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县地图
松溪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松源镇,代码350724100,辖5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东门居委会、~002_南门居委会、~003_西门居委会、~004_北门居委会、~005_水南居委会、~201_东门村、~202_南门村、~203_西门村、~204_北门村、~005_水南村、~206_钱园桥村。郑墩镇,代码350724101,辖15个村委会:~201_郑墩村、~202_洋墩村、~203_黄沙村、~204_青山村、~205_九龙村、~206_双源村、~207_南坑村、~208_新甫村、~209_梅口村、~210_万前村、~211_前进村、~212_夙屯村、~213_张屯村、~214_杉溪村、~215_林屯村。渭田镇,代码350724102,辖19个村委会:~201_吴村村、~202_溪尾村、~203_源头村、~204_株林村、~205_杉坑村、~206_小黄沙村、~207_竹贤村、~208_角岐村、~209_木丘村、~210_东边村、~211_仙槎村、~212_山镇村、~213_潘墩村、~214_项溪村、~215_渡头村、~216_巨口村、~217_董坑村、~218_上塘村、~219_渭田村。河东乡,代码350724200,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水东居委会、~201_河东村、~202_长巷村、~203_长江村、~204_大布村、~205_横垅村、~206_岩后村。茶平乡,代码350724201,辖10个村委会:~201_茶平村、~202_林下村、~203_山头村、~204_前坑村、~205_吴屯村、~206_刘屯村、~207_黄屯村、~208_高洋村、~209_官路村、~210_铁岭村。旧县乡,代码350724202,辖12个村委会:~201_大黄沙村、~202_船坑村、~203_东厝村、~204_游墩村、~205_马坪村、~206_旧县村、~207_岩下村、~208_六墩村、~209_李墩村、~210_下段村、~211_官村村、~212_洋前村。溪东乡,代码350724203,辖10个村委会:~201_东源村、~202_雷畲村、~203_朱源村、~204_溪东村、~205_西边村、~206_举上村、~207_古弄村、~208_西洋村、~209_周墩村、~210_竹洋村。花桥乡,代码350724204,辖12个村委会:~201_花桥村、~202_车上村、~203_长衍村、~204_官后村、~205_村头村、~206_招沙甲村、~207_源尾村、~208_九蓬村、~209_大浦村、~210_寺坑村、~211_路桥村、~212_塘边村。祖墩乡,代码350724205,辖11个村委会:~201_刘源村、~202_登山村、~203_下店村、~204_上店村、~205_严地村、~206_溪后村、~207_山源村、~208_坑口村、~209_溪畔村、~210_岭完村、~211_甫场村。社会事业
各项改革:大力实施农村“核心建设工程”,完善“四个一”捆绑帮扶机制,下派村支书34名、科技特派员47名,选聘农村“八大员”842名。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生态公益林、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99个村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工作,集体林权登记发证面积7200公顷,发放林权贷款387万元。扎实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县工艺美术厂、人造板厂、刨花板厂、郑墩茶场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松源镇撤镇设街工作有序进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体制全面落实。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月”活动,引进工业项目33个,总投资1.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50万美元,增长2.2倍;实际利用外资363万美元,增长71.2%。各项事业:落实省、市科技项目5项,推广科技成果和新产品40项。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通过省、市复查验收;渭田中心小学迁址重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县一中田径场建设完成围墙、天桥、篮球场和塑胶跑道建设,县实验小学文虎楼建设完成5层框架结构,县三中扩建完成地质勘探,县成教中心综合楼正在装修。组建松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建成县医院病房楼,完善渭田、花桥、祖墩、郑墩、溪东、旧县等乡(镇)卫生院设施。完成16个自然村光缆联网工程,全县光纤入网和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0%、98%。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9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9%,化学需氧量减少2.9%。
人民生活:加强劳动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0人。企业养老、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00人、7000人和1.1万人,全面完成市里下达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推广,参合率达83.4%,同时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月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50元、60元,发放补助金525万元。全面落实农村学生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和补助资金300多万元;积极开展救灾救济和慈善事业工作,成立县慈善总会,救济和扶持3500多人。认真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登记移民1107人,争取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99万元。出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积极解决城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基础设施: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增长35.4%。其中:X830旧回线交战路建设全面竣工,省道302线松溪段改造全线开工,省农村客运站建设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松建高速公路环评、水保、地震、地灾四大评价报告通过专家评审;解放街、河东桥、奎光塔夜景工程全面完成;城北路拓延工程完成水泥路面铺设,完成东大路、城北路、交战路部分自来水管道改造,实现一、二水厂管道联网;滨河小区及旅游酒店开发用地通过市政府审批,挂牌出让各项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下甸仔文化广场建设完成立项,正在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河东公园建设完成整体规划,将与河东住宅小区开发同步进行。滨佳花园、明珠豪庭等5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基本完成,东方名城等5个项目正在建设,房地产动工总面积44176平方米,竣工面积24897平方米。松源二级电站大坝、厂房建设基本完成;110kV松源变电站扩建正在施工,新增一台主变容量3.15万kV安变压器;35kV郑墩、旧县输变电工程土建基本完成,正在建设厂房。
历史沿革
位置: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县境介于东经118°33′~118°55′和北纬27°24′~27°51′之间。按公路里程计算,东去庆元县城48公里,东南至政和县城27公里,西至建阳县城107公里,北抵浦城县城75公里。境域:三国吴建东平县,其时县境含今松溪和庆元、政和县部分地域。五代南唐建松源县时,县境为今溪东、渭田、旧县、河东、茶平、松源(不含钱园桥行政村)等乡镇和介于庆元、政和两县之间的一块飞地遂应场(今政和县锦屏村)。宋至道二年(996),建安县的兴唐里(今郑墩乡西南部)、杉溪里(今郑墩乡东北部、花桥乡南部、松源镇钱园桥行政村)和浦城县的上元里(今祖墩乡除严地村以外的地域和花桥乡的北部)划归松溪县管辖,县境范围扩大。此后元、明、清各朝代境域不变。民国30年(1941),遂应场飞地因不便管理,经内政部批准划归政和县管辖。同年,花桥乡的上洋头、黄竹串两个自然村划归浦城县管辖。现县境北自松溪、浦城、龙泉三县交界点娘天黑路起,迤逦东南行经黄土隘、龙头山、仙庄隘、外岗寨、木城隘、百丈山、黄坑关至四枕岗头,与浙江省龙泉、庆元接壤,界长57.4公里(水平距离,下同)。自四枕岗头转西南行经寨岭隘、白云岩、雷打岩转西北行经红门隘、柯厝桥至金峰山,与政和县毗连,界长50.4公里。县境西部有建阳县的凤凰、枫坑、北盂坑等村落境地楔入松溪县花桥、郑墩两乡境内,界长20.5公里。县境西北从塘边的六村以西500米处,沿山脊北行经半天仔,折东北行经刘源西北的翁源隘、下仓村西的仙锋山,沿北行经严地村西径距1.4公里处,继续北行至山镇西北五里牌岗,折向东北至鸡蛋岗、盔甲岭凉亭、王白坝、观音尖至娘天黑路,与浦城县为邻,界长54公里。全县境界总长182.3公里。县境东至百丈山,西至半天仔,东西宽约34公里;北起娘天黑路,南至雷打岩,南北长约49公里。县境南宽北窄,形似桑叶。全县土地面积1043平方公里,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0.86%。,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东平县,宋开宝八年(975)改名松溪县。历属永安军、建州、建宁路、建宁府、建安道。1949年5月14日解放,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福安专区、南平地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两度与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2000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453人,其中:松源镇33201、郑墩镇16891、渭田镇22038、河东乡13512、茶平乡13109、旧县乡13450、溪东乡11136、花桥乡10944人、祖墩乡8172人。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2003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15.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2008年,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松源镇,设立松源街道办事处。
重点项目
健全项目工作机制,成立县项目办,狠抓项目策划、引进和落地工作。全县当年投资500万元以上新办项目16个,增长14.3%;当年投资50万元以上新办项目投资额2.14亿元,增长48.2%;增幅位居全市第二。在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中,中南工具、华韵工艺品、三维利纸业、梅松矿业等企业已建成投产;金色年华药业、宏兴竹业、张屯电站等项目正在建设中;旧回线交通战备公路项目国家已批准立项,即将启动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对接浙江,加快北连,同时主动加强与晋江市的对口帮扶,组织参加“6·18”项目成果推介会、“9·8”洽谈会、上海农展会等招商活动,积极承接浙江及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全县山海协作引进县外资金1.6亿元,增长89.2%;全年外贸自营出口701万美元,增长156.8%;增幅连续3年居全市第一。地质地貌
松溪县地处仙霞岭南端和洞宫山余脉交汇,中低山环绕县境四周,河谷平原分布县境中部溪流两岸,在山地与河谷平原之间,错综分布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构成松溪县四周环山中央低陷的层状总体地貌特征。全县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在北部溪东乡的龙头山,海拔1349米,最低点在西南梅口村附近,海拔170米。松溪干流依地势自东北入境斜贯西南。全县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40座,多分布在县境四周。主要山峰有湛卢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主峰湛云峰海拔1230米;龙头山,主峰海拔1349米,是松溪境内最高峰;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1031米;百丈山,主峰海拔1243米;长龙岗,主峰海拔1004米;鸡蛋岗,岗顶海拔1182米。经济建设
经济概况: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20.49亿元,增长13.2%;财政总收入1.1558亿元,增长11.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923万元,增长17.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亿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4476元,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57元,增长9.4%。年末金融各项存款余额25.5亿元,增长30.1%;各项贷款余额13.9亿元,增长51.6%。工业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15.44亿元,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5家,新增8家,实现产值11.44亿元,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3.4,比上年提高8.8个点。“松溪绿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松溪绿茶”、永顺机械“永动”、华韵竹木“好管家”商标获得省著名商标,永顺机械获得“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亚达集团被确定为省品牌农业金奖候选企业。农村经济。实现农业总产值11.94亿元,增长6%。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粮食播种面积1.2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6.46万吨,增长4%。茶、竹、烟、菜四大特色产业喜获丰收,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500多万元,启动建房1800户,其中建成一层以上960户。完成土地治理547.3公顷,新增耕地34.5公顷、节水灌溉面积62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0.12万公顷,完成烟基项目118个,修复水毁水利工程18处,建成山地蓄水池8个、竹山机耕道52千米,硬化自然村公路10.5千米、改造农村公路危桥5座。项目建设。列入全县在建和预备重点建设项目28项,其中在建20项,完成投资3.7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6%。在建项目中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化生态茶园、烟基设施、土地整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亿田硅业、天天喜油脂化工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永顺机械厂扩建等10个项目按时完成;省道302线松溪段改造基本完成。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增长31%。引进项目85个,注册资金9392万元,总投资2.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0个,总投资1.5亿元,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山海协作引进资金2.5亿元,增长12%。改革开放。下派村支部书记36名,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成林权登记6.73万公顷、发证6.2万公顷,登记、发证率分别为93%、93.4%,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非转经”(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资产收益增长40%,上缴利税700多万元。全年实现外贸自营出口11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4万美元。社会事业。开展科技项目评奖活动,落实科技项目26个,开发新产品和推广科技成果40项。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项目4个,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推进,教育“两项督导”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建立县乡村区域性远程会诊系统、合理用药电子监控系统,启动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点。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完成旧县、茶平乡文化站改造,在建渭田、花桥、河东、松源4个乡镇文化站,建成11个农家书屋、16个农村体育健身点。被评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民生保障。全面落实强农惠民政策,共发放各类补助金1100多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6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城镇居民医保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新农合参合率达98%。出台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养老保险政策,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多方筹措资金,扩大下岗失业人员社保补助范围。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发放救济金681万元。实施“造福工程”和“复明工程”,搬迁225户850人、为13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新建沼气池1060口。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0.6万元。年初确定的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除了北环路中段、廉租房建设受征地拆迁影响需延期完成外,其他8个项目全面完成或按时序进度完成。农村经济: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51亿元,增长6.54%,是近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种植粮食面积1.09万公顷;烟叶面积1280公顷,收购中上等烟5.7万担,烟农交售烟叶收入3220万元,创原烟叶税708万元,获“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茶叶总面积4433公顷,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66.7公顷,茶叶生产企业“QS”认证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茶叶总产值8550万元,增长15.3%;留养新竹815.2万株,新开竹山机耕道136千米,年产清水笋罐头10310吨,加工竹材750万根,竹业总产值3亿元,增长15.4%;蔬菜播种4700公顷,实现产值1.03亿元,增长7.1%;建立中药材基地1293公顷。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土地开发整理186.7公顷,改造中低产田233.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300公顷,修复水毁水利20处,建成山地蓄水池37个,建设沼气池1000口。
工业与民营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5亿元,增长4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35家,新增19家;实现产值6.55亿元,增长78.1%,居全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县注册登记私营企业345户,增长21.9%;注册资金8.7亿元,增长25.4%。全年工业企业上缴税收5180万元,增长20.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民营经济产值6.03亿元,占92.4%,增长60%,民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基本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