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湖州市地图 > 南浔区地图 >
双林镇地图
双林镇相关地区地图:

城乡建设

城乡规划编制,进一步深化细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南浔城区浔东、浔西分区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编制完成了南浔城区浔东、浔西四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覆盖率达到100%;编制完成了南浔城市总体规划战略发展及概念设计、南浔城区水系、绿地等专项规划;组织编制了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林路道路两侧景观设计;组织修测了南浔中心城区地形图;编制完成并经区政府批准了10个村庄建设规划。城乡规划管理,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全年发放“一书二证”385件、“一书一证”657件,实施了南浔城区建设规划联审制度,进一步推行了“阳光规划”。村庄环境整治继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南浔镇横街村、练市镇练南村、水口村、千金镇朝阳村、和孚镇长超村、善琏镇含山村等6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村。村庄环境整治新增受益自然村216个,人口30219人,累计受益自然村1915个,累计受益人口262878人,受益面达到了64.4%。完成了南浔镇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同时,以“文明家庭”、“绿色家庭”为抓手,组织开展了长效管理工作“回头看”,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南浔古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1195万元,完成了南东街复线建设;投资154万元,完成了青平桥辅道建设;投资100万元,进行了便民路大修;投资560万元,完成了古镇主出入口停车场建设。2、南浔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886万元,完成了人瑞路、泰安路改造和污水管网铺设,新增景观道路3345米;完成了投资概算2.52亿元的南浔五桥、外环东路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专家审查。同时,完成了南浔消防站的土建、装修和移交使用。3、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南浔、练市、双林、菱湖四个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南浔污水处理厂在8月份由市建设局移交该区后,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于12月份建成并投产。练市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污水管网铺设完成计划75%以上。双林、菱湖污水处理厂均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城市管理通过省级文明示范城区创建、夏季环境大整治,以及文明示范路创建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管理。一是加强卫生保洁工作,全面施行主干道18小时清扫保洁、市河12小时保洁制度,更新了主要街道垃圾桶,并实行了垃圾桶清洗保洁制度。二是实施生活垃圾袋装化,从9月20日起在嘉业路、泰安路、南林路、适园路、同心路、万顺路等路段率先实行了垃圾袋装化,并增设果壳箱400只,取消了垃圾桶。三是强化城市监察管理,通过示范路管理、集中整治等活动,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395起,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设置进一步规范。市政维护,南浔城区全年共投入资金580多万元,修复砼路面2050平方米、维修沥青路面18750平方米、疏通下水道32300米、增添、更换窨井盖板318只,增设护树圈85只。改善了环卫基础设施,南浔城区改造新建公厕14座,并强化了公厕保洁力度。绿化管理,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加强了公共绿化的养护管理,并做好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鲜花摆放,路灯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交通基础建设,1、通村公路:全面完成了130条317.5公里“康庄工程”建设任务,提前二年实现了村村通等级公路目标,建成237个港湾式停车场,公交车通村率达到了96%。2、“三路”改造:完成了菱新公路、三新公路和墙莫公路的土路基建设,启动了菱新公路部分路段路面和桥梁建设。

文化教育

文化,围绕建设文化大区这个目标,抓文化队伍建设,抓制度化管理,以开展群众文化“十百千工程”为契机,以农村文体建设年为抓手,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2005年,区社发局被评为“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月”先进单位。加强文体市场管理,全年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714家次,取缔非法经营户61家,有效地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启动南浔区群众文化活动“十百千工程”。全区共开展文艺精品演出活动2次,广场文化活动40场,群众文化活动260场,放映电影2272场,区社发局组织举办文艺活动13次。配合南浔镇参加央视“2005年度中国魅力名镇”展示第二轮评比,经过加工提炼的和孚镇特色文化节目《渔家乐》打击乐,在北京农业电影电视制作中心演播室登台亮相,既展示了南浔区的特色文化成果,又为南浔镇顺利入围“中国魅力名镇”赢得了关键的一分。2005年,还创作和演出了说唱《美啊,南浔》、越剧小戏《桃子熟了》、小品《明天就要结婚》等一批新节目。第三届湖笔文化节期间,组织《湖州风情》广场文艺南浔区专场演出,有2个节目得奖。越剧小戏《两把钥匙》获浙江省乡镇文艺调演创作金奖、演出银奖。历时5个多月,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培育民族民间艺术产业基地。先后访问36位民间艺术直接传人和代表人物,通过走访、座谈、交流,记录了近万字的普查笔记,拍摄了122张照片,250分钟的原始录像。根据普查资料进行整理筛选,最后形成9套文本及声像资料上报,得到市文广新局的充分肯定。其中善琏湖笔被推荐申报浙江省重点民间艺术产业基地,同时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列入保护名录。菱湖灯谜、善琏湖笔参加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成果展。配合市文保所完成荻港名人陈列室的布展工作。制订南浔区《关于开展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对照省级“东海明珠”工程复评要求,完成20个农村文体俱乐部建设,培育文体示范户60个;挖掘发现了和孚镇的《渔家乐》、《采菱舞》,千金镇的民间剪纸队,练市镇的船拳表演队、舞狮队,菱湖的马灯队、女子舞龙队等8支文体特色团队。全区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嘉业堂藏书楼和张石铭旧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个。另有重点保护古桥73座,一般性保护古桥69座,文物保护点7处。教育南浔区地处湖州市东南郊,与嘉兴市、江苏省苏州市交界,素有“人杰地灵,物阜民丰”的美誉,尊师重教之风兴盛,教育的历史基础良好。2005年,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载体,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教育协调、均衡、快速和优质发展。全区现有市属高中4所;区属初中19所,小学21所,完小(教学点)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2所,民工子女学校4所,幼儿园29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所(含中等职业学校2所)。全区初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19868人和3263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11336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含中等职业技校)在校学生人数1561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达到3437人。全区十五年基础教育各项指标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在成为省第三批教育强区和9个镇均成为省教育强镇的基础上,菱湖镇创建成为第一批市示范性教育强镇。全区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9868人和32632人,在园幼儿11336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共3457人,其中中学教师1180人,小学教师1596人,成校教师44人,幼儿教师618人(其中公办58人)。省特级教师2名,省教坛新秀4名,省优秀教师9名;市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55名。现有离退休教职工1008人,其中离休干部3人,退休、退职教职工1005人。本年度共减少在编教师123人,其中调出37人,辞职11人,死亡1人,退休74人。根据学校师资需求情况,聘用应届毕业生80人,区外调入7人,安置随军家属1人,共增加教师88人。与上年度相比,净减少教师35人。并根据教师本人申请,经学校同意,为16名教师办理了离岗退养。教师数量已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开始由教职工聘任制转向聘用制。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巩固提高十五年基础教育的普及成果。全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5.3%,在城镇幼儿园积极探索0—2周岁早期教育并推行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的试点。全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88%,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9.9%,小学毕业升初中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到91.17%,其中普职比为1:0.95。“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53%。全区提前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目标。南浔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三批“浙江省教育强县”荣誉称号。全区有成校9所,其中省级示范成校3所,省一级成校2所,省二级成校4所,占地89.03亩,校舍建筑面积16965平方米,新添设备22.3万元。在编教职工44人,其中大学本科23人,专科18人,学历达标率93.2%,兼职教师110人。以项目为载体,农科教结合,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全区围绕省、市、区级11个项目,开展各类培训达3483人,项目实施总面积达49490亩,推广面积58880亩,成校自有实施基地2个。全区乡镇成校年培训总量8928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6.21%。全区中小学当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871.6万元,竣工校舍建筑面积20455平方米。中小学当年投资454万元,用于教学条件装备、改善办学条件。全区累计已有20所学校建起了校园网络;中心小学及中学都拥有一个以上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拥有量已达4258台,机生比初中为1:10.3、小学为1:14.04;中小学图书藏量达到148万册,生均图书初中为31.2册、小学为26.4册。全区教育经费总收入18212.9万元,比上年16035.6万元增加2177.3万元,增长13.58%。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4313.1万元,占总收入的78.58%,比上年增长12.13%,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0260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56.33%,比上年增长6.90%;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3966.4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21.77%,比上年增长28%;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86.7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0.5%,比上年增长23.5%;社会捐资办学135.8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0.75%,比上年减少1.73%;事业收入2303.3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12.64%,比上年增长23.38%,其中:杂费收入1458.4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8%,比上年减少9.3%(原因:2005年比2004年减少学生4969人);其他收入1460.7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8%,比上年增长15.29%。全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的0.4个百分点;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207.27元,比上年增长6.93%。初级中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3164.9元,其中生均公用支出397元。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为1807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178元,比上年增长8.2%;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2881.1元,其中生均公用支出363.1元。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为1709.6元,比上年增长18.61%,其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90.4元,比上年增长35.53%。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南浔区位于湖州市东北部,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东南邻桐乡市,东北毗江苏吴江市,南连德清县,西北接吴兴区。总面积716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
气候概况: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C-16C之间,1月气温最低,平均2.8C-3.8℃;7月最高,平均28C-28.3~C。年平均雨日142-155天,平均降水量在1050—185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为78%左右,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左右,无霜期224—246天。年日照为45%,气候温和宜人
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栽培植物以水稻、大麦、小麦、豆类、油菜为主。桑品种资源丰富,有全国著名的桑树良种——湖桑。目前栽培的优良桑品种有农桑12号,农桑“号等。蔬菜作物水旱俱有,优良品种有南浔大头菜等。豆类作物以菱湖白扁豆著名。区内动物种类繁多,以盛产淡水鱼而闻名遐迩,主要经济鱼类除了号称“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外,还有鲤鱼、鳊鱼、鳜鱼、鲈鱼、银鱼、鳗鲡等。河蟹、甲鱼、黄鳝、河虾等名特优新产品的人工养殖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无脊柱动物主要是家蚕。家畜中优良品种有湖羊、獭兔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优良品种有“温氏鸡”。
旅游资源:南浔是省级旅游区,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较多,丰富的物产与发达的交通引人入胜,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南浔镇有全国文保单位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以及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丝业会馆、刘氏梯号(红房子)、求恕里等古建筑群。南浔古镇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并相继获得了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镇等荣誉称号。菱湖的“桑基鱼荡”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传统养鱼生态农业模式,2003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资源最高等级——五级标准。南浔区还是全国古桥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所辖南浔、双林、菱湖、善琏等都是著名的江南古镇,形成了中国少有的古镇群落。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调整后,南浔区辖9个镇,34个社区(居委会),221个行政村。南浔镇辖52个村委会,“个社区:练市镇辖41个村委会,2个社区;双林镇辖33个村委会,5个社区;善琏镇辖15个村委会,2个社区;旧馆镇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菱湖镇辖28个村委会,5个社区;和孚镇辖2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千金镇辖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石淙镇辖7个村委会,1个居委E人口]全区总人M51.4万人。其中南浔镇11.74万人,练市镇8.54万人,双林镇7.5万人,善琏镇3.05万人,旧馆镇1.8万人,菱湖镇8,4万人,和孚镇5.4万人,干金镇2.35万人,石淙镇1.49万人。

科学技术

科研攻关,2005年全区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攻关计划项目49项,其中市级以上18项。科研项目立项呈现出产品档次高,市场前景好的良好态势。湖州科峰磁业有限公司的“铜锌射频抗干扰磁性材料”被列入市技术创新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利税200万元,并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浙江世友木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型环保高效节能木材干燥窑技术开发”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区域支柱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75万元,实施后每年新增利润985.2万元。全区还承担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在技术合作上,南浔企业已开始走出国门,紧跟世界行业发展的前沿,与世界同行业顶级企业、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承接他们的技术转移,引进了技术、引进了智力、引进了资金。双方进行联合攻关、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为企业技术整合集成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如浙江巨人电梯有限公司开发的“节能超高速电梯”已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电梯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被批准为省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该公司又与世界第三大电梯生产厂商芬兰通力集团强强合作,引进消化吸收了通力集团的先进技术,使该公司迅速成长为一个年产值超2亿元的区域电梯龙头制造企业。建区以来,全区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9项,居全市前列。通过示范企业的带动,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为加快全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火炬计划,2005年全区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18项,实现产值8.9亿元,利税1.7亿元。其中湖州长城电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绿色耐局部放电绕组线”、湖州东科电子石英有限公司的“高纯碳化硅(SiC)舟”和“拉制光导纤维石英管”、湖州抛光磨料磨具总厂的“HM-7不锈钢光亮剂”等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据初步统计,这7个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全年共新增高新技术产值2.7亿多元,利税0.65亿元,进一步加快了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化转变,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南浔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区域经济产业档次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全区乃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星火计划,2005年全区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星火计划项目15项,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01亿元、利润0.21亿元、上交税金0.13亿元。新上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项、市级2项。湖州茂业食品有限公司的淡水鱼养殖及深加工、湖州市南浔旧馆绿色稻米专业经济合作社的“优质高产无公害稻米”等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生产基地。通过湖州茂业食品有限公司“淡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基地”,浙江湖州鸿远电机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管状电机产业化等4个国家星火项目的开发”,2005年新增产值1.2亿元,创利税11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区“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星火产业带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推动星火计划的实施,更好地发挥星火科技的示范辐射作用。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创新,全区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到2005年底,浙江长城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湖州新元泰微电子有限公司等80家企业与全国56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其中:浙江南方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州越球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实验室。湖州东科电子石英有限公司、浙江沃克斯电梯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国外大公司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浙江恒基电源有限公司的6—DZM—15AH电动助力车用高能量环保型铅酸蓄电池等19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浙江南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集成光波导芯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通过这批项目的实施,2005年新增销售收入8亿多元,利税8600多万元。湖州生力电子有限公司的SMT绿色环保工艺等一批高技术项目的开发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浙江尤夫工业纤维有限公司的拒海水涤纶工业纤维的开发,2005年新增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利税1065万元。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的高频数字网络电缆的开发,使2005年新增销售收入3500多万元,利税250多万元。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全区行业技术进步,增强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对享有自主产权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起了着关键作用。2005年全区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工作要求,共组织申报了77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科技攻关和重点技术创新专项。其中:省级以上17项,占22%;市级37项,占48.1%;区级23项,占29.9%。湖州先登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变频电机用纳米材料耐高温抗电晕特种电磁线”、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的“高频数字网络电缆”、浙江久立不锈钢管有限公司的“石油工业用超大口径不锈钢焊管开发”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科技项目的开发,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加快。其中湖州先登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8.34亿元,利税0.76亿元,分别比04年增长了34%和50%。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78亿元,利税0.61亿元,比04年增长了190%和168%。浙江久立不锈钢管有限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9.02亿元,利税2.8亿元,比04年增长了222%和236%。通过一大批科技计划项目的培育和实施,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8.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9%,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0.4%,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1.2%。2005年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到2005年为止,南浔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分别占全市113家的28.3%,24家的29.2%。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加快了科技与产业化投入的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南浔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批企业实施了一大批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重大科技项目的财政支持,浙江南方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玻璃基离子交换集成光波导器件”项目和湖州长城电工科技有限公司的“H级芳香族酰胺自粘性漆”项目被列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个项目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利锐近2200万元。同时企业纷纷加大了科技研发和投入,据监测,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6%,据对2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抽样调查,其研发经费抽入占销售收入比率达到了5.2%。全年完成工业性技改投入45.57亿元,其中高新技术工业性投入11.88亿元,占26.1%。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高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促进南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7元,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46元,增长14.5%。危房改造,推进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68.52万元,改造25户面积达6781平方米。最低生活保障,2005年全区有城镇低保对象1229户1747人(含家婚知青500人),农村低保对象2342户4765人,低保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1.32%。共发放低保金604.3万元,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社会保险,2005年,社保覆盖面和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1040人、净增2176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3785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8210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全区累计落实参保13902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1.7%,超过省定目标近11个百分点。社会福利事业,2003年,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南浔区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步骤和有关要求。各镇都按要求制定了敬老院的改、扩建计划和具体的集中供养实施方案。2005年,全区628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已经完成集中供养576人,集中供养率达91.7%,其中善琏镇达100%。完成南浔敬老院(福利院)建设任务,总建筑面积8867平方米,建筑单体6幢,绿地率40%,拥有床位200只,总投资1200多万元。

社会治安

2005年,全区共破获刑事案件2268起,其中现行案件1628起,比2004年分别上升7.44%、7.74%。发生的9起“七类案件”全部破获。共刑拘638人,逮捕576人,移送起诉701人。与2004年同期相比,刑拘、逮捕、移送起诉数分别上升16.42%、15.43%和17.22%。把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等严重刑事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作为全区刑侦工作的主攻方向。继续强化“命案必破”理念,及时侦破现行命案。先后成功侦破“2.20”、“3.27”、“4.07”三起凶杀案,将犯罪嫌疑人一一抓获归案,现行命案侦破率达100%。继续强化对多发性侵财案件的侦破力度,掀起了一场以“两抢一盗”为重点的多发性侵财犯罪打击战役,形成全面围剿“两抢”犯罪分子的严打高压态势。与此同时,以开展严厉查禁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为载体,加大了对重大赌博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查处赌博案件214起,其中省督案件2起,万元以上赌博案件54起。以“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为目标,广泛发动,全面打响禁毒人民战争,侦破贩毒案件3起,吸毒案件9起,共抓获各类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20名,共收缴毒品海洛因13.8克,K粉18.3克,摇头丸131粒。以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加大了对偷税骗税、职务侵占、金融诈骗等严重经济犯罪案件的侦破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2005年经侦部门共破各类经济案件13起,追缴经济损失1085.4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