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吉林市地图 > 蛟河市地图 >
松江镇地图
松江镇相关地区地图:

居民生活状况

解放至1985年,新建住宅区有方塔新村、白云新村、仓城新村、凤凰新村、谷阳北村、人乐新村等10处,累计建房200余幢,共8000余套、40余万平方米。全镇共有新旧房屋26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23万平方米,私房24万平方米。1985年,居民人均年收入1052元,劳均1784元,平均赡养0.7人;享受公费医疗、劳保或半劳保人数占79.5%;消费结构,食占57.6%,用占24.2%,穿占17.3%,住占0.9%;每百户有电视机99台(其中彩色23台)、洗衣机56台、电冰箱10台。

社会事业

通波塘、人民河、大涨泾、古浦塘、洞泾港、沈泾塘等8条县级航道流经镇区。市河和护城河道在70年代基本填平。全镇现有石桥12座,水泥桥、石座水泥桥41座。1985年,水路客运仅存松江至金山、平湖一线。该镇供水有日产5万吨的自来水厂,供电有低压线44公里,1985年供电13813万度,其中工业用电8364万度,照明用电4208万度,其他用电1241万度。全镇有路灯678盏。近代邮电通信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985年,该镇除设县邮电局外,尚有大仓桥、妙严寺、中山街、平桥、北门等5处邮电所。电话用户有1828户,话机1945部,平均每百人2.6部(另有18个单位小交换机总容量2350门,话机1775部)。

经济发展

全镇社会总产值完成4385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3108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00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9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62元,第三产业及民营产值实现20465万元,招商引资累计完成12037万元;固定资产累计14147万元;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650万元。全镇的各类企业达到了1460户,全镇第二产业实现总产值16292万元,生产型企业实现产值15352万元,矿产业实现产值940万元.

历朝农业重镇

该镇自唐宋以来,手工业、商业日益兴盛。明代,米粮业和纺织业十分发达,运输和加工等业随之发展。清末民初,米商云集秀野桥、仓桥、跨塘桥“三滩”和北门外、白龙潭畔一带,粮食年上市量达60~70万石(约5万吨)。镇上商业繁荣,抗日战争爆发后,屡遭日机轰炸,继又被纵火焚烧,十里长街大半变为瓦砾。解放后,城市面貌日渐改观,特别是1978年后,市貌更日新月异。1985年,县供销社在该镇设有15个专业公司、1个贸易中心和1个食品厂,有商业、服务门市部216个,职工2470人,年营业额8188万元。县物资局下设7个专业公司、1个贸易中心和2个门市部,有职工391人,年销售额8876万元。镇粮管所设有10个粮油供应站,职工175人,年供应平、议价粮食1472.5万公斤,食油95万公斤,其他农产品46万公斤,年营业额731万元,其中平价650万元。此外,还有其他系统和乡村集体开办的商店企业。80年代起,个体商贩迅速增加,至1985年,已登记营业的有835户,934人,年营业额452万元。全镇设6个农贸市场,副食品购销旺盛,年成交额978万元。该镇商业网点,以中山中路自谷阳路至人民路一段最为密集。规模较大的服务业单位有松江饭店、县府招待所、红楼宾馆。

交通设施优良

清末起,先后出现火车、汽船和汽车。解放后交通运输发展迅速,1985年,境内除沪杭铁路外,公共汽车有郊区线路10条,通上海、闵行、青浦及县内7个乡镇。镇内有公交东玉线自东门至玉树路,全长4.5公里。公共汽车日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镇上有4万余辆自行车。解放后,在镇内修筑、延伸、新辟沥青、水泥道路15条,长13.5公里,构成方格网络;另有铺设弹石或水泥路面的巷弄百余条,长约24公里。

资源优势

松江镇有丰富的林木和水利资源,盛产几十种山野菜、野果、药材、野生动物和野生食用菌。旅游资源方面,已经开发的有金蟾岛、额赫岛、南尖哨、临江门和插树岭农家乐旅游区。现有康大腊山、杉松岭、参鹿场水库等景点等待开发。我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文化丰厚浓郁,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前景广阔,是投资者理想的宝地,经商者发财的摇篮。

医疗卫生设施

医疗卫生有县中心医院、县中医院、方塔医院、镇卫生院、仓桥卫生院、五里塘卫生院等6所综合医院,另有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防治院、精神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4所专科医院,还有卫生防疫站、医疗救护站等卫生单位。全镇有中级职称以上医务技术人员908人,医院病床875张。全镇有公厕118座。城郊有机械化垃圾总堆站和污水处理厂各1个,每日加工、处理垃圾100吨、污水207万吨。198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全镇有绿地面积1090亩,其中公共绿地490亩,绿化覆盖率约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4.2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