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芜湖市地图 >
三山区地图
三山区相关地区地图:

诗意三山

三华山:“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李白(唐),“草青云碧接孱颜,一经深林记共攀,步屧只为前两岁,停舟仍在上三山。空岩松响含风急,春尽花枝著雨殷。寄语闭门千帙畔,梦魂曾否到江关。”——姚鼐(清,《又寄方值德之》),“谁能参天工,扛此清霄笔”;“三峰天外落,古寺逼澄江,山色六朝剩,钟声长夜撞。”;“携手同行半日闲,卧游翻笑频年拙。云霞滃涌足底生,星斗历落怀中撷,俯瞰江流信步归,夕阳欲下灯明灭。”——张星焕(清),“临绝登山眺,心舒景入眸,江河多壮阔,一泻向东流”——黄刚泽
铜山:“浮邱西列,锦帷翠帐重重;铜阙东开,胜景迭迭”——前人,“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举杯回午袖,扫尽五松山。”——李白(唐),“杯渡禅师,不知其姓名,尝乘木杯渡河,故此为名”——高僧杯渡(南北朝),“偶来古寺净无尘,杯渡禅师几渡人!多年不见频伽鸟,百岁长留丹桂根。”——姚觉庐(清末民初)
浮山:“山高三百仞,周环四十里,有浮邱洞、石坛、丹井、龙池,相传龙潜于此。又有锁虎石、观音岩,仙人浮邱公隐处也。山顶有资圣院,旧名浮邱院。明正统五年,僧佛贞建。”——张志(《图经》),“浮邱山,世传为浮邱烧丹处,草木蒙茏,岩壑窈冥,环匝四十余里。山产茶,岁可数千钟,近日士民烘焙得法,谓之炒青。品味精美,不在松萝龙井之下。但其利尽布于四方,每谷雨时,四方之人,提筐携篓,鳞集场市,笼之以去,而士民消渴,反不得其七碗之用,所谓笠家露顶,屐家赤脚,此贫而遇者也。”——邑人王焞云
螃蟹矶:“杨子江头古石矶,秋来却羡蟹鳌肥,卷舒不及鸱夷子,安得垂纶钓夕晖”——宋棠(明),“楚水吴山问落星,石田深处理丝纶,鳌擎巨浪撑王屋,足据横波壮帝城,几度棹歌催晓日,数声渔笛薄残云,芦花夜月任竿冷,风景依稀似富春。”——杨宗臣(明)
三山矶:“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烟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宋,《三山矶》),“檐影荫游鱼,江声鸇崖竹,云帆天外去,龙刹空中矗,霞明晚渡红,草暖晴沙绿。澄波见归鸟,纷霭迷飞鹜。有时雪浪吹,玉马争追逐。青霄皓月满,琉璃莹极目。”——徐迪(宋),“蓼岸藤湾隔尽人,大江小汊绕成轮。”“芦挥麈尾话清秋,柳弄腰支舞绿洲。”——杨万里(南宋),“东风漠漠水沄沄,花柳沿村春事殷。泊久鱼樵来作市,心闲麋鹿渐同群。自怜失脚趋尘土,长恐归期负海云。正忆山中诗酒伴,石门延望几斜曛”。——王阳明(明,《阻风二首》其一),“天高双橹慕明月,江阔千帆舞逆风。花暗渐惊春事晚,水悠应与客愁穹。”——王阳明(《三山晚眺》),“避地三山上,聊家万壑中。里名函谷口,人有太皇风。三面重冈匝,南流一线通。”——王焞云(明),“江路阻归人,三山引游屐。”“涛惊松风吹,林披竹翠滴。亭高瞰澄江,景入射古壁。流连山阿中,延赏倏已夕。心暇动遐思,旷观淡尘役。咏归忘客愁,快酌秋月白。”——古传诲(清),“澄江日夕净,归鸟投前浦。明霞散沦漪,轻飙淡容与。南临春谷溪,北眺濡须坞。何处是三山,沙头驻鸣橹。”——王士正(清,《三山矶》),“风顺船矢直,风逆船弓旋。三山正当面,江路故回还。树色沐朝雨,岚光浮霁川。蛾眉镜中秀,华旒天外鲜。贪胜不厌久,会心谁与传。天为草草客,赐以区区缘。欹枕日过午,流览如小年。”——朱滋年(清,《逆风行三山,登江中孤屿韵》),“朋游三华山,路访九莲洞。山楼势嵌空,风磴陟龙踵。古佛身半苔,老僧衲金缝。旁龛窈窕姿,珠冠耸金凤。云为张祖姑,时有甿荐贡。洞门宽容人,夏簟凉可梦。其深造未能,有几榻是供。息慵养腰脚,偷窥笑仆从。惜哉江流远,不得栏槛弄。汀洲互掩重,风帆乱飞送。行当北观叠,吠觉衣裘重。辉煌阳气浮,去去步姑纵”——黄钺(清,户部尚书,《游九莲洞(一名张矶山)》)
三山河:“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南朝,《晚登三山》),“龙在石潭闻夜雨,雁移沙渚见秋潮。”——杜牧(唐),“湖平幽经远,船泊夜灯微。”——张乔云,“昨夜暑雨暴,高低或成谷。”——杨杰,“孤岑突兀俯招提,极目澄江匹练低。”——邓一儒,“春雨如有情,留客住乡县。逶迤三日行,故山了不见。雾重绉吴榖,波翻碎越练。弥楫傍中洲,江花绣芳甸。良知敦古欢,密疑畅清宴。出门指危矶,怀古泪如霰。耿耿清南忠,日夜流不变。”——朱滋年君(《用小谢登三山还京邑韵》),“家在澄江接远“瞑后三山生紫烟,寥寥古驿闭江天。铎声偏恼离人梦,夜半风吹到客船。”——顾起元(明,《听邮亭铎》),“时人不识五矶头,浪泊蔡洼舶舸流”。“晨曦背去千人揖,夜搒归来万灯浮。”——朱善芳(明),“家在澄江接远汀,好山不断隔江青,藏云小阁闲曾到,护寺疏篱汩屡经。绝壁依松声谡谡,修廊荫竹影亭亭。清游偕从来嘉客,未信开山石果灵”——谢泳(清)
龙窝湖:“渚岸芦花,堤畔绿柳,农舍望湖,一水菱藕。须晴日,看波光粼粼,白帆悠悠,鸥雁阵阵,鹭凫潜游,渔舟唱晚,美不胜收”——佚名,“缥缈烟霞水吻天,夹河巨坝卧江边。长堤翠柳浮春意,古岸红楼听燕喧。十里荷塘芳村落,满湖菱藕兆丰年。轻舟棹浪夕阳里,回荡渔歌伴管弦”——姚士权,“傍江兀立驭龙窝,吐雾吞云战水魔。一吼安澜三丈涌,浪花飞雪荡金波”——梁志成,“大江滚滚卷洪峰,万里长堤拍浪空。水患灾害成往事,纵横大闸锁蛟龙”——桂林

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三山区将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在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国家级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带动下(三山经济开发区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起步区),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及长三角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辐射,把三山区打造成一个集电能生产基地、现代船舶制造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轻纺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新型现代化物流中心及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绿色新城区。
经济发展: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0亿元,同比增长18%;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5亿元,年均增长11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同比增长43.3%;工业投资74.77亿元,年均增长42.76%;房地产投资28.36亿元,年均增长100.93%;实现财政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63.7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亿元,同比增长20%;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年均增长57.49%。其中华电120亿元、响水涧40亿元、经济开发区30亿元、船舶工业园20亿元,城区建设40亿元,其他10亿元。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2元。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35平方米。
高等教育:中心城区目前有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财经工业学校、东南职业学校、嘉鸿艺术高中。
社会事业:基础教育方面:努力巩固并提高“两基”的水平和质量,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扩大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确保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逐步达到99.9%。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子女与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满足学龄前儿童入园需求。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认真组织实施“大教育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提高教职工素质工程、布局调整工程”四项教育工程。经过5年努力,使全区教师学历达标,90%以上的教师专业对口,100%的教育管理干部经过专业培训,适当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紧缺学科的青年教师,从而使该区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1—2座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阶段的完全学校。大力普及高中教育。公共卫生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三山区医疗卫生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做到有完善的组织、预案、队伍和应急保障制度。建立《三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预案》和《三山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100%。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大中毒事件等题材应急演练工作。突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和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治、预防、保健工作,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控制在万分之0.5万以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完成率100%。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文化体育方面:逐步完成一批基本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区(文化馆)、街道或镇(文化站)、社区或村(文化活动室)三级文化网络。以文化进步推动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积极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使广大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达到较高标准。适时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路径完好率达100%,并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不断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使全民健身工程设施遍布全区。
可持续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保持平稳的低生育水平,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使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在正常值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以内,关注人口安全,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大气质量、饮用水源水质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合理利用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在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并保护好山、水、林、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上。企业的废气、废水要做到达标排放,取缔粘土砖,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利用华电粉煤灰、余热等资源,做好循环利用。做好响水涧的综合开发利用,在作为工业发电项目开发的同时,还要把它建设成一个观光旅游度假的理想场所。做好龙窝湖的保护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三山。

行政区划

三山区辖保定街道、龙湖街道、三山街道、高安街道(委托芜湖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管理)四个街道和峨桥镇,共有46个行政村、3个社区。街道名称行政代码面积人口居(村)委会数量所辖居(村)委会名称三山街道34020800140.5平方千米2.99万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三华社区、三山村、新庄村、上游村、天桥村、孙滩村、长坝村保定街道34020800278.5平方千米3.73万9个村委会渡口村、鸭棚村、团洲村、焦湾村、黄垅村、新胜村、联群村、沿湖村、老垅村龙湖街道34020800352.4平方千米2.7万9个村委会中沟村、螃蟹矶村、高岗埠村、彭村、西湖村、鲁港村、固堤村、杨村、潘村高安街道34020800443.7平方千米4.5万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泥埠社区、高安村、义和村、矶山村、草山村、裕民村、白象村峨桥镇340208100105平方千米5.3万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茗香社区、峨桥村、浮城村、岳山村、桂岗村、梅山村、茶亭村、浮山村、丰裕村、农庄村、响水涧村、东湾村、山湖村、新淮村、佘村、石谷村、虬保村

历史沿袭

商周三山区境内发现商周时期多处人类遗址,如三山大神墩遗址、浮山珠墩船墩、新淮磨盘墩、中沟疙瘩头遗址等,证明了三山早期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春秋战国这一时期有先人在小铜山采铜、冶铜汉汉末周瑜开筑保大圩,促进农业的发展唐唐末大将孙端、台蒙戍守鲁港,为御敌,于鲁港河上筑五堰宋提高漳河水位,漳河水运畅达,文天祥修复五堰,引江水倒灌,称"金坞"元末将军从一彪练兵于千军陵,遗“千军陵炮台”明明初小淮窑砖瓦驰运金陵,供葺造皇城,遐迩闻名;明成化七年(1471年),在鲁港始设“常关”,为明代六大税关之一;明代上中叶,三山老街建成,这时的三山,水路交通畅达,随之陆路官道连通,舟行日盛,商贾如云。后又设了邮亭、官驿、驿馆,多宿来往官绅,故有上马店下马店,接官亭的地名产生。后来,又相继修建了杨泗庙、文昌宫、城隍庙、三华禅院等寺庙,引来无数香客骚人。那时三山街已成为一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古埠峨桥因峨溪河、漳河水运发达、船帮兴盛,“峨船子”、“小划子”往来频繁,促进了峨桥商埠的繁荣清和民国明朝鲁港常关继用,民国废,鲁港常关自创关到裁撤共480年历史,记录了鲁港港航的繁荣。三山区地处三江口之鲁港,为长江、漳河要津。文天祥督师鲁港,流芳百世;贾似道弃守鲁港,遗臭万年。元末,朱元璋率农民起义军于鲁港多次激战。

气候地理

三山区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地形为半山半圩,水抱山环,平均海拔9.5米;全年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充足,平均年日照约2000小时;雨量适中,平均年降雨量约1200毫米;四季分明,平均年无霜期达219-240天,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境内襟江带湖,山清水秀。浮山、铜山、三华山常年郁郁葱葱。龙窝湖、漳河、峨溪河、响水涧、三山河碧波荡漾,堤岸绿树行行。这里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峰、每一个村庄都可入诗入画。三山秋月、浮丘丹井、鲁明放舟、峨溪烟柳等风景名胜给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陶醉的诗篇。如“孤村烟火三山隔,两县人家一水分。一片轻帆天际上,不知身在白鸥群。”就是对三山最概括的赞美。

自然资源

三山盛产铜、铁,境内遗存了采铜和冶铜遗址,现有的几家采矿业效益较好。这里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江滨湖畔有汀洲湿地几万亩,保大圩、门楼圩有沃野平畴万余顷。还有外龙窝等滩涂芦洲绵延数十里。三山区濒江临河,水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湖泊众多,龙窝湖最大,仰洼套、虬塘湖历史悠久,河流溪涧纵横交织,三山河、峨溪河、泊口河、响水涧久有盛名。长江岸线达30公里,漳河岸线近30公里,“黄金水道”得天独厚。长江岸线又非常适合造船工业和建设深水港口。三山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三山区山水环抱,风光宜人,人文景观荟萃,古迹众多。境内有有海拔436m,方圆18km的浮山,曾名隐玉山,浮山主巅世传为浮邱公炼丹处,山上有库、洞、树、泉、碑、刹等名胜古迹,大诗人李白也在此留下了墨宝。境内铜山,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唐代名人孙之兴赞曰:“峨峨碧棱,巉巉青壁,岿岌娆屼,下削乍平,左翼龙骧,石磐虎距,西拓浮邱财扪天心,北带长江治如银海,询足以壮吴楚之地势也”,山内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如建立于唐朝初年的铜山寺,李白诗云:“我爱铜山寺,千年未拟还”,以及铜山寺傍的“涌珠泉”、神仙洞和千年银杏等。面积达700公顷的龙窝湖,环湖可供开发的区域面积近80平方公里,区域内及周边优质水体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景观,成为龙湖独特的资源。正在建设中的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为全国第二大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气势宏伟,水库建成后四面环山,山水相连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獐、鹿、豹、白面狐等珍稀动物,植物共有68科,600余种,森林茂密,四季常青,使游客真正领略到山清水秀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位于区中央的三华山曾是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早在唐肃宋至德年间新罗王子在前往九华山前曾在此做过道场,建立寺庙,气势恢宏。区内现仍有接官亭、战国古矿坑、商周文化遗址、明代陶窑遗址、文昌宫、城隍庙等文化遗迹。沿江居民有种植大棚蔬菜的习惯,新鲜蔬菜除满足市区需要外,还供应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冷藏保鲜的蔬菜远销日本、韩国。有机蔬菜品种多,质量优,非常适合作为深加工原料。龙窝湖螃蟹品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