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门镇地图
泗门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物古迹
泗门镇境内拥有目前余姚市内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其中有状元楼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谢氏宗祠、成之庄等市级文保点4处,大学士第、大方伯第等重要文物古迹7处,皇封桥古村落被市政府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皇封桥古村落:皇封桥村位于泗门镇东部,是一个以桥命名的村庄。村内小桥、流水、人家,四时鸟语花香,一派江南水乡风光。该村河多桥高亦多,有太平桥、万顺桥、许家桥、吴家桥、杨巷桥、落马桥、乐城桥,燕翼桥、申明桥、皇封桥等古桥梁十余座。皇封桥是东西要道主桥,桥长7米、宽2.5米三板两栏子的三洞引桥,东西方各垒石阶五级,朝南栏板上刻有篆书“皇封桥”,字迹柔里见刚,书风古中出新,相传为晚清举人杨积芳所书。此桥是目前姚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石桥。在皇封桥周围尚有颇具规模的“杨晋泰”、“祥丰里”、“咸丰染店”、“同泰钱号”、“马鞍埠头”、“烧香埠头”等明清建筑。
状元楼:状元楼位于泗门镇万安桥西、市弄口北,是一幢三间两弄砖木结构的明代建筑,中间有一穿堂间,所有木柱的石磉礅已沉入地面,木柱、横梁、楼板等木结构亦呈深黑色,但楼檐四只转角依然往上翘着,当地老年人称为“五岳朝天”。该楼初建后曾为谢迁幼年时的读书房舍。据《归田稿》记载,房屋刚落成,正要搬迁,谢迁的母亲邹氏做产了。谢迁的爷爷看见儿媳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脸上长着七颗痣,异常高兴,他根据《诗经》“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诗句,给孙子起名谢迁,字于乔,号木斋,这孩子即是后来的谢阁老。谢迁从小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文章出众,于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举乡试第一名(解元),第二年连中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状元)。中状元后逐将原先读书的房舍作了扩建和修葺,改名称为“状元楼”。楼前中央高悬“状元楼”三个大字匾额,字迹清爽,苍劲挺拔,刚强有力。该楼于1997年3月列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状元楼先居住两户人家,东侧是谢阁老的第十五代子孙,西侧是谢阁老的第十四代孙。状元楼西侧有一长18米、宽6.5米、深两米、四周驳以石坎的水池,相传是谢阁老少年读书时的洗砚池。池水曾多次防治了附近的火灾,号称清平池。
历史名人
泗门宋时置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明成化年间位显望重的阁老谢迁,浙东著名抗倭英雄谢志望,金融专家、解放后曾任外交部驻英国商务参赞谢天寿,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南京政府妇女界领袖之一的吕晓道等英才,都诞生在这块充满灵气的土地上。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现代三位教育家之一的杨贤江先生也曾在泗门求学、任教,曾留下“一切根基皆诚意”之言。谢迁:谢迁(1449—1531),明浙江余姚泗门人,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1475),会试第一,授修撰,累迁左遮子。孝宗即位,进光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晋詹事兼侍读学士入内阁。十一年,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秉节直亮,处事明敏。武宗即位,请诛刘瑾不听,引疾告归。后刘瑾矫旨夺其诰命。瑾诛,复职,致仕。有《归田稿》。
谢志望:谢志望,字见甫,号道渊,余姚泗门人。监生。生于明嘉靖七年(1528)十月十四,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闰十一月初一。是明代内阁大学士谢迁的长玄孙,浙东地区著名的抗倭英雄。
泗门镇-行政区划
辖东蒲、镇南、上新屋、海南、镇北、泗北、陶家路、万圣、相公潭、谢家路、夹塘、小路下、湖北、楝树下、大庙周、水阁周等16个行政村和东大街、西大街、汝湖、后塘河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总户数21505户,常住人口62978人,99、9%是汉族。少数民族有83人,涉及苗、壮、布依等12个少数民族,大多是婚嫁来泗的。社会事业
泗门镇全镇总人口2003年末为626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0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全镇共有小学8所,普通中学3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生入学率为100%。全镇拥有文化馆(站)5个,影剧院1所。全镇共有卫生机构14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8所。泗门镇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优秀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佳绿化乡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百佳乡镇示范工会、省先锋工程“五好乡镇党委”、宁波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试点镇等荣誉称号等荣誉称号。泗门是江南古镇,素有“名邦之源”、“阁老故里”之誉,人杰地灵,有深厚的人文优势。尤其在明代,谢氏一门,官宦相承,由是在泗门甲第连云,造成“夹河一里许,雕瓮碧瓦,翠耸鳞比”之景观。自然地理
地形地质:泗门镇地势平坦,境内地势由南向北呈丘陵——平原——滩涂——海洋台阶式格局,大部分为平原,系宁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3—5米。大古塘以南为山湖海积平原,成陆于公元10世纪前,由全新世晚期海积物和湖积物交互沉积而成,组成物质为粘土及西粘土,局部夹有泥炭。大古塘以北为滨海海积平原,系公元11世纪以来,杭州湾携沙淤涨而成,组成物质为西粘土、西砂土和粉沙,地势略高于大古塘南部平原。水文状况:镇内平原上江河纵横,有临周江、临泗江、大沽塘江、陶家路江、谢家路江和北排江等。其中陶家路江,全长10.5千米,镇级河道28条,总长82.55千米,村级河道28条,总长37.19千米,正常蓄水315.14万立方米。
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228天,年降水量13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