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县地图
平果县相关地区地图:
平果“没六鱼”介绍
产地:中国广西平果。没六鱼,是广西平果县的一种珍贵鱼种,是从离县坡东南约1千米的一个地下岩洞中的泉口随水涌出来的。据说,这泉口通连地下河,其中通道的一些地方比较狭小,超过六市斤的鱼,体大出不来,所以凡是能从这泉口涌出来的这种鱼,都没有六市斤以上的,故名“没六鱼”。这个出鱼的岩洞也因此称为“没六鱼洞”。我国著名作家曹靖华,在1962年曾写了一篇名为《尾尾没六洞中来》的散文,对没六鱼大加称赞,更使它名声大震。没六鱼外形奇特,体圆鳞细,嘴巴长在头部底下,下唇较厚,腹部扁平,呈青白色,肉质细嫩肥美,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易被人体吸收。没六鱼的吃法花样很多,有糖醋、红烧、清蒸、鱼丸、炒片等各种做法,滋味都很嫩滑鲜香。又因没六鱼本身就有鱼油,当地群众往往煎鱼不放油,也是鱼香四溢,故有“一家煎鱼百家香”的美誉。出产没六鱼的没六鱼洞,原是一条地下河的一个口子。这里属于岩熔地貌,从洞口到洞底长约70多米,是一条曲折向下延伸的长廊。洞内岩石奇形怪状,有石门、洞室、石桌、龙潭、泉眼等据地质工作者考察认为,这里的地层多数是碳酸盐类岩石,经过千万年的自然风化和含有游离二氧化碳的流水腐蚀,形成奇岩和熔洞,熔洞发育沟通成为地下河,这就为没六鱼生存发展创造了特殊环境。没六鱼是一种岩鲮,属鲤科、岩鲮属,划入广西珍贵保护鱼种之列。这种鱼只生长在岩熔地带清凉阴暗的地下河中,以摄食岩上附生物为生。没六鱼有洄游觅食产卵的习惯。每到冬至前后,或当春夏之交,地下河水位降低,它便顺着泉水游到较大、较深的水汇集处;每逢雨季水涨,没六鱼即沿地下河溯流而上。地下河在大的岩洞中,经常在“露头”一段之后,又潜流而下。根据没六鱼和洄游规律,群众在地下河于岩中“露头”的狭口处安上栏隔篱笆,装上鱼笼,不费多大气力,就可弄到一些鱼。这种鱼离洞后,不习惯见光,在别的水中也养不活,几天就死了。正因为这样,没六鱼就显得尤其珍贵。历史沿革
平果县古为百越地。秦,今平果县属象郡地。汉初,今县境为南越国属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被平定后,属郁林郡增食县地。三国时,今县境属吴,仍为郁林郡增食县地。晋,今县境属晋兴郡增翊县地。南北朝,仍属晋兴郡增翊县地。隋朝,今县境属郁林郡地。唐朝,今县境置羁糜万德州(今坡造乡归德村)、思恩州(今旧城乡兴宁街)、恩城州(今榜圩镇),属邕州都督府;另置都救县(今同老乡境内),属田州。五代十国,先属楚,后属南汉,仍为羁糜万德州、思恩州、恩城州和都救县。宋朝,增置羁糜果化州(州治今果化镇槐前村);熙宁中,万德州改为归德州;4羁糜州属邕州,都救县属田州。元朝,都救县废。今县境仍置果化州、归德州、恩城州、思恩州,均属田州路。明朝,果化州、归德州仍沿袭,洪武二年(1369年)属田州府。正统五年(1440年)思恩州升为思恩府,正统七年(1442年)府治迁至乔利(今马山县境内)。弘治五年(1492年)恩城州废;弘治十八年(1505年)归德州改属南宁府。嘉靖七年(1528年)思恩府迁治武缘县北(今武鸣县地),后改为思恩军民府,分置九个土巡检司,其中今县境设下旺土巡检司(今海城乡)、旧城土巡检司(今旧城);另外,境内丹良堡(今果化镇、马头镇、新安乡、太平乡、城关乡大部分辖地)属白山土巡检司(司治今马山县境),都阳寨属都阳土巡检司(司治今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嘉靖九年(1530年)果化州改属南宁府。清朝,除下旺土巡检司改属百色直隶厅外,其余不变。民国2年(1913年)果化土州、归德土州、旧城土司属邕南道(民国3年改称南宁道);下旺土司属田南道。民国4年8月,果化土州、归德土州和白山土司丹良等城头地、都阳土司下段地、旧城土司本境地、下旺土司插入地改流合置果德县,县治在今县境马头镇,属南宁道。民国7年上林土县(今田东县境内)和下旺土司(今海城乡境内)改流合置思林县,县治在今田东县思林街,属田南道。民国19年,广西建立民团制度,果德县属宾阳民团区,思林县属恩隆民团区;民国21年民团区合并,果德县、思林县均改隶百色民团区;民国22年,思林属天保民团区。民国23年,思林县更名平治县,县治移至今榜圩镇,划归百色行政监督区;民国25年划归南宁行政监督区。民国28年2月,南宁行政监督区划分为南宁、武鸣2个行政监督区,平治县、果德县均归属武鸣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平治、果德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区治武鸣。民国31年改属第四区,区治南宁;民国33年暂划归第五区,区治百色;民国34年,又重新划归第四区;民国37年属第十一区,区治武鸣。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果德县、平治县隶属武鸣人民专员公署,1951年2月21日撤销武鸣专区,果德县、平治县划归百色专区。1951年5月,果德县、平治县合并置平果县,属百色专区,县治马头镇。1970年,百色专区改称百色地区,2002年6月2日百色地区改设百色市,平果县隶属至今。经济建设
工业:近年,平果县已逐步构筑以铝工业为核心,包括化工工业、制糖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内的地方工业体系。铝工业成为该县的特色经济,目前全县共有平果强强碳素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百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平果亚洲铝业有限公司、平果铝型材等近10家涉铝企业。为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平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创办了城东、城南、城北和江南四个工业区。江南工业区是该县新的开发区和重点规划发展的铝加工区,一期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远景规划10平方公里。园区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并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为纽带,有层次、有梯度地合理配置不同类型工业行业,形成一个符合工业发展实际、体现集聚效应和协调一致、布局合理的工业格局。切实写好“借铝兴平”和“非公兴平”这两篇文章,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向纵深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平果县县属国有企业已完成产权转让5家,正在改制的有9家,改制企业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与此同时,平果县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百色平果工业园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狠抓落实,强化服务,推动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迈上新台阶。几年来,共与外来投资商签订合同项目49个,落实到位资金6.08亿元,其中41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成为拉动平果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目前进园动工兴建有4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正洽谈的有2个项目,意向投资4.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平果县的工业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平果县沿江、沿线、近海、近城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平果铝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实施“借铝兴平”和“非公兴平”战略,围绕平果铝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发展配套工业。平果县工业主导产业有:铝加工业、制糖业、建材工业、化工工业和冶金工业,已形成五大产业群。农业:平果县全境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发展亚热带作物生产所需的丰富光温及降水资源优势。全县年平均温度21.5℃,极端最低温度-1.3℃,≥10℃活动积温7731.1℃,年平均日照时数1619.4小时,无霜期345天以上,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可以一年两熟,龙眼、荔枝、香蕉、菠萝等各种热带、亚热带作物能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平果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356毫米,雨量充沛,降雨主要时段集中在6——9月,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果县围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地处南亚热带光温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产业。平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同时建成万亩优质高产葡萄种植基地、万亩优质高产香蕉种植基地、万亩台湾大青枣种植基地、万亩杨桃种植基地、万亩商品蔬菜种植基地、六万亩优质龙眼种植基地、10万亩优质蔗种植基地、10万亩经济林种植基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平果走“招商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引进浙江金藤葡萄有限公司、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台湾花卉老板、广源商行、宜州、横县蘑菇老板、马来西亚籍老板等10多个投资者,投资面积达5000亩以上,注入农业的外来资金达1000多万元。推动葡萄种植业、甘蔗种植业、食用菌种植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第三产业:平果县坚持以业兴城原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人口、生产要素及产业向城镇聚集。目前全县商场门店300多个面积达16.2万平方米,有60多家江浙一带经营小商品的客商购买了商铺。建成商业街商业大厦、商贸城综合批发市场8家,专业批发市场6家,形成了辐射周边县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平果,近几年县域经济突飞猛进,全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大幅度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地理条件
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8度18分至107度53分、北纬23度12分至23度54分之间。平果县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处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形成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的咽喉地带,又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是右江河谷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处在南宁至百色线的中心,距南宁市118公里,距百色市129公里,是南宁至百色政治、文教、科技交流及经济发展的桥梁,是南宁中心城市向桂西北地区辐射的重镇。气候:属高温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为22.09℃,年平均降雨量为1313.76毫米。无霜期345天以上。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
地形:全县土地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合371.04万亩。其中石山区占48%,丘陵和谷地占34.3%,平原占17.7%。最高海拔934.6米(位于海城乡西北部的鬼头山主峰),最低海拔76米(地处四塘镇濑江与右江汇合处)。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低山丘陵,中部岩溶地貌。
河流:全县有大小河流36条,年径流量13.6亿立方米,主要有右江、红水河两大水系。
行政区划
2000年,平果县辖8个镇、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9280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马头镇47051、新安镇37860、果化镇41296、太平镇40503、坡造镇18226、四塘镇14163、旧城镇28966、榜圩镇29920、城关乡23639、耶圩乡17501、海城乡25402、风梧乡13789、堆圩乡8044、黎明乡11781、同老乡11823、那沙乡4760、金沙乡3399、平果铝业公司虚拟镇14677。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2003年平果县行政区划一览(8个镇、9个乡:马头镇、新安镇、果化镇、太平镇、坡造镇、四塘镇、旧城镇、榜圩镇、城关乡、耶圩乡、海城乡、风梧乡、堆圩乡、黎明乡、同老乡、那沙乡、金沙乡)(根据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整理),100马头镇辖:城东、朝阳、江滨、新兴、城北、龙居、雷感、那里8个居委会。101新安镇辖:布思、中桥、新安、那劳、道峨、大隆、咸曹、南立、龙越、坡南、龙黄、汤那、生坡、三合、西兰、都先、顶农、新华18个行政村。102果化镇辖:果阳社区;果化、六孔、槐前、那吉、同社、安马、永定、玻琍、山营、那龙、布荣、那荣、布尧、龙匠、东孟、龙色、巴龙、龙南18个行政村。103太平镇辖:太平、袍烈、新圩、内洪、甘艾、仁庆、茶密、布洋、局平、古案、龙竹11个行政村。104坡造镇辖:龙马、坡造、贤强、都阳、渌德、敬村、伏琴、龙味、龙板、内里10个行政村。105四塘镇辖:印山、安邦、灵塘、龙盘、明江5个行政村。106旧城镇辖:兴宁、教美、望力、同利、康马、菊良、六岸、民江、庆兰、坡那、龙贤、新更、局马13个行政村。107榜圩镇辖:平治社区;榜圩、紫塘、隆足、百吉、永旺、安坤、陇旺、长安、乐圩、福吉、常星、春德、六里13个行政村。200城关乡辖:驮湾、炼沙、同仁、金显、九平、古念、塘莲、雅龙、那塘、龙来10个行政村。201耶圩乡辖:壮烈、雁山、那供、吉林、临林、旺里、仰良、七良、巴乐9个行政村。202海城乡辖:那海、贵良、荣方、石赵、伏山、百谭、高乐、行吉、新民、定提、拥良、拥齐、万康、六作、雄烈、雄兴16个行政村。203风梧乡辖:龙林、百环、仕仁、农拜、怀达、上林、香美、古理、济世、升平、环德11个行政村。204堆圩乡辖:山环、新勉、甘河、百丰、龙江、龙宏、龙排7个行政村。205黎明乡辖:黎明、蟠桃、爱桃、高桥、龙运、那岸、宏业7个行政村。206同老乡辖:寿安、那录、那午、五柳、同老、平孟、紫楼、池塘、享利9个行政村。207那沙乡辖:绿宏、绿园、富升、发达、那达、六达6个行政村。208金沙乡辖:金洲、新城、金坡、金玉、福坦、金沙、福六7个行政村。2005年,平果县撤销5个乡镇。
经济建设
农业全县总耕地面积22125公顷,水田9107公顷,保水田6793公顷,可供养殖水面面积2515公顷,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1990年以来,大搞农业综合开发,狠抓甘蔗、水果、木薯三大产业。土特产品主要有腐竹腐皮卷、民族铁锅、没六鱼、龙眼、金花茶、水泥、桂圆健身酒、棕刚玉、任豆树、珍珠黄豆、大青枣、杨桃、香蕉、板栗、珍珠豆、粉丝、土糖、土布、壮乡刺绣等。平果县充分利用地处南亚热带的光温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产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保持50万亩左右,2004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建成万亩优质高产葡萄种植基地、万亩优质高产香蕉种植基地、万亩台湾大青枣种植基地、万亩杨桃种植基地、万亩商品蔬菜种植基地、六万亩优质龙眼种植基地、15万亩优质蔗种植基地、10万亩经济林种植基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县内有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凯特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广海食品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牧水产业发展迅速,拥有各种大型立体或专业养殖场14个,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形成生猪生产、草食动物生产、奶牛产业、,水产养殖四大生产基地。全县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5%,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38.2%。林业工作和农村能源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各种工程造林70.2万亩;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6.5万座,沼气入户率达70%以上。工业1995年,平果铝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2003年6月,平果氧化铝二期工程即年产40万吨生产线竣工投产。随着一系列重大技改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氧化铝二期工程的建成投产,至2006年底,中铝广西分公司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氧化铝94万吨、电解铝13.6181万吨。“十五”期间平果铝形成年产250万吨铝精矿、170万吨氧化铝、30万吨电解铝的规模,从而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平果县提出“借铝兴平”战略,即发挥平果铝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铝产业链,在“上”、“下”两字下功夫。“上”就是围绕铝产业链上游,发展为平果铝生产配套服务的工业企业,为平果铝生产提供原料、辅助材料。“下”,就是拉长铝产业链,创办铝型材加工厂,利用平果铝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铝型材等高附加值产品,把铝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县已形成包括广西百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铝上游配套产业和平果亚洲铝业有限公司、平果铝型材厂等下游深加工项目在内的铝产业链条。全县非公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工业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大支撑。2007年全县GDP完成76.3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6.23亿元。2007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4.17%。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并入围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为了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平果县充分发挥各种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全力打造工业强县。逐步形成以平果铝为龙头、平果工业园为载体,集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建材、制糖、化工、食品为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同时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推进城镇化进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第三产业平果县坚持以业兴城原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人口、生产要素及产业向城镇聚集。目前全县商场门店300多个面积达16.2万平方米,有60多家江浙一带经营小商品的客商购买了商铺。建成商业街商业大厦、商贸城综合批发市场8家,专业批发市场6家,形成了辐射周边县的区域性商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