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镇地图
石马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环境
境内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小山丘多,构成若干狭长盆地,主要有两支山脉。第一支由铁山嶂向西南延伸,阿婆石为最高,海拔682米,第二支由箭竹顶向东南转南方向延伸,雷峰寨为最高,海拔556米。石马河水系经石岌、上庄、下庄、三社、虎石、马上、马下、马石、新石、郑塘、新田、刁田、新群、陶背、小水、秀水、向前、洋门、桥下自东向西注入石壁水库。年均降雨量为1447毫米,年均气温20.4℃,最低气温零下2.7℃(1967年1月17日),最高气温为38.3℃(1978年8月1日),平均日照时数2065.1小时。1985年后开始实施封山育林,通过各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7年,我镇林地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和社会事业
2003年,全镇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260万元,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2480万元;粮食总产12580吨,农业产值3217万元。财政总收入4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6元,引进县外投资2224万元。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23所;医院2所,合作医疗站25所。圩镇2个,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设施完善,路网四通八通。乡镇经济
2007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33036亩,总产13154吨,全镇水果种植面积8815亩,水果总产12838吨,产值1847万元;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642万元,年人均收入3760元。镇内建有仙人庵、得水寨、大狮、刁麻坑水库,其中仙人庵水库库容94万立方米,1979年全镇建成电站一座,装机173千瓦。1982年后,充分利用水资源,兴建镇级、村级、股份制电站6个,装机835千瓦。境内矿产主要有钨、荧、黄铁、稀土、钴等,但质量差,开采价值不高,民间传统工业有米酒、豆腐、花生、腐竹等。2007年,工业总产值4947万元。传说典故
书香第:清代以来,本区人士,大都知道马下八丘坪有位何善修者(人尊称他为善公),裔孙贵,远近闻名。善修有子九人,孙三十九人,曾玄甚多。其孙何登瀛,为清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举人,乾隆七年(1742)壬戍科钦赐明通进士,曾任江苏阜宁,山东博兴两县知县,有名于时,何宏则为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科举人,此即所谓“兄弟联登”者也。曾孙何崧乃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恩科亚元(乡试时正主考所取的第一名为解元,如宋湘是副主考所取的第一名为亚元),道光年间石马名歌手何细四有两名歌:“科甲就算涯寒家”,“三个举人共厅下”。距今虽己一百八十年,还是作为饶有风趣的故事流传下来。此外,有童年秀才何远辉,某岁,下省城赴乡试,在船上不断地蹦跳、玩耍,干扰他人,人皆厌之,当船过何源县境“将军石”时,同船廪生、秀才异口同声趣他即景题咏,他毫不谦让,口占七律一首云:“漫说云台绘姓名,将军披甲势如生;兵屯草木山前押,威压蛟龙水底惊;锦绣云排诸葛阵,挽岩石筑亚夫城;秋来夜落梧桐叶;疑是军中刁斗声”。众人聆之,无敢和咏,甘拜下风。续行不久,远辉即失足坠水,一代英才,竟遭灭顶,闻者惜之,此为善修又一曾孙也。善修后裔,计有明通进士、亚元、举人,岁进士各一,廪生五,秀才六,济济多士,可谓盛极一时,尢在乾隆十四年,(1749)己巳岁,善修孙蕴元与其子远辉、让辉三人,同科考取秀才,哄动一时。何映柳赠书香第联有“是父是子”即指此也。嘉应州赵知州闻善修之令誉,特赠“兄北联登”匾额,复请陈大章挥“书香第”三字,悬于门额,以彰其事。石马山歌与刁嫂子(传说):“…刁嫂子…老妹你过来…”这是客家山歌中独具浓厚乡气息的石马山歌的中衬词。刁嫂子,原姓张,长得标致,聪慧、独具一身男子汉气质。性格刚直,泼辣,好打不平。她歌才广博,对歌敏捷,能以歌代言,倾诉兴衰,歌唱出究人的呼声,所以威信很高,人们把她视为知心人。她十四岁出嫁,家境贫寒,丈夫暴病身亡,早年守寡,逼于生计,只好到蛇窿里(地名)王财主家做工。王财主是个奸刁恶的好色之徒,刁嫂子受尽凌辱,度日如年,在这困难的日子里,她只能借歌解愁,以歌鼓舞生活。一次,王财主乘刁嫂子倒痰盂之机,企图对她调戏,刁嫂子气得瞪起铜钱眼,山歌脱口而出,“蛇窿窟里蛇龟多,胡鳅滑子共一窝,一桶茶枯倒落去看你有命出窿么?”王财主深怕被人听见,败坏门风,随手拿起床前手杖恐吓道:“你敢在老子面前唱山歌,讲凤流,岂有此理!你敢再唱就打断你的脚簪筋”!刁嫂子面无惧色,昂头蔑视,即以歌还击“我嘴生来爱唱歌,天皇老子奈吾何,阎王面前都敢唱,难道怕你死摸罗”!王财主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边追边骂:“你,你,你……你这个刁小子,简直是无法无天……”刁嫂子急忙跑出门外,又回敬一首山歌:“你莫嫌涯刁小人,黄蜂虽细会叼人,王八头上叼一针,人面兽心显原形。”此时,门外己围着密密麻麻看热闹的人群。大家看到这条凶恶的色狼,气得象条丧家之犬,无不夸赞刁嫂子的歌才和胆量,因为“小”和“嫂”近音,故被人称为刁嫂子了。……,不久,王财主把刁嫂子逐出家门后,转嫁到兴宁北部山区罗岗袁屋,夫妻和睦,生活幸福,终日还是歌不离口。刁嫂子走后,家乡人民者十分怀念她。以前的歌友都是挑长担的人,他们上江西时,正巧要从刁嫂子屋对门的小山径经过,因此每当来到这里,都要歇脚乘凉、喝水,不顾长途挑担的疲劳,欢笑地对刁嫂子家门大声地唱起来:“嗬嗨—刁嫂子老妹你过来……”。久而久之,这句引子便溶进山歌之中成为今天石马山歌板调的独特色,为后人传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