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无锡市地图 > 江阴市地图 >
青阳镇地图
青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青阳镇位于晋江市北部,东与陈埭镇接壤,北与池店镇相邻,西邻磁灶镇,南邻罗山镇。青阳因坐落于镇北的青梅山之阳而得名。地形自西向东稍微倾斜,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属于晋东平原的一部分,辖区面积29.2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4.2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青阳镇下辖24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3640人。旅居海外的侨胞、港胞同胞7.1万人。村委会名称:高霞村:高霞;洪宅安村:洪宅安、仑顶;象山村:象山、新乡;陈村村:陈村;曾井村:曾井;苏塘村:苏塘;后间村:后间村;岭山村:顶岭、下岭;许厝村:许厝、崎山、后圳坑;竹树下村:竹树下、田洋;三光天村:三光天、霞塘、许塘;王厝村:王厝、岩下;屿头村:屿头、山头;霞浯村:霞浯;烧厝村:烧厝;赖厝村:赖厝;普照村:普照;霞行村:顶陈、下陈、下行张;青华村:内头李、烟边巷、大井口、一门官下、西边宅、井仔口;桂山村:后塘、后塘街、后崎、轩内、隘门头;梅青村:孙厝头、大石脚、凤美山、三角内;青阳村:杏厝王、东岩口、新田、沿塘头;莲屿村:沿塘、西宫、中堡、尾透、田洋;蔡厝村:蔡厝。居委会名称:青华居委会、梅山居委会、青阳居委会、莲屿居委会、青新居委会。

经济发展

青阳素有“小无锡”的美誉,这里是我国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源地,著名的“苏南模式”就在这里诞生。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青阳,欣然题词“发展乡镇企业,建设现代化农村”。近年来,青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立镇,三产兴镇,农业稳镇,富民强镇”的发展方略,青阳的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青阳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青阳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25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82.4亿元,同比增长29.7%;完成财政收入4.4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23%和21%。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年引进开工项目17个,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447万元,同比增长388%,到帐外资1260万美元,自营出口7025万美元,同比增长57%。

基本概况

青阳镇是泗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洪泽湖西岸、古汴河之滨,南距淮河30公里,古汴河、濉河穿境而过。北与金锁镇接壤,南与石集乡相邻,东邻孙园镇,西靠车门乡,与安徽泗县接壤。全镇下辖56个居委会、1个国营农场,1个园区管委会,2个社区管委会,总人口20.5万人。镇域面积262平方公里。青阳镇是千年古镇,据《泗虹合志》载:“‘青阳’古国名,黄帝孙少昊青阳氏分支子于此”所以得名。青阳原本是复姓,是青阳镇最早姓氏记载,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设镇。元代为关,明代为镇、清代为汛。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中共皖东北军政委会在这里设立青阳区委、区政府,1947年撤镇设市,1949年4月成立泗洪县,青阳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同时设立青阳区和青阳镇,1958年撤区、镇成立青阳人民公社,1962改为青阳镇,1983年成立青阳镇人民政府至今。

农业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农,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种、养齐头并进,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近年来,农业的多种经营化更是硕果累累,已逐渐形成了种植业规模化经营,实现了部分农产品产销服务系统化。

经济发展

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89:48:51.11;财政总收入3.99亿元,其中上缴税收3.8亿元;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90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乡镇50强第一。城郊农业初具规模。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行粮食生产基地、蔬菜基地、禽畜养殖加工基地、果林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其中五万株龙眼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龙眼名优基地。大力加强以水利和生态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仕头粮食自给工程建设;完成许塘蔬菜基地排淤灌水工程建设;进行陈村———普照溪整治、霞浯直溪整治和九十九溪青阳沿江支流整治。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全镇有乡镇企业1235家,拥有服装鞋帽、针织漂染、电子塑料、电脑绣花、织带包装、机电部件、食品罐头等多门类行业,数千个规格品种。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是青阳镇主要经济支柱。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81.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0亿元,出口交货总值5.57亿元。乡镇企业产值超千万元的有6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3家。全镇有农业部全面质量达标企业13家,管理基础工作达标企业14家,13项产品被评为省部级名牌产品,省级以上新产品4项。全镇累计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8家,获得ISO9002产品质量认证企业4家。凤竹集团公司取得全省首张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100”认证证书。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市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日趋繁荣活跃。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镇集贸市场30多处,商业网点650多处。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晋江市装饰材料市场、青华小区小商品市场、阳光东路鞋材市场相继开业融市。阳光百货、金明电器城、威兰新超市等大型现代商场建成营业。市镇联合投资扩建曾井果蔬批发市场,建设竹园综合市场。市区综合市场、曾井蔬菜批发市场、翰林池市场、下行钢村市场保持了较好的销售势头。商贸流通业、传统服务业、酒店业发展迅速,市区有星级酒店12家,每年接待宾客20万多人次。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也日趋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