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镇地图
尼雅镇相关地区地图:
尼雅传说
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从这里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种珍贵文物12箱之多。当这些文物被带回英国时,使西方学者大为震惊,这就是被称其为东方“庞培城”的尼雅遗址。东汉时期,名将班超为抗击匈奴稳定西域,曾带随从驻扎西域数十年。他利用杰出的政治、军事、外交才能联合当时的西域36国抗击匈奴的侵略,威镇西域数十年,留下了“投笔从戎”的千古佳话。有人提出,斯坦因所发现的尼雅遗址,就是中国史籍中记载的西域36国之一的精绝国。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驿长等。精绝国虽是小国,但它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书所描述精绝国所处的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从文寥寥数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当时的精绝国是一片绿洲。公元3世纪以后,精绝国突然消失了,斯坦因的发现又使精绝国惊现于世。然而,精绝国是如何从历史上消失的?它为何被埋没于滚滚黄沙之中?为什么璀璨的绿洲变成了死亡的废墟?为此,历史学家们既困惑不解又争论不休。许多人认为,尼雅之所以被废弃埋没于沙海之中,是因为尼雅人大肆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至使水源枯竭,风沙肆虐,绿洲消失,最终被淹没于茫茫沙海之下。也有许多人对此持疑问和否定的观点。为了揭开这千古之谜,1995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了对尼雅遗址的大规模科学考察。此次挖掘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收获最为丰硕的一次,被评为“95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文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震惊了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界。这次考古价值最高的发现是大量保存完好特色鲜明的织锦和写有佉卢文的木简函牍。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质地厚实,纹样瑰丽流畅,色彩艳丽,世所罕见。大量的佉卢文档案也让考古学家们喜之若狂。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l—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但是问题在于公元3世纪时,佉卢文在产生它的印度消失了,怎么突然又在异国它乡流行了起来?这着实让历史学家们摸不着头脑。最诱人的当然是佉卢文木牍的内容。解读它们发现,尼雅王国长期受到来自西南方SUPIS人的威胁与入侵。可以说,尼雅王国是在预感大难临头中,忧心忡忡地度过了最后的日子。木牍,的文字表明SUPlS人对尼雅王国的威胁到入侵是一步步地加深,如"SUPIS人之威胁令人十分担忧,余等将对城内居民进行清查”;“现有人带来关于SUPlS人进攻之重要消息”;“现来自且末之消息说,有来自SUPIS人之危险……,兵士必须开赴,不管有多少军队……”显然尼雅人无法抵御强大的SUPIS人的进攻,“SUPIS人从该处将马抢走”;“SUPIS人抢走彼之名菩达色罗之奴隶”。考古学家们在这个沉睡了1600年的废墟上,看到了宅院四周尸骨累累,内部各种遗物四处散落,房门敞开或半闭。用来存放佉卢文的陶瓮密封完好没有拆阅,储藏室里仍有大量的食物,甚至纺车上还有一缕丝线。这一切似乎告诉人们尼雅王国在面临长期的入侵威胁后,遭到了惨重的致命一击,甚至没有留下最后的文字记载。东汉末年,汉朝国力日竭,东汉官兵撤离西域。中原陷入长久的分裂与战乱之中,西域出现了政治真空,西域各国也陷入了弱肉强食的杀阀争战中。弱小的尼雅最终淹没在这血腥的撕杀中,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织锦则透出尼雅人心归中国祈盼和平,也让人们面对这千年织锦,为尼雅的命运扼腕叹息。
民族与文字
大麻扎人:尼雅遗址最近入口处的民丰县城,在今天还被称作“尼雅镇”。尼,雅是这座全国有名的贫困县的老名字,据称在300年前,大麻扎村的一部分居民循尼雅河往上走,在这里落了户,繁衍生息至今。大麻扎人据说最初就是从尼雅废墟迁移出来的。尼雅镇有3022户,10690人,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3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8400人,占全人口的67.7%,汉族2285人,占32.3%,回族5人,辖2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委员会。尼雅,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处没有人烟、没有水、没有绿色的死亡世界。这里没有苍蝇、蚊子,也没有老鼠、野狼。有的只是一片一片枯死的胡杨林,一堆一堆高大的红柳冢,在流沙中摇摇欲坠的古代房屋、佛塔,还有那在黄沙中时隐时现的木棺和白骨。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尼雅废墟就是汉代西域著名绿洲国家“精绝国”的故址。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精绝国”有480户,3360口,胜兵500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精绝国"只是一个人口仅与村落般多的国家。可是在2000多年以前,西域的许多小国家大多如此。
三大产业
2008年尼雅镇人均纯收入达到3129.93元,其中三产收入为655.37元,占全镇,人均总收入的21%。三产收入分别如下:一是结合我镇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点,今年加大了餐饮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载止目前,餐饮业创收13.75万元,人均收入达56.31元。二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客货运输业增收明显增强。全镇103辆电瓶车,84辆大小拖拉机,17辆客运、货运车。载止10月底,收入达到55.21万元,人均收入226.09元,同比减少37.36元。三是积极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载止10月底,服务业创收42.09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72.36元,同比增加6.27元。四是建筑业,收入48.99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00.61元,同比增加减少74.3元.
机构设置
民丰县尼雅镇工作机构为:“四办一部”即:党政党建办公室,农村经济发展办公室,综合治理统战(宗教)办公室,社会事务和精神文明办公室、人武部。四办一部各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人武部设部长1名,党校设专职副校长1名。镇党委所辖3个党支部,党员141名;团委1个,3个基层团支部141名团员;党团比例为1:1.06.全镇行政干部4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名,村干部13名。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尼雅,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处没有人烟、没有水、没有绿色的死亡世界。在常见的地图上,从没有它的标识,在维吾尔语中,“尼雅”是遥远不可追溯,或是路途遥远不可访寻,无人可以开释。这是一个被人遗忘了的地方,只有上了年纪的人给年轻人讲述神怪故事的时候,才偶尔提起它。这里没有苍蝇、蚊子,也没有老鼠、野狼。有的只是一片一片枯死的胡杨林,一堆一堆高大的红柳冢,在流沙中摇摇欲坠的古代房屋、佛塔,还有那在黄沙中时隐时现的木棺和白骨。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尼雅废墟就是汉代西域著名绿洲国家“精绝国”的故址。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精绝国”有480户,3360口,胜兵500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精绝国"只是一个人口仅与村落般多的国家。可是在2000多年以前,西域的许多小国家大多如此。“精绝国”这小小国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却是商旅的必经之地,因此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所。那精美的丝绸,犍陀罗艺术和佉卢文木牍,以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民居和佛塔,都表明“精绝国”的经济文化有相当高的水准,学者们称之为“尼雅文明”。“精绝国”在西汉时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因其地处要道,成为东方大国鄯善和西方大国于阗的常争之地,曾先后被鄯善、于阗所吞并,成为其下属的州县。在尼雅废墟中曾出土过“司,禾府印”,这是汉代屯田官用的印章,证明汉代也曾在“精绝国”驻兵屯田。西汉至魏晋时期,尼雅的经济文化相当繁荣,在中亚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被学者喻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西晋以后,尼雅文明逐渐衰落下去,变为没有人烟、流沙肆虐的荒漠。
经济
经济以农、牧、林业为主。耕地面积8518.8亩,农作物播种面积5040.4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415亩,总产量达599吨;玉米播种面积1315亩,总产达到749吨;棉花285亩,总产量(皮棉)37.5吨;蔬菜大棚275座,果树大棚59座,产值89万元;经济林1700亩,林果业收入29.17万元;防护林140亩,种植和田大叶紫花苜蓿236亩。牲畜存栏15689头(只),出栏7700头(只)。年末农业生产总值393.97万元,人均收入1472.15元。建有广播站、文化站、图书室,村村通广播。2008年计划种植三北四期防护林30亩。实际完成57.2亩,完成计划的190﹪。同期相比增长122﹪。2008年计划修剪果树2000亩。1—6月份共完成1330亩,完成计划的66.5﹪。2007年计划修剪1500亩,1—6月份完成计划1741亩,同期相比下降411亩(原因是退杏上枣),计划嫁接核桃4020棵,实际完成2269棵,完成计划的56.7﹪(原因是接穗不合格)病虫害防治计划1500亩,实际完成1560亩,(主要以核桃、红枣为主)完成计划的104﹪。计划育杨树苗15亩实际完成17亩,8.5万棵。种植核桃计划3亩,实际完成10亩。完成计划的300﹪。2008年计划新定植红枣面积500亩,实际完成651.2亩,16280棵,完成计划的130﹪,补种419.1亩,11429棵。2008年1—6月份林果业方面总收入28900元。人均收入11.47元,完成计划的22.9﹪。尼雅镇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129.93元,超额完成57.10元,完成计划的101.86%。一是劳务输出创收129.47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30.18元。二是设施农业创收124.18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08.5元。三是甜瓜产量达20.21万吨,收入25.725万元,人均收入105.34元。四是林果业总收入16.23万元,人均收入66.46元。五是畜牧业创收87.34万元,人均收入358元。五是三产创收160.04万元,人均收入为655.37元。六是抗震安居建房任务是107户。截止目前,全镇开工户数达到107户,竣工107户,合格率100%,优良率95%。七是计划沼气建设90户,已建93户,完成计划的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