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百色市地图 > 平果县地图 >
太平镇地图
太平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交通网络发达。国道210线、襄渝铁路和襄渝二线纵贯全境,有国家二级火车站1个,大、小汽车站6个。将在2011年通车的达陕高速公路途经该镇并设有进出口。北上京城、东进武昌、南下重庆、西抵成都,均指日可达。经济繁荣兴旺。已经形成以商贸服务、旅游休闲、交通运输、房产开发、种植饲养、经果林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带动和辐射全市各乡、镇以及陕西镇巴、重庆城口、四川巴中、通江等地。目前辖区内有个体工商户2553户,第三产业总产值5.8亿元,地方工业总产值2.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83万元,GTP7.5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8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8910元。

地理概况

太平镇位于阳山县南部,与七拱镇、杨梅镇相邻,同时地处亚热带气候南端。本地耕地面积较广,农民勤奋耕作,同时出外务工人员较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太平镇较好的农业基础,但山山相连的屏障却几乎使太平镇与世隔绝,成为一个世外桃源。

牡丹之乡

太平牡丹已纳入重庆市100万亩花卉苗木和100万亩优质中药材农业产业化工程。境内有国家A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称的“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和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的明月山风景区。
观光农业:牡丹旅游区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种植牡丹面积2.5万亩,居全国之首。该景区在华夏牡丹花海生态园基础上,打造了三大重点旅游项目:太平湖牡丹精品园、百灵山牡丹艺术园、恺之峰牡丹文化园。另有楠竹山景区、金山原始丛林区等自然景点、人文景观30余个,成为垫江县最佳避暑地和旅游胜地。围绕旅游景点,巩固和扩大牡丹种植面积,注重牡丹精品园的培育,培植芍药以延长花期,共栽植牡丹100多万株,芍药6万株。每年3月,牡丹和芍药相继开放,花期可持续一月之久,成为牡丹生态旅游区的两大亮点。
经济效益:开发以牡丹为主的旅游产品,生产出了“丹皮王”、牡丹药物牙膏和牡丹洁身宝,深受广大游客喜欢。自2000年,太平镇举全镇之力进行牡丹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培育等工作,成为六届垫江牡丹节的主办或承办单位,为牡丹节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软硬环境。牡丹节启动了农业观光旅游,不仅提高了垫江县和太平镇的知名度、美誉度,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历史沿革

太平镇1950年属罗定县第一区,1958年属罗镜公社,1961年6月从罗镜公社分出设立太平公社,1983年撤公社设区,1986年11月撤区建立太平镇。2003年辖太平、丽塘、太东等17个村(居)委,工农业总产值32918万元,是1980年1946万元的17倍。

自然资源

该镇位于沙湾区大渡河东岸,背靠玉台山,有300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地形以平坝和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石灰石、石英砂为主,其中煤炭储量达1200余万吨(2003年数据)。

基础建设

1993年全镇已有15个村委能通汽车。1999年开通了边远的黄豆坪村道,成为云浮市内第一个村村通汽车的乡镇,当年被评为云浮市重镇建设标兵单位。2003年,全镇已村村通电话,开通有线电视和移动通讯网。有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镇文化中心,占地5000平方米的镇文化广场和1支电影放映队。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23所,学生11000多人,教职工480多人。有卫生院1间,卫生站、诊所17间,医务人员80多人。太平卫生院有病床30张,能开展剖腹产、小夹板固定等手术。镇治太平圩,距罗定市城区36公里,是罗定南部和信宜东部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业贸易历来十分活跃,2002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487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90万元。1979年圩镇只有1条不到10米宽的街道,面积0.50平方公里。1990年起对太平圩进行改造和扩建。1998年拓宽改造城东大道和城西大道,新建太平汽车客运站;1999年把沿江西路铺设为水泥街道,新建1条沿江路至邮电局的街道;2000年改造府前路和下横街,用水泥铺设上横街、三横街、城中路街道,架设沿江路栏杆、街灯,兴建镇中心文化广场;2001年改造下水道;2002年用水泥铺设城东大道,改造镇自来水厂,兴建太平中学学生宿舍、小学教学大楼和敬老院新大楼;2003年,用水泥铺设河东小区各大小街道,使圩镇街道全部实现硬底化,圩镇面积扩展到2.80平方公里。境内有泷州城遗址、南门洞战国墓等多处文物遗址,对研究岭南青铜时代的历史有着重要价值。此外,还有大逻营兵防遗址、马槽坝遗址、龙塘、引太陂头以及太平湖、塔石山公园等一批人文、自然景观。

自然环境

全镇地势东北高,系浅丘,西南地势平坦,属平坝。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是商品粮的重点生产基地和驰名中外的附子(中药材)生产基地,附片远销日本、俄罗斯、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万亩水果基地、万亩蔬菜基地和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已初具规模。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4549亩,其中田29770亩,地4779亩。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附子、甘蔗、生姜、蕃茄、海椒、莴笋等。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1300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22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3.55%(其中种植业达699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75%);林业达308万元,占2.37%;畜牧业4408万元,占33.89%;渔业65万元,占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