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地图
桥头镇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特产
荷兰豆种植历史悠久。产量高、质量好。历年来主要以秋植(反季节)辅以冬种。1998年种植面积5500亩,总产量2800吨。出口港澳,远销欧美。桥头莲藕久负盛名,尤以潭坑社前塘为最。身细节疏、汤白不浑、肉粉软幼、香味独特。桥头红瓜子色泽红亮,粒大饱满,壳薄肉香。在省市的市场上享有高的声誉。桥头杨桃新植品种,97年始投产,产量高,质量好。一年三季皆开花结果,果大肉嫩,清甜爽口。已销往省内各市、县,初具盛名。桥头沙田柚果大饱满,肉质鲜嫩,晶莹剔透,香甜可口,渐露头角。煤初探工业储量650万吨,现仍是小煤窑生产,年产量3.5万吨。销往广州、深圳、珠海、从化、花县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县市。铁现已发现铁矿点13个,勘探储量1076万吨,部份矿已进行开采。此外,还有叶腊石、瓷土矿等矿产资源,现已有少量开采。
旅游风光
英东中学全省第1所老区革命学校。1942年,地下党组织为培养革命骨干,发展党的力量创办。校长和教员中,许多是共产党员,其中有从延安学习回来的。这所革命学校曾先后于1945年和1947年两次有各100多名师生集体参加游击队,以其光荣的功绩载入史册。现该中学正不断扩建完善,设有初中、高中部,总占地面积7060平方米,有教学楼1幢24间课室,建筑面积2226.93平方米;学生宿舍楼4幢,面积3246.52平方米;教工宿舍7幢,面积4020.9平方米。烈士陵园原革命烈士纪念碑,后通过改建而成,占地面5亩,内有六角亭、四角亭、石台石椅,有一尊价值3万元的游击队员铜像,供人们缅怀先烈。
经济状况
1998年底,桥头镇工农业总产值1674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385万元,占总产值的20.2%;农来产值13364万元,占总产值的79.8%;1998年人均纯收入2657元。有市属厂(场)两个:一是日榨量700吨的英东白糖厂(离集镇2.5公里),二是英德市林业苗圃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水薯、黄豆、甘蔗、花生、莲藕、红瓜子等。近年逐步形成了以荷兰豆为主的蔬菜、甘蔗、柑桔(橙)、柿子、青榄、李子、杨桃、沙田柚等生产基地。有林面积11万亩。可养鱼的山塘水库2500亩。工业以水电、采煤为两大支柱。建有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1300千瓦,计划还要对两座电站进行扩建,总装机容量6000千瓦,并计划新建一座水电站。有农机厂、机砖厂、爆竹厂、钢窗厂、榨油厂、竹木器加工厂、淀粉厂等。由个体经营、引进先进技术、年产2500吨的轧钢厂已成一定规模,产品销往省内外市场。现有商业户190户,其中集体21户、个体169户。
地理位置
桥头镇位于英德市东部,东经113°20′,北纬24°21′。距县城51公里。东与青塘镇、白沙镇接壤,南与鱼湾镇、英德华侨茶场毗邻,西与大镇镇、黄陂镇相连,北与横石水镇交界。面积148.6平方公里。桥头镇属丘陵山区。年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1900毫米。土地肥沃,有耕地面积3.74万亩。森林覆盖面积98%。因翁江穿流其中,水力资源非常丰富。矿产资源具有品质好、储量大、开采容易的特点。1998年底,桥头镇总人口29688人,汉族。其中农业人口27044人,占总人口的91.1%;非农业人口2644人,占总人口的8.9%。此外,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00多人。
历史沿革
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镇内原有潭坑墟,由于税捐重,桥头乡绅赵汝老召开东坑、坪山、石角、土头陈、鸭麻围、高车坝、赵屋、上塘、丘屋、宁屋等“六甲会议”,在今桥头镇建“六甲祠”作墟场,凡赴墟者皆免费供应半斤油。后来赴墟的人越来越众,在小溪上建了一座石桥,因墟场正在石桥的东头,桥头镇因此得名,潭坑老街也随之自然消失。属英德县象属岩贵、甘棠都溪头、板莆图。清光绪十二月(1886)属英德县总局溪头、板甫、潭坑、五石分局。民国期间英德县第三区溪板、新兴乡。1949年10月至于1951年9月属县第三区。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属英德县第十三区。1957年11月属英东工作委员会。1958年9月划翁源县,称翁江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划归英德县,称桥头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改称区。1987年7月改称区。1987年4月改称镇。
文教卫生
桥头镇现有市属英东中学1所、镇为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3所、村办小学7所,在校学生46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7%.。有面积1200平方米的电影院及文化娱乐中心及文化娱乐场所13个。医疗保健设施有卫生院1所、医疗保健站30个。英东中学全省第1所老区革命学校。1942年,地下党组织为培养革命骨干,发展党的力量创办。校长和教员中,许多是共产党员,其中有从延安学习回来的。这所革命学校曾先后于1945年和1947年两次有各100多名师生集体参加游击队,以其光荣的功绩载入史册。现该中学正不断扩建完善,设有初中、高中部,总占地面积7060平方米,有教学楼1幢24间课室,建筑面积2226.93平方米;学生宿舍楼4幢,面积3246.52平方米;教工宿舍7幢,面积4020.9平方米。烈士陵园原革命烈士纪念碑,后通过改建而成,占地面5亩,内有六角亭、四角亭、石台石椅,有一尊价值3万元的游击队员铜像,供人们缅怀先烈。
基础设施
桥头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镇政府设在桥头墟。墟镇面积1.21平方公里。有13条混凝土集市马路,即府前路、桥西路、桥东路、园陵路、先烈路、吉祥路、利民路。有40米高的电视差转塔,全镇可接收电视差转节目。老街中心有一幢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的贸易市场。已于1990年绘制墟镇20年建设规划蓝图。1991年建成有线广播电视接收站,可收中央和省市各频道等10套节目。1994年在小桥西面开发新城区并建成程控电话大楼,开通了程控电话。1995年得新建成板甫大桥。1997年建成移动电话讯号站。1997年建成11万千伏安变电站1座。1998年在集镇西约400米的开阔地带建设了一个面积800平方米的综合农贸批发市场。目前,不少的楼房建筑往西、南面辐射,这一地带的开发使新旧集镇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