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地图
沙市区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相关
沙市积淀着融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地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沙市就是楚国的都城外港。现存的元朝佛教圣地章华寺、明代万寿宝塔是沙市历史文明的典型记载。周梁玉桥文化遗址、鸡公山文化遗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经居住过的江渎宫,映现着沙市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脉络。市区外有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有历经20个楚王、长达411年的楚都纪南城,有位居全国十大博物馆之列的荆州博物馆,还有唐代建筑玄妙观、开元观、太晖观、十方庵等大量人文景观。在城郊有正在发掘的天星观古墓群,有正在开发之中的凤凰山度假村。目前,集沙市、荆州旅游于一体和揽沙市至张家界、三峡、清江等周边景区旅游于一线的旅游业方兴未艾,展示了繁荣假日旅游经济、提高旅游文化品位的广阔前景。(《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条约的主要内容第④项内容为: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经济民生地理概况
行政区划:城区设中山路、解放路、胜利街、崇文街、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辖10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在郊区设立立新一个乡,关沮,锣场、观音垱、岑河四个镇,辖4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委员会,573个村民小组;代管湖北省畜牧良种场。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为55.86万人,城镇人口44.96万人,城镇化率80.4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25人。经济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沙市以其经济发展之快、名优产品之多、城市建设之秀、文明卫生之美成为饮誉海内外的明星城市。早在2007年,辖区生产总值就已突破150亿元,位居全市第一,湖北前列。人均生产总值2.68万元。
地理&气候:全区南北最宽相距26公里,东西最长相距29.7公里,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7.77平方公里。沙市是长江古河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海拔高度一般在30至36米间。沙市处于江河湖网之中:北临长湖,最高水位33.29米;南靠长江,最高水位45.22米。沙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1℃,年无霜期长达230-270天,年降雨量一般在958-1325毫米之间,平均相对湿度为80%。沙市一直是长江中游工商名城,川湘鄂豫经济纽带。她依托江汉平原,经济腹地广阔,市场辐射面广,商品集散量大,物畅其流,商家云集。沙市地处湖北省经济“大三角”(武汉、黄石--襄樊、十堰--宜昌、三峡)主轴线的中心点,在全国对外开放由沿海、沿边向沿江及中西部推进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格局中,具有北下南上承东启西的地缘区位优势。
本地特产
沙市甜独蒜头:沙市甜独蒜头,又叫荆州甜独蒜头,圆滚滚的,不分瓣,一颗是一个整体。吃起来醇甜香脆,是开胃的佳品。含有丰富的蒜辣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的氮酸。蒜辣素具有抑制和杀灭伤寒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杆菌的作用,氮酸能开胃健脾。龙凤配:它以黄鳝、仔鸡为原料,经过煮、卤、炸、溜等多种烹饪方法烹制而成,是荆州地区的传统名菜。传说三国时期,刘备招亲以假成真,他偕夫人自东吴返回荆州,诸葛亮为他们摆席接风,席上摆出的第一道菜就是荆州厨师特制的“龙凤配”。只见一条大黄鳝被做成龙形,蜿蜒于盘中,鳞甲片片,脚踏祥云,昂首张口,翘角垂须呈飞腾之状;鸡形如凤立于龙旁,引颈展翅,羽毛绚丽,头冠殷红似翩翩起舞。刘备一见,心中大喜,赞不绝口,从此“龙凤配”一菜也就声名远扬。
鱼糕丸子:鱼糕丸子是荆沙一带特有的风味,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传说鱼糕的制作起源于楚国,在楚都纪南城有一酒店,专做各种鱼菜佐酒。夏日的一天,店主买鱼多了一些,偏偏这天生意清淡,到晚上还剩不少鱼。眼看鱼已离刺将要腐烂,店主急中生智,索性把鱼刺全部剔除将鱼肉剁碎成茸,掺进几个鸡蛋,加上一些豆粉,又倒点白酒除腥,然后做成糕放在蒸笼里蒸熟。第二天把鱼糕切成块装碗蒸热,浇上调料摆案出售,结果大受欢迎。后来鱼糕越做越精美,人们用鱼和肥膘肉做糕,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肉丸垫底,鱼糕放在上面,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盖帽,多菜共碗,俗称“杂烩丸子”。
皮条鳝鱼:在荆州地区已经食用数百年。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监利人朱方哲任台湾宜兰县令,当地发生鳝鱼打洞拱垮田界纠纷,他使叫随去的荆帮厨师特备以缮鱼为原料的筵席,请原被告一起品尝,提倡大家捕食缮鱼,从根本上解决纠纷,从而把食缮的习俗传人台湾,成为佳话。鳝鱼味美,且有药用价值。《名医别录》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皮条鳝鱼以老骨后切成长条,制熟后犹如皮条而得名。又以形如竹节,也叫竹节鳝鱼。制法是用二道不同温度的油余炸至皮酥,再挂上糖醋黄汁,色泽金黄,外酥内嫩。
无铅松花皮蛋:江陵有一百多年生产皮蛋的历史,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草市邱虎成蛋庄的松花皮蛋已闻名省内外。江陵无铅松花皮蛋是在湖北商检局、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配合下,于1983年3月江陵郝穴蛋厂着手研制无铅松花皮蛋,用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代替了传统加工用的一氧化铅。一年多来,经过130多次试验和50多批次的筛选,终于研制成无铅松花皮蛋。1984年6月经国家级鉴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国家规定和出口标准。色、香、昧俱佳,并优胜于传统方法加工的有铅皮蛋。经过26°C恒温80多天,和37°C恒温50多天的考验,该产品均未发现变质现象。1984年初,第一批销往香港的无铅松花皮蛋,经香港蛋品企业有限公司送香港卫生当局进行检验,含铅量仅为百万分之零点零一,大大低于国际规定(百万分之六)标准,并认为"品质甚好,嚼后美味清香,喉咙甘凉,为佳上乘"。
千张扣肉:千张扣肉以肥瘦兼有的五花猪肉为原料,经煮炸,上红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于肉片薄如纸,形如梭,片数多,故名千张扣肉,又名梳子肉。相传此菜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亲时,在传统的梳子肉制法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并将其带回长安供朋友品尝,自此,此菜名扬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