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乡地图
联合乡相关地区地图:
2、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联合乡基本概况
联合乡(LianheXiang)大安市辖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15360人。乡政府驻红旗村。辖12个村,31个自然屯。1945年解放,建政时成立苗家围子区政府,1946年苗家围子与大洼区合并为苗西区,1947年改为大赉……1961年撤区划队时,正式建联合人民公社,1985年改为联合乡。经济建设
一、经济状况:联合乡现有耕地29693亩,其中旱地29524亩,人均耕地2.4亩,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小麦、荞子、洋芋、青稞等。至2005年末,全乡生产总值达2265万元,年均增长6.6%,人民人均纯收入737元,年均增长10%。其中:农业总产值达858.2万元,年均增长10%;非公有制经济营业收入达127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8.2万元。二、发展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既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人才开发为动力,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四个一”工程,即抓好一个产业(发展规模种植抓好马铃薯产业);建好一个市场(建好联合乡落水村委会落水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建好一个机关(抓好机关综合楼工程及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开好一个矿(结合县委、政府整合矿产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抓好法安、三界矿产资源开发)。走好“五条路”一是结合农业乡实际,走发展马铃薯、特色中药材种植业的路子:二是培育特色产业,走发展壮大畜牧业的路子:三是开发与保护并重,走矿产资源开发的路子:四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走劳务输出的路子:五是抓住农贸市场建成、矿产资源开发带来流动人口增多的机遇,走发展以餐饮、住宿、洗车、娱乐为主的服务业的路子的工作思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7、青海省民和县联合乡
联合乡[LianHe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20公里。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4.2%。面积69.5平方公里。辖黄池、大焦土、杨家湾、马家沟、阳山、上宣、下宣、胡家、祁家岭9个村委会。1950年设联合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联合公社,1984年复设联合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饮食服务、运输、建筑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马铃薯、豌(蚕)豆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8、云南省寻甸县联合乡
联合乡地处东经120°43′—103°33′,北纬25°20′—26°50′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6.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4.2公里,位于寻甸县西北部,东南部与本县凤仪乡,西部与本县倘甸镇、禄劝县转龙镇,北与东川区法者乡、新田乡相邻。距昆明165公里,距寻甸县城127公里,是一个集高寒、边远、贫困为一体的典型少数民族杂居的山区乡。国土面积169.5平方公里,山高坡陡,高差悬殊,地貌复杂,土壤以黄红壤、红壤为主。最高海拔3254m,最低海拔2210,平均海拔2732m,云雾多,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12.7ºC,无霜期23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341毫米。6、内蒙古杭锦后旗联合乡
联合乡位于杭锦后旗东北部,东临团结镇,南与红星乡、蛮会镇接壤。西与四支乡相连,北与乌拉特后旗的乌盖苏木毗邻。面积100.11平方公里,户数2253户,人口9889人。辖富强、竞丰、联合、赛丰、十八顷地、双建6个行政村,43个生产社。联合乡土地后备资源充足,发展种草养畜的潜力大。奶牛、肉羊是该乡的两大主导产业,耕地面积64475亩,农作物总播面积48420亩,其中:粮食作物31461亩。经济作物11876亩,饲草作物3724亩。拥有机械动力11109马力。全乡经济总收入3719万元,农、牧、林、渔业总产值(现价)5628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1875吨、牲畜总头数59392头(只),其中羊53780只,入均牲畜头数6.01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2410元。主要企业有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土特产品有奶制品和食用黄油。11、重庆市彭水县联合乡
联合乡位于县北部,面积59.87平方公里,总人口132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5人,辖14个村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驻蔡家坝。4、陕西省紫阳县联合乡
简介:联合乡位于紫阳西南部,地处大巴山北麓,盘厢河流域。东邻绕溪乡,西接毛坝镇,南界四川省万源市,北连毛坝镇。全乡总面积72.48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1公里。乡辖6个行政村:腰庄村、观音村、墙院村、渔泉村、岔河村、干沙村。农业人口597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2人。全乡有耕地9370亩,其中水田671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有林地10700亩,覆盖率9.8%,荒山荒坡4000亩,占总面积的34%。有茶园1000亩,桑园3000亩,年养蚕能力达1300张;2002年,山羊存栏3957只,生猪存栏9693头。2000年"7.13"水灾过后,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联合乡已基本完成恢复重建工作,止目前,联合乡的农田水利建设、公路、通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已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经济结构调整也已初见成效。(一)交通地形:地处巴山群落,境内山体连绵堆积,海拔落差多达1000米以上。交通条件较为不便,除铁路外,去紫阳县城仅依靠路况很差的310省道紫渝段,环山而行,既颠簸又不安全。2010年,毛川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后,通过毛坝出口驶入高速,到达紫阳的时间缩短了大半。
(二)流域与气候:境内主要流域为任河支流盘厢河,入任河口位于观音村境内,该流域是紫阳县著名的米粮川,素有“百里盘厢河,千亩水稻乡”,30多年前,紫阳县通过截弯取直的办法,凿洞顺水,筑堤造田,使九曲十八弯的盘厢河两岸变成了阡陌相接的良田沃野。2000年7月,盘厢河爆发大型山洪灾害,冲毁沿岸水田村居,后经政府投入千万元重建。2007年,盘厢河入河口泄洪道山体塌方,致使河道阻塞,经中铁十局毛川MC1标五十余天的紧张奋战,终于在4月底顺利在原洞口左50米建成一座长近90米的泄洪隧道。该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4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2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1.7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7.2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1002mm。无霜期278天。四季分明、温和多雨,多春寒、伏旱、夏洪、秋涝。夏秋两季容易形成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
(三)观音庙及清代墓葬:观音庙位于观音寨山顶,始建于清代中后期,民国时期曾被毁,后经修复。庙内香火不断,远近闻名,每年定期举行庙会。入庙须沿山坡步行至石级,再沿石级曲折而上,颇费体力。顶部可凭栏俯瞰任河,形势险峻。2009年,因山体塌方,庙身下沉,观音像被请走。2009年6月6日,安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组在紫阳县联合乡发现一处高规格墓葬。墓葬位于紫阳县联合乡岔河村槐树沟新房子树林中,距盘厢河流域约150米,墓葬外观为人鼻形封土,条石护砌,前宽4米、高4.1米、中长8.5米,设拜台两处,块石垒砌,青石板铺面,封土前拜台宽4米、高1.6米、进深5.5米,碑楼前拜台宽4米、高1.5米、进深2.8米;有碑楼一座,四柱三间四层三重檐宝瓶脊带抱鼓,通高5.5米,宽4米,前部置几何、瑞兽纹香炉一座,底层碑前上部饰镂雕雀替,正碑前饰双龙戏珠、右碑饰龙纹、左碑饰蝙蝠纹,石碑前底部设有槛,饰浮雕瑞兽图案,抱鼓浮雕瑞兽、花草图案;底层嵌同治五年款碑3通,碑文阴刻楷体,主要记载墓主遗训、子孙名录、“教匪(白莲教)扰乱”及“避发匪(太平军)之乱”等事项,正碑高1.47、宽0.85米,择文:“……字仁昭……祖籍湖南元洲府芷江县人氏高祖友文公迁西蜀广安州我父……复迁东道绥定府太平县因教扰乱徒迁至陕西紫阳……家道小康……生于乾隆癸丑年……终于同治三年……”;二层饰摩羯鱼吻,嵌石碑三通,主要为晚辈追忆文辞,主要记载楚南上林诚五十三滩钓徒礼耕刘助云、愚生钦加府衙分发同知秀菴王忠俊等顿首拜撰,三层饰龙吻,中部镂雕天官像。据考古专家证实,该墓葬为紫阳县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清代墓葬。该墓葬的发现,对研究当地清代时期雕刻技艺、生活状况、文化经济、葬俗礼仪、墓葬形制、移民史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盘厢河的传说:水打观音寨:传说中观音寨上住着一家屈姓人家,家中养着一头小黄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这寻常人家的平凡生活,家中主人天天牵着黄牛上山喂养,山乡中肥沃的土壤育养出的野草将小黄牛喂的异常高大健壮。时间一久,放牛郎惊奇的发现,寨子上有一株野草,牛儿天天吃,茅草也天天长,出于好奇,放牛郎便刨开野草,却意外的发现草堆下面藏着一个盘子大小的盆子。于是放牛郎便把盘子捧回家中,用盆子盛饭,上顿吃完下顿又满,朝盆子里面放银元,丢进一块第二天一大早便是满满的一大盆。就这样,屈家便凭着这个聚宝盆开始发迹起来,修了新房,盖了庭院,气派异常辉煌。同时他们还向世人夸下海口说:“要得屈家败,水打观音寨;要得屈家穷,盘厢河里出双龙。”不料到,他们的海口惹得众人议论纷纷,最后竟然传到了龙王耳中,龙王闻听此言勃然大怒,于是便遣山洪、腾巨浪,漫天的洪水直逼屈家庭院,屈家人抱着聚宝盆就往山上跑,然而跑得愈快,水势愈大,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扔下宝物逃命。事也正巧,宝盆一落入水中,滔天的巨浪瞬间便消逝了许多。
(四)风土人情:盘厢河流域山峻水灵,风景秀美。女子大都伶俐可爱、秀色可餐;男儿大都性格豪爽。这里的人们质朴、善良、热情、大度,非常好客。山里农家菜丰盛味美,酒水清润淳厚,让客人不得不醉。饮食兼有陕川,偏重川味,属于泛川菜系,尚酒,食辣。人多聪明伶俐,体力矫健,能言善辩。本地方言和四川东北部相接近,与安康地区东部相差很大。婚庆丧葬典礼节日多燃放烟花爆竹,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