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省电子地图 > 海口市地图 > 美兰区地图 >
三江镇地图
三江镇相关地区地图:

6、广东省增城市三江镇

三江镇增城市辖镇。在县境东南部。驻地清代在东江、增江、县江(已淤塞)三江之间形成圩集,故名三江圩。1961年成立三江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2004年2月19日,增城市将原来的16个镇(街)撤并为6镇3街道:撤销三江镇、沙庄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滩镇。并镇后的大石滩,行政区域面积184平方公里,辖石滩、三江、沙庄3个社区;郑田、塘头、仙塘、横岭、马修、岗贝、沙尾、田边、街心、顾屋、高门、元洲、碧江、麻车、增塘、石湖、南孛、沙陇、白江、石头、石吓、岳埔、凤埔、谢屋、桥头、灯孛、旧山吓、新山吓、沙头、岗尾、四丰、初溪、大埔围、金兰寺、水龙、溪头、塘口、田桥、元美、葵湖、田心、元岗、上塘、下围、土江、龙地、吓岗等4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11万多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该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交通运输十分便捷,广汕公路、广惠高速公路、广九铁路、荔三公路横穿而过,道路网络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三江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长期以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盛产丝苗米、优质荔枝龙眼、优质水产、无公害蔬菜和黄脚鸡。近年来,三江镇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技致富之路。通过逐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形成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正向现代化进程迈进。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718亿元(90年不变价),农村人均年收入4611元,农业总产值及人均收入同比均增长1.0%。2002年全镇优质水稻种植面积4.7万亩,总产2.2354万吨;蔬菜复种面积3.78万亩,总产7.486万吨;荔枝龙眼种植面积1.16万亩,总产1380吨;渔塘养殖面积1.065万亩,总产6500吨;家禽、三鸟出栏350万只。该镇建成了优质水稻、水果、水产、蔬菜和黄脚鸡等五大基地。

12、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

1987年置三江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29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1.2万。罗(牛山)文(昌)公路、罗(牛山)罗(豆)公路在此交会。辖三江、江源、眼镜塘、苏寻三、上云、茄南、茄丙、道学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具修造、制炼香茅油、烧石灰等。农业主产水稻。沿海村庄以渔业及手工业为主。打刻石碑较为出名。

1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

三江镇,位于回龙山麓之南,地势平坦、宽阔,恩阳、茶坝之水与巴河水交汇于此。辖区内建有四川省AA级三江水乡旅游区,川东北最大的码头三江码头,巴中市最大的水电站三江电站。据史载,早在雍、乾之世,内外客商在此休养生息,繁荣市场。三水上下商、货运之舟楫多皆停泊于此。成为巴州通往营山、南部等邻县之古驿道。物换星移,几经沧桑,数代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后,农、工、商飞跃发展,20世纪80年代“高峡出平湖”,三江电站落成;2000年来,改革开放日新月异,三江撤乡建镇,场镇楼房栉比,店铺林立,街面阔整,公路通畅,水路通航达千里,跃身为巴中市蚕桑、蔬菜、水产之冠,旅游之胜地矣。节假日、逢场天,千帆齐扬,百舸争流,马达轰鸣,歌声嘹亮。日则天马行空,回龙起舞,木鱼声声惊卧虎;夜则双寨灯火,明月辉映,回星淡出,渔火点点缀三江,党委、政府民主治镇,惠农政策普济全民,大兴商贸,跳龙门,争上游,乐中兴镇。叹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三江镇位于巴州区东部,距巴中城区24公里,是旅游观光生态优美城镇,境内群峰林立,岗峦重叠,河川交错,四季分明,全年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水资源丰富,镇因水活,水随镇山转,水上交通便捷,极富人文特色和文化熏陶的旅游资源。该镇辖12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00人),镇域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7公顷。2005年三江镇全年实现GDP83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元。投资环境近年来,三江镇本着“小城镇,大战略”的思路,按照新的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编制三江发展规划,加大了三江小城镇软硬件建设。现已拥有自来水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基站,已实现光缆传输,程控交换,国际国内直拨,装机近1000门,实现了村通工程,共计投资330万元改造了6.8公里独三公路,投资100万元建成了三江车站,投资120万元建成了三江政府办公大楼,投资200万元建成了综合贸易市场。境内设有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校1所,村小学校10所,幼儿园1所,国土、城建、民政、信用社、保险等行政、事业单位机构18个,建立了招商引资优质服务体系,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了三江镇小城镇管理办公室。对集镇街道、路面实施了砼化改造和环卫、绿化、亮化等市政工程建设,进一步了道路、供水、排污、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光纤等设施;增强了城镇服务功能,初步建立和探索了镇、村、社区服务体系,全力维护三江城镇卫生、市场、治安秩序,优化城镇环境,促进城镇化进程,积极营造舒适、安全、文明、美观的旅游休闲、投资发展的新环境。

10、湖南省汨罗市三江镇

地理位置:三江镇位于汨罗东北部,地处岳阳县、平江县、汨罗三县(市)交界处,北靠岳阳县步仙乡,南与智峰、古仑、八景3乡毗邻,东与平江岑川乡接界,西临大荆镇。境内有3条小江,一条由智丰乡发源,一条由平江岑川发源,一条由岳阳县境发源。3条小江于镇境石泉村汇入汨罗江,故称“三江口”。镇域清末隶大荆局,民国为4区荆浒乡,1949年隶汨罗江办事处,1950年为长新区洪源、三江乡,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江乡,1958年与大荆乡共建红星人民公社,后改三江公社;1961年缩小为三江公社。1984年社改乡,1995年设为建制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山林面积3.6万亩,共辖湘平、洪源、隘口、花桥、风形、官仲、落马、十全、金桥、齐心10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共3868户,农业人口14311人。全镇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耕地以丘岗地(坡耕地)面积最大,平均海拔73米,土壤肥沃以粘质、砂质为主,适宜种植水稻、西瓜、玉米、蔬菜、芝麻、花生、棉花、板栗、油茶等作物,其中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三江气候属亚热带气候,位于东部季风区,常年雨水均匀,夏季气温不超过39℃,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4℃。
革命历史:三江是一个山区,也是汨罗有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曾有184位烈士为国捐躯,从平江起义到上井冈山再到参加全国解放战争,都洒下了他们鲜红的热血,湘阴苏维埃第一任区委书记聂次荫英勇牺牲就是其中一个代表。烈士们的鲜血铸就了美好的新中国,革命先烈的后代----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三江人民,他们正斗志昂扬地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区位优势:三江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集镇位于长岳公路与梅仁线交汇处,街道路面全部硬化,街道建设日新月异,个体工商经营十分红火,吸引了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资兴业,已成为三县六乡物资集散中心。境内有梅仁线横贯东西,长岳公路纵贯南北,距107国道5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加之三条江水贯穿全境,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生活生产水电供应非常便捷。
特色农业:三江镇农业以种养、加工为主。在种植方面,除常规的水稻、玉米、西瓜等以外,最具特色的是板栗种植。板栗是一种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的果实。多年来,三江人民已熟练掌握了板栗从育苗、栽培、管理到收获等一整套科学技术,目前三江镇已造板栗林共5000多亩,开始挂果的板栗林面积达3000多亩。周边乡镇在三江的带动下,纷纷种植板栗,每年板栗收获季节,各地板栗商贩云集三江,据统计,2006年,三江镇共销售板栗2000多吨。虽然板栗销售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那仅仅是果实直接打入市场,没有好包装,没有深加工,加之板栗在常温下易变质,因此,三江板栗在储藏、深加工中蕴含巨大商机。在养殖方面,三江镇以生猪、鸡、鸭、鹅、牛、黑山羊为主,其中麻鸭养殖最有特色,三江镇水资源丰富,青山绿水,鱼、蚌繁多,因此形成了天然放养麻鸭的传统,今年,麻鸭放养近千万羽,麻鸭生长过程从不喂饲料,麻鸭全身都是宝,羽毛可以做羽绒服,肉营养价值极高,蛋加工成无铅皮蛋,更是受顾客的青睐。在加工方面,三江镇大米加工已成规模,全镇规模厂家近十家,年大米加工在十万吨以上。
特色加工:三江镇工业以加工为主,包括铸造、电子、造纸等产业。汨罗市兴盛铸造厂坐落在镇区西郊,以铸造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销往长沙、岳阳等地,今年新建厂房1000多平方米,年产值有望突破600万元。汨罗市永华电子厂坐落在镇区西街,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主要从事手机免提系列、FM系列、头戴式的媒体系列、旅行充电器系列产品生产,现有员工100多人,主要产品销往美国、日本。三江福利造纸厂距镇区800多米,今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共投资近400万元,新添了生产设备,按省环保部门标准,安装了环保设备及在线监控,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预计今年九月份全面投产。
行政区划:三江镇下辖村:湘平村洪源村隘口村花桥村风形村官仲村落马村十全村金桥村齐心村
人口数据:三江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375男7147女6228家庭户户数4105家庭户总人口(总)13372家庭户男7144家庭户女62280-14岁(总)30960-14岁男16640-14岁女143215-64岁(总)921615-64岁男494815-64岁女426865岁及以上(总)106365岁及以上男53565岁及以上女52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197

2、贵州省锦屏县三江镇

三江镇位于贵州省锦屏县东北部,该镇总面积134平方公里,东连湖南靖州县,南接本县大同乡、偶里乡,西邻本县平略镇、平秋镇,北抵本县茅坪镇和天柱县,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体中心。辖20个行政村4个社区,120个村民小组,75个自然寨,总人口3万人,2003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586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24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9120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余元。三江镇地处云贵高原东缘西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境内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小江、亮江、境内气候特点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降雨量1289.3毫米。三江镇原名城关镇,1984年5月更名为三江镇。1992年2月撤销原三江区所辖的平金乡、卦治乡、小江乡、茅坪镇。1、境内主要资源有土地、森林、水能、建材、旅游、劳动力等。2、境内主要粮食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瓜果等;主要畜牧渔业为猪、牛、鸡、鱼、山羊,其中清水江的中华鲟、鲢鱼、娃娃鱼久负盛名。3、镇内主要企业有木竹集团工艺公司、轮窖砖厂、石材厂、轧钢厂、冶炼厂、液化气站、红木家具厂。4、镇内经济较发达的村有排洞村、平金村、潘寨村,主要经济项目为建材,运输、服务、养殖及优质果品生产等。5、镇内主要公路有省道三星线、锦榕线、境内总长为65公里,水上交通上经平略、河口达剑河县,下经茅坪镇过天柱县入湖南省可直达洞庭湖。镇内主要贸易市场有农贸市场、商贸市场、纺织品市场、江滨市场,主要贸易品有猪、牛、鸡、鱼、土特产、百货,年成交额约2980万元,筹建的有药材市场,水果市场。6、镇内主要名胜古迹及建设有乾隆34年的省级文物飞山阁,县级文物卦治木业碑等。7、三江镇为“科技创先”试点镇,是“六好乡镇党委”和黔东南州首批25个经济强镇建设之一。8、镇内经济开发为排洞、经平、银洞、潘寨开发新区,主要开发项目为旅游、房地产、工业区等。

7、贵州省道真县三江镇

三江镇位于县城西南部。东与隆兴镇相连,由南而西与正安县接壤。西北与平模镇毗邻,东北与上坝土家族接界.驻地三江。总面积7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0公顷。辖3个办事处,12个村,107个村民组;1998年末12073人,其中农业人口11578人。农业总产量1793万元,粮食总产量5219吨,烤烟产量278吨。出栏猪5465头、牛144头、羊508只。存栏猪10037头,牛2998头、羊2134只。全年财政收入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80元。有乡镇企业428个,从业人员1325人,年产值950万元。镇属中小学12所,在校学生1911人。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和石棉。年产煤10500吨;云峰的石棉,工业品级6级。油桐、乌桕为主要特产,油桐籽年产量185吨。三江为南上遵义、贵阳必经之路,有省道遵尖公路通境内。开展小城镇建设以来,共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农推站、邮电支局、信用社、烟叶站、卫生院以及镇等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希望小学。硬化过境公路街道路面,新建街道宽20米、长200米,安装了街道路灯。经过年年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全镇78%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各办事处均建有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相继有台湾、山东、重庆、正安等地的客商前来投资兴办企业。随着河滨大道、畜禽专业市场、煤炭专业市场的修建的大河坝、瓮清等旅游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