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南昌市地图 >
青云谱区地图
青云谱区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状况

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在此交汇;105、320国道直通全区;距昌北国际机场只有半小时的车程;通过南昌港,可以沿赣江往鄱阳湖入长江黄金水道。区内有“三湖三河”(即占地3165亩的象湖,占地1313亩的梅湖,占地75亩的热潮湖和辖区段长2千米、宽40多米的玉带河,长5千米、宽100多米的护城河,长2.6千米、宽80多米的抚河)。

区划人口

青云谱区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区的南部,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而得名,有“英雄城南大门”之称。这里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域风光,有着传统的工业制造基地,有着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区域面积43.17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辖5个街道、1个镇和1个农场,46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民委员会。全区形成了自然水系、古色文化、园林生态、工业科技、休闲旅游、商贸购物、人居娱乐等七大特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1.经济运行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总收入净增1.63亿元,达到9.01亿元,同比增长2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两项指标增幅均位列全市四县五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95元,同比增长8%;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08.41亿元,同比增长40%(为全市唯一荣获“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先进县区”称号的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40.35亿元,同比增长26%;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6亿元,同比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预计完成11.52亿元,同比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5750万美元,同比增长7.5%;全区产业比例由2008年的0.8:67.5:31.7调整为0.5:65.5:34,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契机,继续完善了全区重点项目片区与街道、镇(园)管理体制相结合的推进机制,坚持每周一晚上全区重点项目调度例会制度,并将3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各街道、镇(园)的年度考核。全年共向省、市国土部门申报审批了涉及玉带河周边综合改造等7个项目新增建设用地10宗、共713.4亩。完成南隔堤以南地块等土地出让4宗、共420.89亩。全区60个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150亿元,目前已完工的有15个,正在建设的有13个,正在报批、报建的有21个,正在招商的有11个。预计全年重大项目投资26亿元,占全区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入24%,重大项目的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3.外向型经济获得明显成效。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加大固定资产投入的有效途径,突出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和市场物流业、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招商。积极开展“全区争项引资月”活动,不断充实项目库建设,全年共组织小分队外出招商70余批次,洽谈项目70余个。组织参加了“2009南昌(北京)产业招商推介会”、“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2009年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2009赣台(南昌)经贸合作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南昌台湾周”、“2009中国-南昌第八届金秋经贸活动月”等14场次省、市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今年以来共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个。
4.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制定出台了《青云谱区靠大联强辖区企业若干意见》、《关于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一年来,共兑现扶持资金80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区工业平稳较快发展。“3010”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按进度顺利完成了市下达的工程项目计划任务。总投资11亿元的江铃V348全顺系列车生产线改造项目已全面竣工投产;洪都“3010”工程已完成拆迁,前期科研完成投资700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投资1亿元;总投资达13亿元的南昌印钞公司二期扩建工程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投产后其产值规模可望跻身全国前三名。二是商贸三产繁荣兴旺。世界500强企业——家乐福集团在江西投资的首个项目家乐福昌南国际购物中心、博泰生态商务园、象湖君悦五星级酒店、云境生态酒店、汉唐品阁酒店、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等项目相继开工开业。按照国家振兴十大产业规划的要求,拟定了我区对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青云谱区物流业发展若干意见》。大力推进集贸市场公司化、专业化、标准化、连锁化经营管理,目前,为民集市品牌店已扩展至1个中心形象店和5个连锁店。全年共实现三产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20.7%。三是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继续大力支持区内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昌南物流中心、江西阳光乳业、梅氏禽蛋、赣达牧业等4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其中,总投资1.2亿元的阳光乳业乳制品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占地约260亩的深圳农产品昌南物流中心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辖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362万元,实现利润6661万元,上交税收3920万元,带动就业10700余人。

文化教育

教育简介:青云谱区位于南昌市南端,自古学风甚浓,多出人才,享有“人世蓬岛”、“人杰地灵”之美誉。1909年,自施尧邹村创立第一所新式小学“养正初等小学堂”后,境内现代教育不断进步,发展迅速。2005年,辖区内有高等院校5所,中等专业学校13所,职工业余学校2所,中小学33所(含2所民办小学),幼儿园(院)52所,其中区属中小学26所,在校中小学生17919人,教职员工1088人,基本形成以基础教育为主,拥有幼教、普教、职教、成教等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多方位教育体系,是原国家教委首批确定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区”。区科教体育局作为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业绩。2005年,区属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有高级技术职称教师128人,中级技术职称教师465名。育英学校被评为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青云谱学校被列为首批建设中的省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市级科技示范学校;定山小学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全区学校、师生获得国家、省、市各类竞赛、活动一、二、三等奖42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随着该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区教育经费投入基本实现“三个增长”,2004年教育经费总投入1295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42.5%,先后完成了迎宾中学校门建设、京山小学校舍改建、三店小学新教学楼、徐坊学校单梯改造等工程,添置和完善了各学校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教学软件等。同时,为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局班子审时度势,通过撤、并等方式组建了南昌市迎宾中学、南昌市象湖实验学校、南昌市广州路小学,成立了青云谱区少儿活动中心,全力打造特色学校,目前正筹建象湖实验学校新教学楼、广州路小学新校园等大型建设项目,全区教育软硬环境建设日臻完善,教育事业日益蓬勃发展。“风好正是扬帆时”,局党委围绕区委、区政府确立的“科教兴区”这一战略目标,借助南昌中部崛起这一大好时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青云谱区实现经济大区、财政强区、旅游新区、诚信城区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基本简介

青云谱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区的南部,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而得名,有“英雄城南大门”之称。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水域风光,有传统的工业制造基地,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区域面积43.17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辖5个街道、1个镇和1个农场,55个社区居委会、12个村民委员会。全区形成了自然水系、古色文化、园林生态、工业科技、休闲旅游、商贸购物、人居娱乐等七大特色。
历史文化:青云谱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据考古资料记载,远在五千年前就有先人繁衍生息。自古就有“城南胜地、人世蓬岛”之美誉,常有文人雅士留下墨宝。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曾隐居于此,潜心书画创作,终成享誉画坛的一代宗师。区境内的徐孺子故里、朱桥梅村、八大山人纪念馆、铁柱万寿宫等一批人文历史景观。
地理位置:青云谱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在此交汇;105、320国道纵贯全区,连通全国各地;贯穿全省的天字形高速公路网络,使青云谱区到浙、粤、鄂、湘、皖等周边省市的行程缩短到6小时左右。这里距昌北国际机场只有半小时的车程;通过南昌港,可以沿赣江往鄱阳湖入长江黄金水道。年吞吐量数千万吨的大型铁路货运站——青云谱车站坐落在区内,并设有1座现代化水厂——青云水厂。全区邮电通讯便捷,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齐全。
生态环境:青云谱区生态环境优良,风光无限。具有一级空气、一级水质。区内有“三湖三河”(即占地3165亩的象湖,占地1313亩的梅湖,占地75亩的高潮湖和辖区段长2公里、宽40多米的玉带河,长5公里、宽100多米的护城河,长2.6公里、宽80多米的抚河)。全区绿化覆盖率38.6%,人均绿地面积达8.1平方米。被人们称为:“美的空间、人的乐园”。
教育资源:青云谱区教育资源丰富,人才充足。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南昌大学及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等纷纷与区内江西航空技术学院、江西机械工业学校、江西医药学校等大中专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江西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江西南方高级职业学校、江西女子高级职业学校、江西工商贸专修学院、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诚信服装学院、新华学校等职业教育,每年培养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一万余人,区内专业技术人才充足。
工业基础:青云谱区工业基础雄厚,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和第一枚海防导弹的诞生地。境内以国内200强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江铃汽车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央、省、市所属大中型企业。200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75亿元,列全省各县(区)前茅。基本形成了飞机、汽车、摩托车制造和汽车及摩托车配件、纺织服装、饮料加工、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电子仪表、食品添加剂、精细化工,以及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格局。近年来,举全区之力兴建的昌南工业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入园企业初具规模,正成为青云谱区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主战场。工业生产:2009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95183万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6317万元,同比增长14.9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48866万元,同比增长0.11%。从行业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为36.41亿元,同比增长14.35%,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6.34%,贡献率高达55.97%,拉动规模工业经济增长8.36个百分点,是全区重要的工业支柱行业。其他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印、纺织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平分秋色,占比均在5%左右,剩余的9个行业则占比在8.6%左右。从经济效益看,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03亿元,同比增长16.68%,增速比上年提高9.18个百分点,比年初提高了21.5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0.06亿元,同比增长34.3%,增速比上年提高38.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0.06亿元,同比增长32.5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6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9家,比上年同期减少1家,亏损总额仅有0.16亿元。建筑业:2009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00199万元。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5家,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8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2.9亿元,同比增长33.59%,完成出省施工产值639204万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48.1%,比上年同期增长29.21%。全年签订工程合同额251.61亿元,建筑业竣工产值72.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达28.55%
第三产业:青云谱区第三产业发达,市场繁荣。国贸大酒店、富豪大酒店、华宇大酒店、希尔顿大酒店等一批高档酒店生意兴隆,宾客盈门;麦德龙、沃尔玛、好又多、环球嘉年华等一批著名公司进驻青云谱区;华宏、本田、大众、丰田汽车4S店等重点项目的建成开业,展示着一批名牌汽车企业看好青云谱,纷纷在此设立销售、服务、零配件和信息反馈公司。区内以“八条特色街”(现代商业一条街、机电配件一条街、餐饮一条街、大众购物一条街、古玩字画一条街、汽车配件一条街、汽车销售一条街、卫生保健一条街)和“十一个专业市场、物流中心”(迎宾国际家具广场、酒店和旅游用品专业市场、水果批发市场、肉制品批发市场、江南建材市场、废旧钢材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市场、华东国际工业博览城、新地冷藏物流中心、南昌深圳农产品城南物流中心、中联物流中心)为重点,基本形成了商业发展格局。通过特色街和专业市场的知名度、辐射力,拓展了一批相关、相近、相连的经营项目。促进了全区第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青云谱区从北面分流老城区密集的人口,引人才,引人气,引财气;向东面拓展,拉开城南新城建设的框架;南面在改造和完善南高公路的基础上,积极融资对南莲路及周边进行综合改造,主动与昌南区域“北进”对接;西面进一步优化象湖及梅湖的人居、旅游、休闲环境;中间突出抓好区域商务中心建设,打造大商贸新平台,培育发展以锦城商贸广场为核心的综合商务板块,以洪都南大道为主的特色商业街板块,以新昌南城周边为主的半月型产业带板块,以象湖、梅湖和八大山人纪念馆为主的旅游经济板块,以及以洪城路、解放西路为主的楼宇经济板块,全力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

名胜旅游

青云谱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景点奇特,其中最具盛名的便是“八大山人纪念馆”,明代画家朱耷曾隐居于此,馆内收藏了其大量书画珍品和古迹。地处城南的朱桥梅村,不仅是目前南昌市市区内唯一遗留下来、面积较大的古风遗韵民俗犹存的明清古建筑村,还是曾参与审判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的原远东国际法庭首席大法官梅汝敖的故里。而位于城区西北的象湖公园更是烟波浩淼,景色怡人,是该区集游乐、水上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特别是正在开发的梅湖景区,是该市、该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景点以“八大山人纪念馆”为中心,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和书画艺术为一体的开放型公园,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体现历史渊源和道教遗风的梅仙桥和吕仙桥,八大山人书画艺术中心、真迹馆、书画艺术中心、书画艺术商业街,程允贤名人雕塑园等等旅游景点,该景点与象湖公园景区遥相呼应,带动该区旅游业的发展。在八大山人纪念馆东北面约2公里徐家坊村,是东汉时期“南州高士”徐儒子故居,并成立了“悬塌里研究会”,有许多有待挖掘开发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该区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