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地图
汕头市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条件
汕头属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全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9℃,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区县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县23个、潮阳区1个、汕头市区12个、澄海区2个、汕头牛田洋2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侨乡侨情
汕头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是全国著名侨乡。远在唐代就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在海外影响较大的潮汕华侨组织有“国际潮团联谊会”等。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改革开放之初,中央确定办4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汕头为什么定为特区,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有大批散居在海外的华侨。”(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北京接见汕头市领导人的讲话)可以说,没有众多的华侨,就没有汕头经济特区。交通状况
铁路,广梅汕铁路全长480千米,1991年1月动工,1995年7月铺通,9月27日投入货运,12月28日投入客运。汕头站为广梅汕铁路的终点站。厦深铁路预计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虽厦深铁路在潮阳区谷饶镇设立站点,没有在汕头市区设立站点,但汕头市区与厦深铁路已确立建立双向对接的联络线。公路,高速公路有深汕高速、汕汾高速,以及在建的汕昆高速、汕湛高速等。公路有广汕(324国道)、汕揭(206国道)、官汕、潮汕干线等,通广州、梅州、厦门市。航空,汕头外砂机场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汕头机场为国家4D级机场,可起降中大型等客机,可达韩国、新加坡、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或地区和国内的北京、长沙、成都、重庆、大连、广州、桂林、贵阳、昆明、南昌、南京、宁波、青岛、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沈阳、太原、温州、义乌、珠海、厦门、深圳、天津、湛江、海口、杭州、合肥、武汉、湛江等国内外城市。但由于军民合用机场的诸多条件限制,促使潮汕机场建设。预计2011年潮汕机场建成后,汕头外砂机场将转为纯军用机场,而民航业务则转场潮汕机场。港口,汕头港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是中国沿海5个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拥有5000吨级以上泊位3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与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的272个港口有货运往来,担负着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对外贸易进出货物的运输。汕头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而且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仅187海里、台湾高雄仅160海里。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汕头是大陆对台开放的港口之一。汕头已于2008年1月18日开通汕头至高雄货运直航。2008年5月6日开通汕头至台湾客运直航。汽车,市内设有不同汽车站,当中规模最大的是由政府注资八千万的汕头市汽车客运中心站。该站在2003年10月18日开幕后,不足一年于2004年4月1日结业,后在2008年再度启动。而汕头市汽车总站是过去较长时期内,汕头市唯一一家国有的客运企业,规模仅次于现在的客运中心站。在2008年重新启用汕头市汽车客运中心站之前,汕头市区内有多个过渡性临时客运站配客点,金砂东站人流量为当时几个临时站中最大。但依据2008年2月19日汕头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参5],在2008年4月20日,汕头市汽车客运中心站重新启用汕头市汽车客运中心站的同时,其它位于客运中心站覆盖范围内,包括市金砂东汽车客运站和迎宾临时配客点在内的7个客运站及配客点,均被要求于2008年5月31日前撤销。桥梁隧道,汕头海湾大桥,位于汕头市龙湖区东部出入口妈屿岛海域,南接深汕高速公路,北联汕汾高速公路,是全国第一座大跨度现代化悬索桥,全长2500米,历时4年建成。汕头礐石大桥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西部出入口,是继海湾大桥后又一座连接汕头市南北城区的大型桥梁。大桥为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全长3500米,比海湾大桥长1000米,桥宽30米,双向6车道,主桥两侧设观光人行道,主跨通航净高38米。南澳跨海大桥,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莱芜围,全长11.08公里。将于2012年通车。苏埃湾过海隧道,将于2012年3月15日开工,预计2015年4月开通。城市荣誉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百佳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中国玩具礼品城——澄海区,中国内衣名镇——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中国针织内衣名镇——汕头市潮阳区谷饶,中国针织名镇----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广东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汕头市澄海区前美村,中国家居服装名镇——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1203.25亿元,比前年增长13.7%,增速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汕头市统计局通报称,这一数据实现了在去年初确定的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也是汕头这个城市自1999年以来增速最高的年份。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统计,汕头市在2010年实现人均GDP23274元,同比增长11.8%。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两位数同步增长,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9元,增长11.2%;预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10元,增长11.1%。2011年汕头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61100元,年均增长19%左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得益率提高到7%以上,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90%左右。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比重达到49%,二、三次产业比重实现两相当,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架构。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城市化水平实现大变化大提高。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8000万吨、280万标箱,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50公里,形成便捷高效的半小时市域经济生活圈,成为集聚辐射服务保障功能强大的区域物流、客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中心。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80%以上,建成约6000套保障性住房。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40%和45%以下。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以上。耕地保有量控制在50113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5%,森林覆盖率达35%左右。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达到98%以上。《规划纲要》还就推进新型城市化、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高全方位开放合作水平、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划。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上,《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基本打造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324国道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为轴线,澄海、潮阳、潮南区和南澳县为城市副中心组团,一批中心城镇为骨干,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一核两轴四组团”的海湾型大汕头城市新格局;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为主要着力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上千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
工业经济: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8.8%上升为50.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完成工业总产值2051.86亿元,增长1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20.66亿元,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4.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5.6%、股份制企业增长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3%;轻、重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略有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69.64亿元,增长18.0%;完成出口交货值295.28亿元,增长11.3%;工业产品销售率96.14%,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0亿元,增长22.7%。新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1件,省名牌产品1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全市工业用电量67.54亿千瓦时,增长3.9%。
农业经济:200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业总产值99.81亿元,增长2.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34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68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64万亩;农村用电量20.96亿千瓦时,增长9.4%。全市乡镇企业(不含个体)1.59万个。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08.87亿元,增长40.0%;利润总额23.47亿元,增长11.1%;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70.42亿元,增长11.6%。
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6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城镇投资274.74亿元、农村投资86.94亿元,分别增长21.6%和32.0%。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80.12亿元,增长18.5%;民营经济投资200.11亿元,增长31.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7亿元,下降4.7%;第二产业投资178.72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投资181.09亿元,增长34.8%。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内资投资332.06亿元,增长2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29.62亿元,增长0.9%。全年制造业投资126.66亿元,增长24.8%;基础设施投资115.97亿元,增长11.5%。全年单位投资施工项目1524个,增长16.1%。其中,新开工项目1306个,增长13.0%。新增固定资产255.89亿元,增长23.2%。
上市公司:宜华木业(600978)、宜华地产(000150)、东方锆业(002167)、奥飞动漫(002292)、星辉车模(300043)、万顺股份(300057)、超声电子(000823)、黑牛股份(002387)、南洋股份(002212)、凯撒股份(002425)、潮宏基(002345)、皮宝制药(002433)等18家。据深交所统计,至今年9月底,我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总数居全国地级以上市第十位;创业板上市企业数,居全国地级以上市第六位。仅今年六七月份,汕头市就有4家民营企业上市,其中凯撒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该市首家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外商独资企业。
从2004年至今,汕头共诞生18家上市公司。其中还创造了不少行业第一股,如宜华木业是“实木地板第一股”,奥飞动漫是“中国动漫第一股”,以及“中国女装第一股”的“凯撒股份”。:
汕头大事记
1981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1983年7月13日,汕头地市合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下辖揭阳、饶平、澄海、南澳、潮阳、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潮州市等10县1市及安平等5区。1983年7月20日,汕头被列为开放城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0年2月8日,汕头市授予李嘉诚、庄世平先生“荣誉市民”称号。汕头大学举行落成典礼。1991年4月6日,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从52.6平方公里扩大到234平方公里。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决定调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设置汕头、潮州、揭阳3个地级市。1997年7月20日,广梅汕铁路全线贯通。1997年8月6日,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在汕头举行。400多位华人物理学家与会。1998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莅汕考察。1998年6月3日,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长度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海缆系统———亚欧国际海底光缆在汕头登陆。2000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授予汕头市“国家环保模范城”称号。2000年9月,汕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国检”验收。2001年2月26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头市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快汕头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研究如何整治好汕头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2001年5月16日,市委书记李统书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提出“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是新世纪汕头的生命工程”。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协调会在汕头召开。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汕头市行政区划,设立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2003年4月11日,经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批准,汕头成为国家跳水项目单列城市,将作为跳水项目参赛单位参加中国游泳协会主办的各种竞赛活动。2003年7月7日,由教育部、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汕头大学联合承办的首届“长江学者论坛”在汕开幕。2007年6月25日,南澳海域发现古沉船“南海Ⅱ号”,船上及四周约有古瓷器上万件。这是汕头市海域水下的重大发现,充分证明南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海口之一。2008年1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莅汕考察,充分肯定汕头和粤东地区的新变化,对汕头未来发展寄予厚望。2008年5月10日,奥运圣火耀汕头。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签署4项协议,其中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把汕头列为大陆对台开放的港口之一。2009年,汕头GDP突破千亿元大关。:2009年1月18日,广东汕头———台湾海上直航班轮航线成功首航,汕头港实现了海峡两岸海上直航。2009年10月25日汕头机场对部分外籍飞机开放。2010年2月2日首家进入汕头机场的外籍航空公司——新加坡捷星亚洲航空公司开通新加坡——汕头的直飞往返航线。这是汕头机场首条由外籍航空公司执飞的国际航线。2011年5月1日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著名人物
乡邦先贤:唐伯元(1535—1592年):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人,明朝潮州名贤之一。公元1574年(明万历二年)中进士,历任万年、泰和知县。一生著作甚丰,著有《醉经楼集》、《二程语录纂》、《礼篇》、《易注》、《铨曹仪注》、《阴符经注》、《白沙文篇》等。卢侗(1023—1094年):澄海区上华镇冠山人,潮州前八贤之一。博通经史,尤精《周易》。张夔(1068—1157年):澄海区莲华镇隆城人,潮州前八贤之一。公元1118年(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历任茂名知县、廉州通判等职。林大春:潮阳区棉城镇人,公元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中举人,二十九年登进士,后官拜户部主事。四十二年回家为母服丧,后出任河南睢陈道佥事,因执法不避权贵,依法处置了宰相高拱的家臣,被高拱设计撤职。郑之侨(1707―1784):字茂云,号东里,清·潮阳举练都金浦乡人。雍正13年举人,乾隆2年(1737)进士,授江西铅山县令,兼弋阳县令,历升饶州府同知,署广西柳州府知府,湖南宝庆(今邵阳市)知府,山东济东泰武道员,湖广安襄郧兵备道(今湖北之安陆、襄阳、郧阳三地区,当时各为府)。致仕后家居近20年。其府第今存。萧端蒙:潮阳区棉城镇人,公元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中举人,翌年登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二年任山东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务治安。三十二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他奉诏进京,挑选训练延安、绥德精兵,保卫京城,皇帝赏赐金绮。嗣后奉旨巡按江西,依法查处江西藩王,深得人心。周光镐:潮南区峡山镇人,公元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中举人,公元1571年(隆庆五年)中进士。万历二十年,陕西宁夏卫原副总兵哱拜父子反叛,周光镐升调陕西按察使,驻咽喉要地临巩(今兰州附近),专职兵备道。宁夏之乱平定,次年晋都蔡院右佥都御史,任宁夏巡抚,佐理军务。修城堡,整军备,制外敌,饬内政。后晋大理寺卿。公元1596年秋(万历二十四年)告老返抵潮阳,在家乡兴辨公益,于峡山筑明农草堂,读书著述。郑信(1734—1782年):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父郑镛为澄海区上华镇华富村人,公元1723—1735年(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娶暹罗女洛央为妻,生郑信。1767年4月,缅军攻陷暹都,大城王朝灭亡。郑信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军队抗击缅军,于当年收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称郑信为达信大帝。此后陆续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于1770年统一了暹罗全国;又多次对外扩张,成为泰国历代幅员最大的王朝。叶志匡:澄海区上华镇冠山人,为清朝雍正年间进士,曾任开封府尹等职,后官拜郑州正堂(相当于如今的省长)。【具体生平见《澄海县志》】,马德祥:.出生于暹罗素攀府,祖籍七区成田乡(今潮南区成田镇)。1990年调任内务部部长。在察猜连任第二届政府内阁中,出任财政部部长。此外,还曾任立法议会议员、实业部副部长和交通部部长等职,翁万达(1498—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谥襄毅,亦作襄敏,揭阳人(今隶汕头市区鮀浦片区)。嘉靖丙戌进士。历官兵部尚书,总督宣大。一直广被褒扬,深受后人敬仰,被誉为嘉靖中叶“第一边臣”、“岭南第一名臣”,或誉之为国之“干城”。著有《稽愆集》、《东涯集》,列入《耆旧集》,近年其后人辑有《翁万达集》。学术科技:张明汉:潮阳区谷饶镇人,中国核电专家。郭任远:潮阳区铜盂镇人,中国心理学奠基人。李新魁:澄海区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赵汀阳:市区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林伦伦:澄海区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刘遵义:潮阳区谷饶镇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吴贯因:澄海区人,著名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黄际遇:澄海区人,著名数学家。杜国庠:澄海区人,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澄海中学校长。郑麐:潮阳区人,中国政治学开创者之一,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丘成桐:数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1966-1969在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就读。1971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74-1987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数学教授。1987年至今任哈佛大学数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获菲尔兹奖(1982)、克雷福德数学奖(1994),美国国家科学奖(1995)等。丘成桐教授解决了Calabi猜想,与R.Schoen合作解决了正质量猜想(或称Einstein猜想),与郑绍远合作解决了实Monge-Ampere方程的Dirichlet(边值)问题并对凸超曲面问题——Minkowski问题给以完整的证明。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展腾:潮阳区人,为民画派开创者,官员学者,被称为“小饶宗颐”,是“潮汕前有李嘉诚与饶宗颐,后有马化腾和李展腾”中的“一腾”,因为李展腾集艺术和学术及思想于一身,类似于饶宗颐,又是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所以才被专家学者和媒体视为潮汕地区饶宗颐之后的一个接班人。
文化影视:郑正秋:潮南区成田镇人,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之一。1913年编导中国电影史上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20年代创办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新戏学校,培养出胡蝶等一大批电影艺术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蔡楚生:潮阳区铜盂镇人,1931年加入联华影片公司,任编剧和导演,曾编导出轰动一时的《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影片,建国后曾担任国家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等,对我国电影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秦牧:澄海区人,1938年到广州参加抗加救亡宣传活动,后辗转于粤、桂、川各地从事编辑、教育工作,积极创作文艺作品。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主编《广东教育与文化》、《作品》等杂志,后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主要作品有《花城》、《艺海拾贝》、《语林采英》等数十部。
工商翘楚:翁锦通:1917年仲秋,出生于汕头市区鮀浦蓬洲一个破落农民家,香港锦兴集团总裁翁锦通,40岁独闯香港,白手起家,老器晚成。他以如炬的眼光,明察秋毫,对国际经济趋势、市场行情了如指掌,对自己的经营做出独具匠心的判断和决策,发展了自己开创的事业。他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商界奇才”、香港的“拙纱大王”。据有关资料记载,生意鼎盛时,他的集团转口经销的中国抽纱工艺品年贸易额达到8亿美元以上。他还涉足的地产、矿产、化工等,也取得辉煌的业绩。他成了雄霸一方的殷商。[转谢国民:澄海区人,正大集团总裁,世界上最大的农牧工商一体经营公司,有“世界三大饲料厂”之称,在泰国十大集团中被称为“饲料王国”的最大跨国公司——泰国正大(卜峰)集团,以总资产超过35亿美元和年营业额50亿美元,跻身世界500强大企业行列。这艘“企业巨轮”的掌舵人谢国民,以他的精明能干和富于创新的经营策略享誉世界,《亚洲金融》杂志曾评他为“亚洲最杰出企业家”,泰国国王曾亲自授予他泰国政法大学“商业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泰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因为泰国人每日三餐都少不了正大集团的食品,谢国民被人称为“农牧巨子”。投资大陆五十亿美元,建立两百多家企业。高绳芝:澄海区人,清举人。历任汕头总商会会长、汕头民政长、全潮民政财政总长,是清末民国初期潮汕著名的华侨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蚁光炎:澄海区人,著名爱国侨领,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领导泰国华侨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为日伪枪杀。陈有汉:潮南区峡山镇洋东乡人。泰国最大银行盘谷银行总裁。出生于泰国曼谷,为著名侨领陈弼臣之次子,1971年晋升为泰国盘谷银行常务董事兼助理总裁,1974午任副总裁,1980年任总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先后获泰王授予三等白象勋章、二等白象勋章、一等皇冠大绶勋章和一等白象人绶勋章,并获红十字会一等奖章及自由奖章等荣誉。1992年被授予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郑午楼:潮南区沙陇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银行家,京华银行董事长,为泰国四大银行之一。林百欣: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丽新集团董事长,香港亚洲电视董事长,香港十大财阀之一。其子为林建岳为寰亚娱乐老板,香港娱乐三巨头之一。连瀛洲: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银行家,新加坡最大银行大华银行创始人。黄光裕:潮阳区人,国美电器等董事长,为2005、2006、2008胡润内地首富。马化腾:潮南区成田人,腾讯创始人,董事长。
医药卫生:陈伟煌:汕头人,原汕头市卫生局局长。原汕头市市中心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市卫生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市政协常委医药卫生主任。长期从事卫生管理工作,事业心强,为潮汕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名字被载入《二十世纪潮汕海内外名人》。郑定平:潮南区人,大印象集团创建者,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主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民减肥活动推动人,对中国减肥事业有突出贡献者。杨时浩:汕头人,汕头金石制药总厂董事长,被评为汕头市医药事业杰出贡献人物,被授予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省医药行业化学制药产业20强”,“2008年度广东省医药工业综合实力60强企业”,黄锦程:濠江区人,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汕头市药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被"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认定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省生物制药产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黄邦信:濠江区人,汕头健信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被评为汕头市最具成长力的医药企业。郑日清:濠江区人,80后,2010年4月被誉为“中国医药行业杰出营销人才”,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创造了两个新药成为全国知名热销产品的营销神话。欧先涛:汕头人,广东万年青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汕头市华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浸会大学MBA、中山大学博士生,同时还兼任汕头市工商联(总商会)常委、汕头市民营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汕头市药业商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工商联中大MBA企业家商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企业家校友联合会理事等社团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