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镇地图
青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2、四川省青川县青溪镇
基本概况:青溪镇地处青川县西部边缘,位于岷山山脉南麓的摩天岭脚下,青竹江上游,二省(四川、甘肃)三市县(广元、绵阳、甘肃文县)交界处,周围与桥楼乡、房石镇及甘肃文县、绵阳市平武县相邻,境内有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政府驻地曾为青川县城,距县城乔庄59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26平方公里(其中唐家河23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56个农业合作社,一个场镇居委会,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万人,集镇人口0.4万人,汉族占95%,有汉、回、藏等民族,其中,回族村2个。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4555男7483女7072家庭户户数4124家庭户总人口(总)14487家庭户男7434家庭户女70530-14岁(总)35740-14岁男17610-14岁女181315-64岁(总)1004415-64岁男526715-64岁女477765岁及以上(总)93765岁及以上男45565岁及以上女48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737
历史故事:青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青溪,原为清水,始名于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秦汉时期,有平桥村二社“勺儿井”、“和平村”、“井坝”等遗址;三国时期在青溪设广武县,西晋、成汉、东晋、刘宋、南宋、南梁为平武县治;有明朝建文皇帝避难遗址——“华严庵”。青溪镇曾是郡、州、县治地,且地势险要,由于历史的沧桑变化,青溪城几经废置修复,现保留着城墙旧址和部份墙体。民国以来,革命志士史册、谈长青等在青溪进行过地下革命斗争。1935年,徐向前、李先念在青溪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在唐家河建成纪念性建筑——红军桥,成为不朽的历史文化丰碑。
自然资源:青溪物华天宝,地腴物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主要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823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0℃,年降雨量725—1000mm之间。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一是土地资源丰富。全镇总耕地面积1.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林地1.8亩,全镇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主产小麦、水稻、玉米、蔬菜,是青川的粮油生产基地。二是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54万亩,荒山荒坡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可用于发展山珍食用菌的杂灌木蓄积量达100万立方米。三是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在唐家河内,有国家一、二级珍稀动物大熊猫、小熊猫、狃角羚、金丝猴、娃娃鱼、贝母鸡等几十种珍稀禽兽,有珙桐、冷杉、银杏等珍贵树种。境内占地73万亩的唐家河,是举世闻名的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是“天然氧吧”、“大都市的后花园”。2005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唐家河视察,明确了将保护区纳入全省旅游景区北环线建设,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中国的黄石公园”。四是山珍资源丰富。有全国闻名的黑木耳、核桃、茶叶、生漆、蕨菜、香菇、野生蜂蜜等,还盛产中药材,如川贝、天麻、杜仲等200余种。五是矿产资源丰富。有锌、铜、铁、硫、锰、黄金等有色金属,有石英石、水晶石、冰川石、古墨滑石等非金属。近年来,青溪镇在改革开放发展中,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三个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进展,镇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上形成了“一茶二畜三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各茂产业加快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发展热头较好;工业上重点以矿产品开发和加工为主,通过技改扩能和市场配置,企业发展稳步推进。为了加快对外开放,加快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各级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金(子山)唐(家河)公路完成摊铺工程,实现村村通公路、邮电、通信手段日趋先进。镇内架设4处移动机站、覆盖10个村,场镇及城周村开通了联通、小灵通联络,基本实现了通信的现代化;建起了1座35KV输变电站,形成了以地网为主,国网为辅,覆盖全镇的供电网络,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5、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清溪镇
地理位置:青溪镇位于县境西部,东邻附城、瓦溪、九和,西接柏埔、义容,南邻蓝塘,北接黄塘。镇政府驻地青溪圩,东北距县城36公里。历史变迁:镇境原名“清溪”,因境内溪水清澈而得名,后改为青溪。明代分属宽得都清溪、员墩社。清代分属宽得都青溪约、员墩社。民国18年(1929年)属青员、石水乡,民国30年属第二区青员乡,民国34年属四维乡。建国初属古柏区、第三区,1952年5月属第九区(义容),1957年12月设青溪乡,1958年10月属义容公社,1961年4月分立青溪公社,1963年3月并入义容,1970年7月恢复青溪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设青溪乡。
地理条件:境内皆山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与义容交界的笔架山为最高峰,海拔816米。主要河流青溪河流经蓝塘汇入秋香江。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宝山磁铁矿列为全省四大磁铁矿山,县在此设有炼铁厂、水泥厂。
经济发展:经济以农林业为主,是省重点林区之一。1988年,有水田0.97万亩,水稻播种面积1.64万亩,总产0.44万吨;花生0.19万亩,总产177吨;有松木5万亩,杉木3.5万亩,果树0.53万亩,其中乡办联光、青水、田心等村杉木林基地0.75万亩,乡村联办磜头山杉场0.36万亩。1988年,产松脂154吨,木材165立方米,水果372吨。乡村工业,主要有农机修理、小水电、铁锅厂及家庭竹器加工等。鸟笼年产量8万只,产值69万元,远销广州等地。紫埔、合(水)宝(山)公路通过境内,车辆通县内外。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青溪圩,1988年,全乡有店铺60余间,其中集体商业门市16间;个体工商业户137户,年集市贸易额201万元。
文化建设:文化事业方面,1988年有初中1所,小学7所,在校中学生490人,小学生1760人,教职工120人。设有乡文化站、广播站、卫生院。县在境内笔架山设有电视调频转播台。名胜有天字嶂的万寿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