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宜春市地图 >
上高县地图
上高县相关地区地图:

上高概览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锦江中游。全县国土面积1350平方公里,辖6乡6镇3场1街道,168个村委会,1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4.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6人。县城建城区面积达14.4平方公里,人口14.8万。县城规划区面积26.6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3.6%,人均绿地面积19.7平方米。上高历史悠久,是源远流长的千年古邑。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84年),汝南(今河南)上蔡百姓迁到上高,始建上蔡县,为上高县之始,距今有1822年的历史。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为望蔡县。唐中和年间(公元581年)初置上高镇,南唐升元初(公元937年),废上高镇改置上高场,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场为县,始名上高县,沿用至今。从1968年2月起,隶属于宜春地区,即现宜春市。上高交通便利,是自古以来的商旅要栈。上高扼湘赣通衢要冲,县城东距省会南昌市112公里,西离宜春市98公里,南距新余市60公里,北离庐山260公里,到上海、杭州、福州、厦门、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皆可朝发夕至。320国道横贯县境59公里,沪瑞高速公路擦肩而过,武吉高速穿境而过,并设有出入口、管理处、服务区,浙赣铁路接轨境内,有锦江直达赣江,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县100%的乡镇、70%以上的村通了水泥路或油路,构建了县内半小时经济圈。上高资源丰富,是物华天宝的美丽家园。上高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钴的储量占江西省的70%,石灰石储量居江西省首位,硅灰石储量占全国的1/4。上高素有“赣中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县、全国优质苎麻基地县、全国“三辣”之乡。主要农副产品有稻谷、生猪、苎麻、“三辣”(辣椒、大蒜、生姜)等。上高历史厚重,是古迹众多的名胜之地。目前,县博物馆馆藏文物1264件。其中,狮子垴遗址文物,证明4000多年前上高就有人类居住;唐代瓷器遗址文物,说明当时上高陶瓷生产具备先进水平;蒙山银矿遗址文物,对研究中国古代矿冶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价值。九峰崇福寺,曾是唐代的佛教圣地之一。葫芦石因刘伯温在此求教于曾义生,辅佐朱元璋得天下,而成为明朝的一方“圣地”。敖峰叠翠、末岭晴云、镜山夜月、山湖夕照、蒙顶积雪、斜口秋风、锦水归航、鸬河罢钩,被誉为“上高八景”。九峰林园,历来为避暑游览之佳境。锦江南岸的大观塔,建于清乾隆52年。唐代钟传据九峰之险,镇抚江南而封南平王。宋代岳飞激战杨么,太平军转战上高。1926年,北伐军在斜口与北洋军激战。1927年,朱用光首建中共上高支部。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军途经上高。1941年,“上高会战”,歼灭日军2.4万余人,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上高文化灿烂,是社会进步的文明之邦。上高自古人才辈出。自唐至清,中进士者48人,中举人者125人。唐有诗人任涛为“咸通十哲”之一,明朝王纲先后担任监察御史、右布政使等职,清郑秉钦点榜眼,晚清外事活动家黄懋材享誉海外。改革开放以来,上高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农民摄影享誉全国,并漂洋过海,出国展出。农民版画、藏书票、唢呐、剪纸等群众文化异彩纷呈,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被誉为“农民摄影之乡”。上高高考二本上线人数万分人口比从2002年起先后四年为全市第一,是全国“双基”教育、特殊教育先进县,是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首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上高发展提速,是崛起中的赣西明珠。坚持围绕崛起目标,按照“翻番建市”的要求,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认真实施“三化”联动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加快了小康上高的建设进程。2009年,上高县完成GDP63.5亿元,增长14.5%;实现财政收入6.26亿元,增长2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1亿元,增长51.7%,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对照历史上的上高,传统农业曾是县级财源的主要支柱。从2000年开始,该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尤其是近年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前的27.8∶43.0∶29.2调整为现在的16.2∶54.6∶29.2,全县呈现出投产企业多、外资企业大、财政增长快的大好局面,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连年来名列全省前茅,连续七年荣获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成为江西省内知名的新兴工业县。

自然地理

上高县地处114°28′——115°10′E,28°02′—28°25′N之间,东西最大长度68KM,南北最大宽度45KM,全县总面积1350.25KM2。年平均气温为17.6℃,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5℃,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9.1℃;极端最高气温为40.8℃,极端最低气温为-10.0℃;3月下旬进入春季,5月下旬后期进入夏季,9月下旬进入秋季,11月下旬进入冬季。一般11月下旬进入冬季。一般11月下旬开始出现初霜,2月底终霜,平均无霜期达276天。初雪平均日期在12月下旬,终雪平均日期为2月底,年平均降雪日为7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718.4mm,4—6月平均降水量为763.6mm,占年降水量的44%;受季风影响,上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增多,下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减少;6月份降水量最多,平均为277mm;12月降水量最少,平均为49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68.2小时;7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平均为243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平均为70小时。根据气候特点,县内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季低温有雨,洪涝,夏季高温、伏秋干旱、大风冰雹、寒露风、冬季寒潮、冻害、雷电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上高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冬夏季长,冬季冷而夏季热,春季湿而秋季干,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

城区建设

近年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坚持把城市化作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战略来抓,采取政府启动、招商引资、土地置换、民间融资等办法,多渠道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代,取得了显著效果。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县城建城区面积达14.4平方公里,人口14.8万。县城规划区面积26.6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达43.6%,人均绿地面积19.7平方米,城区有十六条主次干道,道路总长63公里;开通公交线路,投入运营公交数为30辆,运营线路网长度为38公里,水厂综合生产能力为6.2万立方米/日,供水主干管总长度71公里,供水覆盖面积9平方公里,自来水普及率100%;有水冲式公厕17座,垃圾中转站10座;市区主要街道清扫率100%,垃圾清运率100%;建成镜山公园、街心花园、沿江休闲公园、街头绿地等,现状建成区内共有城市绿地面积为335.0ha,人均绿地公共面积6.52m2/人,绿地率为28.8%。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了499.8ha,绿化覆盖率32.9%。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市民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环境显著改观。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投资建成了占地130亩的镜山广场,美化亮化了东西北三个入城口、敖山大道、镜山大道、"一江两岸"等工程,为县城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市民居住环境显著改观。城市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先后修建了镜山大道、上高大道、学园路、青年路、兰家路、沿江东路、商城南路、锦丰路、团结路、友谊路等路街,使上高县城区道路形成“六横七纵”的格局。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成效显著。县城以中心商城改造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步伐。2007年以来,该县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高品质的住宅小区,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锦园小区、友谊小区、锦都圣地雅阁、御山华府、帝景豪庭、学园名仕、高阳翰林院、建筑筑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并于2007年完成了和平路、建设路、街心的改造工程,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并于2006年2月21日成立了上高县新城区开发办公室,目前,新城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拆迁安置工作。加大了对公共建筑建设的投入,完成了人劳局、检察院、审计局、交警大队办公楼建设,法院、教育局、林业局、财政局、畜牧水产局办公楼正在建设中。
城市规划编制:2005年,局委托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上高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并于2007年11月14日经宜春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2005年,局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新城区(面积约3KM2)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2006年,该局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进行河南片区(面积约8KM2)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今年以来,该县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大型项目的规划编制。2008年4月进行了“一江两岸”防洪和景观规划的招标,于5月17确定了中标方案,8月22日经规划委员会评审通过。2008年8月完成了胜利东路A-01、A-02、A-03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招标,目前方案正在修改完善当中。此外,我局协助县污水处理领导小组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规划,目前已聘请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完成污水干管、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待进一步认证,修改完善,计划8月1日正式开工;2008年7月11日完成了青阳大桥的招标。
城市发展方向:目前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审批。依托三二0国道,结合山水自然环境,将城区东扩,建设一个面积约3KM2的新城区,新城区分为三大功能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居住区。目前,上高县全力以赴投入新城区建设。新城区排水及管线系统工程专项规划于2008年7月17日委托广东省佛山市勘查规划设计院编制。根据《上高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市开发建设的总体取向是:东西并进,引导有机生长;南调北控,保护生态地区
上高工业园:上高县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对接“长珠闽”、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速工业化的主战场来抓,按照实施大规划、建设大园区、引进大项目、发展大工业的理念,规划建设了县工业园.园区距省会南昌110公里,西临宜春90公里,320国道穿园而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按照产业、区位分为一园三区,即镜山园区、油籽洞鞋革产业功能区和塔下建材产业功能区.镜山园区地处县城东郊,距城区1公里,园区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掩映.油籽洞鞋革产业功能区于2005年3月动工兴建,地处县城西郊,距城区8公里,320国道和武吉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塔下建材园区地处县城南郊,上新公路横贯境内。上高工业园区自2001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根据“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要求,按照“规划立园、项目兴园、科技强园、生态美园”的思路,坚持“发展、服务、协调、探索”四项基本职能,突破“资金、用工、土地、物流”四大瓶颈,主攻大项目,产业聚集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吸引了县内外企业向园区集中.截止2006年8月底,累计兴建标准厂房58.4万平方米,硬化道路32公里,铺设排水管道39公里,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1372万方.累计入园开工建设项目145个,到位资金63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93个,在建项目52个,累计安置就业26512人.现已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材、机械电子、鞋革六大产业,其中:以旺旺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入园企业现有12家;以新光集团和金利隆橡胶履带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机电入园企业现有35家;以华厦建材集团和鸿基管桩为龙头的建材入园企业现有20家;以宝成国际集团上高裕盛工业公司和匹克集团为依托,正全力建设中部地区最大的鞋革城.先后三次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西工业崛起园区发展专项奖,被评为全省十佳工业园区、省级民营科技园,是全省30个重点园区之一,被省人民政府评为2005年度先进工业园区.2006年1-8月,园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工业增加值4.9亿元,实现税收8296万元。2006年初,上高县委、上高县政府作出了“聚焦工业园,决战‘双百亿’”的决定.坚持全党抓经济、全民兴个私、全力引外资、全心搞服务,确保园区“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资金100亿元,园区工业销售收入2010年达100亿元.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一条走廊、三大板块、六大产业的格局,即上高镜山至上高泗溪工业走廊;镜山区、五里岭鞋革城、上高塔下建材区板块;鞋革、纺织服装、食品、机电、医药化工、建材产业;将园区建成全国知名的鞋革、食品产业基地,建成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机电生产基地

行政区划

上高县辖1个街道、6个镇、6个乡:敖阳街道、田心镇、徐家渡镇、锦江镇、泗溪镇、翰堂镇、南港镇、芦洲乡、塔下乡、蒙山乡、镇渡乡、野市乡、新界埠乡。共有18个居委会、186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敖阳街道。敖阳街道面积:23.88k㎡人口:80977人邮编:336400代码:360923001,管理商城路、学园路、建设北路、和平路、镜山路、东门、桂林等7个居委会。办事处驻敖山。田心镇面积:159.39k㎡人口:36207人邮编:336409代码:360923100,辖田心街居委会,田心、坪溪、官溪、河龙、店前、坑里、斗门、新生、王丰、新田、连桥、湖境、南江、枧头、洙村、堑陂、球湖、斜溪、王家、江南、坑林、石水、张家边、龙身背、入口、界港、香山等27个村委会。徐家渡镇面积:133.63k㎡人口:25393人邮编:336412代码:360923101,辖徐家渡街居委会,火溪、燮田、塘下、蛇尾、石源、万坑、山背、王陂、东边、麻塘、洲江、秀美、路口、泉港、寨里、坎头、白土、村泉等1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罗家塘。锦江镇面积:81.32k㎡人口:28254人邮编:336400代码:360923102,辖观音阁、万寿宫等2个居委会,锦河、锦南、大塘、凌江、钟家渡、新华、六口、朱桥、五里、团结、石湖、斜口、董丰、五马、何家垴等1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灌里。泗溪镇面积:165.98k㎡人口:38221人邮编:336415代码:360923103,辖泗溪街居委会,淋溪、塘下庙、墓田、官桥、小港、床里、马岗、熊家、张家、游市、胡家、漕港、芦家园、杜家、叶山、洋港、刘家、安塘、曾家、良田、城头、中宅等22个村委会。翰堂镇面积:91.25k㎡人口:20737人邮编:336405代码:360923104,辖翰堂街居委会,翰堂、棠陂、下山、磻村、陇塘、有源、中楼、钊田、江边、广坪等10个村委会。南港镇面积:117.27k㎡人口:17565人邮编:336406代码:360923105,辖南港街居委会,南港、梅沙、小坪、茶堎、前进、长坑、员山、庙前、大窝里、场坑、鸟坑等11个村委会。芦洲乡面积:80.76k㎡人口:14513人邮编:336404代码:360923200,辖江口、新桥、中腰、黄山、大垣、田溪、田背、郭溪、儒里、章江、陈家等11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江口。塔下乡面积:55.85k㎡人口:13462人邮编:336401代码:360923201,辖大坪居委会,田北、上新、长山、下林、塘富、茅江、建新、茶十、天山、槐树岭、螺源、金坑、新城、铜鼓岭、高椅窝等15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大坪。蒙山乡面积:74.18k㎡人口:13468人邮编:336408代码:360923202,辖小下、小上、楼下、浒江、富坑、抗头、清湖、潢里、钧石塘、肖坊、芦家田、月星等12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山口圩。镇渡乡面积:55.35k㎡人口:10362人邮编:336411代码:360923203,辖镇南、洋田、罗溪、社田、江东、黄田、镇北、井头、龙家、罗家、苑新、埠头等12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镇南。野市乡面积:103.15k㎡人口:12882人邮编:336414代码:360923204,辖野市、水口、连山、稍溪、南村、游家、高岗、明星、居井、廖家、店上、晏家、贯埠、接官、亭上、敖背、大坪、洋林、园艺场等19个村委会。乡政府驻野鸡脑。新界埠乡面积:107.24k㎡人口:19715人邮编:336402代码:360923205,辖横江、洲上、堆峰、车溪、先锋、光明、湾溪、泽山、桐山、富港、五星、端溪、城陂、三星等14个村委会。乡政府驻界埠。墨山垦殖场面积17.0k㎡,人口8058人,管理思泉铺居委会。敖山华侨面积16.3k㎡,人口3817人,管理石洪桥居委会。上甘山林场面积67.7k㎡,人口2344人,管理晏家居委会。

名优特产及传统农产品资源

大蒜,该县主要品种有上高紫皮大蒜,四川二水早等品种。其中上高紫皮大蒜是上高的名特优产品,其鳞茎扁园紫红色,具有瓣大蒜薄,叶肉肥厚,纤维少,汁液粘滑,味香浓郁,有特殊的辛辣味,可增进食欲,并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全县种植面积达3万亩,产蒜籽12000吨,产蒜苔6000吨。生姜,上高县是生姜的著名产地。主栽品种有白丝姜、黄丝姜和山东大肉清退。其中白丝姜和黄丝姜为该县的传统产品。其纤维少,辣味稍强,有香甜味,耐贮存的优点,不仅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适宜加工。生姜种植面积为1万亩,总产量15000吨。辣椒,该县辣椒主栽品种有鸡爪×吉林,湘研3号、湘研9号及本地黄椒等辣椒果皮及胎座组织中含有辣椒素及维生素A、C等多种营养物质,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及医药等作用。该县早辣椒面积0.5万亩,产量7500吨,露地辣椒2万亩,总产量30000吨。脚板薯,红心脚板薯是上高的一个传统特产,是一种绿色食品。其肉质紫红,细腻滑爽,块茎富含粘液质、维生素、淀粉酶等多种营养物质,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健补肺、固肾、益精等药用滋补功能。该品种全县种植面积达2000亩,产量达3000吨。西葫芦,西葫芦,该县主栽品种有早青一代,熟性早,结瓜性能好。全县种植总面积5000亩,产量达20000吨。冬瓜,冬瓜喜温耐热、耐贮藏,有消暑解热的作用,除作菜用外,还可用于加工;种子和果皮可作药用。我县主栽品种有本地粉皮冬瓜和广东青皮冬瓜,播种时期为3月中下旬,7月上旬至9月初上市。全县种植面积2000亩,总产量为9000吨。西瓜,西瓜,我县主栽品种有新红宝、特大新红宝、红珍宝、新澄等品种。西瓜果实多汁,味甜,含糖量可达12%,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具有医药功能。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6月上市。全县播种面积4.5万亩;总产112500吨。黄瓜,黄瓜幼嫩果实可生食、熟食,盐渍和酱制,各有风味。连续结果的能力强,可连续收获,产量高,可供应时期长。我县主栽品种有津春四号、津研四号等津研系列。全县栽培总面积2000亩,产量5000吨。春播在4月底至6月中旬上市,秋播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上市。花生,花生是上高县的传统油料作物之一,品种有粤油551、汕油27等良种。该花生品种出仁率高达70%,花生衣淡红色,花生仁含油率50%以上,含蛋白质30%左右,花生仁不但可以直接榨油和食用,还可加工制成高级副食品。全县花生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春花生总产达11440吨,7月下旬至8月初开始收获上市。玉米,上高县玉米主要种植品种有掖单13号、白糯二号等。掖单13号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主作饲料,也可作鲜棒蒸煮食用。白糯二号味香柔软可口,主食用,是一特色玉米新品种,深受人们喜爱。我县一年可种植两季,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年产鲜棒3500万个或籽粒400万公斤,春玉米鲜棒在6月下旬陆续开始收获上市,秋玉米鲜棒在10月下旬开始陆续收获上市。红薯,红薯又叫甘薯,是我县的主要旱粮作物。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年产红薯6000万公斤。日前,我县红薯品种以徐薯18、皖薯3号为主,其淀粉含量高,烘干率在30%左右,淀粉率20%左右,蒸煮熟食味优。我县以夏红薯为主,春红薯一般在7月份开始上市,夏红薯在10月份开始上市。马铃薯,马铃薯是营养丰富的粮、菜、饲、工业原料兼用的作物,也是我县传统的经济作物。我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6000亩左右,品种主要为费乌瑞它和中薯4号两个早熟优质品种。费乌瑞它又叫荷兰薯,薯块大而整齐,商品率高,蒸食品质好,干物质含量17.7%,淀粉含量12.4-14%,还原糖含量0.03%,粗蛋白含量1.55%,维生素C含量13.6%毫克/100克。中薯4号,蒸食品质优,每100克鲜薯含干物质19.1克,淀粉13.3克,还原糖0.47克,粗蛋白质2.04克,维生素C30.6毫克/100克鲜薯。我县一年种植秋、冬两季,以冬季为主,秋季在11月上旬开始陆续上市,冬季在3月下旬开始陆续上市,总产在120万公斤左右。凉薯,凉薯的块根肥大、皮薄而容易剥除,嫩时味甜、汁多,肉洁白脆嫩,富含糖份和蛋白质。它是蔓生草本植物,属豆科一年生。一般在4月上中旬(清明至谷雨)播种,8月到11月收获。全县种植面积达3000亩,总产量为6000吨。上高芋头,上高芋头为地方传统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芋头表皮具褐色有茸毛,肉白色,以食子芋为主。球茎供熟食,肉质细软,淀粉含量高,略有甜味,品质好。芋头性平味甘辛益脾胃、调中气、软坚散结,化痰和胃。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采收上市期在8月中旬至10月底,亩产量1500-2000公斤,上高县种植面积达4000亩,总产量6000-8000吨。上高紫皮甘蔗,上高紫皮甘蔗属果蔗,品种有拔地拉、果蔗一号。果皮为紫皮,果肉松脆、渣少、汁多,含糖量高达13%,果蔗生长势强,横茎为4-5厘米,长达1.5米以上。每年3月底至4月上旬播种,采收上市期在9月下旬至12月底,亩产量达6吨,上高县种植面积达1万亩,可供货6万吨。上高蜜桔,上高蜜桔品质优、色泽艳、汁多无渣、风味浓甜、香气醇厚、营养丰富,果汁含柠檬酸、多种维生素、糖份、氨基酸和磷、铁、钙等元素,桔核理气散结等功能。全县蜜桔面积10万亩、产量达8000万斤,上市从9月下旬开始至第二年的4月。B232优质苎麻,B232苎麻属于高杆深根型,茎色褐黄,叶形宽椭,全年工艺成熟开数180-190天,属中熟品种,前期生长快,能避开伏旱与秋旱。原麻颜色绿白,手感柔软,斑疵很少,锈脚短,单纤维支数年平均2000支以上,每年3月初播种,5月30日前移栽完毕。适时收获期:头麻6月上旬,二麻7月下旬,三麻9月下旬,全县面积在1万亩以上,总产3万担。蒙山猪,该品种是经过我县群众长期精心养育形成的一个具有体躯大、耐粗饲、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繁殖力高、母性好、肉质佳、瘦肉率较高的肉脂兼用型地方猪种,归属赣西“两头鸟”类型,是江西八大猪种之一。体型有大型和中型两种,大型猪呈园筒形,成年猪体重达150-300公斤,中型猪体型中等,成年猪体重80-140公斤。肥猪屠宰率74.2%,瘦肉率45.06%。母猪奶头14-16个,平均窝产仔猪11.7头,窝产活仔数10.76头。该品种是推广二元、三元杂交商品猪的瘦肉率分别提高到52.2%和56.5%。县畜牧良种场是蒙山猪核心群生间基地,现有公猪10头,母猪100头,可常年大量向社会提供纯种及杂一代约蒙、长蒙良种母猪。

经济结构

县域经济: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6.6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期末的42:28.9:29.1调整为24.8:45.8:29.4。财政总收入达2.92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亿元。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94334万元,较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000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9574万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760万元,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17032.5元,比上年增加1079.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17.7:52.7:29.6调整为17.3:53.8:28.9,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二三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县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98479万元,增长19.3%,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6%。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保持,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更加牢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80138万元,增长22.6%,占GDP的比重达60%。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26亿元,增长2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增长34.2%。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9.86%,较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0.0%。重点税源稳步增长。全县纳税超1000万元企业达到4户,纳税超500万元的有3家。财政支出10.62亿元,增长33.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241万元,同比增长9.8%;农林水事务支出20381万元,同比增长50.1%;粮油物资储备金融监管等事务2206万元,同比增长26.3%。支出保障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规模不够大,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规模以上高新企业较少,生产效益偏低;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房价上涨较快,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
工业经济: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现,工业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3%。工业园区发展迅速,2005年,建成面积2.6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215家,其中竣工投产企业76家,上缴税金9453万元,累计安置就业19835人。
民营经济:全县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到位,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林垦殖场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增强了经济的内生活力。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间,全县共引进客商投资企业952家,其中投资上亿元企业12家,引进县外资金77.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883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1000万美元。2005年,全县共引进县外资金26.2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实际利用外资37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0%。民营经济迅速壮大,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达6007户,个私企业达774户,民营经济上缴税收1.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5.6%。
农业经济:2005年,全县粮食播面达66.6万亩,总产达26.3万吨,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8万亩和1万吨,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达54.8%,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4.5%。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05年,全县建立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示范基地4个、10万亩绿色大米基地1个;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户,市级龙头企业6户。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农民得到较大实惠。2005年起免征农业税,全县免征农业税1220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30元,比“九五”期末增加1167元。生猪出栏66.26万头,比“九五”期末年均增长9.8%。
基础设施:“十五”期间,全县完成了320国道、上(高)新(余)、上(高)宜(丰)和上(高)分(宜)三条出县的省道、县乡公路改造,加快了乡村公路建设,新修水泥(油)路242公里,全县乡乡镇镇通水泥(油)路,78个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快速发展,党政信息网实现了与省、市的互联互通。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县城规划面积达60平方公里。新建改建了镜山广场、上高广场、镜山公园等城市休闲场所,拓宽改造并新建了学园路、交通路、建设南路、沿江东路、镜山大道、兰家大道、团结路等路街。深入开展了“创三城”活动,城市卫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改造了县城三个出城口,美化、亮化和绿化了主要路街,开通了城市公交车,人流量、车流量比较密集的主要交通路口安装了红绿灯,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被评为省级文明城。2005年,县城城区建成面积达12.4平方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5.2平方公里,县城非农产业人口达12.8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7.8万人。
社会事业:“十五”期间,该县启动了科技特派员进村入企工作,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狠抓了教育体制改革,义务教育得到巩固,高中教育发展迅速,高考成绩万分人口比连续五年在全市名列前茅,打造了上高教育品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先进集体。深入开展了“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主题教育活动,做响了“开明诚信上高人”的品牌。加快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能力大为增强。实施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程,推行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是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7708元,年均增长8.3%。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快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扩大了社会救助覆盖面,城市救助标准不断提高。狠抓了社会综合治安治理,强化了安全生产,确保了社会安全稳定。此外,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优抚安置、民政福利、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均有较大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