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乡地图
石门乡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石门乡是台湾台北县下辖的一个次级行政区,为一个滨海的小渔村,也是台湾本岛最北的乡镇。行政区管辖台北县行政区类别乡,经纬度东经121.06度,北纬25.03度,总面积51.2645平方公里,3,719户,人口11,943人,区划9村124邻。乡内除渔获外另有出产桶柑、花生、茶叶等农产品,石门粽也相当有名。
产业结构
种植业以玉米、洋芋、大豆为主,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近4万亩。中药材资源丰富,有野生的天麻、半夏、三七、红豆彬等中药材,产量丰富。养殖业以养殖猪、鸡、牛、羊等畜禽为主,年大牲畜存栏3700余头,猪存栏5800余头,山羊存栏9800余只,畜牧业发展潜力大。还有丰富的煤炭及铅锌矿资源,辖区内无烟煤分布广泛,煤带长约18公里,有在建煤炭企业2家,有铅锌矿企业8家。
基本概况
苍溪县辖乡。1951年建石门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33公里。面积32.9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辖龙水、七星、三林、中梁、铧山、插江、寨包、金城、碑沱、珠江、俞城、金鹰、文家角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猪棕加工等厂和建筑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养殖业以生猪为主。
人文历史
石门乡还是著名的民族旅游文化之乡,有省级文物光华学校遗址。在这里,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底蕴丰厚,早在1905年,英国传教士柏格里等人就到石门乡石门坎传教、办学,创办光华学校教育体系,在石门乡周边的20余个县设立分校,培养出数以千计的小学毕业生和初高中、中专生毕业生,50余名大学生,2名博士,1名硕士。从光华学校出来的学生,有县处级干部50余名,省厅级干部2名。石门坎的文化、教育事业日益鼎盛,成就辉煌.在这里,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创办乌蒙山第一所苗民小学;建威宁县第一所中学;培训出苗族第一位博士;在中国首创和实践双语教育;开中国近代男女合校先河;创办乌蒙山区最早的麻疯病院;建立中国第一所苗民医院;创建乌蒙山区第一所西医医院;率先成为乌蒙山区接痘疫苗预防天花的地方。石门坎因此而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和“西南苗族文化复兴地”,名扬中外,就连国外邮件直书“中国石门坎”也可收到。
沿革
1961年建石门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石门、草庄台、王支、蒲大石、蟒栏、下黄岩、墨砚、小路、担里、虎峪10个行政村。乡境有大茂山林场。
命名由来
地名的由来,因该区海边原有一巨石,因长期受海水的侵蚀,将岩壁贯穿,而形成的海蚀洞,又因地壳升动,露出海面,状似拱门,故称石门。值得留意的是,负责供应台北县与桃园县用水的石门水库虽然名字中也有“石门”两字,但却与石门乡无关,石门水库实际位置是在桃园县大溪镇、龙潭乡、复兴乡的交界处。
石门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2174男6303女5871家庭户户数3370家庭户总人口(总)12099家庭户男6252家庭户女58470-14岁(总)23910-14岁男12480-14岁女114315-64岁(总)911915-64岁男474615-64岁女437365岁及以上(总)66465岁及以上男30965岁及以上女35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