牛泉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向着正确、科学、可行的方向积极迈进。2)确定合理的村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牛泉镇处于莱芜地区西南部,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农村地区和城镇生活区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村镇等级,在加大迁村并点力度的同时,处理好乡村和城镇之间的关系,积极改善农村居民点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3)确定城镇规模,协调分期建设,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牛泉镇镇区的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也面临相应的调整,需要在总体规划层面对人口和用地规模加以调整和合理引导。此外,应充分考虑城镇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确定相应的分期建设的范围和内容,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协调发展。4)确定城镇发展空间,塑造特色城镇空间,乡镇合并给牛泉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确定新镇区用地范围及镇区空间布局是促进城镇快速发展、塑造城镇特色的重要环节。镇区的选择与布局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结合历史及自然资源,塑造符合地方特色城镇空间。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远景发展规划,牛泉镇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到远景的城镇地区的整体发展,重视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远景城市的协调,高标准、高起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远景城镇地区发展的先导基地。同时对镇域内的重大基础设施用地进行控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