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名桥街道地图
清名桥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社区简介
沁一社区位于清名桥街道西部,区域东接清扬路,南临辅仁路,西、北面与沁四相邻。面积0.4平方公里。沁二社区位于清名桥街道西部。地处太湖广场以南、清扬路以西、南接清名路、西临京杭大运河。社区总面积0.3平方公里,由锦明南苑、金易、西郊和逸常里四个小区组成,共有23个楼幢,72个居民小组。
沁三社区位于清名桥街道西部。地处清扬路以西、南接金匮路、西临京杭大运河、北与沁四社区相邻。社区总面积0.35平方公里。
沁四社区位于清名桥街道西部。东与沁一社区相邻、南与沁三社区相邻、西临京杭大运河、北临清名路。社区总面积0..42平方公里。
清一社区地处清名桥街道的中部,区域东邻水仙新村,南接清二社区,西连虞湾里、邓湾里,北靠扬名严巷,总面积0.42平方公里。
清二社区位于清名桥街道中部。区域东邻塘泾桥社区、南接金城路、西临清扬路、北靠清一社区。社区总面积0.25平方公里。
南扬社区位于清名桥街道东部。东邻清名桥社区、南接清一社区、西临清扬路、北靠太湖大道。社区总面积0.43平方公里,南扬居委成立于1988年,2004年区划调整由南扬社区、清名新村社区、和永泰二村部分居民合并成为现在的南扬社区。
清名桥社区位于清名桥街道北部,历史文化丰富,有文化遗存多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古运河上保存最完整的唯一的石拱桥——清名桥闻名于海内外,社区因此而得名。社区东起南长街,南至苗弄,西接通扬南路,北止太湖大道,由原清名桥、大公桥、界泾桥和永泰新村4个居委会合并组成。辖区总面积0.35平方公里。
伯渎港社区地处清名桥街道的东部,是老城区一个典型的世居户社区,区域东邻塘南路,南靠伯渎河与大窑路社区隔河相望,西临古运河,北靠太湖大道,总面积0.9平方公里。
大窑路社区位于清名桥街道东部,因“明、清时期窑业兴旺发达”而得名。东邻塘南路、南接金城路、西临古运河、北靠伯渎河。社区总面积0.48平方公里。
塘泾桥社区位于清名桥街道南部。区域东靠古运河、南临金匮路、西与清二社区相邻、北与清一社区相邻。社区总面积0.6平方公里,办公场所面积500平方米。塘泾桥社居委成立于1951年,2004年由塘泾桥社居委与水仙里居委合并成新的居委。
旅游景点
清名桥,原叫清宁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运河两岸。在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流经梅村至常熟。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3.2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因两岸地势高低关系,东西石级不等,东有石级46级,西有43级。拱圈为江南常见的分节平列式,共11节,圈洞两面的圈石上,各有题刻。一立于清咸丰年间,介绍桥梁和更改桥名经过;一立于同治年间,介绍重建清名桥的始末。桥栏上没有雕饰,每侧立两个望柱,显得十分古朴。1983年在桥东西侧,发现清代石碑两方,一为邹一桂所书,乾隆三十一年立;一为同治九年九月立。妙光塔位于无锡市南门外运河东岸,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984年-987年),由邑人未承福捐资募建。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赐塔名“妙光”。元明两代屡有兴废,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重建后,即为今塔。后历经修缮。清咸丰、光绪年间遭火灾,仅剩无顶荒塔。妙光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分为塔基、塔身和塔顶三个组员部分。塔基台座直径13.5米,塔身八面七级高16米,逐层收分,塔顶6米,共高43.3米。从明代永乐中起,“南禅宝塔”就被列为“锡山八景”之一,至今仍在旅游观光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957年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
因地处“清名桥”而得名。1955年5月成立清名桥街道,1958年9月改为东风公社;1960年4月改名东风分社,1961年3月更名清名桥分社,1962年5月恢复清名桥街道;1968年4月改为清名桥街道革命委员会;1979年10月恢复清名桥街道。2004年2月,由原清扬路、清名桥街道合并设立新的清名桥街道。主要构成
“清”、“名”、“桥”三个通透灵秀的字眼走到一起,就是这个集居、商、游三大功能的清名桥街道。管理12个社区:沁园新村第一社区、沁园新村第二社区、沁园新村第三社区、沁园新村第四社区、清扬新村第一社区、清扬新村第二社区、南扬新村社区、伯渎港社区、大窑路社区、清名桥社区、塘泾桥社区、叙丰里社区。办事处驻清扬新村65号,在区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处。在新时代的感召鼓舞下,清名桥街道开拓创新,放手发展。取得的荣誉、先进遍及社区、人文、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既是先进更是典型。地处北片区太湖广场南侧的“世贸中心”建成后,成为无锡市“城市会客厅”和会展中心,是“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大本营,充满了商业价值。清名桥街道是以旅游、休闲、投资、居住为特色的风水宝地。历史古迹
盛世牡丹—古运河。贯穿街道南北的古运河纵横交错,蜿蜒曲折,流淌吴侬软语千年不变的情怀。临河而上的粉墙黛瓦,绰绰幢幢,顾盼生俏。暗香傲梅—古桥。闻名遐迩的清名桥,在历史的洗礼下似一枝傲然独立的寒梅,散发亘古绵长的魅力,吸引八方来客。大公桥、泊渎桥是怒放之外的骨朵,娇俏迷人。
绚烂杜鹃—古窑。大窑路上的古窑与民房相邻,门前屋后,墙角檐下,掩映那个年代的繁华。20多座旧窑址是无锡最具古窑研究价值的天然博物馆。
馥郁水仙—古庙。明代起始的南水仙庙做过学堂,做过地下党工作站。进香、读书、革命,是无锡道教协会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