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头镇地图
神头镇相关地区地图:
名称来历
“神头”镇之称谓也有些来历。人们传说“神头、神头”,意即神仙之首也,这岂不又让人觉得不同凡响。据史书记载:“神头”镇过去又叫“厌次”古城。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扫平群雄,统一中原后,因唯恐他人取而代之,于是据当时星象家关于“东南有天子气”的预言,多次东游私访。一天,来到陵县神头一带,发现“远望,树深林茂,犹如雉堞笼烟;近观,鬲津河九曲盘旋,犹如玉带缠腰;阳光之下,不时有阵阵青气与之冲天”。自语道:此地不就是要出天子的地方吗!因而当即将“神头”改为“厌次”(公元前202年)古城,意即天子已到这里,不再出天子,或者说已出了天子的地方。由此可见,陵县非同一般,有据可考。1991年1月14日,撤销陵县神头乡,设立神头镇。
水质
:泾渭河漫滩和塬地地下水水质较好,适宜灌溉,不需淡化处理。川平地东部洼地水质较差,宜井、渠汇灌,抽咸补淡。潜水矿化度大小总趋势由西向东递增。沿渭河边缘地区,潜水水层渗透性好,水流交替作用强,矿化度一般较小。生活饮用水,据取样调查,全县属硬水地带。水源矿化度均显示较高(751—1529毫克/升)。1980—1984年,40个取水点两次化验结果中,属重碳酸盐类33个点,硫酸盐类6个点,氯化物类1个点。其中钠组29个(1型5个,2型24个),占72%;镁组10个(2型7个,3型3个),占25%;钙组1个(1型水)。有毒物质砷、硒六价铬等均在现行饮用水标准以下。氯化物在0.2—2毫克/升之间,含氯量偏高。含碘量平均0.012毫克/升,除沿河马家湾乡个别地方和张卜乡农场含碘0.008毫克/升外,其它地方基本处于正常状态。氯化物、硫酸盐含量在全县普遍偏高,细菌总数和大肠菌指数普遍超标,然氮化物含量不高。各种水源耗氧量均在2毫克/升以下,一般在0.44—1.69毫克/升之间。地下水是清洁的,对某些单项超出指标者,常进行卫生处理和必要的防护。
自然地理
神头镇地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地跨东经116°27ˊ、—116°57ˊ,北纬37°13ˊ、—37°36ˊ之间。地域宽阔,地势平坦,地面高度在海拔24—13米之间,坡降为1/7000—1/12500之间。神头镇土壤分潮土和盐土两大类。潮土分布神头镇,潜水埋深一般在1—3米,土壤耕层质地较好,淋溶作用强,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盐碱土主要分布在陵西大洼和宋家镇北部、糜镇北部及陵城镇、郑寨镇等地。按表层质地划分,分壤质土和沙质土两大类。神头镇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天气干旱少雨多风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冬季多西北风,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2.5℃,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02天,稳定积温一般在4000—4250℃之间,全年光照时数为2679.9小时,年日照率为60%以上。
历史人物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原本姓张,平原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辞赋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备加称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禄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过了一段时间,他不满意目前的处境。一天出游都中,见到一个侏儒,恐吓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问他为何,他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无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战。像你这样的人,无益于国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粮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侏儒听后大哭起来。东方朔对他说:「你暂时不要哭,皇上就要来了,他来了你去叩头谢罪。」一会儿,武帝乘辇经过,侏儒号泣叩首。武帝问:「为何哭!」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对我们这些矮小的人都要杀掉!」武帝问东方朔为什么要如此说。东方朔回答道:「臣朔活着要说,死了也要说这些话。那矮子身长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1.94米),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那矮子饱得要死,我饿得发慌。陛下广求人才,您认为我讲的话对的,是个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罢退我,不要让我在这里浪费粮食。」皇上听了哈哈大笑,任命他为待诏金马门,这样见到皇帝的机会就多了些。
地质面貌
水土流失及工程地质现象为地貌变化的主要形式,分布黄土塬区的晚更新统晚期的风积黄土区。因风积黄土具有结构疏松、空隙度大、垂直节理发育、天然含水量低、易崩解、粘聚力小、抗剪、抗压强度低等特点。当遇水浸湿时体积迅速减小而发生形变(湿陷性)。一般相对湿隐系数在0.029~0.199(小于0.02者不具湿陷性)之间,内磨擦角在21°~22.5°(坡角大于30°者边坡稳定性变差)之间。水土流失由于晚更新统风积黄土的如上特点,加之关中盆地近期以来处于缓慢上升期,且上升速度南大于北,形成地面不平衡运动。因此,泾、渭河道不断向北侵蚀迁移。据县科委1985年调查,渭河道的北移速度为2米/年,因而不断在奉正塬、鹿苑塬南侧形成陡崖。另外,塬北一些冲沟也形成陡崖或陡斜坡,这些部位在流水的不断侵蚀下或遇水(如暴雨、雨季等)后,常会出现滑坡、崩塌、泻流等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及时建筑物、农田的破坏。工程地质现象在黄土塬区,由于水渠漏水,农田灌溉及地表、地下水的渗透,促使黄土湿陷,经常出现陷穴、裂缝、黄土漏斗等现象,尤以水渠两旁及机井附近最为发育。据县科委1985年调查,一般呈现椭圆形塌陷,长轴半径15~20米,个别长轴半径100米,深度在60~80公分,最深达1米。对建筑、兴修水利、农田灌溉等造成一定困难。
历史沿革
神头镇历史悠久,名称屡经变易。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在神头置厌次县,属齐郡平原地。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废厌次县改为富平侯国,洽在神头。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废定安公国,再置厌次县。传说明朝一次大地震,仅残存一城头,故名"剩头",后为“神头”。建国初期,全县共设11个区,神头为第八区驻地。共辖109个村,1958年设神头人民公社,共辖61个行政村,1984年改称神头乡,原行政区域,1991年元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神头镇。2000年6月原邓集乡与原神头镇合并为神头镇,所辖98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