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南镇地图
浦南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位置与气候
浦南镇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连云港市区的西郊,面临古老的锦屏山,北有太平入海口,平原广布,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浦南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连云港港口、连云港民航机场分布左右,近在咫尺;陇海铁路横贯东西,穿境而过;内河运输直达长江、京杭大运河;汾灌高速公路、310国道、204国道、323省道纵横交错,汇聚境内,行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是浦南接受上海、青岛、连云港、徐州等大中型城市辐射的纽带,也是浦南走向全国、联系世界的桥梁。资源优势
与此同时,先后完成对两条主干道省道西港线5.678公里和县道石天线浦南段6公里的拓宽改造工程,并对20多公里长的村道进行了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极大提高,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工业园区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增长。同时,充分利用浦南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松洲书院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罕见的民俗“浦南古傩”也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展优势
浦南镇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以连云港浦南开发区和浦南太平工业园为载体,初步形成了电子、电力器材、新材料、机械、工艺品、化工、化纤、制药、造船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工业体系比较完备。物流服务初具规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现代化物流园区,主攻药品物流、粮食物流、建材物流,是全市物流环境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观光农业潜力巨大,林网密布的绿色平原,风光秀丽的鲁兰河、乌龙河,灿烂悠久的渔耕文化,反璞归真的农家生活,紧邻市区的便捷条件,是发展农业观光经济、周末旅游经济的最佳选择。浦南镇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电讯、水电、有线电视、宽带配套齐全,绿化、亮化妆饰一新,初步形成了现代园林生态城镇的框架。投资服务体系完善,对投资企业从注册登记、项目申报、规划选址、土地审批、水电供应到项目建设的后续环节,实行一条龙跟踪式服务。新建技工培训学校一所,根据行业需求提供针对性培训,每年可为企业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员工。浦南镇社会安定有序,连续2年通过“平安浦南”创建考核验收,是全市最安全乡镇之一。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浦南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全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03亿元,比2005年增长9.6%;工业总产值10.1亿元,比增38.6%;规模工业总产值7.66亿元,比增65.1%;第三产业增加值1.13亿元,比增13.2%;固定资产投资额7730万元,比增4.9%;实现财政收入新口径1347万元(折企业税收2694万元),比去年同口径增长76.5%。农民人均纯收入3670元。旅游观光
浦南古傩:古傩是福建漳州浦南镇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目前已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傩共有两尊,一尊七品官,一尊书童。以竹条为材料,用经纬线编成鼓形竹筐。表演时,“七品官”手握“国泰民安”或“风调雨顺”的牌子,“书童”举着扇子,另有一“大头娃娃”在他俩之间蹦蹦跳跳,随着锣鼓的打击节奏且行且舞,做出各种夸张滑稽的动作逗乐民众。浦南“大神尪”与台湾宜兰地区的“大神尪仔”在外形、制作方法和表演形式、功能作用基本相同。因此,浦南“大神尪”对于研究我国傩文化、开漳圣王陈元光文化及与闽台民间信仰渊源传承关系极具研究价值。在保护计划中,到2010年,随着浦南“大神尪”影响进一步扩大,将设立浦南“大神尪”研究会,加强对台文化对外交流。与此同时,召开海峡两岸“大神尪”文化交流研讨会,探讨“大神尪”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上的作用,进一步说明台湾和大陆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陈元光文化公园:陈元光文化公园位于芗城区浦南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陈元光及其主要部将墓葬群,松洲书院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陈元光是漳州设府置郡的创始人,“开漳圣王”是后世对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的尊称。“开漳圣王”文化内容涵盖陈元光及其家族和属下部将开漳建漳的历史,也包括从唐至今闽、粤、台和东南亚地区民众对陈元光的祭祀活动。它是漳州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根基和核心,也是维系海内外同胞亲情乡谊和民族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一种祖根文化。2005年,浦南镇人民政府投资340万元对陈元光陵园进行较大规模地修缮。2006年耗资35万元聘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赵立瀛对文化公园进行总体规划。福建工程学院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8月23日承担陈元光文化公园总平面规划任务,由赵立瀛教授担任主设计师,对文化公园进行总体规划,整个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837亩,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涵盖:陈元光墓园及其开漳将士墓葬群、史迹纪念馆、商业街及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十景:“千秋高冢(陈元光墓园)、龙湖映月、沧海楼、榕荫广场(开漳历史陈列馆)、翠堤春晓、小瀛洲、柳岸澄湖、功德壁、遥参亭、公园大门”。陈元光墓园香火远播台湾、东南亚,每年都有数万海内外香客前来朝拜。它的建成,将使陈元光文化公园成为集宗教朝圣、寻根谒祖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圣地。
松州书院、松州威惠庙:松州书院,位于芗城区浦南镇松洲村,创办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陈珦的讲学之所。《中国教育史》载,以书院为学校名称“其始于唐代丽正书院”。据史料记载,芗城松州书院却比丽正书院还要早10年建立,因此松州书院应为中国最早的书院。松州书院与松州威惠庙在建筑上合为一体,形成前庙后校,别具一格,整座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05年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松州书院历代重修,一直保持前落为崇祀陈元光及其部将的威惠庙,后进为读书处的“庙堂兼书院”的特点。至同治三年(1864年)于太平军入漳之役被烧毁。后重建。解放后利用为粮食仓库。“文革”中破坏严重。现书辽前殿莲花座尚存“宝右戊午(1258年)朝王会造”镌字。莲花座下镌有“朝王会”会首名单。如今,书院里,看似粗壮的房梁和房柱老化成不堪一击的朽木,在成群白蚁的吞噬下,个别中梁已经断裂,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希望有关部门加紧筹集资金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松洲书院进行抢救性修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