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哈乡地图
恰哈乡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
土壤,主要覆盖第四纪亚沙土,河流沿岸农田以灌淤土和灌耕棕漠土为主。其他还有盐化潮土、灌溉棕漠土和薄层河滩土等。植被,1、树木:主要有新疆杨、银白杨、沙枣、胡杨、沙棘、杏树、桃树、梨树、苹果树、红枣树等。2、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葵、苜蓿,3、药用植物有甘草、节节草、芦根等,野生动物,野兔、野鸭、雪鸡、呱呱鸡等,矿产,石英矿、铁矿、铜矿以及大量的玉石、东陵石、卡瓦石,特色产品,白油杏、杏仁、核桃以及鹅、土鸡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2004年解决温饱人口的增收问题;2006年使20%人口达到富裕程度,富裕户达到小康。2004年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2006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乡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各类组织,形成结构的合理化,符合恰哈乡发展实际,发挥积极作用,发展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不断发展经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维持社会政治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技普及活动全面推进,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新时期该乡要集中力量,利用天时地利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使农业种植结构多元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解放思想,打破常规,超前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造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进程,把尚未解决温饱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把该乡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基本目标,(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稳固和增加低收入贫困人口为对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品的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二)、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有长足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人均占有耕地增加。(三)、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
人口状况
恰哈乡代码:653225203。48个村民小组,有3145户,总人口12568人,贫困人口2902户,其中特困户510户2384人,低收入户2392户9623人,社会救济户183户426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95.5%。
地形气候
恰哈乡地质特点为山地,属低山带。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变化大,干燥少雨,春、夏多大风和沙暴、浮尘,是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昼夜温差9度,无霜期215天,年降水78.7毫米。
社会经济
恰哈乡农业主要从事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2000年粮食总产量792.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30.56公斤,有少量经济作物,如瓜果、油料等。现有林业面积5138亩。目前,全乡牲畜存栏5.7万只,人均占有牲畜4.53只,2000年人均收入801元,2002年人均收入806元。
基础设施
水利,恰哈乡现有胜利水库、浪沙水库2座,恰哈河,阿西河2条,自然泉眼1个,年出水量0.03立方米。供水站1个,人工水渠21公里.其农作物灌溉主要以河水为主,河流水流量年内分配为:春季(3-5月)平均流量3立方米、夏季(6-8月)平均流量为105立方米、秋季(9-11月)平均流量为3立方米、冬季(12-次年2月)平均流量为2立方米。文教卫生,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发展较快,有中学3所,小学18所(含教学点3个),乡文化站1个,文化室15个。远程教育网络点12个;设科技培训中心1个,村级科技培训站20个,科普协会1个。有乡级卫生院1所,村合作医疗点4点。交通,1956年修筑策勒—恰哈简易公路,1967年铺筑砾石路面,1977年开通和田直达恰哈的公共汽车。1991年全线铺筑沥青路面。1984年全乡有汽车3辆,有大中型拖拉机43台,小型拖拉机5台,大部分村可通汽车、拖拉机。1992年成立乡客运站,客车主要是中巴和夏利出租车。现策勒至恰哈乡主干道68公里,村级公里240公里,有出租汽车16辆摩托车18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