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河源市地图 > 连平县地图 >
三角镇地图
三角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镇内有池塘塘水库可供水产养殖的水面二千亩,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物产有稻谷、小麦、花生、黄豆、黄麻、甘薯、蔬菜、杨桃、龙眼、荔枝、塘鱼、生猪、家禽,以及林产松、竹、杂木等,农副产品专一化、村庄化,镇内有“滑哥村“、杨桃村”、“养鸡村”、“豆腐村”、“莲藕村”等专业村和小庄园。

行政区划

三角镇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三角村:地处镇中心,距梅城5公里,是三角镇人民政府和圩镇集市贸易所在地。因圩镇内有三条主要街道呈“Y”三角形,故名。银行、邮电、医院以及梅县民航机场、中共梅州市委党校、市农科所等都设于此地;梅汕公路、环市公路都贯通境内。大坜村:地处镇东北部。古时因洪漶致河道改迁,在四溪角有条大坜,故名。距梅城只有一箭之遥。含上祠、下祠、水汶等居民点。该村是梅州市经济开发区,嘉应学院分校区、市商校、曾宪梓中学、微生物研究生等设于此境内。梅汕、梅埔公路经此。坜明村:地处镇的东部,距梅城4.8公里。含坜林坪、明山等居民点,彬芳大道、环市公路贯通境内。国民党爱过将领赵一肩纪念亭建于此地,解放战争时期为游击活动区,是三角镇四个老苏区之一。新塘村:地处镇中部,距城区5公里。含凹上、新塘尾等居民点,环市公路经此,剑英公园等设在此境内。东升村:地处镇正东,距城区6公里,含马鞍山、荷树岗、圣人寨等居民点,旧名马荷圣。境内有跃进水库以及正在兴建中的梅州市重点工程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广梅汕铁路、梅埔公路经此,铁路货运站也建于此境。解放战争时期为游击活动区,是三角镇四个老苏区之一。泮坑村:地处镇东部,距城区6公里,分内村、外村。因有村尾半山腰瀑布倾泻成庄壮观的“泮坑飞瀑”和“泮坑公王”古庙,故名。此地是梅州市开辟的旅游区之一“泮坑旅游度假村”,泮坑水库、邓军凯纪念亭、著名民居“镇东楼”(又称六杠楼)建于此村,广梅汕铁路贯通其境、铁路客运站设于境内。解放战争时期为游击活动区,是三角镇四个老苏区之一。龙上村:在镇东南部1.5公里。含龙子、长坪、善坑等居民点,著名的龙子村义孚堂坐落于此,现正作为一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外开放。广梅汕铁路经其境。解放战争时期为游击活动区,是三角镇四个老苏区之一。上坪村:在镇东南1公里处,与长沙镇接邻,含约亭、步岗岌、照壁、赤泥坪、杨屋坳、黄泥塘等居民点。村内建有和尚塘水库,小密水库的主渠道横贯村中,水白中学新校检在约亭岗原仰贤学校旧址。梅汕公路、广梅汕铁路经过此村。湾下村:在镇南1.2公里处。含湾下、爪园坳、黄园等居民点,是一个著名的“滑哥村”(因养滑哥而著称),仙鹤山庄建于其境内,梅汕公路、广梅汕铁路沿境经过。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的老家,这个在他的,半自传体的电影《童年往事》有清楚说明。三龙村:在镇西南3公里处,地处梅江沿岸。含三楼、跨龙、沙塘坝等居民点。横跨梅江到大沙河唇的宪梓大桥建于此。梅塘村:在镇西2公里处,沿梅江金岸。因中部有明代建造的梅塘塔(已拆毁),故名。梅塘杨、梅菜干远近闻名,是镇“三高”农业发展基地。宫前村:在镇西1.2公里处,沿梅江金岸。以盛产豆腐而闻名镇内,梅州大桥连接环市公路贯通全境。

农业概况

2005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63亩,总产1810.7吨,水稻种植面积2877亩,单产487公斤,总产1402吨;大豆面积1157亩,总产163吨,花生面积1407亩,总产216吨;蔬菜面积7716亩,总产20223吨;水果面积1631亩,总产2689吨。其中沙田柚面积735亩,总产1470吨;水产养殖面积2034亩,总产1514吨;生猪饲养量63029头,其中存栏11491头,出栏51538头;三鸟饲养量146.5901万只,其中存栏18.87万只,出栏127.72万只。镇农业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1人。负责辖区内的农业生产工作。

特色产业

三角镇三面环水,土壤肥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强镇,农业基础好,农民善于精耕细作,在新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我们在全镇大力推动下,我们也在全镇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新技术,建立了五个农业生产基地:1、沙栏鸡养殖基地;2、青皮冬瓜套种粉葛种植基地;3、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4、水稻示范基地;5、水产养殖基地;其中沙栏鸡、青皮瓜、绿色甲鱼是远近闻名的优质农副产品品牌。三角镇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对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不遗余力,规划出相应的农田保证区,使我镇既有工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繁荣,同时又保留了我镇固有的田园风貌特色,确保广大投资创业者有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经济发展

三角镇是中山工业发展的后起之秀,近年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科教兴镇、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形成了以汽配、纺织、电子、服装、五金、电器、化工等行业为主的产业群,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推动了“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从农村化向城市化过渡”进程。工业概况:设置高平工业区和金鲤工业区,全镇现有企业338家,其中:港资企业58家,澳(门)资企业2家,台资企业33家,日资企业2家,其他为内资企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72.8亿元,工业增加值为18.31亿元,正回忆向工业强镇迈进。农业概况:实施农业进园入区,建成水产健康养殖、表皮冬瓜套种粉葛、优质稻高产栽培、沙栏鸡提纯复壮等四个农业基地,2004年农业产值4.3亿元。大力抢先绿色生产,中华憋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三角米、青皮冬荣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第三产业概况: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大型集贸市场5个,大型商场(超市)5家,各种服务业蓬勃发展。在建的重要项目有中山飞行基地、东润华庭、现代车站等,正规划建设的项目有五星级酒店、海关验货场、物流中心等。

基本概况

三角镇位于中山市北部偏东,总面积72平方公里,地处珠三角中心地带,京珠高速公路贯通镇域南北,设有大型高速公路出入口;省道南三公路横穿镇境东西,与番中公路、105国道相连,往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均在1小时车程内。辖1个社区居委会和7个村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7万多人,非户籍人口6万多人,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三角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1999年京珠高速公路和番中公路开通后,成为了中山乃至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三角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年实现GDP66.5亿元,增长18.1%;工业总产值为198.2亿元,增长27.3%;农业生产总值7.56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1.5亿元,增长14.5%;国地两税收入76868万元,增长19.5%;外贸出口总值7.6亿美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增长38.1%;农村人均收入12466元,增长14.6%。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三角镇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近年来,三角镇先后获得“中山市先进党委”、“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广东省环保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
一、实施产业强镇战略:近年来,三角镇发挥交通、资源及园区优势,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1999年至今,共引进工业项目170多个,新开发工业用地10000多亩,合同利用外资超过100亿元,有投产企业42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3家。从产业规划、政府服务、科技创新上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形成了电子、纺织制衣、化工、五金等四大产业。引进企业中规模较大的有依顿(广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民森纺织印染(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以及热电联产项目、广东邮政速递中心项目等。有“广东省著名商标”——“第五街牛仔服”、“三角纸品”和“皇鼎五金”,有“国家免检产品”——“三角纸品”和“裕北涂料”系列产品。
二、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三角镇大力抓好高平工业区、金鲤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先后对两个工业区进行了3次规划修编。高平工业区规划面积13000亩,园内规划建设有化工园、轻工园等功能区,主要引进电子、金属处理、纺织印染、制衣和高新技术产业。金鲤工业区则主要发展五金、电器、包装等工业项目,实行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道路、供电、污水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精品园区。近年来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1.5亿多元,修建道路30多公里,铺设供电线路、排水管网50多公里,建成启用11万伏变电站3座。高平工业区专门划出650亩土地作为企业员工生活区,配备宿舍、银行、市场、医院、学校等生活设施,并建设绿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大堤公园。2002年,高平工业区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是全省获此殊荣的四个工业园区之一。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发展。高平工业区为电镀、织染企业集聚区。为有效地解决污水处理这一难题,高平工业区采取‘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生产企业’的模式,根据园区产业的不同,建立相应的织染污水专业处理厂和电镀污水专业处理厂,对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两大污水处理厂分别设计处理量为1万吨/天,并引进德国污水在线检测设备,自动采样、在线检测,确保所有污染企业达标排放。成功申请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典型行业密集区污水集中治理示范”项目,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