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衢州市地图
衢州市相关地区地图:

信息服务

通信:衢州的主要通信公司有中国移动衢州分公司、中国电信浙江省衢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衢州分公司,衢州邮政局等。
报纸:衢州日报、衢州晚报、衢州广播电视报,是本地区主要的信息报纸。
广播电视:衢州市广播电视总台下辖二套广播频率,五套电视频道,分别是:广播新闻综合频率(FM105.3衢州电台新闻台),广播交通音乐频率(FM97.5衢州电台交通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QTV-1),电视生活娱乐频道(QTV-2),电视经济信息频道(QTV-3),电视导视频道(QTV-4),电视图文频道(QTV-5)

衢州柑橘联合体应运而生

浙江衢州素有“中国椪柑之乡”美称,农村经济以种植和销售柑橘为产业,《衢州柑橘协会》和《衢州柑橘合作社》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划船塘柑橘园区,创建于2006年12月1日,由柑橘技术员销售大户骨干吴根土牵头相关人员组织建立,以“衢州柑橘网”为市场窗口导向,为衢州柑橘在全国的市场流通及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人文历史

衢州,古为姑蔑国、太末县、信安县,唐初因境内三衢山而得名“衢”。衢州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宣歙之声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浙、闽、赣、皖四省交通之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一方山水,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孕育出灿烂的历史文化。从距今六千年的葱洞遗址到东华山汉墓群,从姑蔑族的南迁到孔氏大宗的南渡,从绵延七百里的仙霞古道到连绵不绝的衢江水运,从两宋时期的群星荟萃到明清之际的天涯贾客,一处处史迹、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名人都在述说着衢州六千年的历史文明。1994年,衢州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地处钱江源头,自古就人杰地灵。考古学家在境内发现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著名的葱洞遗址将衢州的历史推到了距今6000年前。商周时期的衢州,属扬州之域,虽在文书上鲜见记载,但众多原始瓷器和精美玉器的出土,可见当时的繁荣。春秋末年,衢州属“姑蔑”之地,姑蔑族和徐偃王后裔构成了衢州的早期居民。
葱洞先民——6000年前的衢州人:葱洞遗址:衢州、建德交界处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地貌,为古代先民提供了理想的居住环境。位于衢州上方镇境内的葱洞、观音洞遗址就是该地区一个典型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活动在衢州的最早例证。正是根据这一遗址的出土文物,将衢州市的历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6000年前的浙江大地,气候温暖,植被茂盛,动物繁多,十分适宜人类居住。衢州,与余姚河姆渡、余杭良渚文化等地区一样,也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近年来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处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就是最好的实物例证。
姑蔑一族——2500年前的文明传承:越族是构成华夏民族的重要一支,而闽浙赣皖四省交界之地正是古越族的发源地,衢州就处于这一地区的中心。春秋时期,姑蔑族从山东泗水地区辗转南迁,其一部与偃王后裔一部先后迁居浙西衢州。姑蔑南迁及其定居衢州的历史表明衢州地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融入了华夏族之列。众多青铜礼器、兵器和随葬玉器、原始瓷器的出土,足可说明当时衢州经济文化的繁荣。姑蔑史料:《左传·哀公十三年》:“姑蔑之旗”及杜预注。鲁哀公十三年(前482),姑蔑就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越国对吴国的战争。说明早在此前,姑蔑一族即已定居衢州。《国语·越语上》(卷二十):勾践之地,……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姑蔑管辖范围包括如今整个衢州地区及遂昌、汤溪、江西玉山等地。
偃王南迁——战国时期的衢州:徐国,为嬴姓子爵,始封于夏朝,其国在下邳僮县,今泗州临淮有徐城。周朝建立后,徐国与东夷各族不服周王朝统治,双方不断发生战争。西周末年,周穆王派兵攻打徐国,徐偃王弃国南迁,春秋时期其一部辗转来到衢州。
秦汉至唐时期的衢州:约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于姑蔑旧地设大末县,县治在今龙游县境内,揭开了衢州历史新的一页。两汉时期,衢州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从出土的青铜器和陶器来看,仍表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六朝时期,地处江南的衢州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缓慢发展。唐代初年于信安县设州城,衢州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七百里仙霞古道的开凿,使衢州作为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郡县制,于姑蔑旧地设大末县,故城在今龙游县城西,正式开始了衢州建县的历史。东汉末年,又设立了新安县(今衢江区、柯城区)、定阳县(今常山县)。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县设须江县(今江山市)。同年于信安县设州级行政区划,因境内三衢山而称衢州,亦有八方通衢之意,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宋元时期的衢州:两宋时期,伴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衢州的政治、经济、文化获得空前繁荣。特别是在北宋,衢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达到了顶峰,为两浙(今浙江及江苏南部地区)翘楚。北宋167年间,衢州仅文科进士就达250人,远高于苏州、杭州、绍兴等地。南宋时期,随着圣裔南迁,衢州成为南方新的儒学圣地,史称“东南阙里”。作为南宋全国知名书院,柯山书院、包山书院更是人文荟萃,其影响一直波及到元代。
明清时期的衢州: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明清时期的衢州作为东南军事重镇的地位日益显现。平“三藩之乱”后,衢州自此有了“铁城”之称。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从杭州经衢州至江西玉山或福建浦城的驿道,成为明清时期内陆交通最繁盛的商路。处在这条驿道要冲之地的衢州,经济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鼎盛于明代中后期,以经营珠宝、书籍为主,以衢籍,特别是龙游籍商人为核心的龙游商帮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之一,也正是衢州作为四省通衢要地的明证。

友好城市

雷德温市属美国明尼苏达州,地处美国中北部,位于著名的密西西比河上游,全市人口15561,面积约104平方公里。
佐野市位于日本国枥木县西南部,面积83.37平方公里,人口85093人(截止1993年4月1日)。佐野市1943年4月1日成立。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城。
苏姆盖依特市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一个区,位于阿普歇伦半岛,距巴库25公里,里海海平面以上26米。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人口33.5万。福州市

三衢名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秀丽的山水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衢州儿女,古有周初徐诞、春秋畴无馀、汉代高土龙丘苌、徐陵,三国徐平,晋朝陈弘,南朝徐伯珍,唐代文辞宗伯徐安贞、祝其岱,五代慎知礼,宋朝铁面御史赵抃、毛滂、抗金名将徐徽言、毛自知、状元程宿、名相余端礼,元朝赵友钦,明代杨继洲、清代罗大椿;近有民国余绍宋、华岗、徐以新、戴笠、毛人凤、毛子水;今有两届奥运冠军占旭刚,当红影视明星周迅、何晴......
古代:徐安贞[唐](约公元七二七年前后在世)初名楚璧,信安龙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中前后在世。(旧唐书文苑传云:天宝初卒。不确)尤善五言诗。应制举,一岁三登甲科。徐徽言(1093~1129年),字彦猷,西安(今市区)人。宋代抗金名将。大观二年(1108年)应诏,赐“武举绝伦及第”,历任保德军(今属山西省)监押等职。靖康元年(1126年)升武经郎,知晋宁军(今陕西佳县)兼岚(岚州,今山西岚县)石(石州,今山西离石县)路沿边安抚使。信安侯王汉之(1057~1132年),字彦昭,常山人。宋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历任工、吏、礼、兵四部侍郎。卒赠尚书,封信安侯。《宋史》有传。信安郡侯马天理,字德夫,龙游人。宋绍定二年(1229年)进士。历任吉州知州、沿海制置使、礼部侍郎、同签书枢密院事等职,封信安郡侯。赵抃(1008~1084年),字阅道,今柯城信安街道沙湾村人。任殿中待御史时,弹劾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谥号"清献"。《宋史》中与包拯同传。刘正夫(1062~l117年),字德初,今市区人。宋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特进少宰,封康国公,卒赠太傅,谥号“文宪”。余端礼(1135~1201年),字处恭,龙游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历任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参加政事,史称“南波名宰”。卒赠少保,谥“忠肃”。程宿(971~1000年),字莘十,开化人。端拱元年(988年)状元,时年仅十八岁。历任翰林编修、江西安抚使。咸平三年,益州兵变,死于任,谥“文熙”。汪应辰(?~1176年),字圣锡,龙游人。绍兴五年(1135)以玉山籍中状元。为人刚正方直、敢言不避,因得罪秦桧,被外放南疆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刘章(1103~1182年),字文孺,龙游人。绍兴十五年(1145年)状元。因不附秦桧,仕途曲折,历任知州、礼部侍郎、权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卒谥“文靖”。毛自知,今市区人。开禧元年(1205年)状元。曾任乡试主考,竭力主张伐金。后宋军连年出师不利,被迫议和,自知被取消状元称号,屈居幕府终老。留梦炎,字中斋,今市区人。宋淳祐四年(1244)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安郡开国公。德祐二年(1276)元兵攻衢,梦炎率众归降,元封其为尚书(与同代的徐徽言成强烈对比,一文奸一武忠)。
近代:余绍宋(1883~1949)浙江龙游人,生于浙江衢州。字越圆、樾圆,别署寒柯。清末入日本东京政法大学留学。回国后任外务部主事。民国时期,从政:两任司法部次长、代理总长;从教:任北京国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司法储材馆学长兼教务长、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教授等;抗日战争期间,并被推任浙江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代议长。华岗(1903~1972),又名延年、西园,笔名林石父、晓风等,龙游人。1923年在衢州省八师读书时,为反对学校干涉学生运动被开除。后改名少峰转入宁波省四中。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青年团宁波地委宣传部长。1925年6月,任青年团南京地委书记。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团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和顺直(河北)省委书记。徐以新(1911~1994.12.30)浙江衢州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中央军委机要秘书。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回国。
当代:周迅浙江衢州;出生日期:1974年10月18日,影视明星,叶新浙江衢州;出生日期:1984年7月8日,影视明星,占旭刚浙江开化;出生日期:1974-5-15;世界77公斤级举重冠军,并破世界纪录。何晴浙江江山;出生日期:1964年1月13日,影视明星,邓英浙江常山;影视明星,李旭丹浙江常山;影视明星
其他当代名人:黄莘祥郑艮安徐常青叶彦谦郑树森
造访过三衢大地的名人:历史上慕名而至或为官为吏、迁徙、过往在衢州留下足迹的名人那就更多,例如:商末周初的武庚、秦国王翦、赵他,楚国项梁、项羽,汉朝朱买臣、马援、柴宏,三国周瑜、贺齐、虞翻、郑平,晋代殷浩、毛璩,南朝谢灵运、刘勰,唐朝徐坚、徐放、韩愈、孟郊、白居易、刘禹锡、黄巢,五代钱镠,宋朝宗泽、岳飞、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元朝马昂夫、马可·波罗,明代朱元璋、刘伯温、常遇春、徐霞客、徐文长、吴三桂、耿精忠,清朝李之芳、左宗棠、林则徐、石达开,近代郁达夫,邓拓、粟裕、毛泽东、朱镕基、聂卫平、马晓春、李昌锆等。

文化书院

方言,衢州地区方言属吴语处衢片(另一说为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属吴语金衢片,开化县、常山县、江山市属于吴语上丽片),通行府城衢州话。内部方言较为复杂,乃四省交界之地,素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大致粗略的可以分成柯城、衢县、龙游、江山、常开、华埠等几种。其中各地又有细分柯城分市区和城郊;衢县分大南乡、小南乡、西乡、北乡等;龙游也分县城、南乡和北乡等。在衢江区上方镇讲龙游话;衢州市区小南门村江山移民多,年长者也通讲江山话;开化华埠镇由于非本地人多故通用华埠官话;而江山廿八都更多,仅镇内就有14种方言之多。衢州地理复杂、历史事件(战争、移民等)众多因此而方言众多,多受北部吴语、皖南徽语、江西赣语、闽北方言的建州语等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复杂多样,其中江山方言堪称是汉语活化石保留了不少古代词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衢州话指衢州市区的方言,属吴语,通行于衢州市区、巨化生活区及市郊,使用人口约40万,市区人和周围农村的人称衢州话为城里话或城里腔以作区别。衢州话最大的语音特点是保留了中古全浊声母,声母分清音送气、不送气和浊音三组,保留入声韵,此外衢州话的词汇也更加存古,分文白异读,语法也和普通话及其他汉语方言有很大差别。衢州话在历史上受到浙江官话杭州话的影响颇深,以至于衢州人不能与周围乡间人通话,反而能较容易地理解太湖片的一些方言。衢州、金华等地方言的文读系统实际就是浙江官话的地域变体。杭州话对衢州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称代词“你”取代原来的“尔”。音系统上主要是麻韵没有高化(大多数佳、泰、皆、夬韵高化不和麻韵相混)以及流摄一三等相混都有读-ei-。声调方面,衢州话七个声调中阴平、阳平、阴去、阴入、阳入五个调的调值与杭州话完全相同,变调类型开始转变,单字调简化(80年前衢州话8个声调,现在只有7个)。
书院,南朝——齐(479~502年),徐璠之、颜延之于太末县创建蒙山精舍,课授生徒。著名学者徐伯珍(璠之之侄)继承叔父之志,迁蒙山精舍于九岩山,从学者众。这是衢州有史料对授学的最早记载。克斋讲舍,又名衢麓书院,址在今讲舍街,衢师所在地。朱熹等曾讲学于此,明嘉靖年间,李遂为太守,政务之余也曾在此讲学,后五县之民,集资为李遂塑立铜像于讲学之所。清献书院,位于城北书院村,南宋咸淳(1265~1274年)郡守陈蒙于赵忭故居创建书院。鹿鸣书院,原西安县学,位于市区县学街,县治北面。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衢州知府谢最淳于县学东创建鹿鸣书院。先后多次修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改为求益书院。1902年并府学(正谊书院)为衢郡中学堂。景濂书院,明嘉靖三十年,理学家周积回家乡江山县所创建的书院。正谊书院,原衢州府学,位于府山西南麓。康熙四十七年,知府杨廷望改普润庵(尼姑庵)为府学,初名爱莲书院。乾隆十年(1745年),知府胡文缚重修,易名为正谊书院。1902年改为衢郡中学堂。柯山书院(梅岩精舍)梅岩,位于烂柯山麓,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毛友、郑可简、郑待问等在此筑室,称梅岩精舍,南宋淳祐六年改为柯山书院。理学大师徐霖、历史学家马端临等先后担任山长(即校长),是宋元时期全国著名书院。包山书院位于开化县马金包山之麓,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淳熙三年(1176年),芳名学者吕祖谦、朱熹等人曾在此举行“三衢之会”,影响深远。南宋时期,其于广信鹅湖、南康鹿洞、遂安瀛山书院并称江南“四大书院”。
北宋两浙路各州进士人数表:1常州49812衢州25023湖州(安吉州)24234苏州(平江府)21345处州(今丽水)19356杭州(临安府)16567越州(绍兴府)15378润州(镇江府)13789明州(今宁波)127910睦州(今建德)1241011温州(瑞安府)831112秀州(嘉兴府)751213婺州(今金华)671314台州3814,——《宋代科举》附录三

矿产资源

矿产赋存种类多,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产地96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5处。已探明矿产中居全省前列的有石煤、石灰岩、黄铁矿、叶蜡石、大理岩、耐火粘土、铀矿等。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石煤、石灰岩矿。主要矿产及累计探明储量有:煤813万吨,石煤7.37亿吨(预测总量61亿吨)、石灰岩5.81亿吨(预测总量31.3亿吨)、黄铁矿3345万吨(有省内最大的硫铁矿生产矿山)、叶蜡石270万吨、莹石301万吨、大理岩1726万立方米,耐火粘土181.9万吨、含钾砂岩702万吨,磷矿494万吨、钒矿(石煤层中伴生五氧化二钒)310万吨、铀矿4500吨。此外,金属矿产也探明部分储量:铜矿2.22万吨(2处)、铅矿(5处)2.91万吨、锌矿(5处)8.89万吨、钨矿(2处)1842吨、锡矿(2处)1927吨、银矿(伴生)153吨、黄金(2处)84公斤。天然饮用矿泉水源地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