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吉安市地图 > 永丰县地图 >
石马镇地图
石马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石马镇位于兴城东北部,东邻径南及梅县南口,西连龙田、合水,南毗永和、宁中,北接梅县石坑。面积107.78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石马圩镇,距兴城26公里。辖石岌、上庄、下庄、三社、虎石、马上、马下、马石、新石、郑塘、新田、刁田、新群、陶背、小水、秀水、大觉、三联、向前、洋门、礤下、米渡、李塘、宫前、蕉联、公陂26个行政村,365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2007年有9079户,36378人。属汉族。讲客家方言。

社会

2006年4月5—6日,受苍溪县石马镇人民政府的邀请,市科技局委派市科技试验示范食用菌技术人员到苍溪县石马镇举办了猕猴桃套种食用菌技术培训会。经科技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介绍,在与市科技局几位农业技术人员仔细研究,咨询确认了猕猴桃套种食用菌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又一新经济增长点。市科技局领导高度重视,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石马镇举办了由镇、村及部份专业大户共三十多人参加的猕猴桃套种食用菌培训会。会上技术人员详细地介绍了猕猴桃的生理特点、袋料香菇、袋料平菇的理论基础和高产栽培技术,现场演示了制袋、灭菌、接种等生产操作方法,并实地制作了袋料香菇3000袋。这次培训会的举办,既表明了基层政府和农民对科技的强烈需求,也体现科技服务热线的作用。与会人员认为这次培训会学到了持术,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见,表示回去以后一定要精心准备,大力发展.

基本概况

苍溪县辖镇。1951年建石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18公里。面积54.8平方公里,人口1.9万。通公路。辖石马、红星、千佛、秧田、青平、灵观、岳王、桥梁、松垭、红凤、青山、五峰、月耳、小沙、老木、安家、马鞍、真武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产烟叶雪梨和猕猴桃。

历史沿革

旧时石马镇由上庄、下庄、小水、刁田、礤下、马下、洋门、蕉坑8个堡组成,旧时曾称石马乡。建国后,1949年至1951年属龙石区(区址在龙田),1951年10月从龙石区划出设石马区(第十二区);1956年12月改为石马乡,1958年9月改为石马公社,1978年3月,分为石马、洋门两个公社,1983年11月撤消洋门公社并为石马公社,又改为石马区。1987年3月石马区改为石马镇。

自然环境

境内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小山丘多,构成若干狭长盆地,主要有两支山脉。第一支由铁山嶂向西南延伸,阿婆石为最高,海拔682米,第二支由箭竹顶向东南转南方向延伸,雷峰寨为最高,海拔556米。石马河水系经石岌、上庄、下庄、三社、虎石、马上、马下、马石、新石、郑塘、新田、刁田、新群、陶背、小水、秀水、向前、洋门、桥下自东向西注入石壁水库。年均降雨量为1447毫米,年均气温20.4℃,最低气温零下2.7℃(1967年1月17日),最高气温为38.3℃(1978年8月1日),平均日照时数2065.1小时。1985年后开始实施封山育林,通过各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7年,我镇林地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石马镇古迹

(一)、三眼桥:三眼桥又名李溪渡,是石马洋门乡跨石马河的一座三孔的石拱桥,故名为三眼桥,用大麻石砌成,工程严整美观。传说当时现属宁塘区的石子岑有个富翁李某,在洋门一带购置田产,每年来到洋门收租,谷石颇多,石马河水势不少,无桥保通,需用木船渡运,遇大雨水涨,流势急湍,则渡船不通,隔河兴叹。李某死后,每年由他的妻子前来收租,感到渡船过渡,极大不便,乃出资建成三眼桥。因为寡妇的丈夫姓李,称三眼桥为李溪渡。经数百年,该桥仍完整无缺。以前龙石公路经过该桥,现在西侧改建钢筋水泥大桥,汽车己不再在三眼桥上经过。(二)文昌祠:在石马圩中央(现玻璃厂)。清代康熙卅七年(1698),合乡人建造,内有三层高的魁星阁。石马小学开办后用为校址。建国后,先后曾为区公所、公社社址。1963年改为石马卫院,现为玻璃厂。几经修整,己非原貌了。(三)关帝庙:在石马圩文昌祠南侧,清乾隆二年(1737)合乡人建造,民国期间用为区政府,建国后为石小教室,现己拆除改建教学楼。(四)先农祠:在石马圩,清代嘉庆年间建造,道光年间建岳王庙,光绪年间建药王庙,二者与先农祠相连,民国期间为石马小学教室,后改为华侨教室。(五)中洲寺:原址在石马卫生院东北约一华里处,现公路西侧山窝里,明代时建造,清康熙十八年(1679)重建,清末至民国期间、于此设中洲小学,建国后被拆除无遗,现为种植地畦。(六)临江寺:原址在石马圩以西一里许,明代嘉靖年间建造,民国后期改建为宁石小学,建国后改名为新群小学。(七)仙人庵:在仙人庵水库的边沿处,明代时建造,以后有所修整。中洲寺、临江寺、仙人庵合称为石马三大寺。旧社会前往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甚多,烟火甚盛、现仅存仙人庵,附近设有苗圃场。(八)镇康围(兴宁县旧志有记):位于现今刁田新田两乡之间的小山上,修建于几百年前,为乡民避乱守望的古围寨。山上旧有墙垣,周匝一里余,辟东、西、南、北四门,现仅存北门墙垣几堵。观其规制,一若县城北门的所谓“曲尺门”。至于东、南、西三门在几十年前尚有少许遗址残迹,现己不可复辨。围寨中央(即山顶)原有五显宫一座,清道光七年(1827年)又建魁星阁一座。民国期间曾为田心小学校舍,以后小学迁址新建,乡民开荒种植,遗址己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