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南通市地图 >
如皋市地图
如皋市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名人

三国军事家吕岱: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东汉海陵如皋人,三国时是吴国一位开疆拓土的高寿名将。
北宋教育学家胡瑗:胡安定(993—1059),又名胡瑗,字翼之,如皋人。
明末文学家冒辟疆:冒襄(公元1611-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私谥潜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常惺法师:俗家姓朱,法名寂祥,字常惺,嗣法于泰县光孝寺安培和尚,法脉名优祥,自署雉水沙门。江苏省如皋县人

综合实力

综合实力——江苏沿江开发中的“如皋现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如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紧紧围绕“勇当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勇当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勇当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化、城乡一体化”四大发展战略,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动摇,经济社会发展从南通落后位次全面跻身第一方阵,一些主要发展指标跃居全省前列。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特色之路,被省委党校、省社科院课题组调研总结为“江苏沿江开发中的如皋现象”,有关经验做法经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推向全国。

历史沿革

如皋,又名雉皋、雉水。夏时隶扬州之域,周时为海阳地。春秋时为吴国郧地,吴亡归越;战国时属楚,称九夷海阳。秦时归九江郡,汉代曾为吴王刘濞封地,名海陵,因地并海而高得名。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正式置县。隋时废,并入海宁县,唐武德年间,宁海县复名为海陵县,如皋仍为其属地。宋元明之际,隶属泰州,宋时如皋定为中下县,元至元二十一年升为上等县。1940年新四军东进,将县境沿今通扬运河一分为二,以东为如东县,以西为如西县。后为日军占据,1945年9月新四军收复如皋县城,如西县政府奉命接管,复名如皋县。1991年6月1日,经民政部批准撤县设市,现辖20镇532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45.28万,面积1477平方公里。2008年11月23日,如皋港一类开放口岸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对外独立开放。从2000年4月至2008年12月,分步实施乡镇以及开发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全市由原来的53个乡镇整合为沿江开发开放三大主体功能区(经济开发区【柴湾镇】、如城镇、长江镇【如皋港区】)和17个镇。

如皋名片

城市名片: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
城市特色:长江明珠长绿宝土长寿古邑
城市定位:港口城市生态城市长寿城市人文城市爱心城市
城市精神:腾江越海登高致远
城市品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普示范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城市,浙商(省外)最佳投资潜力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市,江苏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市,江苏省村民自治模范市
市树·市花·市徽:市树:银杏树,市花:月季花,市徽:外形为菱形,近似如皋市的行政区划图,底色为天蓝色,中有以如皋市花——月季花的花蕾、树干、花叶组成的美术变形体“皋”字和古城曲线,为金黄色。

镇(区)概况

如城镇:如皋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下辖4个街道、23个社区、14个行政村。全镇分为东、西部工业集中区、顾庄生态园区、城区片、东片、西片、南片,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2010年底,常住人口30万人,镇政府驻地福寿路379号。
江苏省如皋经济开发区(柴湾镇):江苏省如皋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4年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11月当选“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2008年底,柴湾镇与经济开发区整合,并入经济开发区,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经济开发区南接如城镇,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14个社区,近8万人口。管委会驻地益寿北路工发大厦。
江苏如皋科技城(桃园镇):为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抢抓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着力推进如皋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努力提升产业层次,不断增加新技术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贡献份额,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进一步扩大就业,提高城市品位,如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如皋主城区东南,规划建设如皋科技城。如皋科技城规划设立的“一区四园”为:7平方公里龙游湖商务区、8平方公里软件外包产业园、7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园、4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园以及6平方公里生态观光产业园。如皋科技城,东起334省道,南至丁磨公路,西到益寿路,北临主城区,总规划建设面积约43平方公里,其中“一区四园”约32平方公里,发展预留版块约11平方公里。桃园镇北接如城镇,被评为“江苏省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人。镇政府驻地夏庄社区。
长江镇(如皋港区):位于如皋南端,长江北岸,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辖19个村(社区)、4个场圃,总人口7.06万。镇政府驻地二案社区。
雪岸镇:位于如皋东北部,东临如东县,北接海安县。全镇总面积52.36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社区),总人口3.68万人。镇政府驻地雪岸社区。被表彰为“江苏省农业普查先进集体”、“体育强镇”。
东陈镇:西接如城镇。宋代,志书有东陈渔村、东陈盐场的记载。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15个村(社区),总人口4.72万人,镇政府驻地洪桥社区。被评为南通市“文明镇”,镇党委被评为南通市“‘双创’先进党委”和“‘勤政廉政’好班子”。
丁堰镇:地处如皋东大门,是江苏省重点镇、文明镇、卫生镇、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建设镇和农机现代化示范镇。唐代,因地濒黄海,居民为御海水而筑“丁”字形堤堰,故名丁堰。清嘉庆年间,称丁堰镇。总面积70.48平方公里,辖13个村(社区),总人口5.43万人,镇政府驻地三河社区。
白蒲镇:位于如皋东南部,东与如东县新店镇相邻,南与通州市新联镇、平潮镇接壤。总面积85.30平方公里,辖19个村(社区),总人口8.2万人。为古蒲涛县地,曾建有城池,隋时湮没。北宋建镇时,因溪泽多生白色蒲草得名。据最新统计,百岁以上老人23位,占比位居全国乡镇之首。镇政府驻地松杨社区。
林梓镇:位于如皋东南部,古称“高阳荡”。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之弟沈万四避祸至此,招募游民垦荒植棉,修建街道,形成集镇。总面积50.97平方公里,辖10个村(社区),总人口4.53万人,镇政府驻地林梓社区。镇区距上海仅136公里,距苏通大桥48公里,沿海高速公路白蒲、丁堰两个出入口分列镇区南北两侧,白雪一级公路连接两大道口。
下原镇:地处如皋中南部,204国道穿境而过,南距宁通高速九华出口、东距沿海高速丁堰出口都只有10分钟车程。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此歇驾,故又名“下驾原”。全镇总面积70.76平方公里,辖15个村(社区),总人口6.08万人。镇政府驻地下原社区。被评为江苏省“卫生镇”。
九华镇:位于如皋南端,以境内九华山得名,相传宋代有一乔姓在此筑土墩纳凉,南宋隆兴年间又有人在墩旁建庙,并以安徽九华山庙定名。总面积78.30平方公里,辖20个村(社区),总人口7.9万人。镇政府驻地九华社区。
郭园镇:位于如皋南部。宁通高速、新204国道、蒲黄公路穿境而过。唐代,此地为沙滩,有郭姓来此垦荒定居,得名。全镇总面积53.51平方公里,辖14个村(社区),总人口5.6万人。镇政府驻地郭园社区。
石庄镇:位于如皋西南部,南依长江,西南与靖江市相邻。石庄地名始于宋,以石氏聚居得名。明永乐初年古石庄坍没江中,后北移20公里重建于现址。明、清时期,为竹商集散地,因毛竹堆如山岭,曾别名竹岭镇。全镇总面积56.98平方公里,辖17个村(社区),总人口6.48万人。镇政府驻地闸口社区。
吴窑镇:位于如皋南部,相传500多年前,苏州有一吴姓迁居此地,以筑窑烧砖瓦为业,故名。全镇总面积64.3平方公里,辖17个村(社区),总人口6.46万人。镇政府驻地吴窑社区。
江安镇:位于如皋西南部,与靖江、泰兴市接壤,属革命老区。魏晋南北朝时,此地为长江北岸线,当时江堤经常溃决成灾,取吉利,定名“江安”。全镇总面积88平方公里,辖25个村(社区),总人口9.08万人。镇政府驻地中心社区。
高明镇:位于如皋西部高沙土地区,与泰兴市接壤,属革命老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诞生地。全镇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总人口5.6万人。镇政府驻地中心社区。
常青镇:位于如皋中西部,属革命老区。全镇总面积61.2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总人口4.84万人。镇政府驻地叶庄社区。是国家和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国家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搬经镇:地处如皋西大门,属革命老区,西临泰兴市,北接海安县。原名潘泾,以潘泾河得名。传说唐代有一僧人来此讲经,因遇洪水,令弟子将经书搬出曝晒,故名。全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辖22个村(社区),总人口8.51万人。镇政府驻地搬经社区。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乡镇工作先进镇”、“江苏省文明镇”。
磨头镇:位于如皋中部地区,是江苏省对外开放重点小城镇。地名始于明代,相传有一“飞来磨”,落于该地而得名。清道光年间,集镇初具规模。全镇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21个村(社区),总人口8.18万人。镇政府驻地磨头社区。
袁桥镇:东接如城镇。全镇总面积65.80平方公里,辖14个村(社区),总人口4.78万人。镇政府驻地八角井社区。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新改道的204国道穿行南北,334省道横贯东西,如城中山西路改造直达镇区。如海运河、如泰运河和启扬高速公路构成了便利的运输网。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000亩,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主要工业门类有机械、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等。建成野林、复兴、顾巷3个市级农业园区,拥有畜禽养殖、蚕桑、外向果蔬、万亩优质油米四大特色板块。落实如海灌区第五期节水灌溉工程,争取土地项目库2个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
常青镇:位于如皋中西部,属革命老区。全镇总面积61.2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总人口4.84万人。镇政府驻地叶庄社区。是国家和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国家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如皋市华泰捏合机械有限公司位于长江下游沿海开放城市--如皋。紧临上海,与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宁通高速公路、204国道、江苏省316省道、新长铁路和沿海大通道贯穿全市,水陆空交通方便快捷。

自然地理

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隔江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南邻南通市通州区、东邻如东县、北接海安县、西靠泰兴市,西南接靖江市,全市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如城镇面积66.2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25万公顷。如皋地形相当平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微微倾斜。海拔最高处不超过6米,最低处约2米。如皋位于河网稠密、湖荡众多的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达4千米以上。坦荡的地形和湿润的气候,对河流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勤劳勇敢的如皋人民,是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开挖和蔬浚了全市境内的绝大部分河流,形成了稠密的水网。全市水乡介于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之间。以长江北岸沙堤为界,南部属长江水系,北部属淮河水系。50年代以前,境内水系紊乱,沟河断残,灌排困难。建国后,大兴水利,在沿江地区加固长江大堤,蔬浚通江水道,挖港建闸,保证了沿江低平原的引排畅通;在高沙平原区,结合平整土地,挖河建站,保证了该地区的农田灌溉;在东北部滨海平原区,开挖河渠,冲洗盐_,形成了一套防洪、干旱,盐渍的水利系统。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如皋境内河道水流平稳,河水清澈,含沙量极小,冬季偶有结冰现象。由于近海,主要干流又与长江相通,受海潮的顶托,水流方向不定,经常作往返流动。河水量夏多冬少,并有一些地区差异:沿江低平原和沿江平原地区的水量较大,高沙平原地区的水量较小。如皋市境内的河流几乎全部是人工河道,大小分为四级。其中一级河有四条:焦港河、如海运河、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焦港河由北而南纵贯如皋中西部,先后流经夏堡、搬经、常青、江安、高井、葛市、石北和张黄等8个乡镇,沟通了通扬运河,如泰运河、大寨河、西司马港等东西流向的河流,最后与长江相通。它对如皋高沙平原区的灌溉和水上运输起着更重要作用。如海运河流经如皋中部广大地区,流域面积居全市各河之首。河宽而直,航运条件好,并与通扬运河、如泰运河、东、西司马港等河流相连,也与长江相通。它对袁桥、邓元、何庄、城西、大明、场北、磨头、长庄、车马湖、郭元、九华、营防等12个乡镇的航运和农业灌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扬运河先后流经柴湾、戴庄、新民、邓元、如城、东陈、丁北、建设、丁西、丁埝、林梓、新姚、蒲西、白蒲、勇敢等15个乡镇,是流经如皋乡镇最多的河流。它沟通了白_港、南凌河、如泰运河、丁堡河、东、西司马港等,并与长江、大运河相通,流经如皋经济最发达地带,成为运输最繁忙的河流,也是如皋东北部和东部广大地区的主要灌溉河道。如泰运河流经如皋北部地区,河长居如皋各河之首。它是如皋东西航运的大动脉,并可与拉马河、焦港、长甸河、如海运河、通扬运河、丁堡河等河道联运。以上四条一级河与众多的二、三、四级河构成如皋纵横交错的灌排运输系统。良好的水利设施和完整的排灌系统,抗御了一次又一次严重的旱涝灾害。1991年华东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但如皋市蒙受损失很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皋所处的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达120千卡/年·厘米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达27.4℃,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200小时,无霜期约216天。根据热量带划分标准,如皋属亚热带。由于距海较近,受海洋调节较明显,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与我国广大东部地区一样,季风是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近海的位置使得如皋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水汽充足,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但是,由于夏季风势力各年强弱不等,因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如皋地处亚热带,属东亚季风区的一部分。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冬季低温少雨量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基本概况

如皋市,东距上海150公里,西距南京200公里。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28万人,辖20镇[城区:如城镇、长江镇(副县级)等]以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如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如皋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人文积淀,三国军事家吕岱、北宋教育家胡瑗,明末文学家冒辟疆、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等,是古代如皋星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座。如皋现存大量独特卓异的人文景观,如隋代建筑定慧寺,山门北向,曲水环寺,群楼抱殿,为中华寺庙一绝;明代建筑大成殿为国内罕见的全楠木结构;清代建筑水绘园是海内徽派园林孤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灵威观、法宝寺、济忠井、集贤里、石合泰等许多具有文史价值的遗迹和民居,富集着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乾隆年间,如皋曾是苏北最富的县,享有“金如皋”之美誉。古城如皋内外城河外圆内方,形如古钱,自古以来就是货物集散、商贾云集的生财之地。中国花木盆景之都如派盆景系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与岭南派、沪派、扬派等各领风骚,以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独特造型享誉海内外。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以及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均可见如皋盆景的身影。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先后有6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大奖。今年,在荷兰举办的2002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评比出的9枚金奖中,如皋独得3枚。目前,如皋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世界长寿养生福地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世界第六长寿乡,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资料显示,如皋为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之一。据最新统计,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51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占比为1.73/万,而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主要指标为百岁老人占比0.75/万,中国确定的长寿之乡标准为百岁老人占比0.3/万,此外,如皋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如皋平均预期寿命为75.5岁,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即为长寿国家,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仅为63岁。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在偏僻的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已引起国内外新闻传媒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投资兴业热土在上海都市圈中,如皋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富有特色的产业优势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新热点。如果以长江为界将上海都市圈一分为二,那么包括苏、锡、常在内的南半圈已成为金融、商贸、信息等产业中心,北半圈则是呼应南半圈产业梯度转移的制造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在这一战略性转移的过程中,如皋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传作用。一是缘于如皋的区位优势。居皋南眺,江阴长江大桥和已经通车的苏通长江大桥犹如如皋拥抱上海的两条臂膀;临江北望,两桥又如动、静二脉延伸交汇于九华立交。苏通大桥的通车,使如皋到上海的车程缩短到90分钟。新长、宁启铁路和宁通、沿海高速双双从如皋境内交汇而过,再加上如皋港、如皋机场、新老204国道,如皋交通可谓四通八达。二是缘于如皋的产业优势。如皋经济开发区(南区)以及如皋经济开发区(北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拥有17.2公里的黄金岸线资源,功能齐全,政策灵活,蕴藏着无限商机。20个镇工业园区亦能为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工业上,电子、化工、医药、食品、机械等是该市的强势产业;农业上,业已形成花木盆景、优质油米、创汇果蔬、优质生猪、如皋黄鸡、优质桑蚕等六大特色基地。如皋车牌号码:苏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