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镇地图
青原镇相关地区地图:
贫困分析
自然条件:青原镇地处三江平原腹部,位于宝清县东北20公里处,东临挠力河、西靠西地河、南与宝清镇接壤、北至国营农场。交通比较闭塞。青原镇总面积31.3万亩,无霜期120?130天,年均降水量548.6毫米,年活动积温2200?2400℃,年平均气温3.3℃。青原镇地势平坦,土质有沙壤土、黑粘土、白浆土。镇内有河流2条,耕地25.2万亩,草原4.9万亩,青原镇春旱夏涝,加之内涝和冰雹等自然灾害严重、造成农业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给农业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了农民的贫困。
社会经济条件:全镇共有15个行政村一个直辖村,21个自然村,有农户6300户,农业人口23087人,耕地总面积25.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0.9亩。2000年大牲畜量982头,粮食总产量3万吨,平均亩产119公斤,人均产粮1299公斤,人均占有粮食1000公斤,全镇农村人均纯收入960元,有贫困村4个,占村总数的25%,全镇贫困户2366户(特困户751户,一般贫困户1615户),占总户数的37.5%,贫困人口全镇8537人,占总人口的36.9%。现有中学1所,小学16所。村学校教室有的年久失修,危及上课的教师和学生安全。全镇有卫生院一处,卫生所13个,但都医疗设备简陋落后,医药品种不全,大部分群众小病忍、大病挺,卫生保健工作普及面不广,各村卫生所,房屋破旧,村民就医十分困难。虽然各村屯都通车,但有的村屯道路状况很差,一到雨天,非常泥泞,骑自行车都难以行走,学生要步行几公里上学,村里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村外的物资运不进来。由于青原镇地处三江平原,地势比较低洼,打井不够深度,吃的是地表层水,水锈大,水质不好,严重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
贫困原因分析:青原镇地势低洼,涝洼地块多,农田基础建设不完善,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种植结构单一,以大豆、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比例小,绿色经济和特色经济起步晚。青原镇道路条件差,有的村屯道路都是土路,一到雨天,非常泥泞,骑自行车都难以行走,村里农副产品运不出去,造成粮食差价,有些村屯饮用水是地表层水,水锈大,水质差,导致村民患病率高,加之我镇医疗水平低,设备简陋,医药品种不全,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由于多种原因所致,我镇镇村两级债务重,债权又多数为吊滞帐,严重影响了青原镇的经济发展。
换届选举
为了确保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宝清县青原镇强力推进农村两委换届工作和平安镇村建设。在全县率先完成了14个行政村的两委换届工作,80%的村屯被评为市、县平安村屯。为了农村稳定和确保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青原镇党委根据全镇两委班子的实际情况,先后调整充实了3个村的党支部班子。目前,全镇14个行政村两委换届在全县率先完成,并做到了无一例上访案件发生。平安工作涉及面广、时间长,涉及到千家万户一年四季平安稳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生产致富项目的不断增多,财产不断增加,防火、防盗等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为切实解决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深入开展了“平安镇、平安村”建设,在各村屯实施了“十户联防”,建立起“十户联防”考核机制,村村制作“十户联防”卡、簿、板,天天安排安全联防员昼夜巡逻执勤,发现问题及时控制处理。全镇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全年无一例重、特大治安案件发生;火灾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1%;农户财产被盗案件下降了52%。今年,青原镇被评为市级综合治理先进镇。
经济发展
青原镇始终把调整产业结构做为工作重点,经过几届班子的努力,粮经比例已调整6:4。现在,烤烟、甜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支住产业,现有烤烟专业村3个,烟农488户,每年仅烤烟为农民增收近300万元;甜菜种植面积年年在万亩以上。青原镇长期坚持“以稻治涝战略”,几年来,共打井1,380眼,新增水田面积1.7万亩。为了使农民增收,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向质量要效益,打优质品牌,2000年,青原镇建立1万亩水稻绿色食品基地,落实订单红小豆7000亩,绿色水稻和红小豆将为农民增收300万元。结合青原资源优势,青原镇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2000年,全镇落实白鹅养殖5万元,白鹅养殖将为农民创收近50万元。
文化生活
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为把广大农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日前青原镇党委政府与镇新农村办公室利用初冬农闲季节举办了为期3天的新型农民技术培训会。来自全镇各村屯的种植能手、会计、妇联主任150多人认真学习并探讨了农业种植等方面所存在的技术问题。青原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亲自为农民授课,详细讲解了水稻育苗扣棚、整地插秧、田间管理等技术知识,对大豆农药施肥有使用要求、病害防治、后期田间管理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参加培训的农民与技术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探讨。
历史沿革
青原镇驻地原名青山堡,以附近之小青山得名。后因与外地公社重名,将“青山”改为“青原”,取意“小青山”与“平原”相结合。1916年4月宝清设置县后,划为第四区。东北沦陷后,初设第四保,后改设青山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设第四区,1948年春改为青山区,1950年改为第四区。1956年7月,撤区划乡,设置青山乡。1958年8月,改称青山人民公社,1981年改为青原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为青原乡。1985年3月,改为青原镇。
新农村建设
青原镇东发村村两委领导组织了村党员、两委成员、积极分子对宝清镇红新村的村容村貎环境整治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实地踏察。东发村在今年已被纳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领导四处奔波筹措资金,找帮扶、结对子,为广大村民装上了梦寐以求的自来水,安装了有线电视,网通电话,入户率达90%以上。真正体现了村领导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作风。现在,这个村的领导已开始着手筹划村内环境的治理工作。充分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党员、村两委、积极分子实地踏察和学习红新村的先进经验。回来后及时召开了党员群众扩大会议,就村内环境治理工作进行了一事一议的认真讨论。全体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在村内环境整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聪明才智,自觉自愿的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去,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达到家喻户晓,深得人心。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因地制宜得做好规划,做到各项工作都能有序进行。在抓好修路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绿化、美化、香化”的标准,真正达到“齐、净、美”的要求,让自己的家园更加秀美靓丽。通过推行产业化经营,扶龙头、壮基地、扩订单、创品牌,解决信息不畅、销售不畅等问题。2006年青原镇成立了“联丰生态水稻专业合作社”,使全镇农民合作组织达到28个,合作社设供应部、销售部、技术信息部和财务部。青山、庆东、兴东、兴旺等8个村的751户农户成为该协会会员,这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自打去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镇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6名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到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抽调13名责任心强的同志分别到13个非试点村任包村干部,实行了镇、村书记负责和包村干部责任制度,全镇副科级干部靠前指挥,率先垂范,包村干部驻村指导。14个行政村都制定了适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年度目标,镇里和示范村庆东村还聘请有资质的专门机构承担规划设计制定。今年兴修了水利灌渠,完成土方20万立方米,新增水田面积1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7000亩,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为打造青原水稻大镇奠定了基础。全镇兴修了路宽5米、路长2.5公里的通村公路白色路面。镇党委和政府将原镇政府食堂,维修改建为室内体育场,在镇政府办公楼修建了100平方米的图书室和阅览室。示范村庆东村和非试点村兴东村正在建设村民体育健身场,目前已粗具规模。通过积极努力,巩固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