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吉林市地图 > 永吉县地图 >
双河镇地图
双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原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现为双河街道)

双河概况:双河街道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南部,与四川泸州比邻,与重庆市永川区接壤距荣昌县城9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荣昌出入口11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有8个社区和一个村,境内有重庆嘉陵益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重庆市益峰高压容器有限公司,国储674处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是成渝经济发展带上的一个资源重镇、工业大镇、经济强镇、生态特色镇,是素有东方“梵高”之称的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故里。双河街道是“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麻竹基地”、“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县的工业重镇,是重庆市试点小集镇、重庆市边贸中心小城镇、重庆市优秀绿化小城镇,是渝西经济过廊上的一颗明珠。
资源概况:双河街道境内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石、天然气、粘土、石英沙、地热水、矿泉水等地下资源和猪、竹、鱼、茶等特色农业资源,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县第一;粘土储量100万吨,居全县第一;石英沙储量1000万吨全县第一;洗煤加工,全县第一;矸砖产量,全县第一;森林覆盖率居全县第一,市级岚峰森林公园点缀其间;渝西片区最大之一的梅石坝村鱼苗示范基地面积1200余亩,享有“渝西鱼苗第一村”之美称;有重庆最大的麻竹示范基地,面积达2万亩,年产竹笋3万吨;仔猪生产基地年产仔猪17万头,外销仔猪13万头,仔猪外销量居全县第一,有“百万仔猪出荣昌,十万仔猪在双河”的说法;名优茶叶基地面积3600亩,年产鲜叶360万公斤。镇内交通便捷,荣泸(荣昌至泸县)公路南北穿境而过,双广(双河至广顺)铁路专用线横贯东西与成渝铁路对接,公路实现村村通客车。镇内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充足且水质最优,变电站输出量达63000千伏安,部分企业场镇居民已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通讯网络覆盖全镇。
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双河街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人才优势和环境优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工业企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以能源、机械、建材、玻璃制品、电子产品、家副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和以金佛春酒业、金龙玻璃、龙山茶叶、优质煤业、荣双食品公司为主的一批效益好的龙头支柱企业。全镇工商企业160多个,其中工业企业94家,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0人。2007年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6亿元,企业增加值达6亿元,工商各税实现6300多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以粮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形成了生猪、麻竹、鱼苗、茶叶四大富民骨干产业格局。
未来方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的大好机遇,双河把“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工定业以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用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活跃的市场、适宜的项目,本着“三让”(让名、让权、让利)、“三优”(优良环境、优惠政策、优质服务)的原则,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6605男18841女17764家庭户户数11662家庭户总人口(总)36284家庭户男18561家庭户女177230-14岁(总)79030-14岁男41600-14岁女374315-64岁(总)2582415-64岁男1331815-64岁女1250665岁及以上(总)287865岁及以上男136365岁及以上女151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4993

吉林省永吉县双河镇

双河镇位于县城口前镇西南34千米处。东与北大湖镇、西阳镇毗连,南与磐石市取柴河镇为邻,西与黄榆乡交界,面积317.47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双河。辖双河、钼矿共2个社区,半拉川、黄狼沟、大崴子、长岗岭、黑石咀、芹菜沟、庙岭、镇效、大河川等村。双河镇是个有山有水、林茂粮丰的富庶山乡。山不高而林木森然。清朝时期这里是个林苑围场直至现在仍是山清水秀,林木苍苍。水不深而源远流长。全镇有两条大河八条小河,长年流水潺潺。一千万方的庙岭水库座落在庙岭村小城子屯东,一万多亩水田受益。取柴河与倒木河汇合于双河镇北,突出“双河”这一特点。川不宽而土质肥沃。盛产的大米籽粒饱满,色泽透明,芳香四溢,口感好。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取柴两岸属中心川。城不古而四通八达。清朝时期由于“同光之世放荒招垦”逐渐形成一个农庄。1926年随着吉海铁路的修建而兴旺发达起来。1932年又修整了吉磐公路,从此双河镇成为方圆百里以内的交通要冲。从一个农庄变成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双河镇矿藏资源丰富,储存量高,有石灰石、硅灰石、草炭、硅酸盐、砷金矿等,其中硅灰石储量1.7亿吨,且多是一、二级品。草炭储量300万立方米100万吨,经国家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样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氮1.78%、全磷0.104%、全钾0.168%、有机物质65.7%、腐蚀酸37.6%、黄腐酸19.7%、粗水分34.3%、PH值4.9。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农一、二、三产业总产值为5.1亿元。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近年来新建店宇200家。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中小学办学条件日益完善,新建中心小学教学楼,改革教育体制,合并全镇村小学校,实行集中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镇中学的升学率位居全县第二,在吉林地区也很有名气。新建了卫生院办公大楼,医疗设施完善。双河镇是一块投资热土,吉林市长白山草炭责任有限公司、吉林市绿洲纸业有限公司相继在这里落户,并带动双河镇经济的二次创业,小有名气的老镇将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而振兴。

四川省资中县双河镇

资中县双河镇位于县城南15公里,地处东经104º37′,北纬27º40′。东北与公民镇接壤,东南与陈家镇相邻,西南与宋家镇交界,西与新桥镇接壤,北与兴隆街镇交界。全镇幅员面积51.38平方公里,辖18个村,2个社区,220个社,10663户,358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9人,多为汉族,还有回族、苗族。1992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由资中县公民区的双河乡、上马门乡、石家冲乡合并组建成立资中县双河镇,政府驻地双河场。因场南金峰寺、场北上马门两条小河在场东汇合,得名双河。双河属浅丘地形,浅丘、坪状、低山地貌,海拔330米至646.4米,亚热带湿润季节气候,年均气温15ºC—16.5ºC,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无霜期为310天。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有“红、黄、黑、白”——红色的页岩机砖,黄色的石英砂,黑色的煤炭,白色的石灰石,还有天然气和盐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红桔、花生、油菜、茶叶;养殖业以养猪、鱼、鸡、鸭、兔、蚕为主;乡镇工业以开采煤炭、开采白石、精洗石英砂、页岩矸石机砖、冶金铸造、蚕茧制丝,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辖区内有镇中心校1所,小学二级学校2所,幼儿园3所,初中18个班,小学43个班,在校学生2904人,在园幼儿360人,教职员工162人。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6个,医务人员10人,乡村医生32人。镇内设机构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群工办、财政所即“五办一所”。按有关规定设置有:武装部、团委、妇联、工会、宣传、统战、司法所、派出所;事业单位设置有:国土所、建管所、劳保所、广电站、文化站、农经站、农技站、农机站、水电站、林业站、统计站、卫生办、计生服务站。有镇干部110人,其中国家行政编制干部39人,其中行政工勤9人。大学本科20人,大专文化53人,中专高中36人,初中7人;镇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人,镇长1人,副镇长3人,人大副主席1人。在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等方面蓬勃发展,人民建设稳步增长,特别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招商引资,重点发展工业,现已拥有11个上规模的工业企业,56个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51个个体工业企业,一个招商引资上亿元,年产21万吨精煤的项目已正式投产。双河镇党委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工业强镇、工业富民”的战略目标,现正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积极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双河实际,发扬自我加压,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战略和气魄抓发展,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637.5万元,农业总产值10927万元,工业总产值77773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310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比上年增加280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5万人;计生率85.33%,年末总人口35855人。双河镇人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展望未来,双河镇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征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双河镇的各项事业已取得明显进步,但还存在着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运行质量不够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民增收难度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双河镇人民在前进的征途上,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相信双河镇人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一个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的工业重镇必将建成。

四川省宣汉县双河镇

一、自然地理:双河镇地处大巴山南麓,位于宣汉县西北部,距县城21.5公里,总面积64.84平方公里,襄渝铁路、210国道从西南至东北平行斜贯全境,双(河)宣(汉)、双(河)白(沙)、双(河)庆(云)公路交汇于本镇,构成宣汉西北部的交通枢纽,镇人民政府位于210国道,双(河)宣(汉)、双(河)白(沙)、双(河)庆(云)公路的交汇处。西北有帽盒山,海拔1105米,香炉山海拔1042.6米,全镇平均海拔545米,与花池、胡家、土主、方斗、大成、三桥、隘口等乡(镇)接壤。双河镇是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辖镇。素有“宣汉西大门”之称,东接柳池乡,南与花池乡相连,西临大成镇、隘口乡,北与土主乡接壤。襄渝铁路、210国道、宣双路、双庆路、双柏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明朝末年建双河场,1949年置双河乡,1958年改双河公社,1983年复双河乡,1985年建双河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2.4万。襄渝铁路、210国道、梁(平)双(河)、双(河)庆(云)、达(川)白(沙)公路过境。辖南桥、石垭、大河、中埝、新闻、高峰、天井、东风、玛瑙、花石、长寨、尖山、交通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牛肉制品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养殖业以牛、生猪、家禽为主。境内有“中共绥定道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1933年宣汉县苏维埃旧址”和“红九军二十五师驻地旧址”等革命纪念地。
二、土地面积,: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7470亩,田11800亩,地5670亩。
三、行政建制:双河镇全镇幅员面积89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98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3.5万余人。全镇共有耕地1.2万亩,山林近3.5万亩,有3.1万亩生态公益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重镇。双河镇生态效益农业特色明显。近年来通过找市场、抓招商、建基地、调结构、促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方斗村现代农业核心园区为龙头的种、养殖基地,有力地带动全镇经济发展,较快增加了农民收入。2004年被省评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曾多次被市、县表彰为先进镇。。
四、人口情况:全镇总人口3.5万余人。其中场镇人口6500人,小学文化13013人,占49.8%;初中9801人,占37.04%;高中3339人,占12.62%;大专及大专以上305人,占1.16%。
五、经济现状及特色: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1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分别为0.61亿元、0.77亿元,0.23亿元。I、第一产业。双河镇农业基础条件好,种养殖业是主导产业,2002年粮食总产量10.92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8116万元,农业收入5400万元,牧业产值达1953万元畜牧产值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6.1%。2,第二产业。双河镇历来是川陕两省四县,七个乡镇的商品集散地,城镇饮食业、娱乐、旅游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年增长金额2700万元。
六、旅游资源:双河镇旅游资源丰富,香炉山是宣汉县境内名山之一,香炉山山高1042.6米,集佛教为一体,是我朝圣者的观光旅游之地,初一、十五香客不断,每年三月初三更是人山人海。从县城乘车沿梁(平)双(河)公路西行21.5公里,从达州市沿汉渝公路(210国道)北行40公里,从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沿双(河)白(沙)公路南行20公里即到。
七、支柱产业:1,苎麻生产。双河镇是宣汉县苎麻生产基地,全镇共有苎麻面积3000亩,玛瑙村、东风村是苎麻专业村,全镇年产量达100万斤。2,冬本生产。双河镇有种植冬枣1000亩,年产量200余万斤,资源丰富,销路畅通。·,3、了解各乡镇农经网专用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情况(标牌、制度、组织机构、信息收集、发布等档案情况):目前乡农经网有工作室,有关制度较健全。

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

双河镇位于金寨县西北部,梅山水库上游,南与桃岭乡相连,北与铁冲乡、汤汇镇接壤,西与南溪镇毗邻,东与全军乡交界,位处北纬31°35′至31°42′,东经115°34′至115°47′,平均海拔350米。境内群峦叠翠,九条主要山脉犹如巨龙奔腾,古称“九龙传珠”之镇。全镇面积112平方公里。辖11个村(街),2.46万人。200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建制镇,省发改委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连续五年被市建委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镇”。连续三年荣获县委、县政府授予“乡镇目标综合考评先进单位”,2007年荣获六安市首届创建文明乡镇先进乡镇。双河人杰地灵。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涌现了洪学智、余嗣贵、严家安等十位共和国将军和冯纪新等省部级领导人。解放后,已查实革命烈士492人,红军流失人员268人。双河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博大精深,人文景观底蕴丰厚。双河道观始建于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1988年被省政府列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批准对外开放,每年有两期庙会(农历三月二十八、十月十五日),届时周边数十县市十万余人前来朝山敬香、经商旅游。境内悬剑山海拔915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以山峻峰险、奇松怪石、树拙洞幽、夏荫冬凌及敦厚淳朴的民风、优美的传说而闻名,是皖西的又一处旅游胜地,素有安徽“小黄山”之美誉。双河物产富饶。盛产生姜、蚕桑、板栗、天麻等农副产品。建有生姜基地3000亩,年产鲜姜4500吨,天麻基地10万平方米,年产天麻350吨,花岗石贮量300万立方米,素有“药材基地、板栗富园、石材之镇、西部鱼市和‘皖西生姜第一镇’”之美誉。双河投资环境轻松。全镇拥有50万元以上企业20家,创工业产值2.33亿元,解决就业人口980人。近年来,双河镇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强工业,特色农业树品牌,扩张集镇活三产,生态旅游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思路不动摇,镇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8亿元,财政收入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5元。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双河镇

乡镇简介:双河镇位于湖北中部,地处汉江中游,系随州市经济重镇,全镇版土面积248平方里,辖34个行政村,一个社区,总人口54632人。气候适宜农业发展双河镇属丘陵地带,气候属西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寒,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5℃-16.3℃,年均无霜期239-255天,年均蒸发量度1423mm,年平均降雨量为960mm。辖区总耕地面积56000亩,荒山荒水面积86400亩.近年来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共发展银杏30000亩,花生30000亩,莲藕5000亩,花卉苗木1000亩,2002年粮食总产量25900吨,花生产量9000吨,油菜籽产量4300吨,水果产量19471吨,莲藕产量20000吨,鲜鱼产量6425吨,生猪出栏47876头,南江黄羊出栏11200只.实现农业总产值31571万元。实力雄厚工业发达现有乡镇企业11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一家,过千万元的民营企业四家。双河镇是湖北省百强乡镇、荆门市十强乡镇,2002年被评为全省首批“金融信用乡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汽车配件、塑料化工、机械制造、水力发电、建筑建材、装卸运输、矿山开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生产60多种产品,并形成了30万支汽车半轴、30万吨普钙、20万吨尿基复合肥、15万吨硫酸、10万吨碳铵、1000万条塑料编织袋、6000万块红砖、60万吨水泥等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获“省级管理先进企业”两家,创部优产品两个,创省、地优良产品三个。全镇有“金祥”牌汽车半轴、“鄂中”牌系列肥料,“钟厦”牌水泥等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焦(作)柳(州)铁路、207国道和襄荆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郢胡公路和双河河流横穿东西,陆路水路纵横交错,可谓“千里客商一日还”。沟通华中与华东电网的电力枢纽工程——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建在我镇,境内另有35千伏变电站三座,装机容量700千瓦时的响水洞发电站与华中电网并网,引资兴建的11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中,充足的电力能源为双河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我镇建有移动通讯机站两座,2000门光缆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地理优越资源丰富双河镇东临“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西眺世纪工程——三峡水库,南靠中国石化城——荆门炼油厂,北望中国磷都——大峪口矿肥结合工程。双河境内有着丰富的矿藏、水能、农副产品资源,主要有粘土矿、铝矿、白云石、方解石、石灰石、磷矿石等。上述矿藏资源大部分还处于发展利用起步阶段,具有十分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开放开发政策优惠双河镇为敞开大门,招迎天下客商,建立了外商投资的乐园——江北工业园区和乐南个体私营经济区。双河镇在执行《钟祥市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办法》的基础上,还将在征地价格、配套服务、利润分配、税收返还等方面从优;对来双河投资农业型企业的客商,双河镇政府将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和待遇。
行政辖村:官冲村引双丰村黄坪村尹坪村天台村双龙村夏冲村光明村民生村林坪村丁坪村双冲村长冲村斑竹村丽山村周坪村段集村罗冲村白云村高楼村杨坪村巷冲村崔岩村肖坪村三同村水竹林村曾集村石龙村藕湖村大桥村三里村龙峪村乐乡关村南棚村

黑龙江省勃利县双河镇

双河镇隶属勃利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与桦南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5公里。双河镇,原名二道河子。清末建立屯落,隶属依兰府管辖,称二道河子区。中华民国成立后,1927年称双河堡。东北沦陷后,1933年称双河镇,后设双河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4月,从依兰县正式划出设置双河县,为县政府驻地。1948年5月,撤销双河县,划归勃利县,设置双河区,1951年2月又改为第三区。1956年9月,设置双河乡。1958年9月,改称双河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双河镇。双河镇为勃利县西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城镇,是附近4个乡镇的物资集散地。辖境较广,双河纵贯全境。全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万亩,盛产烤烟和大葱。镇办工业有煤矿、亚麻原料厂等。全镇共辖永峰、永平、新发、治安福安、靠山、靠河、中和、兴安、太安、东方红、太阳升、中胜、民权、振兴、生产、保安、双胜、胜利、致富、永胜、合成、新升等23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65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9%。镇政府驻于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