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丽水市地图 >
松阳县地图
松阳县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通讯:长途电话进入全国长途电话网,承办公众传真电报、国际电报、国际电话业务。至2002年底,有手机用户27000余户,手机网络覆盖全县各乡镇,电话用户36445户,实现了大部分村委会通电话。文教卫生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有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视台、新华书店、影剧院等文化娱乐设施。全县有中学23所,小学25所,幼儿园165所。有医院、卫生院、保健站、防疫站等卫生设施。
教育:全县有完全中学2所、职业中学2所、初级中学27所、小学331所,教师1760名,在校学生29434名。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巩固率100%。松阳一中为省一级重点中学,1997年高中毕业生升学率68.5%。幼儿园78所,县实验幼儿园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松阳师范学校以“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表彰。
卫生:全县有乡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29个,床位40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21人,副主任医师以上14人。上游遂昌造纸厂、境内松阳造纸厂已转产,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境内无地方性疾病。

松阳特产

松阳县名优特产品种丰富,松阳晒红烟生产历史悠久,为传统出口商品,以其叶大片厚、色泽红亮、气香味浓著称于世,畅销亚、非、欧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松阳为全国7个晒红烟出口基地县之一。高岭土储量丰富,品质优良,矿石及各种涂料、填料出口日本,销往台湾省;各种普通和异型耐火器材畅销国内各大冶金企业。
松阳茶叶:松阳茶叶,史载三国时即已形成规模,至明清,产茶名声愈盛。据《松阳县志》所录,1929年,松阳茶叶荣获西湖国际博览会一等奖。近年来,该县在继承茶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制开发出"银猴"、"玉峰"、"万寿茶"等七个名茶。1984年,松阳"银猴"被评为省级名茶。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评为中国文化名茶。"松阳玉峰"在1988年被评为省级名茶。同年,松阳茶厂精制的"眉茶"荣获世界第24届食品博览会棕搁奖。松阳所有的名优茶具有共同特点:采摘细嫩,加工精细,外形内质各具特色,具有高山名茶的品质风格,不愧为茶中之珍品。那嫩绿清沏的汤色,鲜醇爽口的滋味,和浓郁鲜爽的香味,无一不令品茶人叹服。松阳白茶:具有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其外形细秀,形如凤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润,风质香气,鲜爽馥郁;滋味甘醇;富含人体需要的13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为6.29%,高于普通绿茶一倍。松阳银猴茶:条索紧结肥壮、色泽翠润、银毫显露、粟香持久、滋味浓鲜、汤色清澈绿明,叶底嫩绿明亮。畅销上海、江苏、安徽、北京等省市,并多年批量出口港澳地区和德国,深受客商和消费者喜爱。
松阳银猴茶:1990年被评为杭州国际茶文化节文化名茶,银猴茶、玉峰茶多次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名茶。枫坪金枣柿产于玉岩枫坪一带,去皮晒干,状如黑枣,无核无渣,香甜可口,年产10余吨。赤小豆又名“松阳大红袍”,松阳传统特产,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含量丰富,极具营养价值,因子粒色泽深红而得名,主产于玉岩山区,年产量约120吨。各种茶具、餐具、珠宝盒、工艺手杖出口欧美、东南亚及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松阳端午茶,端午茶是流行于浙南古县松阳民间的传统保健茶饮。其源上溯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每逢端午佳节,百姓上山采取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备饮得名。天草端午茶是本厂为弘扬民族传统保健茶饮文化对端午茶之配伍制作工艺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工艺技术精制而成,既保持传统风味,又强化了保健功效。本茶选料考究。其原料主要采自国家生态示范区的原始山野,纯野生、无污染。主要由藿香、野菊、陈皮、桑叶、菖莆、山苍柴、坚七柴、鱼腥草等二十余味草药配制而成。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强身健肾、芳香化湿、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养颜减肥、御防感冒之作用。天草端午茶芳香自然、口味纯正、携饮方便、老少皆宜、长期品饮、延年益寿。实是居家旅行必备之理想茶饮。
松阳苦丁茶,松阳苦丁茶又名皋卢、瓜卢,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饮品。远在东汉时的《桐君录》中就曾记载作为贡品供皇家享用。现代医学证明:苦丁茶具有显著的保健作用和药用疗效: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便、解酒功能,对咽喉肿痛、口腔炎、牙龈炎、便秘等疾病效果显著。常饮苦丁茶,无任何副作用,还能明显降低人体氧自由基、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洁净体液水分,使体细胞有健康清新的生存环境。对强致癌物质,如亚硝氨及毒、污、臭等有抑制作用。能从根本上防止癌变,改变血液粘稠度,扩张微血管,改善人体生态平衡,增强免疫、活血舒筋、健脾消胃、健脑、明目、抗衰老、抗癌防癌,对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富贵病有显著疗效。茶叶用温开水冲泡,其茶叶明亮,晶莹剔透、香气高雅、滋味鲜醇、叶茎自然舒展,直立飘浮于水中,叶片呈翠绿色,比鲜叶时更鲜艳,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松阳大红袍赤豆,松阳大红袍赤豆籽粒色泽深红,呈圆筒状,干籽坚硬晶莹,易煮烂,粉质细而软润。一般千粒重130-180克,在小豆中属大粒型。产品脂肪含量14-15%,蛋白质为36-38%,并富含B族维生素和钙、镁等矿物质,是制作豆沙的优质原料,也是夏令消暑的优质饮料。还可作药用,有利尿除湿、和血排浓、消肿解毒的功效,通常用来主治水肿、脚气、热毒痛肿等病症。“松阳红”大红袍赤豆曾获浙江省首届优质农产品奖。
松阳晒红烟,松阳晒红烟(又名松阳晒烟)以叶大片厚、气香味浓闻名中外,主销埃及、马里、几内亚、德国、菲律宾、比利时、科威特等国家。曾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之一。松阳也被定为全国七大晒烟出口基地之一。松阳晒红烟,历史悠久。据载:“明代万历年间,福建人经商吕宋(今菲律宾),携回烟叶种子,于福建永安各地广为种植”,“明朝末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南下攻闽。福建人不堪凌扰,乃携眷入浙,迁居松阳,由此即传人烟叶种植”。由此可见,松阳晒烟是由著名的吕宋烟在松阳古市盎地上同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土质松软、结构良好、PH值相当、夏季炎热等)的结合中孕育而成的新的优质烟叶。松阳晒红烟的品种很多,其中以望松乡六都烟叶为上乘,素有“松北大烟”的美称。松阳烟叶在长期种植中,经过反复选种、引种、杂交,单培体育种等试验,已培育出“蒲扇烟”、“牛舌烟”、“松选十四号”等品种。尤其是“松选十四号”产量高、品质好、早熟、耐病。晒红烟的烟丝是刨出来的。新鲜烟叶用烟片夹子夹住,经过暴晒后,会呈现出亮红的颜色,并有浓郁的烟香。刨烟丝时,将几十张烟叶码压在一起,紧紧固定在呈斜面的刨床上。刨刀的外观与木匠用的刨子类似,但刨肚要大得多,以容纳刨下来的烟丝;刨刀长约六七十厘米,宽约30多厘米,像一条微型的船。刨时为了润滑,往往要上油,同时也使得烟丝油亮润泽,外观上好看得多了。
松阳十大特色小吃,1.松阳薄饼:端午节吃薄饼是松阳传统的饮食习俗之一。松阳的薄饼以皮薄、馅料精细著称,每逢端午节,人们多用木耳、香菇、金针菜、竹笋、豆芽、黄瓜、春分豆、豆腐干、煎鸡蛋、猪肉、田螺头等等切丝、切丁拌炒煮熟当馅,以面粉和水烙制成薄薄的圆皮,放上各种菜肴馅料,将饼皮卷包成竹筒形状作为食品。薄饼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做,是松阳最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2、黄米粿:黄米粿是将松阳高山中一特有灌木烧成灰,沥取其汁,用以浸泡上等梗米至米色橙黄,冲净蒸熟,置石臼中捣成团,然后分切小块,趁热将其揉压成扁圆或长条形即成。黄米粿色泽晶莹,清香宜人,柔韧可口。用肉丝、青菜、冬笋丝等爆炒,色味最佳,为松阳民间传统节庆或招待贵宾之佳肴。3、清明果:松阳民俗,清明食青果,能驱邪避毒。此果用鲜嫩蓬蒿捣成糊与米粉和匀作皮,包入笋丝、粉丝、豆腐、咸菜等馅或用赤豆、芝麻末等甜味馅料,捏成椭圆果状或饺子形状,两面贴上箬叶或柚子叶,放锅中蒸制而成。其色泽翠绿,味道清新且带蒿香,食之别有风味。4、麦豆饭:清明过后,松阳当地麦豆陆续上市。农家会选取新鲜麦豆粒和上等糯米,加入松阳竹叶烟熏火腿心或腊肉切碎的肉丁,放入盐、味精等调料在锅中稍炒入味,再加水焖熟。焖熟的麦豆饭具有麦豆的清香和火腿的熏肉香,绿红白三色相间,风味绝佳,令人垂涎,是农家待客的佳肴。5、延寿乌饭:农历四月初八,松阳人有吃乌饭的乡俗。据说是叶法善发明的一种道家保健食品,称“青精饭”,久食可以延年益寿,容颜焕发。乌饭是取一种乌饭树的树叶,沥汁浸米,待糯米染成乌黑后炊熟,再配以白糖、腊肉、红枣、香菇等佐料,放油锅内拌炒而成。乌饭色泽黑亮,粒粒晶莹饱满,营养丰富,风味独特。6、灰汁糕:重阳节松阳民间有做灰汁千层糕的习俗。以籼米粉用灰碱水或丝瓜叶汁调制糊状蒸制,用蒸笼炊熟一层薄浇一层,至笼盈满止,一层层熟后分明可揭。取其“百事吉利,年年长高”的口彩。灰汁千层糕可配以其它佐料,煎炒或烧汤均可。7、八宝灯盏盘:将调稀的面糊,用勺舀少许倒入既定的圆形铁模勺中,随即放上带有的胡萝卜丝、咸菜丝等八宝菜原料,再复以面糊,入油锅炸至黄褐色时取出,即成八宝灯盏盘。松阳街头时见这种小吃,路人腹肌眼馋,可随见随买,趁热即食,别有一番风味。在松阳靖居一带还有现做待客的习俗。8、松阳沙擂:正月十五擂沙擂。松阳民间元宵节吃得不是元宵,而是沙擂。用上白糯米,水浸三天后磨成浆,盛入布袋吊起,沥至不干不粘时取用,做成汤团。将无馅的糯米汤团煮熟后用爪篱从锅里捞起,倒入已放上擂制过的白糖、熟芝麻的托盘,滚三滚沾上一层芝麻而成,取其名沙擂,吃时软糯香甜,滑而不腻,独具特色。9、松阳糖糕:松阳民间过年都有做糖糕的习俗。选用上好的糯米粉加红糖加水和好,再把红糖、桂花、芝麻等撒在米粉里搅拌均匀,放入已铺好箬叶的蒸笼里蒸熟而成。做好的糖糕色泽暗红,香甜可口,也有人在米粉中放入鲜嫩艾叶捣成的糊汁,做出来的糕色泽青绿,又称青糕。10、仙草豆腐:相传叶法善在松阳卯山炼丹修仙时,夏季常常采集一种野草与大米磨浆同煮为食,人们将叶法善常食用的野草取名叫“仙草”。用鲜仙草放在锅里煮成汤汁,去渣后渗入米浆边煮边搅拌,直至煮成绿色的米糊,冷却凝固后即为仙草豆腐。食用时用刀划成如豆腐大小的方块,添加糖末、薄荷等调料,味道软滑芳香,吃后全身凉爽,暑气全消,是松阳夏秋季节一种流行的清凉小吃。
松阳十大特色菜肴:1、八宝菜:松阳人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炒制八宝菜。八宝菜是以红白萝卜丝为主,加入腌萝卜丝、豆腐干、腌白菜、香菇、冬笋丝、油豆腐丝、海带丝等等,凑成8样,用素油炒成一菜,故称“八宝菜”。因春节时,人们多吃荤腥油腻食物,八宝菜可消食化积用来开胃,同时过年吃“八宝菜”有家庭邻里和睦、万事和顺、八方进宝之意。2、山粉圆:除夕夜,松阳农家少不了上一盘热乎乎的山粉圆,祝一家人来年美满幸福,团团圆圆。松阳的山粉圆多用番薯粉、芋艿拌入鸡汤和肉卤汁,加少许碎肉、虾米和佐料,拌匀蒸制而成。食用时切成小块状、片状、条状等各种形状,加入笋丝、胡萝卜丝和肉丝等其它佐料爆炒。3、松阳煨盐鸡:煨盐鸡是松阳传统名菜,具有去湿利气,补肾安神之功效,是民间流行的待客主菜之一。将宰杀清洗干净的土鸡在阴凉处晾晒半天,去除表面水分,再将酒灌入肚内以盐擦之,放入香姑、葱、姜等佐料后,用棉纸包好放进沙锅中,用粗盐炒热将鸡四面填满掩实,慢火煨熟切块装盘即可。煨制的盐鸡色泽金黄,皮脆肉嫩,骨酥味香,深受大家喜欢。4、歇力茶烧猪脚:歇力茶是松阳民间常用的一种草药,具有祛风除湿、增强体魄的功效。将歇力茶树根切碎放入锅中煎熬制成汤汁备用,再将洗净猪脚切块用温汤过水,放进歇力茶汤汁中加适量米酒及盐、味精等调料炖熟即可。用歇力茶烧成的猪脚肥而不腻、茶香可口,是松阳民间的一道传统药膳名菜。也有人用歇力茶与鸡蛋同煮,俗称柴根蛋,具有同样的药膳功效。5、白片儿土鸡锅:白片儿为本地特产,由松阳萝卜经传统工艺精制晒干而成,鲜味爽口,风味独特。食时用开水浸泡后,可用于炒、烧锅仔、煮汤、做馅等,尤其是和松阳本地土鸡炖烧,有补脾胃、御风寒之功效,且味道鲜美、纯真,食之难以忘却。6、捞汤菜火胴骨:捞汤菜是松阳地方特产,取自本地绿色高山蔬菜经传统方法精制晒干而成,清新爽口,风味独具。食时用开水浸泡后,可用于炒、烧锅仔、煮汤等。捞汤菜炖火胴骨是松阳人很喜欢吃的家常菜,本地宾馆、酒店也多将其作为当家菜肴。7、火腿卵鳖:卵鳖是松阳民间对水煮荷包蛋别致的称呼。糖霜卵鳖是松阳民间规格最高的待客习俗,一般只有贵客和新婚女婿才有资格享用。火腿卵鳖则是招待客人常备的一道菜肴,主料选用松阳特产雀山鸡蛋和竹叶熏火腿,以水煮荷包蛋烧法烹饪而成。该菜肴荷包蛋白嫩如玉,易于消化,味道鲜美爽口,很受大众喜爱。8、松阳豆腐娘:松阳豆腐娘色泽奶黄,味道鲜美,主料价廉物美,制作简单,在民间流传久远。松阳豆腐娘一般选用精选黄豆用水浸透,用石磨磨浆而成,烧制时多添加肉末、海米、葱蒜等配料,烧好的菜肴浓淡适口,鲜香诱人。9、玉岩洋芋饼:玉岩产的洋芋因气候和土质的原因,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煮熟拍扁时粘而不碎,反成饼状。加工成的红烧洋芋饼色泽酱红,味鲜汁浓,口感软糯,味道肥美,是具有浓郁松阳地方特色的农家佳肴小菜。10、松阳卤笋咸:卤笋咸是松阳有名的家常菜。将竹笋去壳切块放入锅中,加入腌咸菜的卤菜汁,中小火煮约一小时至笋块入味,出锅装盘即成。其味鲜微酸,爽口开胃,存放时间相对较长,在松阳民间是风味独特的佐餐佳品、进酒妙菜。

文物古迹

延庆寺塔:位于古城西部,建于北宋咸平年间,塔藏舍利,秀美精绝,被称为“江南稀宝”。登塔远眺,山光水色、田园农舍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石仓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连绵耸立着30多座规模宏大的清代古民居,民居主人均为福建移民,迁浙入松三百余年,至今仍操闽语循闽俗,是访古研幽的理想境地。
汤兰公所:汤兰公所又称兰溪会馆,在西屏镇中弄内。系清嘉庆14年(1809),汤溪、兰溪籍在松阳的布业染坊商集资兴建。面积1100平方米,落地大柱88根。结构独特。造型壮美,雕刻精细,兼具明、清两代特色,是研究这一过渡时期建筑结构的演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证参考价值。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松阳黄家大院:出松阳县城,往西北方向2公里处有个乌井村,一进村就能看到一组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翘首耸立,气宇轩昂,这就是堪称一绝的木雕艺术殿堂——松阳黄家大院。黄氏家族经过近百个春秋的苦心经营成为当地的望族,于同治年间开始在后院兴建“梅兰轩”和“竹菊轩”两座楼房。又于光绪年间在中院建起一座“武扶技楼”,并于民国七年投资55000块银元在前院兴建一幢规模豪华的“百寿厅”。前院“百寿厅”俗称“七间”,为三进七开间,面阔27.6米,进深33.8米,厅中172根柱子井然并列。置身“百寿厅”,仿佛在艺术的长廊徜徉。厅内雕梁画栋,技艺精湛,均以“寿”字为主题,牛角和雀替上的200个篆休“寿”字,笔法无一雷同。后院主体是梅兰竹菊厅。门额、柱础的刻花,均围绕这一主题,尤以窗棂上的雕刻最为细致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间嵌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鱼、石榴及雀、鹿、蜂、猴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雀替上还有一组劳动场景的雕刻,有砍柴的樵夫、锄禾的农夫、垂钓的渔夫等。
青云塔:青云塔在县城东南5公里,阳溪乡音蒙村附近。取意“青云得路”而名。又因坐落在青蒙山上,故亦称青蒙塔。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知县林大佳捐资兴建,六角七层。这种砖木结构时代特征明显,对研究古代高层建筑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塔原为“松阳十景”之一,名“塔溪绿涨”,古塔、古木与山水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显得更加古朴雅致,熠熠生辉。现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詹士兄弟进士牌坊:詹士兄弟进士牌坊在松阳县城东下马街,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为成化丙戌科进士詹雨、弘治丙辰科进士詹宝兄弟所立。青石雕刻,仿木结构,四柱三间石楼,歇山顶。坊高8.52米,面阔6.9米,额榜两面分别阴刻“兄弟进士”、“父子贤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事件

松阳丽水两县起义:1949年3月14日,丽水县卫总队副总队长胡允孚以下官兵300余人在碧湖起义,松阳县长祝更生、丽水县长张慕槎率部起义后发出松阳丽水两县起义通电。丽水起义后,分别建立中共丽宣工委(4月改称处北县委)、丽水县政府(4月改称处北县政府)、丽缙永武人民游击支队。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松阳县地处浙南山地,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中部盆地以其开阔平坦称“松古平原”,又称“松古盆地”,为县内主要产粮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中,山地占76%,耕地占8%,水域及其他占16%,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瓯江支流松阴溪从西北向东南,斜贯松古平原,境内流长66.5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3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2.6%。仙霞岭山脉逶迤松南、松北、松中和松西。主要山峰有箬岘、包山头、留明尖、高脂尖分布在松南、松北、松中和松西。
气候特点:松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无霜期长,冬暖春早,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松古盆地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0℃,出现在1997年7月10日;最低为1月,极端最低气温崐-9.7℃,为1997年1月5日记录。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以3~6月为多雨季节,平均降水量816.8毫米;7~8月高温晴热,易出现伏旱;11月份雨量最小,仅40~50毫米。全年无霜期约236天。年日照时数1840小时。
水文状况:松阳县境内河流属瓯江水系,主要有松荫溪和小港溪,分别自西北、西南蜿蜒流向东南。松荫溪为瓯江上游大溪一级支流,发源于遂昌县安口乡,流经县境内60.5km,南北分割松古盆地。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92.55%。此外,有四都、三都、板桥3乡部分山间小溪流注入宣平港;大东坝镇和枫坪乡的部分山间小溪注入龙泉溪,其流域面积占7.45%。全县水系以松阴溪、小港为主干,众多山坑小溪在崇山峻岭中弯曲迂回,大多源短流急,河道狭浅坡降较大,流量受降水控制明显,水位易涨易落,洪、枯变化悬殊,多为山溪性河流。
自然资源:县内已发现的金属矿有铅、锌、银、铁、钼、钨等,非金属矿有煤、高岭土、伊利石、瓷土、膨润土、萤石、明矾石、叶蜡石、白云母、花岗岩等。高岭土、煤、萤石、花岗岩、铜、钼等矿产已开采利用,高岭土矿品质优良,储量丰富,县高岭土公司年开采量5万余吨。已开采利用的名药材有黄连、厚朴、金银花、前胡等。名树种有伯乐、香果、银杏、白豆杉、红豆杉等。

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30999人,比上年末减少230人。全年出生人口2379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1586人,死亡率为6.86‰;全年净增人口793人,自然增长率3.43‰,以汉族为主,有畲、苗、回、壮、白、土家族等民族。

行政区划

宋时“有五乡、松阳一镇”。元,为都保制,元至正十年(1350),置26都,每都10保,都有长,保有正,分任其事。明清为乡里制。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置6乡。移风乡管7里5都,旌义乡管5里4都,布和上乡管4里4都,布和下乡管4里4都,九芝乡管5里3都,惠洽乡管4里6都。清顺治十一年(1654),仍置6乡。移风乡辖里7都5图31,旌义乡辖里5都4图13,布和上乡辖里4都4图14,布和下乡辖里4都4图22,九芝乡辖里5都3图14,惠洽乡辖里4都6图26。乾隆三十三年(1768),原设都图顺编为142庄。宣统二年(1910),实行地方自治,分设城区、厦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仓8自治区,下辖都、图、庄。民国初沿清制,置8自治区,辖都、图、庄。民国十七年(1928),实行村里制,县辖区、村(里)、闾、邻。在城为里,在乡为村(或联合村)。时全县置城区、厦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仓8区。18年(1929),改置5区。将城区、厦田、五都3区划为第一区,辖4里35村;改古市区为第二区,辖3里37村;以原玉岩区为第三区,辖1里19村;改大竹溪区为第四区,辖31村;原靖居区、石仓区并为第五区,辖40村。时全县辖5区、8里、162村、619闾、3046邻。十九年(1930)2月,实行乡镇制,里编为镇,村编为乡。县城4里为4镇,古市3里缩编为1镇,玉岩里编为乡。改编后,第一区辖4镇35乡,第二区辖1镇37乡,第三区辖20乡,第四区辖35乡,第五区辖40乡,时全县辖5区、5镇、167乡。二十一年(1932)调整原设乡镇,全县设180余乡镇,乡镇名佚。二十三年(1934),推行保甲制,县辖区、乡镇、保、甲。时全县辖5区、5镇54乡、313保、3269甲。县城称城镇。1949年5月,松阳解放,废除保甲制,原城竹、古市、靖居、玉岩各区分设办事处。5月26日,撤销各区办事处。分别建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区人民民主政府。时全县辖4区、21乡镇,各乡镇辖区依旧。1950年,顺编4区分别更名为城关、古市、靖居、玉岩区、原编21乡镇扩编为43乡镇。1952年5月,增设石仓区,辖石仓、百步、横樟、五部、安民乡。时全县置城关、古市、靖居、玉岩、石仓5区,仍辖43乡镇。1952年8月撤销城关区,建江南、江北区和县直属西屏镇。置王村乡,属江北区。10月撤销石仓区,原辖百步乡并入石仓乡,五部乡并入横樟乡,划归靖居区;安民乡划归玉岩区。时全县辖1直属镇,江北、江南、古市、靖居、玉岩5区41乡镇。1956年3月,撤区并乡。撤销江北、江南、古市3区,所辖24乡镇合并为14乡镇,与西屏镇同为县直属镇。其中,项溪乡并入阳溪乡,四都乡、王村乡和寺口乡一部并入望松乡,寺口乡大部并入岗寺乡,竹溪乡并入水南乡,划横樟乡的大岭头、后畲并入竹源乡;万寿、赤寿乡合并为赤寿乡,南源、新处两乡全并为庄后乡,周源乡并入谢村乡;新兴、庄门两乡区划不变;余叶乡一部并入玉岩乡,另一部并入交塘乡,根下、高吉两乡并入枫坪乡,安民乡区划依旧。横樟、石仓、靖居、板桥乡区划依旧,象溪乡并入雅溪乡,裕溪、霭溪并为联溪乡。西屏、古市两镇编制居民委员会,下辖居民小组,旋改称居民区。时全县辖15直属乡镇,2区10乡。1958年11月21日,撤销松阳县建制,原松阳县辖境并入遂昌县,行政区划不变。1959年4月,原红旗、红光、先锋、红星、卫星公社分别改称西屏、古市、靖居、石仓、玉岩公社,生产大队改称管理区。1961年7月,撤销庄门管理区,辖境并入赤寿、岗寺两管理区。口管理区划归玉岩公社。9月,恢复区级建制;以原“管理区”改置人民公社;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大队。同月,撤销石仓人民公社,所辖石仓、汶东、横樟管理区改置公社后并入靖居区。12月,叶村公社分置叶村、斋坛两公社。1962年1月,石仓、汶东、横樟人民公社合并为县直属石仓人民公社。1964年6月,析望松公社塘后、庄河、榔树、西坑、陈家铺、下包、午岭、汤城、平田9生产大队,三都公社章田、柘坑2生产大队置塘后公社。时,原县境内置4区、2镇、25人民公社和1县直属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后,实行政社分设,原人民公社先后复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同月,撤销县直属石仓人民公社,置大东坝区,辖大东坝、石仓和原玉岩区安民乡,置蛤湖乡,隶属大东坝区。时全县辖2直属镇、5区、25乡、399行政村。1984年8月,塘后、庄后、联溪乡分别更名为四都、新处、裕溪乡,板桥乡改建板桥畲族乡。1985年5月,斋坦乡更名为斋坛乡,撤玉岩乡建为玉岩镇。时,全县辖2直属镇、5区、25乡(镇)、400行政村。1992年3月进行撤区扩镇并乡:(1)撤销松阳、古市、玉岩、大东坝、靖居等5个区公所。(2)保留四都、三都、望松、斋坛、叶村、竹源、赤寿、新兴、樟溪、新处、谢村、枫坪、安民、裕溪等14个乡和板桥畲族乡。各乡辖区不变。(3)撤销阳溪、水南乡,并入西屏镇,镇人民政府驻西屏镇太平坊路31号;撤销岗寺乡,并入古市镇,镇人民政府驻溪边路9号;撤销交塘乡,并入玉岩镇,镇人民政府驻玉岩镇车站路14号;撤销大东坝、石仓、蛤湖乡,在大东坝村组建大东坝镇,管辖原3乡辖区;撤销靖居、雅溪乡,在象溪村组建象溪镇,管辖原2乡辖区。松阳原辖27个乡镇,其中镇3个,乡24个,扩镇并乡后调整为20个乡镇,其中镇5个,乡14个,民族乡1个。1998年,原四都乡榔树村榔阳自然村升为行政村,划归望松乡管辖,时全县401个行政村。(以上出处,本站略有文字上改动),2000年,松阳县辖5个镇、1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9734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西屏镇54635古市镇19666玉岩镇11316象溪镇11246大东坝镇13835望松乡8409叶村乡6548斋坛乡7016三都乡5215竹源乡3256四都乡2515赤寿乡9111新兴乡8508樟溪乡8098谢村乡4086新处乡4491枫坪乡7700板桥畲族乡3663裕溪乡4579安民乡3447,2002年,松阳县辖5个镇、14个乡、1个民族乡,6个社区、6个居民区、401个行政村:西屏镇、古市镇、玉岩镇、象溪镇、大东坝镇、赤寿乡、新兴乡、望松乡、四都乡、谢村乡、樟溪乡、三都乡、新处乡、斋坛乡、叶村乡、竹源乡、枫坪乡、裕溪乡、安民乡、板桥畲族乡。截至2005年12月31日,松阳县辖5个镇、15个乡:西屏镇、古市镇、玉岩镇、象溪镇、大东坝镇;赤寿乡、新兴乡、望松乡、四都乡、谢村乡、樟溪乡、三都乡、新处乡、斋坛乡、叶村乡、竹源乡、枫坪乡、裕溪乡、安民乡、板桥畲族乡。2000年,松阳县辖5个镇、15个乡。[fontcolor=#669900]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font]全县总人口197340人,其中:西屏镇54635人、古市镇19666人、玉岩镇11316人、象溪镇11246人、大东坝镇13835人、望松乡8409人、叶村乡6548人、斋坛乡7016人、三都乡5215人、竹源乡3256人、四都乡2515人、赤寿乡9111人、新兴乡8508人、樟溪乡8098人、谢村乡4086人、新处乡4491人、枫坪乡7700人、板桥畲族乡3663人、裕溪乡4579人、安民乡3447人。