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济南市地图 > 天桥区地图 >
桑梓店镇地图
桑梓店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桑梓店镇原属德州地区齐河县,1989年12月划归历城区;2001年1月划归天桥区。

行政区划

下辖村桑梓店村周闫村高王村街后村仓上村小张村大郑村石门孙村邱岸村铁匠村小马村小郑村小辛村东秦村老屯村沙李村北王唐村小吴村西秦村小屯村田庄村前房村冯堂村左家村丁口村张王唐村后房村三官村姚吕村丁庄村南郑村小吕村三教村耿庄村怀庄村北董村石庙村袁贾村刘庙村朱河圈村邓营村草庙王村老寨村小寨村康辛村安庄村大马村彭庄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0642男15327女15315家庭户户数8123家庭户总人口(总)30437家庭户男15193家庭户女152440-14岁(总)64590-14岁男33120-14岁女314715-64岁(总)2156215-64岁男1087415-64岁女1068865岁及以上(总)262165岁及以上男114165岁及以上女148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9523

经济状况

200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6亿元,比2006年增长1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50万元,比2006年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788元,比2006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亿元;第三产业营业额完成4.5亿元,比06年增长15%。特色农产品:大米

农村建设

桑梓店镇党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设和谐新桑梓、争做文明新市民、塑造桑梓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和抓手,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项重点工作的意见》,抓住区级领导牵头联系、区直部门包挂、经济强居扶持的新农村建设机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已到位各类帮扶资金150.2万元,镇财政投入132.7万元,各村自筹资金投入近100万元,有力推动了各村的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全镇的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镇小麦种植面积4.5万亩,发放粮食和柴油、化肥补贴逾200万元,实现产量12711吨,同比增长3.52%;二是认真进行了春季动物免疫和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保障畜牧业、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投资30万元对18条主干沟渠清淤,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要。四是着力扶持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形成华杰面粉、仲华面粉、佳华畜牧、勇盛冷藏、鑫意清真食品5家龙头企业。这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户1000余户,安排劳动力500余人,带动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健康发展。
村村通自来水工作:全镇除北展区外38个有通水任务的村已完成37个,小寨村因为旧村改造建设规划问题要延后通水。
一建三改工作:以三官村为试点开展生态能源建设。该村建成沼气池85座。石门孙建成78座、高王村建成50座,全镇已建成213座,其中136座已产生沼气,投入正常使用。秋收后是沼气池建设的好时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建设进度,在确保完成区下达指标250座的基础上,保证450座,力争600座,超额完成下达的任务目标。改厕工作以小马村为试点,9个村1000多户群众完成旱厕改造,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耿庄、三官等8个村实现了家家户户安装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卫生生活习惯,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迈上了一大步。
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对镇商业大街、308国道沿线和防汛路两侧进行整治。投资10万余元绿化道路2.7公里。二是有耿庄、草苗王两个村在全镇率先实施了村内街巷硬化,硬化面积达17200平方,总投资55万元。三是小马等村新修了下水道,总长共计4400米,铺设花砖3000余平方米。四是44个村修建了群众健身广场,总面积31000平方。刘庙村成为我区第一个新农村体育建设示范村。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新建姚吕到北郊林场路2.2公里,小寨村新硬化进村道路1.2公里,路面宽12米,两侧配套路灯和绿化。老寨村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200米,总投资20万元。高王村新硬化道路1000米,5500平方,总投资逾40万元。
培育新型农民:一是举办了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促进农民就业。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二是协调技工学校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全镇36人参加了考试,32人填报了志愿,已录取21人。此外,完成了两处教学楼改造,提前两年实现了教育示范乡镇达标验收;镇卫生院病房楼扩建面积923㎡,现已竣工。完成了8个甲级村卫生室和20个一般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增强了医疗保障能力;1700平方的镇敬老院建设全部竣工,即将实现全镇75%以上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目标;扎实落实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集中供养,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了应保尽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开展,参合、参保人数逐年递增;全镇村级办公场所和文化大院建设有序推进,年底前实现村村有办公场所和文化大院的目标。桑梓店镇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有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帮扶单位、部门及经济强居的大力支持、帮助,桑梓店镇党委、人大、政府有信心、有能力更有责任,铺下身子,扎实工作,团结和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畜牧发展

该镇有3.2万人口,农民基本上靠种田吃饭。镇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支柱产业发展,2004年畜牧业产值已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40%。随着牛奶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奶牛养殖成为赚钱的行当。但是养奶牛投入大,一直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对饲养技术不熟悉,而且一户散养两三头牛产奶少、送奶成本高,许多农户有心养殖却无从下手。学过畜牧兽医的程孝玉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镇上帮助协调贷款和养殖场地等扶持政策的帮扶下,于2000年租用北董村一所废弃的小学校,一次购进18头北京黑白花奶牛。如今他的奶牛存栏量已达60头,2004年纯收入20余万元。懂技术、有饲养经验的程孝玉又免费为附近的散养户传授饲养和防疫知识,并帮助他们对奶牛进行冷配,从而带起了一批奶牛散养户。在程孝玉的示范带动下,冯堂村的王斌和大寨村的米学良合资成立了佳华畜牧公司,为农民提供从饲养、防疫技术培训到牛奶销售“一条龙”服务。佳华公司目前存栏奶牛140余头,佳宝乳业公司帮助他们建起了可同时容纳28头奶牛的挤奶大厅,周围村里的一些散养户都可以牵来奶牛免费挤奶。该公司每天向佳宝乳业公司运送近3000公斤牛奶,有1200余公斤是替散养户运送的。目前桑梓店镇家里饲养着两三头奶牛的散养户有几十家,他们都是从养殖大户那里获取饲养、防疫知识,并通过养殖大户销售牛奶,养一头奶牛一年收入上万元。鼓励更多农民成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需要产品,农户需要市场。农村一批种养大户和“能人”的出现,像一座桥梁把企业和农户连在一起。他们了解市场、了解企业,代表农户直接与企业对话,为农产品找销路,同时组织农户进行集约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利润空间。而对政府来说,农村种养大户的出现既助推了产业发展,又可以使政府腾出更多的资金和精力,为农民做更多的实事儿。我们要鼓励农民敢闯敢干,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种养大户和“能人”,从而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桑梓店镇奶牛养殖大户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销售等难题,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